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2|回复: 31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6

主题

19万

帖子

6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01619
金钱
20852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4-8 15: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形象思维法在诗中的应用,就说这么多,具体的例子我们在平日的辅导中会继续就例诗来细讲,大家在写作业时,要注意应用哦。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通过这首五律诗,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一下李白的风格,他的唯一的偶像孟浩然,是五律中的佼佼者,田园派的诗人,李白是如何评价的他,值得我们好好品读的。请大家读后,写一篇解析,我们在四次理论课后,会安排一次语音解读。请大家务必认真写哦。写完后交论坛留底。

作业截止时间,2024.4月14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382

帖子

257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4
贡献
666
金钱
954
发表于 2024-4-9 2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组长-炳坤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试析:
写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这是一首酬赠诗,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夫子孟浩然的尊敬和崇爱。次句紧承说出了爱慕的原因,敬慕你的文采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的高尚风格天下皆闻。
首联是互为因果的倒装句,前句为果,后句为因。

首联总起对孟浩然的评价,颔联分述承接次句的风流和名望。红颜指少年,你从少年时就不爱慕虚名(轩冕)仕途的荣华,白发皓首时居于山林白云之间,摒弃尘杂扰染。

颈联没转,换一角度叙述日常情态。你常常在月明之夜独自酒醉,平时只喜欢与花草为伴而不愿侍奉君王。

尾联总结收结,进一步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你的品行象巍峨的高山一样令人无法仰望,在此只能向你高洁的德行揖礼了。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4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7
贡献
112
金钱
184
发表于 2024-4-9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作业
竹郎组长-小筑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试析:
写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首联点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我敬重孟浩然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遐耳。“爱”字为全诗主线,“风流”是孟品格气质的主要特征。首联统领全篇。
颔联:红颜对白首纵向概括孟大半生风流情致。少年时就不爱慕虚名(轩冕)仕途的荣华,晚年隐居于山林白云之间。卧字活脱刻画一位潇洒出尘的隐士神态。感觉不食人间烟火/偷笑
颈联:醉月迷花横向写孟

在月光之下饮酒独自沉醉,迷恋景色和花草为伴而不愿侍奉君王。
中二联各有侧重灵活生动刻画孟拼弃官职,白首隐居,高卧林泉,醉月中酒,风流自赏,迷花不仕不为尘物所动的高雅形象。

尾联回扣首联,进一步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你的品行象巍峨的高山一样令人无法仰望,我只能向你高洁的德行揖礼了。
全诗以情构篇,开头写“吾爱”之意,中二联写孟浩然的“可爱”之处,最后表达“敬爱”之情。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31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826
贡献
47721
金钱
718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4-10 0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答:试析
1、布局:总分分总
2、写作背景: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诗词大意及写作方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其意: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其意: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其意: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其意: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

帖子

16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6
贡献
386
金钱
657
发表于 2024-4-10 1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试析
1、写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2、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风流”指孟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中间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孟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法灵活,摇曳生姿,将孟浩然的高洁形象描绘得非常充分,同时也深蕴着诗人的敬爱之情。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结尾两句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3、语言特色
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作者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谢榛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4、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4-10 15: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05-珍朱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答:试析
1、布局:总分分总
2、写作背景: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诗词大意及写作方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其意: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其意: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其意: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其意: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帖子

12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9
贡献
295
金钱
484
发表于 2024-4-10 1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郎01-若水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答:试析
1、布局:总分分总
2、写作背景: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诗词大意及写作方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其意: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其意: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其意: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其意: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9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2
贡献
220
金钱
348
发表于 2024-4-10 2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通过这首五律诗,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一下李白的风格,他的唯一的偶像孟浩然,是五律中的佼佼者,田园派的诗人,李白是如何评价的他,值得我们好好品读的。请大家读后,写一篇解析,我们在四次理论课后,会安排一次语音解读。请大家务必认真写哦。写完后交论坛留底。

