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4|回复: 80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761

主题

958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兼赋二词三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8
贡献
1054
金钱
6190
发表于 2024-9-7 19: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娴雅幽静 于 2024-9-7 21:36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

1、        什么是词?

2、        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3、        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每周三晚七点截止。超时交作业的计入作业统计,不予点评!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每周三晚七点截止。超时交作业的计入作业统计,不予点评!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11日晚上7点。





402

主题

4653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32
贡献
5991
金钱
1052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8 1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桂水渔樵 于 2024-9-9 08:25 编辑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秋绥17--晓风
1、什么是词?
答:词是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以听的形式传播,也以燕(晏)乐的形式起助兴的作用。唐末宋初开始不以歌妓传唱为载体,而以文字形式存在,成为一种文艺。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个人认为,词,本身是歌词,歌被唱红了,词便流传得更快更广泛。词离不开乐,由乐开始而演变成文艺。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每周三晚七点截止。超时交作业的计入作业统计,不予点评!
答:《阳关曲》应当是选词配乐,属诗的范畴;《杨柳枝》是以曲配词,属词的范畴。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个人理解这首忆江南是白居易依曲而吟唱乡愁的词作,其曲应当是能表达幽怨情绪的慢节拍。
(以上回答均属个人理解)。请老师指正。

点评

1  发表于 2024-9-13 09:49
与近体不同的地方就是三平三仄古代诗是可以,近体不可以。  发表于 2024-9-9 20:29
词我个人认为和律绝一样美。  发表于 2024-9-9 20:24
同学诗与词的不同分别是:诗有定 字绝都是四句律诗都是八句有五字和八字词是长短句不等当然七言五言律诗绝句  发表于 2024-9-9 20:22
同学问好!作业写的认真,正确无误,点赞一看学习听课认真学的扎实点赞  发表于 2024-9-9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8
金钱
42
发表于 2024-9-8 21: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识课第一讲作业:
秋绥组06-水清

1.什么是词?
答: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经过唐、五代长期的发展,至宋达到了巅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唐诗、元曲并称,是中国文学园地里又一株绚丽的奇葩。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是在近体诗的基础上为适应配乐歌唱而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词之作必须合律”,由于词与音乐结合时是依曲填词,因而词调对曲调有很强的依从性。所以根据曲调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词调,形成了词调在长短、分段、韵味、句法、字声等方面的特点。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词牌名,它是古绝的一种,又称“阳关三叠”,原属琴曲类,虽然看起来像诗,但归到了词中,是配乐演唱的,吟唱起来是要叠句的,可三叠,四叠,甚至更多。杨柳枝,曲调词牌,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它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兼顾内容风格写成的便于吟唱的歌词。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是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
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字句,第四句为平起平收押韵的七字句,这两句要求对偶。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相同,第一字可平可仄。
首句三字,概括全篇,总写对江南的回忆。后面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该词牌音节谐婉,明丽,可以表达愉快美好的思想感情。

点评

1  发表于 2024-9-13 09:49
问好同学:作业完成情况很好答的正确无误美观大方,唯有不足就是诗有字定句词是长短句和谐共生相互呼应才完美点赞加油  发表于 2024-9-9 2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9-8 21: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蓟水渔翁 于 2024-9-9 05:03 编辑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作业秋绥组18蓟水渔翁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最早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时期,并在宋代达到全盛。它是一种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也有称其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诗歌的一种别体,词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有定格”的独特的文体。
      词起源于“曲子词”,源自民间,它所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宴乐”歌唱的。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作为一种抒情诗体,配合音乐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抒情性是其自带属性。

2 , 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词与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词的创作通常是为了配合音乐演唱,而音乐也需要通过词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隋唐时期,宴会上通常会用词乐助兴。文人创作的词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音乐素养,他们根据声乐填词,让人们对音乐的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给予人们广阔的联想空间,以抒写自身对于生活理想等不同的情感或理解。而民间则先用口语化传播,再匹配音乐。
        元稹提出的“由乐定词”和“选词配乐”两个理论,区分了歌与诗的传统,也说明了乐曲与歌词的互相形成的原因。“由乐定词,即先制出乐曲,然后词人依据乐曲的声调,配上相应的歌词,也就是古代被称为的“倚歌”。
       宋代,词登上了一个新的巅峰——宋词,极大地丰富了曲子这种音乐形式。
      总的来说,词与乐是相互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七言绝句而谱写的琴曲。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阳关曲》是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曲。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曲的范畴
       杨柳枝词牌源自唐代,最初作为教坊曲名,后被用于诗词创作。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的文化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杨柳的独特情感表达。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和思念,更重于情感表现。它属于词,曲双重范畴。
       ‌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调、四十字体、四十四字体等变体。其基本形式为四句三平韵,属于七言绝句,但也有其他变体,显示出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灵活性。
杨柳枝,乐府近代曲名。
      阳关曲,杨柳枝词与七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起源不同:阳关曲,起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杨柳枝词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在唐朝时成为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歌词。而七绝是一种近体诗的体裁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形式要求不同:杨柳枝词,在格律上较阳关曲更为严格一些。
    阳关曲,杨柳枝词的内容题材均较为广泛,以抒情为主。而杨柳枝则更注重离愁别绪和思念之表达。
     发展历程不同,杨柳枝词在唐朝时主要是作为歌词存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词牌。
     阳关曲,杨柳枝词和七绝可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有些作品可能与七绝并无明显区别。但总体来说,它们在起源、形式、内容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忆江南围绕着“忆”,由总到分,层次清晰,用白描手法,词人选择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加之比喻和映衬,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明显特征:
(1),长短句交错,富于变化,押平声韵。三四句对仗,出现重字:(江),总体讲比格律诗要求宽泛一些。
(2)音韵和谐,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风格清新,画面感强,

