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7|回复: 24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6

主题

20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939
贡献
202497
金钱
20942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24 18: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4-9-24 21:53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五讲解析作业



好,今天关于叠映这个理论概念,我们就讲这么多。因为今天要让大家先简单的理解一下,没有更多的举例七律,五律,只是选了绝句来说明。概念清楚后,我们以后碰到,会补充讲解的。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30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385

帖子

25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7
贡献
672
金钱
963
发表于 2024-9-24 22: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好,今天关于叠映这个理论概念,我们就讲这么多。因为今天要让大家先简单的理解一下,没有更多的举例七律,五律,只是选了绝句来说明。概念清楚后,我们以后碰到,会补充讲解的。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炳坤

题是寻一位在白鹤岩隐居叫张子容的隐士。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

总体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生活的深切向往。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35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835
贡献
47728
金钱
719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24 23: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答解析如下: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幽静的生活场景。全诗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生活的深切向往。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注解如下:
      隐①居,指隐士的住所,或深居乡野不出仕。
     风霜苦竹疏②:风霜,指比喻高洁坚贞的节操;苦竹,又名伞柄竹。 禾本科。 秆圆筒形, 高达四米。 箨鞘细长三角形, 箨叶披针形。 笋有苦味, 不能食用。 茎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柄、笔管等。
     回③策返吾庐:回策,意思是骑马绕圈,吾庐,即我的屋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9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6
贡献
231
金钱
358
发表于 2024-9-25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竹郎12-海纳百川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题目是作者拜访一位住在白鹤岩名叫张子容隐士。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从题目入手,写这位隐士居住的地方。白鹤是纯洁高贵的象征。青岩半山,隐居之清静。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写居处的景色。一个空字和罢字用的贴切传神。说明阶庭无装饰,只有水在石上流动,有王维的清泉石上流的感觉。一种幽静的自然美。一个罢字体现归隐主题。以山水为伴,罢去世俗纷扰。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继续写景,用松和竹来赞扬隐士的像松竹一样虽然经受岁月洗涤,依旧保持原有的风格。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宕开一笔。写自己拜访的感受和受到启迪。触景生情,坚定了归隐的决心,收束全篇。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9-25 11: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06—春灯夜雨

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好,今天关于叠映这个理论概念,我们就讲这么多。因为今天要让大家先简单的理解一下,没有更多的举例七律,五律,只是选了绝句来说明。概念清楚后,我们以后碰到,会补充讲解的。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解析:
这是作者寻访隐居好友的一首诗。当时作者隐居在湖北襄阳的鹿门山,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而诗中寻访的友人张子容,是他的相邻,彼此距离很近,他们曾经在一起读书、畅谈。有过一段很惬意的时光。后来张子容考取进士去当官入仕去了。而作者还在鹿门山继续生活,除了少了好友的陪伴,还多了一份惆怅的心态。这首诗就是友人走后,为怀念友人而作。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交代了隐士生活的环境地点。白鹤山,张子容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孟浩然和他之间,应该是经常往来的。对这里的山水草木都很熟悉。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既是到这里所看到的景象。空寂无人,雨后石阶积水,野草丛生。以前来这里山林里时友人正在和相邻交谈,远处还有樵夫渔夫归来,但是现在,一片荒芜,两相对比,加深了作者孤寂的情绪。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再向远处看去,有气节的松和竹,都在岁月与风霜的洗礼下,没有了当初的苍劲挺拔。苦字暗含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一份无奈和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旧业,这里指旧时居所。看到了故人破败不堪的旧居,没有了往日的欢欣,时光不在,还是回去吧。体现出作者一份对友人怀念之情和对仕途失意的一种无奈之情。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9-25 1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解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开篇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白鹤山半山腰的青岩石傍边,有张子容的简陋房子,隐士的旧居。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题。是一联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前句是地点状语。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阶前庭院空落,唯有雨水和石头,林间溪壑没有
人打柴垂钓。山水依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上下句绾合并列写景,“空”“罢”二字,写情于景物,很是灵动。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绾合写景物,物像鲜活,兴寄自然,融情入景。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
   目睹眼前的景象,不免怀念曾经在这个旧屋里友人相聚欢乐的情景;怎奈还是拄杖返回自己的房屋里去。上下句式流水句。睹物伤怀,观今思昔,良宵不重来,斯人已远去,不如自己赶快返回家里,不要使自己的住房变成如此破败衰落。回策,指拄杖返回。怀旧业,叠映了过去的情事,结句又回到现实。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总写友人旧居方位,中两联细写旧居周围景观和环境,尾联七分句总结回忆,下句宕开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9-25 13: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竹郎05-珍朱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开篇介绍张子容隐居时的住所,“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白鹤山位于襄阳城南,张子容曾在那里隐居多年。诗人应该不止一次地去过白鹤山,也对那里的山水草木并不陌生。诗人这次前来,感觉青岩之畔的景物依旧,只是人去楼空。老孟一想起他与好友曾在一起读书、交谈的场面,又不知张子容何时回归,自己又不能步其后尘,便觉得伤感不已。

