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0|回复: 22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761

主题

958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兼赋二词三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8
贡献
1054
金钱
6190
发表于 2024-10-19 19: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作业: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作业截止时间,2024.10月23日晚上7点。

0

主题

20

帖子

1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39
金钱
79
发表于 2024-10-20 06: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春祺组-圆光碎影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三,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八,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作业截止时间,2024.10月23日晚上7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5
贡献
47
金钱
72
发表于 2024-10-20 08: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祺02一筱雪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答:一般用词林正韵。也可以用通用的语音和自己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58字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0字以上。
2.词调的别名
3.词的格式
4.词的结构分单片、双片、三片词。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
6.双调是指宫调名有上下两阕。
7.重头是双调词令,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
8.换头(过片),又称过拍过片,指下片的起句。
9.双寨头是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揭拍是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揭拍,最后一韵即结句,叫煞拍,煞尾。
11.变,偏,遍,片,段,叠。
12.过拍现在一般是指韵拍,以前是指乐拍。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用韵来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7

帖子

198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四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2
贡献
499
金钱
741
发表于 2024-10-20 0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春祺13-秋润

一 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答:因为没有国标,所以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多用方言。

二 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词学概念
1.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一个词调有多个名称,记住常用的就可以。
3.词的格式,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词有2300多个格式。有时一个词牌往往就有几种或者十几种格式。《钦定词谱》一书,收了826调,2306个格式。
4.词的结构:有单片词,如《忆江南》;有双片词,如《苏幕遮》;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但它是一个复活了的古字。到了宋代「阕」字被普遍用作词的单位名词,无论单遍的小令,或双曳头的慢词,都以一首为一阕。分为上下遍的词,可以称为上下阕,或曰前后阕。「阕」字用到后来,成为「词」的代用字。「小阕」即是「小词」,「断阕」是指未完成的词稿。
6.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
7.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上下叠句式音韵皆同,称为「重头」。重头的意思是下片头一句与上片头一句重复。「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这是「换头」。换头的意义是改换了头一句。换头的地方在音乐上是过变的地方。过变,即今之过门。换头又称为过,或曰过处,或曰过片,过拍。这里所谓过、过处、过片,都是指下遍起句而言。小令有重头的,也有换头的,但引、近、慢词则全都换头,而没有重头的了。
9.双拽头(双曵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这是拍板的极妙注解。乐句不是词句,是指音乐的结构系统的一个部分。乐句这个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生长在一个结构系统内部,是音乐结构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写作歌词以配合乐曲,在音乐的节拍处,歌词的意义也自然应当告一段落,或者至少应当是可以略作停顿之处。所以不能说词的一拍就绝对是一句完整的话。不过拍的时间有固定,句的长短却不一律,因此不能规定以几个字为一拍。所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在评阅时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2024.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4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8
贡献
112
金钱
166
发表于 2024-10-20 1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春褀18-读书三境
作业: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没有统一标准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1)  词调: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词调有很多别名
3)词的格式:是有规定性的,即调有定句、名有定字、字有定声。要严格按照词谱的要求去填。
4)词的结构:单调较少、双调最多、三叠更少。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双调:唐宋时上下两片都是一个曲调的词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称为双调。
7)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现在把上下片第一名重复的都叫做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8)换头:上下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引、近、慢词全部都是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三叠的词,前二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句式与前二叠不同。
10)三换头:三叠的词每叠都是换头的。
11)歇拍: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称歇拍
12)煞尾: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
13)词的上下片的片随着历史的进程被称为:变、徧、遍、片、段、叠。
14)拍:音乐的节度。即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韩愈称之为“乐句”。不能说词的一拍就绝对是一句完整的话,也有可能是半句话。我们在评阅时应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10-20 11: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春祺--春灯夜雨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三,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临江仙》。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八,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48
金钱
75
发表于 2024-10-20 13:5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琪20-小梅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即另一个或几个名称。如《忆江南》就有《梦江南》等…。 3〉,词的格式和诗截然不同,词是长短句,诗是固定句式。 4〉,词的结构 有单调双调和多调,三调以上的不常用。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六,双调 双调:即上下两段或也叫两片。 七,重头 即一首小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 八,换头(过片) 换头:即下片(段)的句式与上片(段)不同。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用词来解释一拍就是一层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6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9
贡献
435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4-10-20 14: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春祺12一起看流星雨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临江仙》。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本讲作业大家提交论坛即可,接龙戴小红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72
金钱
110
发表于 2024-10-20 15: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春祺17-墨染流年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等等。
3)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有单片词,如《忆江南》。有双片词,如《苏幕遮》。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双调: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9