点评

问好同学!作业完美无误周到词诗等都概括的到位 基础打好一看就知道,认真听讲了,赞  发表于 2024-9-9 2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243
金钱
395
发表于 2024-9-8 2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毓德 于 2024-9-8 23:58 编辑

沧浪词三通识课第一讲作业:
秋绥02-毓德

1、什么是词?
答:词是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是乐曲的歌词,是根据乐曲来填写的。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漫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答:
《阳关曲》声诗是选词以配乐,
《杨柳枝》词是由乐以定词。
近体七绝,平仄押韵和对仗要求比较严格。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
字数虽少,但对景色的描写很有画面感。
最后一句情感真挚,充分体现出了对江南的深切怀念,引人共鸣。

点评

回答正确很好  发表于 2024-9-9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42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9-9 0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阳词通识课第一讲作业:

秋绥-05思无邪
1.什么是词?
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发展于宋代,并在宋代进入到全盛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又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词和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乐是宴乐,是唐宋时期流行的歌曲。通俗地说乐当时的流行音乐(曲谱),词是歌词。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词牌名,它是失粘的七绝,从格律上说它不是七绝。又称“阳关三叠”,原属琴曲类,是配乐演唱的,吟唱起来是要叠句的,可三叠,四叠,甚至更多。
杨柳枝,曲调词牌,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它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兼顾内容风格写成的便于吟唱的歌词。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忆江南》“以曲拍来定句”,是由乐以定词。从内容是看,三字句总起,一个“江南好”的“好”字总领全词,“风景旧曾谙”,好在何处,景色美,难忘。后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个对偶句,具体写出江南的美景,结句“能不忆江南?”问句,回扣加总结。

点评

回答正确也很细致很好  发表于 2024-9-9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5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4
贡献
148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9-9 0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秋绥09诗词入画

1.什么是词?
答: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经过唐、五代长期的发展,至宋达到了巅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唐诗、元曲并称,是中国文学园地里又一株绚丽的奇葩。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是在近体诗的基础上为适应配乐歌唱而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词之作必须合律”,由于词与音乐结合时是依曲填词,因而词调对曲调有很强的依从性。所以根据曲调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词调,形成了词调在长短、分段、韵味、句法、字声等方面的特点。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词牌名,它是古绝的一种,又称“阳关三叠”,原属琴曲类,虽然看起来像诗,但归到了词中,是配乐演唱的,吟唱起来是要叠句的,可三叠,四叠,甚至更多。杨柳枝,曲调词牌,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它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兼顾内容风格写成的便于吟唱的歌词。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是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
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字句,第四句为平起平收押韵的七字句,这两句要求对偶。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相同,第一字可平可仄。
首句三字,概括全篇,总写对江南的回忆。后面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该词牌音节谐婉,明丽,可以表达愉快美好的思想感情。

点评

回答正确细致很好  发表于 2024-9-9 2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0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
贡献
24
金钱
41
发表于 2024-9-9 10:4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秋新 于 2024-9-9 10:46 编辑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 秋绥组长-雨秋
1、  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音乐属性,是倚声而填。最早萌芽于‌南朝,形成于‌隋唐,在宋代达到全盛。它是一种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别称包括‌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词、‌乐章、‌诗余等。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诗歌的一种别体。 词之调有定字,句有定格,字有定声.   

2、 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 词与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词的创作通常是为了配合音乐演唱,而音乐也需要通过词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隋唐时期,宴会上通常会用词乐助兴。文人创作的词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音乐素养,他们根据声乐填词,让人们对音乐的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给予人们广阔的联想空间,以抒写自身对于生活理想等不同的情感或理解。而民间则先用口语化传播,再匹配音乐。  元稹提出的“由乐定词”和“选词配乐”两个理论,区分了歌与诗的传统,也说明了乐曲与歌词的互相形成的原因。“由乐定词”是指乐工先制出乐曲,然后词人依据乐曲的声调,配上相应的歌词,这种配乐演唱的歌曲在古代被称为“倚歌”。  到了宋代,词登上了一个新的巅峰——宋词,极大地丰富了曲子这种音乐形式。宋朝的词随着时局的跌宕而起伏,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词与乐是相互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答: 《阳关曲》从形式上看,格律更严,讲究四声,属于词的范畴。《阳关曲》又名《渭城曲》,属唐教坊曲名。有折腰体,轱辘体,回文体。 杨柳枝,乐府近代曲名。本为 汉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 唐 易名《杨柳枝》, 开元 时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  阳关曲,杨柳枝词与七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起源不同:阳关曲,起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杨柳枝词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在唐朝时成为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歌词。而七绝是一种近体诗的体裁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 形式要求不同:七绝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而阳关曲,杨柳枝词的形式相对较为自由,虽然也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但在格律上没有七绝那么严格。 阳关曲,杨柳枝词的内容题材较为广泛,可以涉及生活、情感、自然等多个方面。而七绝的题材相对较为集中,多以抒情、写景、叙事为主。  - 发展历程不同:七绝在唐朝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阳关曲,杨柳枝词在唐朝时主要是作为歌词存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词牌。  在实际应用中,阳关曲,杨柳枝词和七绝可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有些作品可能与七绝并无明显区别。但总体来说,它们在起源、形式、内容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忆江南”词牌都是3.5.7言的奇数句,长短变化,适合抒情,。句中平仄节奏符合格律诗的特点,五句三平韵,押平韵,韵字不疏不密,读来朗朗上口,气脉舒缓。适合表达一些婉转,绵邈,轻快的情感。        白居易的这阕忆江南,意象鲜明,用色彩对比造成视觉冲击,画面感很强,给读者美的享受 。情感真挚,读来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怀念。让读者向往不已。