颔联继续向读者展现那里的凄凉画面,“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老孟站在那熟悉的庭院外,只见空庭无人、野草丛生,低洼的地方积满了雨水,土阶上也爬满了青苔,这里应该是很久无人收拾了。曾几何时,老孟来此看望友人时,对方正与乡邻交谈,林间还有樵夫伐木,水畔亦可寻觅到刚刚捕鱼归来的渔父。如今不仅林中无人伐木、山涧难见钓竿,而且尽显一片荒芜和杂乱的景象。作者虽未发出一声叹息,不过景语皆是情语,读者皆能体验老孟心中无言的感慨。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这一联音情顿挫、抒写自然,描绘出远处的景物,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青松苍劲挺拔、不惧严寒,可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纵使根深六尺、干纵三寻,也会出现虫洞和脱皮的现象。(竹,读作入声)而那些宁折不屈的竹子由于不断地被风霜雨雪侵袭,也显得稀疏和凄苦。一个“苦”字,融入了诗人的一腔悲情,竹子无所谓苦乐,只是诗人感觉内心悲苦,才会移情于物,从而委婉地道出诗人对沧桑岁月的感怀,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



“睹兹怀旧业,携策返吾庐”,最后两句是说,诗人亲眼目睹了张子容旧居破败不堪的场景,可是自己即使在此苦苦等候,也不可能寻觅到朋友的身影,更不会回到往日时光,不如扬鞭催马,返回自己的草庐。言语之间透出一份悲戚之意,也委婉地道出诗人对友人的强烈思念。


孟浩然这首诗的题目中虽然有一个“寻”字,不过诗人其实并未详细地描述寻找过程,而是围绕朋友隐居之所进行描写,并融入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更体现出作者对仕途失意、人生缺憾的无奈之情。



