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4

[转载] 浅谈诗词创作的形象思维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5345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33
贡献
5898
金钱
7753
发表于 2024-6-26 07: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诗词创作的形象思维

                                      范耀文

      何谓形象思维?形象,就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简单说,就是生动的画面。形象思维,就是用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和表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咏物诗词中的寄托,写景诗词中的情景交融,都是形象思维。苏轼讲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意思。
     三千年前的《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开中国“意境论”之先河。一千五百年前的《文心雕龙》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明确提出“意象”这个范畴。
     到了唐代,“意象”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已经被广泛使用在诗歌中。而“形象思维”,作为名词,最早是俄国的别林斯基提出来的,1838年他在阐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时,首次提出 “艺术是形象思维”的著名论断(艺术,包括画图和诗词)。

一、把形象思维视作诗的生命

       被诗词界称为“当代李易安”的大诗人沈祖棻说,“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沈祖棻引用唐朝杜牧《赤壁》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后两句,讲述了形象思维的一段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即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场著名战役。其结果是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了曹操,而三十四岁的孙吴联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实力上远远超自己的敌人——曹操,而周瑜能用火攻烧掉曹操的战船,主要借助于强劲的东风。但杜牧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就会改写历史。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诗人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大乔、小乔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如果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十分形象诗句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如果以口号式、公文式的语言直说,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诗味却大大削减了。可见,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沈祖棻的观点,正如伟大诗人毛泽东所说的一样:“诗要用形象思维”。
      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作品,虽然句式合韵合律,但大话空话连篇,或充满政治口号,如对一些个人做点好事,动不动就用“举世雄”“中国梦”“世代崇”,或采用鉴定式、散文式、新闻报导式等语言,这样的作品缺少形象思维,往往被内行人评说“不成诗”。试想,这样的诗作人们懒得一看,能传得开、留得住,且有生命力吗?
      前两年袁隆平院士逝世,我写过一首悼念诗。原来的颈联是:何愁百折攻关苦,无惧千回选种忙。此稿上了梅州报后,总觉得其中“攻关苦”“选种忙”句子缺乏形象思维,于是把“何愁百折攻关苦,无惧千回选种忙”改为:“难辞亩野情和梦,不悔丝眉雪与霜。”改叙事句为富有物象的情感句,以此表述袁隆平院士为提高水稻产量付出毕生精力的感人事迹。改动后,我觉得这位“丝眉雪与霜”的老者在田野里耕耘实现其情结和梦想,这样用形象思维诗句来描述的画面,远比“攻关苦”“选种忙”来得具体、生动和感人。


编者按,本帖是梅州市诗词学会会长范耀文先生在市老干大学诗词班的讲义


191

主题

5345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33
贡献
5898
金钱
775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07: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比兴是形象思维的传统表现手法

       比兴是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毛主席给陈毅一封论诗的信中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有诗者说,我不喜欢“风花雪月”,我要“正能量”!其实,在“正能量”的好诗里头,往往就有用“风”“花”“雪”“月”做比兴的。
      我们从纵向看,早在先秦 ·无名氏的《诗经》中,就有比、兴两法的形象思维句子。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其意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上述“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句子,就是比、兴句。
      再从横向看,在文学艺术界,比、兴两法的形象思维无处不在。就连儿歌“月光光,秀才郎”,山歌“梅江河水清又清”等句子,都是比、兴句。
       我们再看唐人如何“比、兴”做诗。以刘禹锡《台城》诗为例:“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这首杯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万户千门成野草”句以“野草”比兴,记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 比兴推论陈后主失国原因。在诗人眼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就是奢侈荒淫的代名词,是“千门万户成野草”的根源。
       怀古诗往往是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采用含蓄的语言,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如果用散文式语言将最后一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改成“荒淫无度误王家”,平仄、韵脚全合,但还有诗味吗?
      对于用比、兴两法写诗,毛主席是高手。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万木霜天红烂漫” 用景开头,引出所咏的事物“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白云山头云欲立”,也是用景开头,引出“飞将军自重霄入”;《菩萨蛮·大柏地》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引出“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还有在其他诗词中的名句“钟山风雨起苍黄”“春风杨柳万千条”“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等等。毛主席利用比兴艺术手法创作诗词,使得诗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突出,正如郭沫若所说:毛主席诗词,是“形象思维第一流”。
       我2007年申请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入会作品中,一首是《张家界宝峰湖》“宝鉴深藏翡翠中,湖光春色染烟笼。小船载入青山影,喜见鱼翔燕剪风。”另一首是《西岳华山》“仰止高山此独奇,巍峨削壁览无遗。瑶台耸翠闲云过,栈道通幽猛鹞低。逐日擎天峰作骨,经霜历雪石为肌。横空立剑君真健,敢比苍穹万古齐。”被中华诗词学会在《新会员入会作品集》中评为二等奖。能获此殊荣,于我在创作中形象思维的运用不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5345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33
贡献
5898
金钱
775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07: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想象力是形象思维的重要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对经验世界的一次次越狱,是天马行空的思想驰骋,是创作者个体不受制于现实世界而虚构各种场景的能力。这种场景的画面图感或阔达、或幽微、或是声色可闻、或是形象可感等等。想象世界是五彩斑驳的现实世界的投射,但又远远地超越现实世界而成为超验的范畴。
      毛主席在诗词创作中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如《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这些瑰丽的景象都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而来,可谓思接千里,形象奇伟,画面雄浑壮阔,意境壮美奔腾,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这是首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这首诗以接二连三的比兴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形象思维发挥到极致。
       第一二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横跨南京秦准河上,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而今桥边丛生野草、夕阳残照与当时鼎盛时代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繁盛景况形成强大的落差感。“野草花、夕阳斜”是形象,更是构筑荒芜、没落意境的意象,由此为今非昔比的历史衰败感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作者没有采用诸如“高门士族人何在,回首令人思谢家”,或“峥嵘岁月今非昔,世事变迁看此家”等浅露或公文式写法,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乌衣巷》一诗,作者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5345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33
贡献
5898
金钱
775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07: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讲一讲“节日诗”的形象思维。

      有人说,依据形象思维的创作方法,应景诗和节日诗不大好写,我也有同感。1965年,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写了组诗《七一抒情》。他的组诗没有出现南湖、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天安门等词,而是通过滚滚江流、激浪冲天、奔雷动地、炎凉黄鸟、冰雪苍松等具体的物象来描写我党四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险。他的诗饱含诗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当年毛主席看后对胡乔木的诗作很满意。这里敬录其中两首如下:

滚滚江流万里长,几分几合到汪洋。
源头尽望千堆雪,中道常回九曲肠。
激浪冲天春汛怒,奔雷动地早潮狂。
层峦叠嶂今安在?一入沧溟喜浩茫。

历经春夏共秋冬,四季风光任不同。
勤逐炎凉看黄鸟,独欺冰雪挺苍松。
寒虫向壁寻残梦,勇士乘风薄太空。
天外莫愁迷道路,早驱彩笔作长虹。



     后来,我仿照胡乔木的组诗,学写了两首《百年党庆》:

赤帜高扬禹甸东,古邦新命振英风。
岱登尽览群山小,海荡端须两翼雄。
瑞草生郊滋雨露,景星在户聚云龙。
期跨世纪征前路,鞭影成城气作虹。

青松挺立莽苍苍,伟岸如山翠盖张。
地透岩穿根大野,霜凝雪冻耀昆冈。
阳关有道春秋盛,肝胆无私火炬光。
赤县中兴多少事,弄潮人健逐炎凉。
(2024.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5345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33
贡献
5898
金钱
775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07: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链接: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3485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9-8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