点评

第一题:回答正确。 第二题:回答正确。 第三题:回去正确。 第四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04: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3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81
金钱
138
发表于 2024-9-9 11:0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词? 答; 词是一种长短句的诗歌形式,其句法灵活,句式随词调而变化。 词牌是词的基本单位,每首词都有固定的词牌和字数,但同一词牌下的词在音韵、节奏和格式上可能有所不同。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与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词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和流传都与音乐紧密相连。以下是词与乐关系的几个关键点; 音乐文学: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起源于隋唐时期的燕乐,这种音乐融合了西域胡乐与中原民间音乐。 音乐与词的关系:词最初是作为音乐的一部分,即“曲子词”,它需要与音乐相配合,才能被歌唱。 词牌与音乐:词牌是词的调子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等方面有规定,这些规定与音乐紧密相关。 3.    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答: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形式如古体诗在格式上相对自由,没有严格的要求如字数·对仗,平仄和押韵等。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形式上的诗歌格律严谨包括律诗和绝句通常有八句组成,每句五言或七言,绝句侧有四句组成。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曲可以既同一宫调的几首或十多首小令组成套曲,还可以不同宫调组在一起,通俗又俚俗。作者(白居易)追忆江南春天的美景,怀念在江南的美好时光,思念故人,患得患失,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种惆怅的心情。

点评

[第一题:回答正确。 第二题:回答正确。 第三题:回答正确。 第四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04: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9
贡献
11
金钱
25
发表于 2024-9-9 1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
秋绥组10—雪韵枫情
1、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学载体。最早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时期,并在宋代达到鼎盛。词是一种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别称很多如: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词、乐章、诗余等。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别称,不同的词牌再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和押韵都各有规定。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与乐关系非常密切。
a词是一种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文学形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填写的歌诗。配合词的音乐是‌燕乐,一种融合型的音乐,由西域胡乐与汉族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
b词的创作和演唱紧密相关,词人写出歌词,歌女配以曲调在酒楼茶馆中歌唱。词的演唱环境多为娱乐和宴会的场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感官愉悦功能。‌
3、  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答:虽然阳关曲、杨柳枝和近体七绝在诗词中都是七言四句,但还是有区别的。《阳关曲》属声诗(也就是乐歌)选词以配乐,是古绝的一种,又称“阳关三叠”,唐人为送行之歌,原属琴曲类,虽然看起来像诗,但归到了词中,是配乐演唱的,吟唱起来是要叠句的,可三叠,四叠,甚至更多。杨柳枝(词)曲调词牌,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它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兼顾内容风格写成的便于吟唱的歌词其内容多与杨柳有关,或是借杨柳抒发情感。绝句在形式上较为自由,不严格要求对仗,但讲究平仄和押韵。绝句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多首组合成组诗。绝句的题材广泛,不受限制。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5、答: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回忆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忆江南以曲拍来定句,其特点如下:
A、以乐曲定词,即先有乐曲,后有歌词。
B、这首词五句三平韵,单调二十七字。中间用两个七字对偶句、以鲜明的色彩高度烘染江南之美。词虽然以忆为主旨,但以一个“好”开头,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写出了江南最美的风景,自己最美的心情,语言浅切而鲜活。这些迷人的种种江南佳处,竟然是作者“曾谙”的地方,不免让人有些小小的失落,但是作业最后更以一句“能不忆江南”反问,衬托出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怀念。结尾隽永,有言不尽之意,让人回味无穷。

点评

第一题:回答正确。 第二题:回答正确, 第三题:回答正确。 第四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04: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35
金钱
54
发表于 2024-9-9 2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
秋绥22-红月
1.什么是词?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宋代时达到了巅峰,与唐诗、元曲并称,它又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词和乐是相互依存的。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乐是宴乐,是唐宋时期流行的歌曲。通俗地说乐当时的流行音乐(曲谱),词是歌词。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词牌名,它是失粘的七绝,从格律上说它不是七绝。又称“阳关三叠”,原属琴曲类,是配乐演唱的,吟唱起来是要叠句的,可三叠,四叠,甚至更多。
杨柳枝,曲调词牌,是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它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兼顾内容风格写成的便于吟唱的歌词。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忆江南词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种风格可以使词作更易在民间传播和流传,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从内容是看,三字句总起,风景旧曾谙,写景色美,难忘。后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个对偶句,具体写出江南的美景,结句能不忆江南问句加总结。整首词是对江南的回忆。以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眷恋。

点评

第一题:回答正确。 第二题:回答正确。 第三题:回答正确。 第四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04: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3

