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62
金钱115884
贡献102631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62 点
贡献- 102631 次
金钱- 115884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1-02-05 09:06 点击:434 评论:2
七绝 处世(以诗代序)
游刃有余休狡诈,得心应手在修为。容人总比相轻好,德艺双馨非自卑。
写诗的原理
二百八十八、怎样从理论和处世体会修养
以下,用在拙文《写诗的原理二百六十一(怎样从理论和正视人格体会修养)》下,写给诗友龙家小院的回复,代为叙述,主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探讨怎么合理面对工作和社会,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如下:
不做小人,不参与无谓斗争,想法很好,但是在形象还未有足够威慑时,想没想过策略?好坏是性质问题,策略是命脉问题。
策略不对,性质不一定表现出来,甚至走向反面也不足奇,所以我说过,坏人是好人培养出来的,小人也有可能是君子培养出来的。
一方面,要在周围,尽量从好处看人,不要把谁都当成坏人和小人,这会直接让自己不顺,既表现为不健康心理,也反映为外界磕磕绊绊。
君子首选的策略,是胸怀坦荡,大度容人,以本领支撑起胸怀气度。毕竟没有本领的容人,与窝囊无异。掌握好策略,小人只能自生自灭,不是君子培养的。
小人的特点是欺软怕硬,阿谀奉承,刁钻狡诈,虚荣谄媚,唯在真本领面前没有市场。好人无能,好人也会变成小人,若无能再加容忍,处处是小人,小人必出。
君子好斗争,君子也是小人,而且最易培养小人。不相互斗争,哪里有小人?君子要有出群的本领,尽量躲开斗争。这时大度也好,容忍也好,既培养不出小人,小人还会在好的影响下变好。
君子不是不斗争,君子斗争不是小人的平常斗争,是特殊斗争,是志怀高远的大斗争,都是瞄准大规律的,是主席说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对落后的斗争,不屑于小人眼里要的嫉贤妒能的斗争。
小人并非都是无能之辈,之所以欺软怕硬,阿谀奉承,是因为贪念显赫之地和占据有利地位,并因此心怀叵测,手段歹毒,所以欲望大,心多不轨。小人之所以刁钻狡诈,虚荣谄媚,是因为比好人,比君子害怕失败,更有居安思危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也是小人总能得势的原因。
小人身上,有君子学习的地方,不学习小人,就不熟悉小人,就防不住小人。也是这样,失于防范的容人,不是大度,而是傻瓜,照样培养小人,也说不上君子。只有君子警惕而不斗,以德能立身处世,小人也最会知趣。
君子与小人不是不交,越不交,小人越以为对他有害,出于小人的防范心理,反而意味君子在培养小人。君子只要不有意无意培养小人,就不怕小人多,客观终归没法由人决定。
如果君子对小人无害,小人不会当小人。小人多,他们之间斗,比跟君子斗,更让他们觉得安全,而且小人越多,君子自己越安全。小人总是精鬼灵透,知道在关键时候,也离不开君子,倒是小人之间要么暗拆台,不帮忙,要么是利益关系。
君子怕的是小人少。小人越少,小人越不觉得安全,所以小人好拉帮结派,破坏性强。君子也怕的是小人有权有势,这让君子阻力加大,内耗加重,良好影响力变小,空间变窄,没法施展健康抱负和本领,但容人还是管用。
对待得势的小人,君子的策略非但还是继续容人,更在于君子也能运用从小人身上“学”到的本领。这就是,把小人好搞拉帮结派的本领,转变为通过正常交际得来的人脉。
君子不能没有人脉。不合群,没人缘,算什么君子?君子因大度容人,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但有群众基础,还有良好的各级关系,这些关系都必然涉及小人利害,也就让他们有所顾忌,凭这就不会把君子怎么样。
一个人没法当君子,也成不了君子,君子当不了孤胆英雄,说到底,君子不是自诩的,而是通过形象树立,有良好的影响,有周围同事和各级领导认可。
周围同事通常以君子为向心力核心,这是人的正常朴实本性,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配合工作,群众也沾光彩。领导需要小人以满足虚荣心,也需要君子扛大梁,挑重任,稳群众,捞功利。