其实名利终究是一场空幻,友情则是值得珍惜的财富。遇到困境只要多一份坦荡,烦恼就会像身旁的清风一掠而过,而不至于牵肠挂肚,耿耿于怀,更能享受当下的快乐和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7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7
贡献
388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4-9-25 13: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曦春 于 2024-9-25 13:54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1,创作背景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从他们之间的诗作唱和,可以得知两人交情是比较深厚的。据元朝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里记载:“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倡答颇多。”大抵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于鹿门山中。不过他们并不是一味游山玩水,而是共同作伴一起读书。因为在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张子容便前往长安应试去了。分别之际,孟浩然在诗作《送张子容进士举》中惘然地写道:“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通过其中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的“隐居”生活,当然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的,甚至于其实是比较清贫,所住之地也是贫瘠的很。而张子容竟然擢举进士第,后来发为乐成(今浙江乐清)令。相比之下,孟浩然,是唐朝以来的诗人里面,唯一一个终生未仕的“布衣诗人”。
多年之后,或许是路过,又或者是专程,孟浩然寻去张子容隐居之地,并为此写诗一首以记之。这首诗,便是《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2,解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我朋友居住的归隐之所在。青岩,青色的山石,说明山石结实,是可以建造居所的地方。半通畔,旁边的意思。幽人,指隐士,此处指张子容。诗人在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给人一种熟门熟路的感觉。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庭院空落,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风物依旧,可惜故人不再,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诗人详细描述眼前景观,似乎没有一字涉及到怀想,却无处不是曾经遗留下来的画面,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恰是诗人含蓄的表达,所谓“无一字显,尽得风流矣”。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这一联音情顿挫、融情于景,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旧业,当指张子容昔日隐居时之遗迹。谢灵运诗作《白石岩下径行田诗》中有句:“旧业横海外,芜秽积颓龄。”当同此意思。策,此处当为手杖,而不可理解成策马。这两句写诗人观遍友人旧居之后的复杂感情,夹杂着对友人强烈地思念,观今思昔,感慨系之。
孟浩然这首诗的题目中虽然有一个“寻”字,不过诗人其实并未详细地描述寻找过程,而是围绕朋友隐居之所进行描写,并融入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更体现出作者对仕途失意、人生缺憾的无奈之情。
3,布局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9-25 16: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一、解题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白鹤岩: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
张子容: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从他们之间的诗作唱和,可以得知两人交情是比较深厚的。
隐居:指张子容隐居时的居所。大抵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于鹿门山中。
寻:此处应是有意或无意的路过张子容的隐居之处。
二、创作背景
孟浩然和张子容曾同隐鹿门山,后张子容于公元712年前往长安应试,进入仕途。而孟浩然依然隐居鹿门山。多年之后,或许是路过,又或者是专程,孟浩然来到张子容隐居之地,并写了《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这首诗。
三、赏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直接扣题,概写友人隐居的方位和环境。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具体描述友人居所的空旷和外部环境。院落无人,一片萧疏;连以前能看到的樵夫和渔人的踪影也不见了。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这一联融情于景,语义双关,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由眼前景生发感慨,睹物思人,触景伤情,观今思昔,感慨系之。此处“旧业”指张子容旧居,实为怀念旧居之人。既然故人已经入仕离开此地,我还是拄杖下山吧,返回我的茅舍,不要让它变成张子容旧居这个样子。
这首诗围绕友人隐居之所进行描写,并融入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更体现出作者对仕途失意、人生缺憾的无奈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9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2
贡献
220
金钱
348
发表于 2024-9-25 16: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26讲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解析:首位从题目看是一首拜访题材的诗。拜访的对像是一位居住在白鹤岩的隐居者。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联用状语拆分式流水句,是一个总领句子。应该是诗人走到青山的半山腰,就可以看到一块大青石旁朋友那个破败的房子。首联前半句交代眼前景,后半句介绍这里有位高人住在这里。一实一虚。将眼前景与这位隐士高人联系在一起。


这里的青山用典:青山亦作“ 青嵓 ”。 青山。 南朝 梁 沈约 《赤松涧》诗:“ 松子 排烟去,英灵渺难测……何时当来还,延伫青岩侧。”
隐居:指隐士的住所。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 政和 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


阶亭空水石,林壑罢樵鱼。
颔联继续就隐士居住地的景,意思除了水和石,是阶庭空荡荡的,山林,岩壑里既没有人打柴也没有见人打鱼。说明这位隐士居住的地方与世隔绝。颔联一个“空”字、“罢”字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颈联写岁月,风霜是过去是虚,青松老,苦竹疏眼前景是实。一虚一实相结合。看见曾经的青松和苦竹在经历了岁月和风霜的洗礼后也变得苍老,凋零。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尾联用典,宕开收结。旧业:旧时的园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商》:“后出为 汴州 观察判官,辞疾挂印,归旧业。”
目睹眼前朋友的旧居,而今亦是物是人非的景象,回想起与好友一起的种种,真是惨不忍睹,所以自己还是拄着拐杖回到自己那个旧居去,不要再想其它了,不然自己的旧居也会像今天朋友这个旧居一样破败不堪了。