帖子

38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7
贡献
900
金钱
1473
发表于 2024-9-10 0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秋绥组第二讲作业
秋绥11-秋叶静美
1.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曲子词的简称。它是发生于盛唐宫廷,由李白首创,
       后来者依照词牌创作的以近体格律化定型的声乐歌词。到宋朝达到鼎盛,
       与唐诗并驾齐驱。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词的存在依赖于乐,而乐也通过词得以广泛传播。
     词的创作依赖于特定的音乐调式,每个音调都有一个或几个名称,称为词牌。
     词牌规定了词的总体结构和韵律,因此,词的创作于传播都与音乐紧密相关。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绝句有什么区别?
答:《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的七言绝句儿谱写的琴曲,后广为传颂,称为送别的名曲,从形式上看属于曲的
      范畴。
     《杨柳枝》是词牌,单调,有正体也有变体,源自唐代,表达的是离别与思念,
      更重于情感表现
     近体七言绝句是诗,诗言志,所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三者虽然都是七言四句,
     押平生韵,但绝句的格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阳关曲》和《杨柳枝》的格律
     就没那么严格了。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分析其特点?
    《忆江南》,词牌名,押平水韵,句式是35775,都是奇数句,适合抒情,适合
     表达婉转、轻快的情感,尤其是三个平韵,疏密得当,且三、四句对仗,读起来
     更朗朗上口。白居易的这阙词,色彩明艳,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深深地表达了
     他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点评

忆江南你分析得非常好,非常透彻。还要加上一点,那就是词中长短句由曲节拍而定,声情依曲而定,使得整词充满节奏感和律动感。  发表于 2024-9-10 23:35
但他们的首句格律,韵脚是不能变化的,而七绝就不同了,他的首句韵脚可平可仄,因为绝句可以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也可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发表于 2024-9-10 23:03
⑤谈到阳关曲,杨柳枝与七绝的不同,强调一点,尽管是阳关曲是依词佩乐。还是杨柳枝是以曲定句,尽管他们的格律是7十7十7十7,四句三韵,  发表于 2024-9-10 22:55
③④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0 10:30
①词不是李白首创,它萌于南朝,兴于隋唐。盛于两宋。 ②词融于乐,也因乐形式多变而被广泛流传。  发表于 2024-9-10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0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
贡献
24
金钱
41
发表于 2024-9-10 15:3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秋新 于 2024-9-10 15:43 编辑

秋绥13-旭日东升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  
1、 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古代文学体裁,属于诗歌的一种。‌ 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也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诗歌。词在唐代兴起,经过长期发展,到宋代达到了全盛时期。‌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和乐的关系非常紧密,词是伴随着音乐而兴起的文学形式,每首词都有一个与其配合的乐调,称为词调。‌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因此词与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       在创作过程中,词与乐的关系体现在“‌因声度词”和“‌选词配乐”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根据已有的曲调来创作歌词,后者是指选择合适的歌词来配合音乐。这种关系导致了‌长短句歌词的出现,促进了歌词与音乐的结合。        在艺术形式上,词与乐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了繁荣与发展。词依附于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词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形式。在情感表达上,词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而音乐也通过词来传达情感。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答:‌《阳关曲》、《杨柳枝》与近体七绝的不同之处‌ ‌《阳关曲》‌与近体七绝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作为词牌的特定格式和韵律要求。它是一种特定的词牌,具有固定的字数和韵律规则。 ‌《杨柳枝》‌与近体七绝的区别在于其源于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并经过唐代的整理和改编,依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它是一种特定的曲调词牌,具有固定的格式和平仄要求。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解析: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的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点评

第一题:回答正确。 第二题:回答正确。 第三题:回答正确。 第四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0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

帖子

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227
金钱
352
发表于 2024-9-10 19: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阳词通识课第一讲作业:
秋绥组07-海纳百川

1.什么是词?
答:词是诗的一种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发展于宋朝,并在宋进入全盛时期。词又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填写的歌诗,相当于当时的流行音乐。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词和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词是诗的别体,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乐是宴乐,是唐宋时期流行的曲谱。通俗地说,乐就是当时流行音乐(曲谱),词是歌词。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杨柳枝》与近体七绝的不同:
1、体裁不同,《阳关曲》《杨柳枝》是词,七绝是诗。2、前者与音乐联系紧密一些,注重韵律的和谐,而七绝注重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营造。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忆江南》“以曲拍来定句”,是以曲谱来定词的1。开头三字句起,江南好重点在好,因为好,因为好,久久难以忘记,自然而然就有了下一句风景旧曾谙。时隔几年还是那么熟悉。接着阐述那熟悉的难以忘记的好是什么,用对偶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具体具体托出。最后“能不忆江南?”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是对江南好的肯定,对熟悉的升华。


点评

以曲定声,使得这阕词更充满乐感,律动,读起来更脍之人口。  发表于 2024-9-10 23:59
因为七绝的首句可以仄起仄收,仄起平收,还可以平起仄收,平起平收。④忆江南从艺朮手法上分析的挺好,加上一点,因为该词以曲定句,  发表于 2024-9-10 23:56
①②回答正确。③你分析的非常好,阳关曲和杨柳枝是有既定的格律和韵脚的限制不可改变,虽然都是7十7十7十7,四句三韵,而七绝却是可以变化的.  发表于 2024-9-10 23: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0
贡献
184
金钱
294
发表于 2024-9-11 04: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秋绥17--晓风
1、什么是词?
答:词是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以听的形式传播,也以燕(晏)乐的形式起助兴的作用。唐末宋初开始不以歌妓传唱为载体,而以文字形式存在,成为一种文艺。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个人认为,词,本身是歌词,歌被唱红了,词便流传得更快更广泛。词离不开乐,由乐开始而演变成文艺。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每周三晚七点截止。超时交作业的计入作业统计,不予点评!
答:《阳关曲》应当是选词配乐,属诗的范畴;《杨柳枝》是以曲配词,属词的范畴。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个人理解这首忆江南是白居易依曲而吟唱乡愁的词作,其曲应当是能表达幽怨情绪的慢节拍。

