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5
金钱115772
贡献102533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5 点
贡献- 102533 次
金钱- 115772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1-18 08:55 点击:501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浑水摸鱼人不少,不深不浅好相争。大江大海行船寡,生死才能试性情。
写诗的原理
二百一十、怎样从理论真伪体会修养
理论存在真伪,伪理论终究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无高度可言,也不能当理论来用。能够当做理论来用的,是经得起实践,特别是时间考验的理论,也包括有这样趋势的理论。
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似乎好理解。通常说经得起实践检验,也指经得起时间检验,不过这里的“时间”概念,是个恒久概念,并非指哪一具体时间片段。
若说“有这样趋势的理论”,恐怕就不好理解。实际这也是好理解的,因为只要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就一定是遵循客观规律并有着最深刻、最准确和无比正确的反映,因而对恒久未来都有极强的预见性,虽然尚未经过实践检验,却有着真理的应验力。
像毛泽东思想就是这样的理论,此外才不好说。理论对未来的应验作用,是理论具有普效性和恒久现实意义的体现,越有应验力,越说明对长久规律抓得准。凡真正的唯物主义理论,都有对未来的一定应验力,这既是相对于其它理论的独特性质,也是相对于普遍客观世界的绝对真理效应。
绝对真理是对本质规律无限彻底的反映,具有普效性,不受通常认识中的时效和时效性所局限。与之相对的,则是相对真理。相对真理是受一定历史时空客观条件局限,而不可能做到彻底唯物的一般真理。
相对真理是客观局限使然,虽可说成一般真理,依然是真理,与主观局限没有丝毫关系,既与主观主义毫不相干,也当不了主观主义的挡箭牌。主观主义的局限不在客观条件,而在于人性局限和认识缺陷。
把真理看成规律,真理是客观的,不管人认识不认识,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所以真理具有应验效应。把真理看成是认识的发现,真理既是认识的结果,也是实践的结果,所以既可说“理论指导实践”,也可说“实践出真知”,总之是指“按规律办事”。
实践是指一系列系统活动,也指一系列系统过程,二者不可分割,前者需要空间,后者需要时间,因此实践按系统分,既是总的实践的一部分,也可按一定系统分成各个部分来开展,包括同时进行观察研究。
正是这样,实践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实践与另一个或多个实践互相联系的,故不能把实践与实践割裂来看。这解释了,为什么把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割裂开来,而出现此一时彼一时的观念和做法,不是唯物主义而是主观主义的。
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是最剧烈的斗争方式。政治是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永恒主题,担负保证社会运转的职能。战争与和平不过是政治形式上的变化,相对于社会运转,一个反映为保证中的调整,一个反映为保证中的维持,都属于人类社会总的发展规律的一部分。
战争与和平,相对于政治,是相互的系统变化关系,是彼此相对而言的现象变化,不是割裂的关系,更不是互相孤立静止存在,而毫不相干的关系。
人类社会因为存在着阶级,存在着人性差异,这让阶级之分和人性差异都是引起相互斗争的因素,这种因素既能表现为思想意识斗争,生存利益斗争,也能表现为印柄争夺斗争,尊严较量斗争,发言权失得斗争,不管哪种斗争,剧烈时都可能引起各种规模的战争。
从唯物主义角度讲,总的看,人类社会就是从战争与和平中一次次走过来的,最终以和平为总的需要,并如此这般地一点点靠近了人类发展大方向。
正是这样的原因,人类发展大方向才是政治的前途,因而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就能认定,不论战争还是和平,都是为了走上这个方向,也不管什么政治,都最终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必须符合这个方向。
这就明白了,对“正义”与“非正义”两个概念的定义,不是凭任何人的主观需要来定的,而是由人类社会发展大方向这一客观规律来决定的。
这提示了,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大方向,对于唯物主义者,特别对于坚定唯物主义者,政治和政治意识、思想,包括理论,是与革命意识、革命精神,革命思想和理论,不可分开的,分开了就很难再属于唯物主义。
这是因为,战争时期之所以要革命,是为了得到和平,为了通过战争调整而进步,这是正义的需要,相反则是非正义。和平时期尽管有了社会正常发展的机遇,仍然不能忘了继续革命,革命是为了捍卫和平,保持继续进步,防止任何拉倒车的非正义想法和做法,特别是杜绝这样的危险。
不妨想一想,在中国,和平时期忘了继续革命,哪怕不提革命,是不是意味对战争时期革命和革命实践的否定?是不是意味把两个时期所走的道路,不仅割裂了开来,也从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大方向上割裂了开来?如此一来,是不是意味基于人类发展大方向的轨道也变了?