解析:
首先从题目看属于赠别类诗。此诗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深切敬慕之情。

吴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用典,前句的宾语作后句的主语,省略。属于一个主语拆分式的流水句。意思是我非常敬爱孟老夫子,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叙事写意,:紧承首联而来,意思是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红颜”对白首,“弃轩冕”对“卧松云”。对仗非常工稳。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景转,写景。意思是常常在明月夜的夜晚,饮清酒而醉,不事君王,却迷恋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中圣:酒醉的隐语,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荡开一笔收结。意思是你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高不可攀,由此来表达作者对孟浩然那不慕虚名的高尚品德,以及淡泊明志的伟大人格,给予了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布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1

帖子

17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3
贡献
404
金钱
649
发表于 2024-4-10 23: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作业

竹郎03-悠然人生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写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为忘年交,李白对孟浩然是非常崇拜的,是孟的小迷弟。

这是一首酬赠诗,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总领直抒胸臆,表达对夫子孟浩然的崇敬之蜻。次句紧承说出了爱慕的原因,敬慕你的文采风流,人品高尚天下闻名。首联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流水句。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用两件事,红颜指少年,你从少年时就不爱慕虚名不求功名,年老时常醉卧于高高的山林上。

颈联换个角度写,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叙述日常生活状态。你常常在月明之夜独自酒醉,平时只喜欢与花草为伴而不愿侍奉君王。

尾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捐清风,七分句宕开一笔,进一步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你的品德象巍峨的高山一样令人无法仰望,在此只能拜揖你芬芳的道德光华。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4-11 06: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蓟水渔翁 于 2024-4-11 07:36 编辑

沧浪五律研班第二讲作业
解析五律赠孟浩然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解析:本诗是李白对孟浩然敬爱的抒情诗。首联第一句就突出了对孟浩然的敬爱,吾爱直言其意。孟夫子,这是对孟浩然的尊称,也是对孟浩然才华的一种赞赏,还有一层原因是孟浩然年长李白十二岁,夫子二字别有深意。而第二分句,风流天下闻”加重了第一分句的爱的理由。颔联红颜弃轩冕,概括了孟夫子一生的形象,也承接首联爱的理由的延续。爱不仅仅是才华,更是孟浩然品德的高尚。从首联的风流天下闻,到颔联写他的品德,少年时代放弃了官职不去混迹官场,不愿和别人一样卖弄才华。在官场,风花月场阿谀逢迎,到了老年,更是隐居山野,闲云野鹤。白首卧松云。颈联一个醉字,孟浩然洒脱跃然纸上,这也是李白所羡慕与向往。频中圣-不事君形成对偶,高度概括孟夫子其为人处世。尾联继续用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表达对孟夫子的完美。从而回扣了首联,吾爱孟夫子。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中二联对仗工整,情感抒发丰富。完美而不俗,整首诗用字精湛而又不隐晦,堪称佳作,百读而不厌。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234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0
贡献
641
金钱
851
发表于 2024-4-11 14: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
风流:儒雅潇洒的风度。
“红颜”句:在青壮年时就绝意仕宦。
红颜:红润的脸色,指青壮年时代。
轩冕:古时公卿大夫的车子和礼帽,后用以代指官位爵禄。
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卧松云:指隐居山林。
醉月:月夜醉酒。
中圣:犹中酒。《三国志·魏书·徐邈传》记载,汉末曹操主政,禁酒甚严。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为贤人。尚书郎徐邈私自饮酒,对人说是“中圣人”。后遂以“中圣人”或“中圣”称酒醉。
中,动词,本应读去声,但此处需读平声才合律。
迷花:迷恋丘壑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句: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以仰望高山喻己对孟浩然的景仰。
徒:只能。
揖:拱手为礼,表示致敬。
清芬:喻高洁的德行。
参考翻译: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234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0
贡献
641
金钱
851
发表于 2024-4-11 15: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作业
竹郎19-皓月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试析:
写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
风流:儒雅潇洒的风度。
“红颜”句:在青壮年时就绝意仕宦。
红颜:红润的脸色,指青壮年时代。
轩冕:古时公卿大夫的车子和礼帽,后用以代指官位爵禄。
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卧松云:指隐居山林。
醉月:月夜醉酒。
中圣:犹中酒。《三国志·魏书·徐邈传》记载,汉末曹操主政,禁酒甚严。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为贤人。尚书郎徐邈私自饮酒,对人说是“中圣人”。后遂以“中圣人”或“中圣”称酒醉。
中,动词,本应读去声,但此处需读平声才合律。
迷花:迷恋丘壑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句: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以仰望高山喻己对孟浩然的景仰。
徒:只能。
揖:拱手为礼,表示致敬。
清芬:喻高洁的德行。