尾联旧业二字将朋友的隐居之处周围的景象与过去的岁月和风霜叠映在一起。既有时间又有空间的交汇。


整首诗总分分总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2

帖子

17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4
贡献
406
金钱
652
发表于 2024-9-25 2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五律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创作背景
孟浩然与张子容曾同隐鹿门山,后张前往长安应试并入仕途。多年后来到张子容隐君之处,有感而写了这首诗。
五律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白鹤岩: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
张子容: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从他们之间的诗作唱和,可以得知两人交情是比较深厚的。
隐居:指张子容隐居时的居所。大抵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于鹿门山中。
寻:此处应是有意或无意的路过张子容的隐居之处。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前句写景,状语句,后句点题。状句折分流水句,在白鹤岩的半山腰上,是朋友张子容曾隐居的地方,总领全篇。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景承,具体描述友人居所的空旷和外部环境。院落无人,一片萧疏;连以前能看到的樵夫和渔人的踪影也不见了,物是人非。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但有抒情意。岁月的流转,门前的青松都长大许多,竹子也因风霜变得稀疏了。“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这一联融情于景,语义双关,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推进一层, 由眼前景生发感慨,睹物思人,触景伤情,观今思昔,感慨系之。此处“旧业”指张子容旧居,实为怀念旧居之人。既然故人已经入仕离开此地,我还是拄杖下山吧,返回我的茅舍,不要让它变成张子容旧居这个样子。
这首诗围绕友人隐居之所进行描写,并融入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更体现出作者对仕途失意、人生缺憾的无奈之情。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9

帖子

54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93
贡献
1222
金钱
2134
发表于 2024-9-26 0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郎江南
首联:白鹤山上青岩旁,是幽人隐居的地方。
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据《舆地纪胜》卷八十二“襄阳府”:“白马山,在襄阳县东南十里,以白马泉名。
幽人指张子容。
半通畔。
颔联:阶庭空寂,水石犹在,林壑中没了渔樵的身影。
诗人详细描述眼前景观,似乎没有一字涉及到怀想,却无处不是曾经遗留下来的画面,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恰是诗人含蓄的表达,所谓“无一字显,尽得风流矣”。
颈联:青松在岁月中老去,苦竹在风霜中疏少。
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尾联:看见这些,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旧业,当指张子容昔日隐居时之遗迹。
策,此处当为手杖。这两句写诗人观遍友人旧居之后的复杂感情,夹杂着对友人强烈地思念,观今思昔,感慨系之。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5

帖子

2365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2
贡献
647
金钱
859
发表于 2024-9-26 12: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好,今天关于叠映这个理论概念,我们就讲这么多。因为今天要让大家先简单的理解一下,没有更多的举例七律,五律,只是选了绝句来说明。概念清楚后,我们以后碰到,会补充讲解的。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竹郎19-皓月
皓月试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幽静的生活场景。开篇“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最后,“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生活的深切向往。
布局:上景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75
贡献
16493
金钱
20228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26 2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16 槛外客

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彼此园庐相近,二人有通家之好,平日里过从甚密。张子容曾和孟浩然在一起读书,又经常促膝而谈。后来孟浩然看到张才子先考取进士,他便心有不甘,虽然已到不惑之年,却不得不四处奔波。后来因为干谒无门,最后只得灰心丧气地再次回到鹿门山,一边继续过着隐居生活,一边耐心地寻找入仕的机会。
孟浩然怀念张子容,一方面是因为身边少了一位知己,另一方面他还是对仕途有所期待,希望张才子哪一天忽然高升之后,可以找机会提携自己。不过由于张子容的仕途极其不顺,孟浩然也就不再有这样的奢望了。这首诗创作于张子容外出当官之后,表达出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朋友张子容居住的归隐之所。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庭院空落,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风物依旧。可惜故人不在此地,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孟浩然寻朋友隐居处而来,但亲眼目睹了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当官远去,算了还是拄着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旧庐吧。

