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5
金钱115772
贡献102533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5 点
贡献- 102533 次
金钱- 115772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2-12 09:10 点击:607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一谈实践与人民,大是大非应较真。明察秋毫防隐患,些微漏洞悖翻身。
写诗的原理
二百三十四、怎样从理论和实践求真体会修养
求真不在理论上,而在实践上,即使说成“理论求真”,也指的是实践求真,毕竟没有实践,哪来理论?所以任何钻进“理论求真”而不注重实践怎么样的做法,都是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不仅无助于实践,反而助长实践抛开理论来另搞一套。
理论之所以能够指导实践,就因为其中承载的道理对实践有契合性,那么这种契合性体现在哪里?或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在哪里?
显然,用熬八宝粥的道理来做一锅纯正的大米饭,是做不出来的。这就知道,是理论性质,如方法、策略、成分、属性等,与实践性质的契合,才有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能。
于是又知道,不管哪个方面性质出现问题,都会让理论和实践之间割裂成“两层皮”,导致不仅理论指导实践成为泡影,实践导出什么样的“真知”也说不定,又谓“强扭瓜不甜”。
性质是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理论和实践都要坚持的原则和标准。原则和标准是底线问题,不光理论和实践离开了原则和标准将不伦不类,什么东西离开了原则和标准都是如此。
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原则和总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唯不能就此偷换概念,必须牢记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还不能直接运用于中国,也不是谁都能当这之中的媒介,在社会主义中国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化身,所以既不能犯虚无主义,无端抛开毛泽东思想谈马列,也不能从自我标秉,沽名钓誉出发,把任何人自己当做马克思主义化身。
也因此,只有遵照这样的原则和标准,才能彻底弄明白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以此来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进而形成新的理论和实践,否则不得不意味一切免谈。
这就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理论和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都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和标准,也只有守住这个底线,才能保持住社会主义真正的性质,才称得上真正的社会主义实践,并用这个实践不折不扣地检验理论,从而谋求用不折不扣同样性质的理论,永远正确而准确地指导实践,进而在避免盲目投机和走弯路的基础上,让中国社会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有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如果再往深一层看,要做到这些,根本都在于人的认识。因为人的智慧不同,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原则和标准,实际是好说不好做的,毕竟在不同智慧里,怎样看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有认识上的差距的,也就会导出对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同看法。
如此,一旦有任何程度的主观主义掺进来,公婆各话就免不了,众说纷纭下什么都会与一堆浆糊无异,所以最根本的原则和标准还是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说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如果这个认识论能学到,什么性质都不难抓住。
这从离开毛泽东思想以后,腐朽的东西都已经复活,道路开始走偏,造成了相对于社会主义性质难以说清的一系列尖锐矛盾,就很能事实胜于雄辩,何况由于不能统一到唯物主义上来,主观主义盛行,小聪明遍地,甚至把这当成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其实,越是如此当解决问题,越是在制造问题,也不啻为给别有用心和一切阴谋家开辟了无处不在的有利市场,毕竟唯物主义一丢,什么都没有了真正的是非曲直,仅凭主观说话,恐怕不论谁怎么瞎说八道,不论有什么动机,都成了合情合理的了。
举个例子。有老师反映,如今叫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并不易,不仅主动举手回答的少,而且回答也多是驴唇不对马嘴。如何看这样的问题?
我说这是追求分数、死记硬背的后果,已经到了字字得教的程度,你没教过“收获”二字,就可能有答不上来的,而且稍一抽象,不仅不好动脑,恰齐刷刷脑筋停止了一般,不信的话,你递过几块钱,给点吃的试试,一定又齐刷刷都知道什么是收获了。
还告诉他们,这种情况不止中小学生有,大学生也有,乃至成年人中普遍都有,也包括很多所谓“专家”、“教授”、“大咖”、“名流”,甚至你们自己身上就有,这是教育普遍没能走在规律上的悲哀,注定除了能当指指动动,拨拨转转的扒拉棍,难以成为垫几步脚,就能让人觉醒并自主而有目的健康发展的摇篮。
这个例子很能说明现实,仍由不得否认。不妨广泛调查一下,那些听不进思想工作,害怕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抄袭,文章剽窃,讲稿由秘书写等等现象,看看是普遍还是不普遍?
人善于思考,总是以理性思维,特别是以系统的理论思维,为特点的,如此才会有这样那样的复杂而有条理的收获和体会,且一触即来,非此若面对面、问和答、需和求,都不在一个性质上,怎么通过实际不存在的思考把一个具体实践化为抽象的概括和总结?自然更不可能有在这个概括和总结基础上的新的实践。
设想一下,一个人擅长思考,必思维发达,且一定善于实践证实,定然少不了调查研究,少不了据实说话的习惯,定然少不了亲力亲为的经历,少不了朴实的内外在良好作风,定然有的是靠谱的道理,也就感受多多,对什么都无不有收获和体会,那么他寻求与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来个脑筋碰撞还怕来不及,又有什么听不进和可害怕的?
这时,不论考试还是写文章,包括讲话,是一眼一转头抄袭来得快,还是低头让笔下如行云流水来得快?是说自己的东西痛快,还是拿别人的东西冒名顶替来得痛快?是笨笨吭哧念稿子光彩,还是轻车熟路,淋漓尽致地演讲更有信心?
实际上,人都是追求人生价值的人,没人不想要人格魅力,也没人放着身体力行的说服力不要,非去冒丢人现眼的风险不可,然而没有这样的实,就一定有这样的虚,不是这样的主人,就是这样的俘虏,并且当不了主人,就只能当俘虏,一旦连俘虏都当不成了,便又只能倒向空虚任性,麻木不仁,除了眼光见到具体利益时“间或一轮”,别无可表。
又如,“弱国无外交”这个说法现在很流行,实际已经成了普天下的共识,那么试问,这个共识是怎么进入脑袋里的?恐怕死背加浅懂的人定然乌央乌央地,多过有系统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的人。
应该说,这个说法由帝国主义者说出口才合情合理,中国人这样鹦鹉学舌就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同偷换概念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都是唯现象论,实际就是霸权论、强权论下的,唯物质论,唯客观论,唯肌肉论,唯武器论,唯生产力论,恰恰与常常挂在嘴边上的“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是自相矛盾的,非但是对弱者的蔑视和歧视,也让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走入了既想得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证明,又总摆脱不了证伪而犯了主观主义的尴尬窘境。
这里面,当然还有被“中国崛起”四个字冲昏头脑,而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盲目自大,听起来很情绪化的一面。这种情形下,是否认真思考过有外交怎么样,没外交怎么样,外交到底是干什么的?是为了外交而外交,还是让外交为国内独立自主全面发展服务?
说到此,应该提示了,唯物主义思维是全面思维,唯物主义理论也是全面理论,唯物主义实践更是全面实践,哪个地方不周全不缜密,都不可能求到真,也就会让实践露出把柄,若不能再立足于唯物主义进行及时纠正,实践中的漏洞百出又只能等在后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