这种情况下,出现少数人占上风,官员贪污腐败,商人不择手段,经济压过道德,甚至愚弄法律,政治发生倾斜,文化领域糜烂,艺术审美观念扭曲,价值观普遍市侩化,还是否难以设想?
于是乎,这还是唯物于社会主义的唯物主义否?是不是还符合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正是这个原因,才害怕提毛泽东思想和不敢提共产主义?如此为了自圆其说,是不是又得加进这样那样主观主义,包括出自小聪明、别有用心的解释?
不妨再问,这种情况下出来的各种理论,是真唯物主义理论,还是假唯物主义理论?还可能有理论高度和理论视野否?恐怕都只能统统归入主观概念论、解释论、借口论、自圆其说论,甚至单纯主观看法论、态度论、愿望论、要求论、讲话论、命令论,乃至官僚论,形式论,功利论,现实论,现象论,割裂论,孤立论。
这又继续解释了,本来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且是带给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无人可企及的智慧,为什么少数人偏偏舍近求远,要跨过毛泽东去寻马克思主义?
不能否认,除了有自命不凡的因素,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用唯物主义外衣蒙人的同时,犯他们自己觉得舒服的,而且不用革命的,那些主观主义、小聪明和别有用心。
这提示了,不管在什么样的思想和理论中,只要有故意对革命和斗争避而不谈的因素,或者把革命和斗争模糊成仅仅对老一辈的评价,仅仅只有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的斗争,这样的理论就很难说是唯物主义理论,也就很难说有什么理论高度和理论视野。
理论高度和理论视野,只要是针对实践而言的,就不可能是任由自行定义,或人人相互解释和发挥。是这决定了,任何唯物主义理论都无法原地踏步似的从理论到理论,必须在实践中见诸显著合理性和严密得无漏洞性。
说白一点,理论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实践,瞄准长远,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用道理论出来的,不是凭脑袋里观点一冒就讲出来的,不然怎么不是漏洞百出?
这说明,任何理论都不能避开阐释道理,避开论述过程,也就绝不能只拿认识裸奔,然后用实践当障眼法,不然这样出来的“理论”,实际是让认识走个过场,本质还是主观主义,即使从某些看法说法上来个歪打正着,也永远不能自圆其说。
再从实践的客观性来讲,实践对理论的验证是最好的证明,理论针对自身而言,既没法自吹自擂,也没法拔高,哪怕现实中这种无端吹气球现象并不罕见。
换言之,任何理论都由于无法抛开实践检验,特别是恒久时间检验,也就无法假借此一时彼一时的名义,包括一时一地的实践成败,从伪理论变成真理论,更无法不顾实践效果如何,自动就能冒出视野来。
归根结底,理论高度和理论视野是理论的品质问题,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是如何真实反映实践规律的问题,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纵使涉及了真伪,也没法跨过真伪,而单纯以某种理论形式混淆于理论能力的高低。
单纯理论形式,在能力上是文字表达问题,谁都能有此本领。往好处说,这仅仅是理论能力的一个方面。理论能力是指理论水平,如果仅仅是指理论表达能力,这方面品质再好,也是表面现象。
真正的理论能力是全方位的,根本点在于思维、思考、笔触、智慧等方面,都是对实践规律的正确和准确反映。这是具体抽象能力问题,也是根本认识问题,代表了唯物主义的实际本领如何,没法单纯用表达能力来拔高,或美其名曰“视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