孟浩然这首诗的题目中虽然有一个“寻”字,不过诗人其实并未详细地描述寻找过程,而是围绕朋友隐居之所进行描写,并融入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更体现出作者对仕途失意、人生缺憾的无奈之情。
结构分析:首联直奔主题,写故人隐居之所。颔联写居所的环境,颈联虽也是写居所之景,但以景感慨人生。不过虽有转,但转得不明显。尾联在颈联的基础上宕开收结。
因此还是总分分总为好。
(资料来源于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5
贡献
118
金钱
183
发表于 2024-9-27 09:1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13-仙溪居士
解析下面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 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破题。
标题是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意思是:寻找隐居在臼鹤岩中的张子容的隐士。
赏析。
首联。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点明张子容隐居的环境。句式,状语前置补分句。幽,描述了白鹤岩幽静的环境,强调了这里的清幽与宁静。
颔联。工对。描绘了张子容的隐居生,庭院中只有泉水、石头和树木,林间没有渔夫与樵夫,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氛围。
颈联。工对。诗人通过描写青松在岁月中老去,苦竹在风霜中凋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暗衬人的变化。
中二联诗人把"阶庭 林壑 水石 樵渔 岁月 青松 风霜 苦竹"意象通"空 罢  老  疏"绾合"出一幅生动的隐逸画面。
尾联。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旧居的怀念,且决定返回自己的家园。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写法上属于意象的叠映。
中心思想。此诗通过描绘臼鹤岩张子容的隐居环境与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旧居的怀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旧居破败的感概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怀念。
结构。
总  分   分   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5

帖子

1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6
贡献
411
金钱
648
发表于 2024-9-28 05: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竹郎31-拂衣去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解析:
     本诗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深切的向往。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向世人显示展示了一个简单、朴素又不一般的隐居场所,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表达了岁月不饶人、历经生活的洗礼仍旧保持着生机和本色,也是对生命不屈不挠的赞美。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充满了归属感。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4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6
贡献
3911
金钱
4575
发表于 2024-9-28 09: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30-浮生半闲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分析》

一、背景

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一生徘徊于求仕与归隐之间。此诗写他寻找友人张子容的隐居之处,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向往。在那个时代,一部分文人在仕途不顺或者受到道家、佛家思想影响下,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孟浩然本身也对隐居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田园山水和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布局

1. 首联点明主题
-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开篇直接指出白鹤岩这个地方,并且说明这里有隐士居住,简洁地引出下文对隐居环境和隐士生活的描写。
2. 颔联描写隐居环境
-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此联具体描写了隐居之地的庭院和山林。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显得空寂;山林溪壑中不再有樵夫和渔人活动,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3. 颈联暗示时光流逝与隐居生活的长久
-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诗人通过青松变老、苦竹稀疏这些景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隐士在此居住的时间之长,经受了多年的风霜岁月。
4. 尾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看到友人的隐居之所,诗人不禁怀念起自己的旧居,然后转身返回自己的住所。这里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同时也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情绪。

三、用字

1. 精选用字营造意境
- 在描写环境时,“空”“罢”等字用得很精妙。“空”字写出了阶庭除了水石别无他物的空寂感,“罢”字则强调了林壑的宁静,不再有樵渔等人间活动的打扰。
- “老”和“疏”字在颈联中形象地表现出岁月对青松和苦竹的影响,通过对植物状态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沧桑的氛围。