首联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我敬重孟浩然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遐耳。“爱”字为全诗主线,“风流”是孟品格气质的主要特征。首联统领全篇。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各有侧重灵活生动刻画孟摒弃官职,白首隐居,高卧林泉,醉月中酒,风流自赏,迷花不仕不为尘物所动的高雅形象。

尾联回扣首联,进一步表达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你的品行象巍峨的高山一样令人无法仰望,我只能向你高洁的德行揖礼了。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1

帖子

14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8
贡献
347
金钱
527
发表于 2024-4-11 15: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讲作业
文/竹郎17~祇林青树
        李白这首五律《赠孟浩然》流传千年,脍炙人口,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高度赞赏。该诗采取总分分总结构。首联总写孟浩然风流倜傥,才情卓著,自己对孟的一往情深。颔联赞扬孟浩然高洁隐逸,不崇荣华富贵,甘心林泉野老生活。“弃”写出孟浩然与世俗诀绝毅然选择,“松云”既是自然景物,也是孟浩然与山水田园为乐的高洁情怀。颈联赞扬孟浩然的人生追求。喜欢饮酒迷恋花草,在自然风景中放纵自己情怀。尾联“高山仰止”用典,歌颂了孟浩然伟岸人格,表达了自己对孟浩然的崇敬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4-12 11: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班第二讲作业
解析五律赠孟浩然
竹郎组06春灯夜雨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李白这首诗写的时候,孟浩然已经是暮年。两人是多年的忘年交。

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直抒胸臆,一个爱字,成为诗眼,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风流一词,成为爱的客体,将孟浩然被世人喜爱的潇洒气度呈现人前。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细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从红颜到白首,一生的情形都表达了出来,年轻时放弃高官厚禄,年老时隐居山林。弃,如此决绝,闲,悠闲自在。有着强烈的对比。也揭示了孟浩然高洁品格的一面。

颈联:从隐逸细节着手,邀杯醉月,流连花间。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情趣。

尾联:从前两联的描述情景上,再抒发作者的崇敬之情。

布局手法: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5
贡献
118
金钱
183
发表于 2024-4-12 11:3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郎13一仙溪居士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抑,徒此揖清芬。

浅析如下:
1、写作背景:此诗约写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此时他常往返于襄阳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27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当时孟浩然已暮年啦。
2、内容:此是首酬赠诗。首联直抒胸臆,未描绘具体形象,从抒写思想感情中含蕴着具华高大形象。既表达对夫子孟浩然的崇敬,也赞扬其品格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颔联通过"弃轩冕,卧松云"的形象,表达了对孟浩然"少年不追逐功名,老啦归隐山林"的崇敬之情。此联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而突显出来。
        颈联转換角度写日常情态之意,通过"月下醉酒,不事君而迷花草"之举动,进一步突出完善孟浩然的形象。
         尾联通过比兴手法,高度赞扬孟浩然高洁的品行像巍峨高山自叹不可攀,只有跪拜赞美罢啦!构画出一幅高大的形象思维图。
二、布局: 总一分一分一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

帖子

16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371
金钱
663
发表于 2024-4-12 16: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云水间浅析:
此首五律是李白写给他唯一偶像孟浩然的赠诗。
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以因果单句流水式直接议论,点明自已爱老孟及原因,抛出论点,简明扼要,乃单刀直入式的起笔,应为陡起。

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采用疏笔,仅用一联流水对括其一生,年轻时淡泊名利,年老时隐于松云之间,言简意赅,是从其一生,从纵向来说他的风流个性。

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还是扣的孟夫子的风流而写,但这里是从横向来细说,选取其生活中的两个细节,一是对月频醉酒,一是流连山水不事君王这两方面而言,把夫子写得何等洒脱,何等逍遥?这里便是对孟夫子风流个性的具像化描写。中二联都是扣的夫子风流个性而加以论述说明的。