点评

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6
贡献
141
金钱
217
发表于 2024-9-11 06: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秋绥03--凰兮
1.什么是词?
答:词是诗的一种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发展于宋朝,并在宋进入全盛时期。词又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填写的歌诗,相当于当时的流行音乐。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词和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词是诗的别体,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乐是宴乐,是唐宋时期流行的曲谱。通俗地说,乐就是当时流行音乐(曲谱),词是歌词。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毵毵碧瓦沟……”)
每周三晚七点截止。超时交作业的计入作业统计,不予点评!
答:‌《阳关曲》、《杨柳枝》与近体七绝的不同之处‌ ‌《阳关曲》‌与近体七绝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作为词牌的特定格式和韵律要求。它是一种特定的词牌,具有固定的字数和韵律规则。 ‌《杨柳枝》‌与近体七绝的区别在于其源于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并经过唐代的整理和改编,依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它是一种特定的曲调词牌,具有固定的格式和平仄要求。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解析: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的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忆江南》“以曲拍来定句”,是以曲谱来定词的1。开头三字句起,江南好重点在好,因为好,因为好,久久难以忘记,自然而然就有了下一句风景旧曾谙。时隔几年还是那么熟悉。接着阐述那熟悉的难以忘记的好是什么,用对偶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具体具体托出。最后“能不忆江南?”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是对江南好的肯定,对熟悉的升华。

点评

1、2题总结的很好。第三题回答的也很不错。  发表于 2024-9-11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

帖子

7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
贡献
176
金钱
298
发表于 2024-9-11 08: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23-紫微作业
1、 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  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在词之前,诗歌入乐,通常由乐工对文词进行拼凑和分割,来适应乐曲之变化,因此辞与曲往往是勉强的凑合,故难以达到统一。而词作为“声学”,它是有丰富音乐性的文学体式,所谓的“倚声填词”,即“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 词作者必须根据燕乐的律调,包括宫调、均拍等进行填词, 简单地说歌词的创作要依据曲谱。宫调,可以理解为现代乐曲的乐调。燕乐共二十八调,它的产生与燕乐的伴奏乐器有关。据《辽史·乐志》中记载:“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可知隋唐以来,燕乐以琵琶定律。但是也有学者提出,管乐器才是燕乐的“定律乐器”,如箫、笛、筚篥等。但不管如何定律,都不影响宫调对词作的限定。在现存的一千余首词调中,其音乐属性首先是由宫调所决定。至今,也尚有七种总集、专集,词作是按宫调排列,或是在其词牌名下注明所属宫调,前者如《乐章集》和《张子野词》,后者如《片玉集》和《尊前集》。词作入乐,除了依据宫调之外,还必须配合乐曲的均拍。所谓均拍,即曲拍,它体现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词作“长短其句以就曲拍”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化齐言为杂言,即以五、七言律绝篇章为本,增减字句为长短句,以趁曲拍;二是依乐曲曲拍为句,即依乐工“拍弹”之声造以长短句,是为“倚声填词”。
       隋唐燕乐的新变与繁荣,赋予了词体外在形体和内在情韵两个方面的独特文学与音乐艺术品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可见,词虽不能言尽诗境之广阔,却又具备诗不能言之余韵,这自然形成词的委婉细腻的抒情风格和美学境界。

3、        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词牌名,它是古绝的一种,又称“阳关三叠”,原属琴曲类,虽然看起来像诗,但归到了词中,是配乐演唱的,吟唱起来是要叠句的,可三叠,四叠,甚至更多。杨柳枝,曲调词牌,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它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兼顾内容风格写成的便于吟唱的歌词。
    《阳关曲》从形式上看,格律更严,讲究四声,属于词的范畴。《阳关曲》又名《渭城曲》,属唐教坊曲名。有折腰体,轱辘体,回文体。 杨柳枝,乐府近代曲名。本为 汉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 唐 易名《杨柳枝》, 开元 时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  阳关曲,杨柳枝词与七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起源不同:阳关曲,起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杨柳枝词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在唐朝时成为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歌词。而七绝是一种近体诗的体裁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 形式要求不同:七绝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而阳关曲,杨柳枝词的形式相对较为自由,虽然也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但在格律上没有七绝那么严格。 阳关曲,杨柳枝词的内容题材较为广泛,可以涉及生活、情感、自然等多个方面。而七绝的题材相对较为集中,多以抒情、写景、叙事为主。  - 发展历程不同:七绝在唐朝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阳关曲,杨柳枝词在唐朝时主要是作为歌词存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词牌。  在实际应用中,阳关曲,杨柳枝词和七绝可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有些作品可能与七绝并无明显区别。但总体来说,它们在起源、形式、内容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是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五字句,句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字句,第四句为平起平收押韵的七字句,这两句要求对偶。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相同, “忆江南”词牌都是3.5.7言的奇数句,长短变化,适合抒情。句中平仄节奏符合格律诗的特点,五句三平韵,押平韵,韵字不疏不密,读来朗朗上口,气脉舒缓。适合表达一些婉转,绵邈,轻快的情感。
       白居易的这阕忆江南,意象鲜明,用色彩对比造成视觉冲击,画面感很强,给读者美的享受 。情感真挚,读来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怀念。让读者向往不已。