四、情感

1.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认同
- 诗中描绘出的隐居环境清幽宁静,如阶庭水石、林壑的景象,都体现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美。诗人对这种环境的细致描写,反映出他内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对时光流逝和友人生活的感慨
- 从“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可以看出诗人对时光匆匆而过的感慨,友人在此隐居多年,经历了岁月的变迁。这种感慨中也包含着对友人坚持隐居生活的一种敬重。
3. 淡淡的惆怅
-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诗人看到友人的隐居之所后,怀念自己的旧居并返回。这里有一种自己未能像友人一样完全沉浸于隐居生活的惆怅,可能是因为他还在求仕与归隐之间纠结,或者是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所带来的情绪。
五:布局方式,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17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1
贡献
374
金钱
668
发表于 2024-9-28 1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水间 于 2024-9-28 19:28 编辑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写作背景: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词唱和。大约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人同隐居在鹿门山。次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前去长安应试。多年后,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去拜访张子容隐居处,就写下了这首《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词句剖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意为在白鹤山半山腰的青岩石傍边,有张子容的简陋房子,这就是隐士的旧居。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题。这是一联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前句是地点状语。隐居,指张子容隐士在简陋旧居的低调度日,深居简出。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意为阶前庭院空落,唯有雨水和石头,林间溪壑没有人打柴垂钓。山水依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上下句并列写景,两个动词“空”“罢”,十分传神,寓怀念之情于景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意为岁月使得苍劲有力的青松变得衰老,不复活力;风霜使得挺拔不屈的苦竹变得稀疏,不再苍翠。延续上联,并列写景物,继续描写隐士旧居周围的环境,“松老”“竹疏”,主谓结构词,凸显岁月无情,人事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更加增加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不舍。物像鲜活,兴寄自然,融情入景,音节铿锵,衬托其经历风霜磨炼后的坚贞意念。竹疏,指苦竹稀疏,不苍翠。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意为目睹眼前的景象,不免怀念曾经在这个旧屋里友人相聚欢乐的情景;我还是拄杖返回自己的房屋里去。上下句已经过关系流水句。睹物伤怀,观今思昔,感慨系之,良宵不重来,斯人已远去,不如自己赶快返回家里,不要使自己的住房变成如此破败衰落。回策,指拄杖返回。怀旧业,叠映了过去的情事,结句又回到现实。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总写友人旧居方位,中两联细写旧居周围景观和环境,尾联七分句总结回忆,下句宕开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5

帖子

25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7
贡献
672
金钱
963
发表于 2024-9-28 22: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竹郎王023-秋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题目是作者拜访一位住在白鹤岩名叫张子容隐士。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从题目入手,写这位隐士居住的地方。白鹤是纯洁高贵的象征。青岩半山,隐居之清静。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写居处的景色。一个空字和罢字用的贴切传神。说明阶庭无装饰,只有水在石上流动,有王维的清泉石上流的感觉。一种幽静的自然美。一个罢字体现归隐主题。以山水为伴,罢去世俗纷扰。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继续写景,用松和竹来赞扬隐士的像松竹一样虽然经受岁月洗涤,依旧保持原有的风格。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宕开一笔。写自己拜访的感受和受到启迪。触景生情,坚定了归隐的决心,收束全篇。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9-29 14: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4-9-29 14:19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21-公主无言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据《舆地纪胜》卷八十二“襄阳府”:“白马山,在襄阳县东南十里,以白马泉名。”又李士彬纂《襄阳县志》载:“白马山,在县南十里,一名白鹤山。”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我朋友居住的归隐之所在。青岩,青色的山石,说明山石结实,是可以建造居所的地方。半通畔,旁边的意思。幽人,指隐士,此处指张子容。
诗人在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给人一种熟门熟路的感觉。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庭院空落,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风物依旧,可惜故人不再,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
诗人详细描述眼前景观,似乎没有一字涉及到怀想,却无处不是曾经遗留下来的画面,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恰是诗人含蓄的表达。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
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旧业,当指张子容昔日隐居时之遗迹。

综观全诗,诗人并没有围绕对友人往昔生活场景的叙写,其自始至终都是借由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从而来释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眷恋之意以及缅怀之情。
总分分总的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3