尾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总结,是对孟夫子高洁人品的褒扬,这里太白也是用具体物象高山来作比的,和你高尚的品性相比,高山在你面前都逊色了,不值得我去仰望啦,只有你芳馨的品德才更值得我作揖和崇敬啊。

注释: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4、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此诗布局是: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5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2
贡献
1220
金钱
2131
发表于 2024-4-12 19: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落花 于 2024-4-12 19:12 编辑

学员江南

解析:
背景: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首联是说我敬爱的孟夫子,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天下闻名。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颔联:少年时不走仕途,到老了还闲云野鹤逍遥自在。红颜到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这一联写的平生,是承接上一联的风流来细写的。
颔联: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这一联和颈联一样,仍然是在细写首联的风流,不过写的是隐居生活。中圣指醉酒。
尾联: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这是直接抒情,收结。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4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6
贡献
3911
金钱
4575
发表于 2024-4-12 2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作业

竹郎30-浮生半闲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写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题材类别:酬赠诗

布局:总分分总

诗词大意及写作方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其意: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中二联围绕“风流”二字展开。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其意: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其意: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尾联扣回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其意: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感情进一步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

帖子

16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3
贡献
407
金钱
641
发表于 2024-4-13 04: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31-拂衣去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释:
      李白这首赠给孟浩然的诗,不为格律所拘束,而追求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充分显示了诗人飘逸的诗风和潇洒的诗才。       
首联即点题,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孟浩然的爱慕之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自己对友人的敬爱,并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因为他是天下闻名的风流人物。“风流”,是指孟浩然超凡脱俗的才华。“风流”两字是全诗的魂,也正是能令一代诗坛巨子敬仰的魅力所在,以诗人李白的文学才华,而能使他产生敬仰之情的友人实属凤毛麟角,而孟浩然却赢得了这种敬仰,足见孟的才华不同凡响。究竟孟的“风流”有何非凡之处呢?          第二联中,“红颜”对“白首”,概括了友人从少年到晚年的生涯; “轩冕”对“松云”,写出了友人对入世与隐世的人生选择。入世,以友人的才华即能得到荣华富贵,但官场中的污浊,又使友人不愿同流合污,所以甘愿归隐到松树间、白云下的自然风光里,陶冶性情。两句突出表现了友人超尘拔俗的气节。         
第三联又从横的方面写了友人的隐居生活。“醉月”对“迷花”,勾画出了隐居生活的诗情画意。在皎洁的月光下,友人常常举杯邀月,沉醉在美好的精神境界中,或是在迷人的花丛间流连忘返。这里的“中圣”是借用了曹魏时徐邈的故事。徐嗜酒,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中圣”即饮醉之意。“中圣”对“事君”,巧妙地表达了友人宁可在酒中沉醉,也不愿侍奉世俗的国君的人生态度。
第四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再一次抒发了自己的敬仰之情。         这两句与首二句遥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敬爱。同是写“敬爱”,首句是直抒胸臆,而尾句是用形象的比喻手法,烘托出更深层次的敬爱。诗人赞颂友人的品格如高山之巍峨,使人无法仰视其全貌。写到这里,诗人觉得用仰视两字已无法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爱了,那只好在此拜揖友人清远高雅的品格了。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自谦,同时把敬爱之情推向了高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4-13 10: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公主无言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写作背景: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解读:
我非常敬爱你孟老夫子,你风雅潇洒闻名于世。少年时鄙弃富贵功名,老年后隐居林泉松山。望月畅饮酒常入醉乡,迷恋花草不走仕途路。高山挺立自叹不可攀,只能用此诗来赞美你高洁品行。