有了这两方面,会让不止一级领导需要君子,各级都需要,任务越多越重越需要。这就决定了,只要君子是真有本领的君子,加上策略得当,总能稳得住气,让人猜不出有多大容量,拿得起放得下,非但让君子于无声中,在任何时候都能自救,也在小人过分时,谁都看得出来,用不着君子说话。
小人不过分,算不上小人,如果把不过分的情况算小人,全天下就都是小人了,有这样感觉是狭隘,是君子的自我否定。
各方面说明,君子不把小人当回事,无非是边交往,边防范。君子的真正注意力,是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上,而不在小人身上,不然还意味君子的自我否定。
君子不仅仅是好人,也不仅仅是能人,这没法割裂。就当今讲,君子既是传统概念,也应与时俱进,是新时代新概念,
孔子言:“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
这对快节奏的社会,虽尚可适用,终因过分强调那时的“忠信”,而有封建色彩,况且怎么看“思虑通明”?又已经被今人解释得很市侩了,故今人能够本着良好的家国情怀,做到德艺双馨,便可谓君子。
良好的家国情怀和德艺双馨,由于受金钱至上的冲击,这两方面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从这两方面做起,无人不可成为君子。
在一个生活富足的现代社会,之所以还让人有好人难当,君子难做的印象,也有竞争激烈方面的因素,在竞争中,物质是一个要素,安全感也是一个要素。
在物质上,谁都想得到,都怕失去,故得不到物质,就觉得竞争失败,就没有安全感。也是这样,让平时的好人,有可能成了潜在的小人,到关键时期,不仅因嫉贤妒能,仇富忌贫而有破坏作用,也会因倾向自私自利,盲目自我保护而出现讹诈现象。
在安全感上,想得到,怕失去,这是患得患失的典型特征,有这样的特征,就不可能感受安全感,这就给竞争中争逐攀比功名利禄的同时,附加了对安全感的强烈需要和无端竞争。
如何获得安全感?趋利避害下,排他,特别是排除异己,自然是首选,只有排他和排除异己才能减少危害。不过,现代社会是高度融合的,生存关系、生活关系,工作关系、往来关系、交易关系、等等,这些让人人谁都离不开谁,都成了严重依赖关系,任何一点伤害都可能涉及更多的人。
两方面叠加,会带来什么?这一方面注定了小人难免多之又多,一方面注定了小人影响也大了起来。不过由此又问,小人都是谁呢?是一个个在竞争中的人,都难以例外,是稍不留神就伤害他人,阻了他人路的人,是在任何人都有需求下,得不到满足而怨恨到的人。
这是不是让“小人”这个概念,说不清道不明了?时代有时代的特点,要正视残酷的竞争环境,不仅互相伤害是有可能的,伤害多也要面对,所以说,不要把谁都看成小人,尽量看成合作者,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磨合,最终实现合作,其中有所龃龉也是正常的。
在当今时代,谈君子不好讲,让谁承认是小人,不是君子,都不干,故谁都把自己看做君子,也没什么不得了。
一个人真想做君子,就只有通过健康的追求,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直至非出类拔萃不行,而且绝不参与急功近利中不择手段的成王败寇淘汰,不做不服人的事。
表面服人,征服不了人心,树立不了君子形象,只有实实在在,凭真有德能出类拔萃,才会让很多人做不到,赶不上。要明白,人人都可能是庸人,看别人可没有庸心,都是高标准。
越让人做不到,赶不上,越远离众人之能,也就逃离了众人之间的竞争,对众人越有安全感,于是对这样的君子而言,还哪来的小人呢?
也是这样,我才说,有怀才不遇感,不是君子,而是无用,无用焉能有德?使什么为德?当好人,却做拖累,或难以对他人贡献,可否谓有德?
怀才不遇,要让别人评价,而自己仍有一席之地。这既意味别人的认可,也意味别人觉得大材小用,而为之惋惜。这种评价不低,恰恰是通过形象树立出来的,但人各有志,君子除了默默追求,如果轻易就被旁言所动,仍不是君子。
君子不善于随波逐流,也不屑随波逐流,凭的就是出类拔萃于人,不以世俗欲望,而以干干净净做人,独树一帜,用很好的德望立身,并有特殊影响,于是才有君子形象,并名副其实地立足于世。
说到此,你可以对照自己,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要学诗写诗,如果有任何叵怀或潜在不可告人心理,不管是不是自以为君子,都是潜在小人,或做过小人,如此来对待学诗写诗,必然试图掩盖,就不可能做到人诗合一,也就注定了学诗写诗的效果和结局。--
事事人间本透明,无何不可孔中清。但凡眼去观千里,一旦云来察万情。
怕是将心随水去,招来浮志慕虚荣。弄潮江上诚然好,岂似长帆独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