帖子

14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0
贡献
351
金钱
533
发表于 2024-9-29 16: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17祇林青树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诗通过孟浩然寻找隐士张子容,描绘隐士在山中幽静的环境,表现隐士超凡脱俗、孤傲清高品格,也流露出诗人仰慕向往之情。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描写隐士处所,与白鹤为伴,建在青石之上,远离红尘,也暗寓隐士品格。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描写处所周围环境,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山水之美,没有尘世纷扰,对环境描写衬托隐士高洁品格。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描写松竹经霜历风,不改姿色,衬托隐士坚贞豁达胸怀。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53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9-29 1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02亦风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试析:这首描写了一位友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的描绘,同时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和深切向往。首联点题,勾勒出隐居之地的环境的清幽,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宁静。颔联景承,进一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颈联写意融情,推进一层,寓意了虽然经过时空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品格,不畏风霜,充满生机。尾联收结,表达了诗人看到这一切后的感慨,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2

帖子

15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3
贡献
365
金钱
600
发表于 2024-9-30 1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26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1,创作背景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大抵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于鹿门山中。因为在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张子容便前往长安应试去,竟然擢举进士第,后来发为乐成(今浙江乐清)令。相比之下,孟浩然,是唐朝以来的诗人里面,唯一一个终生未仕的“布衣诗人”。
多年之后,或许是路过,又或者是专程,孟浩然寻去张子容隐居之地,并为此写诗一首以记之。这首诗,便是《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2,解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诗人在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庭院空落,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风物依旧,可惜故人不再,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3,布局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帖子

176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8
贡献
455
金钱
666
发表于 2024-9-30 13: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春草 于 2024-9-30 13:17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作业
竹郎27-小草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写作背景:《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是孟浩然写于张子容从政多年之后,当时不少隐士寻志而去,张子容便是其中的一个,而像作者一样坚持隐居之人寥寥无几。

解析: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述事起,慨述幽人隐居的地方。幽人,幽隐之人。句意为:在有白鹤、岩石的山腰里,有一位幽居的人隐居在这里。此联为宾语前置式流水。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景承,具体描述幽人的居住环境。台阶前的庭院空无一人,水潭中的石头静静守候。山林和峡谷里的樵夫和渔民都已停工休息。描述其静。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颔联情转。此联为互文,意思是:岁月使青松树变老了,使竹林稀疏苍凉了;风霜使青松树变老了,使竹林稀疏苍凉了。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宕开一层作结,说: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怀念起过去的事业,决定回返我的小屋。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3
贡献
46793
金钱
6325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30 1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18~大浪淘沙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
首先,解绍一下诗作背景。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据元朝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里记载:“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倡答颇多。” 多年后,孟浩然去寻张子容隐居之地而不遇,并写此诗以记之。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先扣题。意思上好理解,说明友人隐居所在,是在白鹤岩的半山腰,青色岩石的背景下,便是友人的山中居所。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进一步意像叠加,写所见所感。庭院空落,石阶沉寂,山水石依旧,却感风雨漫延;林间风物依旧,可惜却是人去庐空,徒生嗟叹。些处尽写空寂之景,却是无声胜有声的笔触。“罢樵渔”,樵渔本意是打柴捕鱼,这里暗指友人已离此处而远去。为什么远去,诗者留下了不尽的想象……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叠加院中景物,进一步写感概这两句延续上联。“青松老”和“苦竹疏”,以此表达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无奈之感。过往的是岁月,经历的是风霜,能见证的便是眼前的“青松”和“苦竹”,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总结。写诗人观遍友人旧居之后的复杂感情,同时也夹杂着对友人强烈的思念。观今比昔,友人旧居已如此零落荒凉,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睹物思人,却不得相见,流不尽的怀念,也只能是带着遗憾步履,策杖而返了!

综观全诗,诗人写寻友人山中居所而不遇,借以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借以庭院无声的笔触,尽情释放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恋与念怀之情。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层层叠加,无一处是感憾,却尽是感憾!诗人表达含蓄,无一字显,却尽得风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