点评

谢谢流言老师的详细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9-18 09:39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说的不对的,可以小窗探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祝学习愉快  发表于 2024-9-11 09:30
第四题回答非常好  发表于 2024-9-11 09:28
第三题后面又说,杨柳枝在内容题材上比绝句更加广泛,也值得商榷。杨柳赋杨柳本意。  发表于 2024-9-11 09:25
第三题回答七绝在格律方面比杨柳枝阳关曲严格,应该是不对的。绝句首句可以不入韵。杨柳枝阳关曲首句必须入韵  发表于 2024-9-11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1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18
金钱
102
发表于 2024-9-11 0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幺 于 2024-9-11 09:48 编辑

1.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曲子词的简称。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的流行歌曲,后人依照词牌创作的以近体格律的韵文声乐歌词,到宋朝达到繁盛。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词的存在依赖于乐,而乐也通过词得以广泛传播。词的创作依赖于特定的音乐调式,每个音调都有一个或几个名称,称为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总体结构和韵律,因此,词的创作于传播都与音乐紧密相关。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绝句有什么区别?
答:《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七言绝句儿谱写的琴曲,后广为传颂,称为送别的名曲,从形式上看属于曲的范畴。《杨柳枝》是词牌,单调,有正体也有变体,源自唐代,表达的是离别与思念,更重于情感表现近体七言绝句是诗,诗言志,所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三者虽然都是七言四句,押平生韵,但绝句的格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阳关曲》和《杨柳枝》的格律就没那么严格了。阳关曲,杨柳枝与七绝的不同,尽管是阳关曲是依词佩乐。杨柳枝是以曲定句,尽管其格律是7十7十7十7,四句三韵,但他们的首句格律,韵脚是不能变化的,而七绝就不同了,他的首句韵脚可平可仄,因为绝句可以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也可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分析其特点?
《忆江南》,词牌名,押平水韵,是35775句式,都是奇数句,适合表达婉转、轻松愉悦的情感;尤其是三个平韵,疏密得当,且三、四句对仗,词中长短句由曲子的节拍而定,声情依曲而定,使得整词充满节奏感和律动感。


点评

学友好,作业四题都正确,完成的相当棒!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24-9-12 1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1

帖子

1105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四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0
贡献
281
金钱
413
发表于 2024-9-11 1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秋绥08-莫言

1.什么是词?
答: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经过唐、五代长期的发展,至宋达到了巅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唐诗、元曲并称,是中国文学园地里又一株绚丽的奇葩。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是在近体诗的基础上为适应配乐歌唱而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词之作必须合律”,由于词与音乐结合时是依曲填词,因而词调对曲调有很强的依从性。所以根据曲调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词调,形成了词调在长短、分段、韵味、句法、字声等方面的特点。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词牌名,它是古绝的一种,又称“阳关三叠”,原属琴曲类,虽然看起来像诗,但归到了词中,是配乐演唱的,吟唱起来是要叠句的,可三叠,四叠,甚至更多。杨柳枝,曲调词牌,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它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兼顾内容风格写成的便于吟唱的歌词。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是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
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字句,第四句为平起平收押韵的七字句,这两句要求对偶。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相同,第一字可平可仄。
首句三字,概括全篇,总写对江南的回忆。后面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该词牌音节谐婉,明丽,可以表达愉快美好的思想感情。

点评

以上是我认真拜读学友作业后的一点补充,不足之处望海涵!  发表于 2024-9-12 15:23
第四题:以曲拍来定句的特点:以音乐来定句数和字数,以音乐长短来决定句子的长短。这段词的句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奇偶相依。  发表于 2024-9-12 15:22
三题:虽然阳关曲、杨柳枝和近体七绝在诗词中都是七言四句,但还是有区别的。声诗与杨柳枝首句一定押韵,近体诗不一定,声诗和杨柳枝诗要配乐.  发表于 2024-9-12 15:21
第一题,我要补充的是过去的词是以乐定词,而今词基本脱离了乐,只是一种文学载体。 第二题:可以概括一句词与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发表于 2024-9-12 15:20
学友好,作业四题完成的都很棒,不过从我个人角度我还有些补充,如有异议私下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24-9-12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3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9
贡献
92
金钱
141
发表于 2024-9-11 15: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秋绥组第二讲作业
秋绥20-随风
1.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曲子词的简称。它是发生于盛唐宫廷,由李白首创,
       后来者依照词牌创作的以近体格律化定型的声乐歌词。到宋朝达到鼎盛,
       与唐诗并驾齐驱。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词的存在依赖于乐,而乐也通过词得以广泛传播。
     词的创作依赖于特定的音乐调式,每个音调都有一个或几个名称,称为词牌。
     词牌规定了词的总体结构和韵律,因此,词的创作于传播都与音乐紧密相关。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绝句有什么区别?
答:《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的七言绝句儿谱写的琴曲,后广为传颂,称为送别的名曲,从形式上看属于曲的
      范畴。
     《杨柳枝》是词牌,单调,有正体也有变体,源自唐代,表达的是离别与思念,
      更重于情感表现
     近体七言绝句是诗,诗言志,所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三者虽然都是七言四句,
     押平生韵,但绝句的格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阳关曲》和《杨柳枝》的格律
     就没那么严格了。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分析其特点?
    《忆江南》,词牌名,押平水韵,句式是35775,都是奇数句,适合抒情,适合
     表达婉转、轻快的情感,尤其是三个平韵,疏密得当,且三、四句对仗,读起来
     更朗朗上口。白居易的这阙词,色彩明艳,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深深地表达了
     他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点评

