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5
金钱115772
贡献102533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5 点
贡献- 102533 次
金钱- 115772 枚
 
|
写诗的原理二百二十一(怎样从理论和人格品质体会修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2-06 09:26 点击:567 评论:3
七绝 以诗代序
思想武装轻不得,接班人是大工程。自私自利当操守,富了家庭坏感情。
写诗的原理
二百二十一、怎样从理论和人格品质体会修养
人格虽然是人性独立自主精神风貌的反映,如果离开了思想理论武装,这个说法也不可靠。在社会主义中国,一旦缺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都意味对来自于资本主义侵蚀和旧的封建流毒影响,放弃了精神屏障和行动抵御能力。
这种情况下,不管怎么看独立自主,都有可能流于字面而任由主观主义解释,原有的社会主义性质,很难说不会被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所肆意掏空,很难说不会被以个人自私自利为核心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等国内外腐朽价值观所无情置换,很难说不因此扭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和社会应有的精神风貌。
这样的认识,依旧无法否认和否定,毕竟现实说明一切,哪怕从普遍致富来看,是好的一面,但致富背后的故事却不一定精彩,甚至没有人敢说既没有剥削过人,也没有受过剥削,这两点可是从哪个角度讲,都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
这就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撇开社会主义性质,就能蒙人,握住社会主义性质,就蒙不了人,这也包括把当今看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之所以有初级阶段,总是新旧社会和新旧制度性质发生转换的结果,也就意味这是一个留给人的意识在转变过程中的缓冲余地,除此则没有其它说处。
缓冲,是指客观情况按客观规律所需要的渐进过程,既不意味不变化,也不意味转向落后,而意味非向前不可,唯对变化速度按客观规律有所控制。
人的意识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完全具有自主改变的可能,不改变就没有道理,然而人的意识也有时代属性一面,受时代发展局限制约,因而这一面又是客观的。正是如此,这两个方面,哪一面看不到,都不是唯物主义。
这就明白了,不管从哪方面讲,人与时代的关系都是要么超越时代而前进,要么随时代进步而进步,绝不存在人的意识还有倒退的理由,否则只能用不健康的人性来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虽然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认识,也应该包括从建国到现在的整个改革开放前后,如果不包括改革开放前,便意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割裂,就等于要么是对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自相矛盾,要么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历程的自我否定。
比较改革开放前后,如果说,之前的阶级斗争和继续革命,让对人的意识改变过于猛烈的话,那么之后应是有所缓和下来的,意味重新进入了缓冲阶段,这从规律本身透过现象看本质来讲应是唯物的,只可惜这样看中国的事情,在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上还是意味把规律看成了抽象的东西,与抽象对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是主观主义的。
为什么这样说?一方面,社会普遍自私自利的现实已经证明,人的意识不仅没有从主观上进步,也没能随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性而先进,这非但不意味缓冲,反而是倒退和落后的表现,恰恰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性质,以及初级阶段自相矛盾之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到来,不是相对自然的到来,而是全国人民艰苦卓绝主动选择和以积极献身精神拼来的结果,是这个结果决定了这个社会里的任何成员,都没有倒退的资格,不仅意味没有要求缓冲的权利,也没有谋求其它选择的资本,除非不做这个社会的成员。
换言之,寻求缓冲既是对前人献身精神的践踏和蔑视,也是对自身历史的否认乃至否定,不仅是在犯虚无主义,也是别有用心,因为新中国是中国革命剧烈斗争的结果,完全不是在阶级调和下慢慢缓冲的结果,如此后人有什么理由要求在人的意识上来个精神缓冲?何况现实根本无缓冲渐进之相,反而是人的意识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倒退和落后?
这样说,既提示了该以什么样的唯物观,来看待今天现实中普遍带着一边专一致富一边大肆腐败而发展的现状,也提示了该以什么样的客观视角,来看待改革开放前二十几年彻底带着一边全面要求一边脱胎换骨的阵痛而发展的历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经验教训。
一言蔽之,只要中国是社会主义,人的意识就不能离开明确的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既不能把初级阶段当做对人的意识进行迁就的借口,也不能用单纯致富来冒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义,要防止这样那样的人对社会主义进行这样那样的误导。
也因此,在社会主义中国,人的意识是不容自由散漫形成和发展的,必须建立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原则的打造和武装,不管对什么人都必须先要解决如何做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民问题。
不得不承认,是人的意识,决定了以什么人性和人格状态,来生存和生活于社会主义中国,也决定了以什么样的人性和人格品质,与其所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交道,不然在没有思想武装下,单纯致富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也能做到的缘故,就不代表一定有非贡献于社会主义性质不可的意义。
没了这层意义,任何形式和程度的致富,都很难说是人民当家做主的致富,很难说是大多数人心满意足的致富,很难说是带着幸福致富和有致富的幸福感,而且对其中大面积对抗社会主义的腐败,再怎么治理,仅凭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状,也很难说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
往本质上讲,这是个不能把知识和能力同人的意识对等起来的问题。知识和能力都对人起不到武装作用,除了能养活人和让人多一些聪明游戏,因此也有益于社会生产力,此外都不可高估,只有正确和明确的理论,由于总具有无可替代的明灯效应和这样的精神力量,才能武装人的意识,从而彻底解决如何打造人的问题。
人只有被系统地打造过,才提得上相对具有可靠且稳定的人格品质,否则又怎么让人谈得上受过良好教育?就比如,当今人人都以“受过良好教育”自居,可是自私自利,投机取巧,侥幸生存,贪污腐败,坑蒙拐骗,哪种现象不是出自此中?
这一方面说明,当今时代,所谓“受过良好教育”并不真实,故绝不可用死记硬背来解释学校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实际武装作用,一方面也揭示了,即使在特别重视思想武装的毛泽东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一边同样背着毛主席语录,一边却仍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任何思想武装,都不是背出来的,也就不是单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切实改变人的固有意识,并发生相应质的提升,进而表现为人的具体人格品质和切实行动,如此才能证明有无真的思想武装。
建设社会主义,终究要靠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但并非简单到国家只收取税收,用法律和规章制度管一管秩序,如此还当复杂得不得了,只要管不到人的具体意识上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就自然难以提及,一旦这般,还不是等于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标签下被实际掏空了?
人的意识是人格品质的根本保证,人格品质是具体行为修养的根本保证,两方面构成了人的内因方方面面素质,都离不开从思想精神武装做起,而这也仅仅是为打造什么人提供了可能,实际还要看内因的具体质量,如信仰、信念、理想等的坚定程度。
这又提示了,没有思想武装是不行的,思想武装不深刻,不唯物,更是不行的。没有思想武装,人会呈散沙式发展,思想武装不到位或武装不合理,恐怕跟没有武装一同,早已用事实证明,就成了如今这般有恃无恐地散沙加风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