写作手法: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7
贡献
16
金钱
23
发表于 2024-4-13 1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07-婳婳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简析:
这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作品,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
首联总写,我爱孟夫子,他的风资气度天下人共知。
颔联、颈联分写:孟浩然在年轻的时候,此去了官职,年老的时候又隐居山林。并且,经常饮酒至深夜,与月相伴,他沉醉于美景不侍奉人。
红颜:可以理解为年轻的时候,松云:理解为隐居山林。中圣:犹中酒。《三国志·魏书·徐邈传》记载,汉末曹操主政,禁酒甚严。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为贤人。尚书郎徐邈私自饮酒,对人说是“中圣人”。后遂以“中圣人”或“中圣”称酒醉。
尾联总写:他的品格有如高山一样,让我钦佩,我只能对他拱手行礼,致敬。
清芬:喻高洁的德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75
贡献
16493
金钱
20228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4-13 11: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次作业
槛外客

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通过这首五律诗,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一下李白的风格,他的唯一的偶像孟浩然,是五律中的佼佼者,田园派的诗人,李白是如何评价的他,值得我们好好品读的。

品读:
《赠孟浩然》是李白的一首酬赠诗。此诗极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孟浩然长李白十二岁,李白对孟充满了敬佩之情。
首联点明题旨,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一个“爱”字奠定了主体的感情基调; “风流”一词则不仅点出“爱”的客体,而且将孟浩然为世人所赞誉的风雅潇洒的气度人品突现在读者面前。这一联统摄全诗,铺设了笼罩全篇的感情线索。 
   颔、颈两联顺势而下,从纵横两个方面勾勒了孟浩然光采照人的形象。“红颜”对“白首” ,极有跨度地概括了好友从年少到晚年的经历。“红颜”句着一个“弃”字,“白首”句嵌一个“卧”字,鲜明地展示了孟浩然对待官宦仕途与隐士生涯的态度。“弃”得是那样决绝,“卧”得又是如此安闲。这一截然相反的对比,从纵向揭示了孟浩然鄙弃爵禄、悦情山水的峻洁品格。
月魄当空,举杯相邀; 徜徉花间,流连忘返,这两句横向描写了孟浩然的隐居生活和情趣,“频”、“不”二字,透露出他自甘淡泊的执著性情。
尾联在前两联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心情。他把好友比拟为崇峻的高山,由衷地发出难以企及的喟叹。如此结束,不仅使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更上一层,而且也形象地突出了孟浩然的高风亮节。
(在百度上找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2

帖子

257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4
贡献
666
金钱
954
发表于 2024-4-13 11: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炳坤 于 2024-4-13 11:46 编辑

  沧浪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李白《赠孟浩然》解析
竹郎29-碧海蓝天


     我非常仰慕品德高尚有极高修养的孟浩然,他的风流和儒雅天下无人不晓。
     他在很年轻时就看破红尘辞去高官职厚禄,晚年更是归隐山林远离世俗名利圈子。
    他常常月下饮酒活脱脱(焉然)一个清圣呀,他宁愿迷恋在花草之中,也不去待奉君王。多么有骨气有个性[强]
    他高洁的品性就如高山一般,我自愧不如,只能在此向他大礼参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6

帖子

175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7
贡献
453
金钱
663
发表于 2024-4-13 18: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竹朗27-小草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首联总领,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点题!说我喜欢孟浩然,他风流倜傥天下闻名。“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夫子”是对孟浩然的尊称,因为孟浩然比李白大。

中二联就写孟浩然如何风雅潇洒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从纵向描写,说他年少时就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年长后远离俗世隐居青山。此联为互文,意思是不管是年青时还是老后都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田园。
红颜:指少壮时期。轩冕:代指官位爵禄。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横向描写他的隐居生活,说经常饮清酒而醉卧月下,迷恋花草而不愿意伺候君王。“中圣”用典,就是喝醉酒之意,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推进一步,说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只能在此揖敬您芬芳的道德光华!“高山”是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

帖子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229
金钱
355
发表于 2024-4-13 19: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竹朗15-海纳百川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试析:写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题目是赠一首酬赠诗。
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孟浩然的爱慕的原因,前句表达爱意,后句补充跟进,孟夫子是前句的宾语,又是后句的主语,爱孟浩然的天下皆闻的风流潇洒。
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扣的是风流二字。红颜:指少壮时期。轩冕:代指官位爵禄。
写孟浩然年轻时就放弃做官,寄情于山水,年老高卧依松云为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联概括出孟浩然风流的一生。这一联互文句。
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继续写日常生活和情操的风流。经常醉卧月下饮清酒而陶醉,迷恋花自然界的花草而不愿意侍奉君王。“中圣”用典,就是喝醉酒之意,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总结,突出爱敬之意。他如同高山一样巍峨清秀,怎么不使人敬仰呢,在这里我只能拱手崇拜他的清香芬郁了。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2
贡献
363
金钱
597
发表于 2024-4-13 2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为忘年交,李白对孟浩然是非常崇拜的,是孟的小迷弟。