第四题对忆江南特点的分析很是到位。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24-9-11 17:39
近体七绝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所以从格律来讲杨柳枝和阳关曲应该更为严格一些。  发表于 2024-9-11 17:38
第三题我与您的观点稍有不同,阳关曲、杨柳枝和近体七绝虽然都是七言四句,但是从例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杨柳枝和阳关曲的第一句都是押韵的,  发表于 2024-9-11 17:37
诗友好:您完成的作业很棒!第一二题语言凝练且概括具体准确。  发表于 2024-9-11 1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763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0
贡献
181
金钱
291
发表于 2024-9-11 18: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通识课第一讲作业:
秋绥15—秦舟
1、什么是词?
答:词,起源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宋代达到巅峰,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对,对于现代人来说,词是一种文学体裁。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两者相互依存,一种音乐体系是由大量的乐曲构成的,这些乐曲所配合的歌词就是唐宋词,乐是是词的依托,没有乐,词很难发展起来。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漫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莼莼碧瓦沟……")
答:《阳关曲》和《杨柳枝》是曲牌名,可以依曲填词,语言婉约词句清丽;而七绝是一种诗体,语言高度凝炼,严肃。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有固定的句式,35775,格律固定,长短参差,声情舒缓。首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总起起,奠定了全词的基调,五字句“风景旧曾谙”承接三字句延伸,总写熟悉的江南风景优美;紧接着以对偶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鲜明的颜色对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结尾五字句“能不忆江南?”反问句抒情收束,是整阕的主旨,全词前后紧密勾联。

点评

第四题回答的重点突出,语言凝练,也是相当的不错的,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24-9-11 21:12
从题材上来看近体七绝较二者更为广泛。还有就是杨柳枝和阳关曲首句都入韵,近体七绝则首句入不入韵两可,所以从格律还看七绝也更为宽松。  发表于 2024-9-11 21:11
第三题阳关曲。杨柳枝与近体七绝的区别除了您所描述的我还想补充一下:阳关曲多为送别作品杨柳枝的作品多以杨柳有关,  发表于 2024-9-11 21:08
学友好,为您高质量完成作业点赞! 第一二提简洁凝练的描述了什么是词和词与乐的关系非常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0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
贡献
24
金钱
41
发表于 2024-9-11 18: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代交依依绰约作业




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组论坛作业贴


秋绥25-依依绰约
1.什么叫词  ?


      答:是一种体裁。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按谱填写,与唐诗、元曲并称,它又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 :词的产生和发展与音乐密切相关‌。词起源于隋唐时期的民间曲子词,配合宴乐乐曲而创作,每首词都有一个与其配合的乐调,称为词调,每个音调都有一个或几个名称,称为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总体结构和韵律。‌因此词与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绝句有什么区别?
      答 :《阳关曲》作为声诗,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形式,它通过歌唱来传播,通常与音乐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场景。《阳关曲》作为声诗,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情感和故事。而《杨柳枝》作为词的一种,虽然在唐代多以歌曲形式出现,但其内容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和艺术的美感,近体七言绝句是诗,诗言志,所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三者虽然都是七言四句, 押平生韵,但绝句的格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阳关曲》和《杨柳枝》的格律就没那么严格了。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词牌名,押平水韵。以曲拍来定句,其特点以乐曲定词,即先有乐曲,后有歌词。这首词五句三平韵,单调二十七字。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种风格可以使词作更易在民间传播和流传,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点评

问好诗友,我们一起来探讨。回答正确。第三题补充一下,声诗是先有诗后配乐,词是依谱填词。  发表于 2024-9-11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1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5
贡献
29
金钱
44
发表于 2024-9-11 18:4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词? 答:也叫曲子词,诗声,长短句,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不是歌词,起源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宋代达到巅峰,是一种繁盛的音乐文体,诗歌最早也是音乐性的,对于宋代人来说,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形式存在,是流行歌曲(俗乐);由于古代词词的曲谱全部失传了,因此,词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歌词,是和诗赋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词和乐是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关系。一种音乐体系是由大量的乐曲构成的,这些乐曲所配合的歌词就是唐宋词,乐是是词的依托,没有乐,词很难发展起来。最早的声诗,是选词以配乐;后来,由乐以定词,意味着曲子词的产生。雅乐(先秦时代),清商乐(汉魏时代),燕乐(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俗乐)。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阳关曲》(7+7+7+7。王维"渭城朝雨漫轻尘……"七言绝句,唐人送行之歌。) 《杨柳枝》(7+7+7+7。四句三平韵。唐教坊曲。温庭筠"金缕莼莼碧瓦沟……") 答:《阳关曲》是选词以配乐(这里的词指诗),声诗,和七绝的区别,《阳关曲》是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的曲,是琴曲名。与七绝的格律不同,前两者是第一句要平起平收,七言绝句首句没有这个要求。 《阳关曲》和《杨柳枝》是曲牌名,依曲填词,语言婉约词句清丽;而七绝是一种诗体,语言高度凝炼,严肃。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作为一个曲牌,由曲拍定句,句式为35775,格律固定,三平韵,形体摇曳多姿,声情流利舒缓。首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赋起,统领全篇,奠定了全词的基调,五字句“风景旧曾谙”承接三字句延伸,总写熟悉的江南风景优美;紧接着以对偶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鲜明的颜色对比,抓住了江南风景的特点,由点到面,细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结尾五字句“能不忆江南?”反问句抒情收束,是整阕的主旨,既强调了江南之美,同时给人无限的遐想。

