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28
金钱115123
贡献101943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28 点
贡献- 101943 次
金钱- 115123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1-04-07 10:58 点击:571 评论:3
七绝 以诗代序
修养尤关议论诗,出言浮浅似无知。投枪**凭尖刃,认知平庸空费痴。
写诗的原理
三百五十五、怎样运用内涵写议论诗
就写诗来看,先得有加工和提炼才提得上有内涵和内涵充实,而且这是就写诗本身一事一议而言,除此都不尽然。能尽然的,是先得有可加工、可提炼的基础。这个基础如果是作者自带的,还好说,如果是外界的,便又成了问题。
外界的东西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就需要有个良好的主观来正确对待、处理和运用。于是就知道了,这还得先建立起正确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否则便没有二者发生合理联系的可能。这个关系和联系如何建立?除了认识还是认识。
认识既然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意味是用来发现规律和建立道理的,这是主观和客观之间首先绝对绕不过的一个环节,也不该绕过,绕过了就什么都提不上。
这又会知道,凡认识所在,对于一个人,终不是外界先如何如何,而总是要看人的自身有无认识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在认识之前的原有内涵,是拿这个去认识外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内涵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与认识一同提高的。
这提示了,主观能动性尽管是与生俱来的认识基础,但仅仅靠这点本事就当做全部内涵,甚至当做天赋拿来透支和消耗,而忽视了后天应有的修养,既不可能实现内涵真正从无到有,也不可能从少到多。
认识是从外界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也是用内涵才能见到内涵的唯一媒介。假如把外界看成一截木头棍子,它再有什么内涵,是它的客观规律,跟人没有必然联系,只有当人用认识发现它有不导电、可以烧火、可以做成板凳腿、可以当拐杖等性质,才算与人有了联系。
既是这样的关系和联系,让人有了认识,也通过认识让人有了道理,并化成了人的内涵和各种素质。实际是,通过有了认识和道理,让人有了活生生的思想感情以后,非但有了内涵,也才有能力看到客观事物的内涵。这就是内涵、认识、道理三者间的紧密联系。
认识,犹如思维里的锥子和针,后面要跟着一条条线才说明有用,且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织造出各式各样条理以及色彩,否则锥子和针再仿佛有用,也是散落的,形成不了任何创造。
人的每句话无异于都在穿针引线,看似说事道情,其实哪一句也离不开语法、修辞、逻辑,哲学,以及观念、态度、站得住脚与否等等,无穷无尽方面的活生生的道理,而非仅仅这样那样得来的一些死的简单知识。这就要求,凡想把话说好的人,都必须重视自身拥有的认识和相应内涵怎么样,尤其掌握的道理多少,能否阐述得出来。
写议论诗,就是用议论穿针引线,就是要关注认识、道理,特别是作者自己的内涵够不够,能不能看出所写内容的内涵。换言之,要写议论诗,其实写什么诗都一样,因为既要表达思想感情,又要把内容说清楚,就摆脱不了谁写诗,写什么,写成什么样。
之所以称议论诗,是因为以显著的议论过程为特征。议论过程就是阐述道理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论证的过程,因而一旦学会阐述道理,写议论诗就定然收在囊中了,何况阐述道理本身,就是对认识本身的加工和提炼,更是对内容、素材等认识对象的加工和提炼,这恰恰又是反映作者内涵和用内涵认识内涵的过程。
正是这样,写议论诗也好,写什么诗也罢,都是看作者以什么样的自身内涵,来怎么对待具体创作内容,对待好了就有内涵,对待不好就干瘪。以干瘪的东西示人,自然就学不会,也写不好诗。这等于还是未逃出“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简单原理。
说到底,内涵就是有价值的内容,就一定要充满思想感情,自然就不允许干瘪,所以内容是因人才有价值,否则还是等于外界素材,不一定跟人有多大关系。
打个比方,内涵是以认识化为稳定的思想感情来支撑的,却终是以道理作为神经系统带动血肉来维系的,任何没有道理的所谓“内容”,就都还是与人无关的素材。
没有道理,就没有认识,没有认识,道理也是无源之水。认识是对各种原理的发现和解读,总需要拨冗去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是对各种概念和逻辑关系的辨别、筛查和分析,这都属于加工和提炼,也就都成了道理。
也因此,道理不仅是对规律的阐述,还意味方法、策略、技术,而这些是没有人不需要的。有需要就得先从懂道理开始,任何有直接讨要规律、方法、策略、技术的念想,即使再聪明,也不过是徒有其梦。
认识和道理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对认识的锻炼也就是对思维的锻炼,通过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精细化,思维就获得了进步,不但抽象思维越来越发达,因为阐述道理总需要这样那样的描述,必然时刻离不开形象思维,于是人的综合思维能力就这样都提高了,并贡献给了写诗,诗也有了内涵,且是充实饱满的内涵。
一定要注意,思维、认识、道理、内涵等这些东西,都不是空洞的,都要来自于生活,而且必须经过生活的磨砺,靠聪明劲得到这些不是不可能,但注定是虚浮的,终是不美的,非但经不起品味,反容易被看穿。
正因此,通常就把这些比喻为,从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压榨出来,从事无巨细的经历中沉淀出来,从心存美好的心灵中结晶出来,甚至从坎坎坷坷痛苦中粉碎出来,从纷杂琐碎的烦恼中凝结出来的,这些比喻值得好好体会。
说白一点,有内涵,人就活得深沉,乏于内涵,人就活得浅。这种情形是与写诗能力成正比的。主要体现在,凡活得深的人写起诗来就有的提炼,有的结晶,也易于之,而且写出来的诗内涵非但充实,且让人动心触痛。
相反,凡活得浅的人因少有东西可提炼和结晶,自然怎么苦吟都没用,写出来的是不是诗可另说,反正逃不出干瘪而漏洞百出,实际是人不给力,语言文字也帮不上大忙,再怎么玩花活,也没的欣赏,更蒙不了人。
邀请:本人正在一个论坛开拓一个版块,称”评点写论?已经起步,纵说当今的人好图安逸,开拓者如凤毛麟角,但还是期望有谋求健康写诗氛围的朋友,一同来打造,共享能在一块净土上,进行评点写论的乐趣,详情可见这里《七律约友》和《七律再约友》,或直接点击注册,发帖和留言。
评点写论地址:http://www.hksc888.com/forum-644-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