二,解析
首先这是一首赠别诗

1,“吴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属于一个主语拆分式的流水句,是个前果后因的句子。意思是我非常敬仰热爱孟浩然,因为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全诗围绕“风流天下闻”这句来写。

2,“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具体写“风流”。紧承首联而来,意思是孟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白首时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红颜”对白首,“弃轩冕”对“卧松云”。对仗非常工稳。

3,“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进一步写“风流”。意思是孟常常在明月轻风的夜晚,饮酒而醉,不事君王,却迷恋大自然的花花草草。

4,“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荡开一笔收结。意思是你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高不可攀,由此来表达作者对孟浩然那不慕虚名的高尚品德,以及淡泊明志的伟大人格,给予了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敬仰之情!

三,布局:总分分总
四,情感
此诗的情感基调是直抒胸臆的对崇拜对象的赞美之情。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颔联颈联,进一步阐述爱孟夫子的具体原因。尾联进一步概括对孟夫子的敬仰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4-14 2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中圣:犹中酒。《三国志•魏书•徐邈传》记载,汉末曹操主政,禁酒甚严。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为贤人。尚书郎徐邈私自饮酒,对人说是“中圣人”。后遂以“中圣人”或“中圣”称酒醉。中,动词,本应读去声,但此处需读平声才合律。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这首诗大致写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赠孟浩然的诗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总摄全篇。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紧承首联,具体描述如何“风流”。孟浩然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和颔联一样,属于分述,是说,孟浩然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推进一层,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首诗的布局是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2

帖子

257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4
贡献
666
金钱
954
发表于 2024-4-14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02-亦风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试析:
这首是赠人诗,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景仰之情。首联叙事抒情,概括写了孟浩然风流儒雅和自己对他的喜爱之情。中二联承接,围绕他的风流展开,详细描,红颜-白首,醉月-迷花对举的手法,刻画了“风流”的各种表现,从对比中揭示“风流”的价值。引申了颈联的“弃轩冕”,“卧松云”“不事君”,的潇洒高贵的品质。正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尾联顺势而收,你像高山一样的屹立,我唯有揖其清芬而已,抒发仰慕之情和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3
贡献
46793
金钱
6325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4-14 2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18~大浪淘沙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首先。作几个名词解释。以便更好理解诗之内容~
孟夫子:指孟浩然。
风流:指潇洒 、才干过人。
中圣:酒醉的隐语。
轩冕:借指官位爵禄。
卧松云:喻指隐居。
清芬:喻高洁的德行。
布局:总分分总

孟浩然一生没有从仕,过着归隐闲适的生活,是李白唯一的偶像。孟浩然比李白年长十二岁,但在他们艰难生活的交集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点题,直抒李白对孟浩然的敬爱之情,为什么爱呢,因为他风流天下闻!首联,是因果倒装句。总领全诗。
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此联,承首联之因,阐明孟浩然的风流之光,年轻气盛之时不爱达官显贵,年高德劭之时,归隐山林,远离俗尘,高情可嘉。
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此联,进一步阐明李白敬爱孟浩然的风流之因。对月而醉,爱好田园而不事皇朝帝君。大概是李白自己爱酒,而孟浩然居然也爱酒,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一联,转回到李白自己徒然感慨,说孟浩然有着高浩的德行,对他犹如高山而仰止。这里足见李白的崇敬与追慕之意。此二句诗既抒情又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自然率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

帖子

79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绝句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7
贡献
213
金钱
290
发表于 2024-4-15 04: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10~落雪无声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答:试析
1、布局:总分分总
2、写作背景: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诗词大意及写作方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其意: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其意: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其意: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尾联其意: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