点评

学友回答的非常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24-9-11 2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29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1
贡献
76
金钱
109
发表于 2024-9-11 19: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阳词通识课第一讲作业:
秋绥26—独孤笑笑生
1.什么是词?
按照词牌的要求,讲究平仄,押韵的作品。
2.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写好词后,谱成曲,就成了可以演唱、演奏的乐。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曲和词有长短句,也有平仄和押韵的要求,而近体七绝除了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句子字数相同。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一是长短句交错,而是音韵和谐;三是词语精炼;四是表意清晰。

点评

④忆江南特点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4-9-11 21:47
而七绝首句格律却是可以变化,它可以仄起仄收,仄起平收,也可平起平收,平起仄收。  发表于 2024-9-11 21:46
③虽然阳关曲,杨柳枝和七绝都是7十7十7十7,四句三平韵,但无论是以词定声的阳关曲,还是以曲定句的杨柳枝,它们格律都受到限制不可改变。  发表于 2024-9-11 21:42
①词是一种文学体裁。唐宋时期流行歌曲。初期“曲词”或“曲子词”。 ②词和乐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发表于 2024-9-11 21:34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8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203
金钱
383
发表于 2024-9-12 0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曲子词的简称。它是发生于盛唐宫廷,由李白首创,后来者依照词牌创作的以近体格律化定型的声乐歌词。到宋朝达到鼎盛,与唐诗并驾齐驱。

2、 词与乐有什么关系?
答:在词之前,诗歌入乐,通常由乐工对文词进行拼凑和分割,来适应乐曲之变化,因此辞与曲往往是勉强的凑合,故难以达到统一。而词作为“声学”,它是有丰富音乐性的文学体式,所谓的“倚声填词”,即“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 词作者必须根据燕乐的律调,包括宫调、均拍等进行填词, 简单地说歌词的创作要依据曲谱。宫调,可以理解为现代乐曲的乐调。燕乐共二十八调,它的产生与燕乐的伴奏乐器有关。据《辽史·乐志》中记载:“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可知隋唐以来,燕乐以琵琶定律。但是也有学者提出,管乐器才是燕乐的“定律乐器”,如箫、笛、筚篥等。但不管如何定律,都不影响宫调对词作的限定。在现存的一千余首词调中,其音乐属性首先是由宫调所决定。至今,也尚有七种总集、专集,词作是按宫调排列,或是在其词牌名下注明所属宫调,前者如《乐章集》和《张子野词》,后者如《片玉集》和《尊前集》。词作入乐,除了依据宫调之外,还必须配合乐曲的均拍。所谓均拍,即曲拍,它体现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词作“长短其句以就曲拍”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化齐言为杂言,即以五、七言律绝篇章为本,增减字句为长短句,以趁曲拍;二是依乐曲曲拍为句,即依乐工“拍弹”之声造以长短句,是为“倚声填词”。
       隋唐燕乐的新变与繁荣,赋予了词体外在形体和内在情韵两个方面的独特文学与音乐艺术品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可见,词虽不能言尽诗境之广阔,却又具备诗不能言之余韵,这自然形成词的委婉细腻的抒情风格和美学境界。

3、比较:《阳关曲》(声诗)、《杨柳枝》(词)与近体七绝有何不同?
答:《阳关曲》与近体七绝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有特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杨柳枝》‌与近体七绝的区别在于其源于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并经过唐代的整理和改编,依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它是一种特定的曲调词牌,具有固定的格式和平仄要求。

4、《忆江南》是“以曲拍来定句”的范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试着分析其特点。

答:《忆江南》是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五字句,句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字句,第四句为平起平收押韵的七字句,这两句要求对偶。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相同, “忆江南”词牌都是3.5.7言的奇数句,长短变化,适合抒情。句中平仄节奏符合格律诗的特点,五句三平韵,押平韵,韵字不疏不密,读来朗朗上口,气脉舒缓。适合表达一些婉转,绵邈,轻快的情感。
       白居易的这阕忆江南,意象鲜明,用色彩对比造成视觉冲击,画面感很强,给读者美的享受 。情感真挚,读来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怀念。让读者向往不已。

点评

作业截止时间为每周三晚七点,超时不点评,下次注意交作业时间哦~  发表于 2024-9-13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3

帖子

570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4
贡献
1221
金钱
223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4-9-13 09: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绥组老师全部完成评阅!大家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

帖子

7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
贡献
176
金钱
298
发表于 2024-9-18 09: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微- 发表于 2024-9-11 08:49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二讲秋绥23-紫微作业
1、 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 ...

谢谢流言老师的详细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