帖子

28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6
贡献
675
金钱
1087
发表于 2024-10-20 16: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褀23-非鱼红色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家乡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字至90字。
长调:91字以外。
2)词调别名: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
3)词的格式: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有单片词,如《忆江南》。有双片词,如《苏幕遮》。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双调: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一阕),或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即一阕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阕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拍是音乐的节度。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8
金钱
42
发表于 2024-10-20 16: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祺06—才下眉头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答:没有统一标准,有用《词林正韵》的,有的用家乡地方音来押韵的。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1、词分小令,中调,长调。凡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
2、词的别名
要熟悉词的别名,找一个大家都在用的记住就行。
3、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
: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是词最根4、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词的结构有单片词;双片词;还有三片词,四片词,一般双片词最多。
5、阕
阙:一首词为一阙,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成为双调。
7、重头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两遍的令词。
9、双拽头(双曳头)
双拽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也称之为乐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64
金钱
104
发表于 2024-10-20 1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祺21-烟火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答:一般用词林正韵。也可以用通用的语音和自己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58字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0字以上。
2.词调的别名
3.词的格式
4.词的结构分单片、双片、三片词。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
6.双调是指宫调名有上下两阕。
7.重头是双调词令,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
8.换头(过片),又称过拍过片,指下片的起句。
9.双寨头是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揭拍是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揭拍,最后一韵即结句,叫煞拍,煞尾。
11.变,偏,遍,片,段,叠。
12.过拍现在一般是指韵拍,以前是指乐拍。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用韵来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1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2
贡献
42
金钱
64
发表于 2024-10-20 22: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春祺16-竹林听雨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
唐宋人填词用韵,是没有 “国家标准”的。可以按照当时实际通用的语音来押韵,甚至可以按照自己家乡的地方音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1、小令,中调,长调按照字数的多少,词调可以分为三种:小令,中调,长调。这种分法源自南宋的《草堂诗余》,清代学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里对这三种有个规定:凡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

2、词调别名一个词调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13个名称。

3、词的格式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

4、词的结构:有单片词,有双片词,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但它是一个复活了的古字。

6、双调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7、重头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

8、换头(过片)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这是「换头」,不是「重头」。换头的意义是改换了头一句,重头的意思是下片头一句与上片头一句重复。换头的地方在音乐上是过变的地方。过变,即今之过门。换头又称为过,或曰过处,或曰过片,过拍。这里所谓过、过处、过片,都是指下遍起句而言。

9、双拽头(双曵头)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

10、
歇拍,煞尾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

12、拍:拍是音乐的节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27

主题

23万

帖子

7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453
贡献
232018
金钱
25068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0-20 23: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吾波 于 2024-10-21 09:25 编辑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春祺15-吾波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答:一般用词林正韵,也可以用通用语音和家乡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58字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0字以上。
2.词调的别名,一个词调常有多个名称;
3.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4.词的结构:分单片、双片、三片词,甚至四片词。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
6.双调:曲谱消失后,凡有上下二片的词都叫双调。
7.重头:是双调词令,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
8.换头(过片):指下片的起句与上片不同,改换了头一句。近、引、慢词全部换头,无重头。
9.双拽头:是三片词,前二片开头句式完全相同,第三片却不同。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是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最后一韵即结句,叫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再奏另一曲,叫一变,后来又叫徧、遍、片、段、叠。
12.拍:指音乐节度。现在一般是指韵拍,以前是指乐拍。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用韵来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3
贡献
44
金钱
68
发表于 2024-10-21 07:2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春祺09-女人如烟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没有统一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需要语言来押韵,也可也用地方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1)词调: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 词调有很多别名。 3)词的格式:是有规定性的,即调有定句、名有定字、字有定声。要严格按照词谱的要求去填。 4) 词的结构:单调较少、双调最多、三叠更少。 5)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 双调:唐宋时上下两片都是一个曲调的词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称为双调。 7)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现在把上下片第一名重复的都叫做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8)换头:上下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引、近、慢词全部都是换头。 9)双拽头(双曳头):三叠的词,前二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句式与前二叠不同。 10)三换头:三叠的词每叠都是换头的。 11) 歇拍: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称歇拍。 12)煞尾: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 13)词的上下片的片随着历史的进程被称为:变、徧、遍、片、段、叠。 14)拍:音乐的节度。即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韩愈称之为“乐句”。不能说词的一拍就绝对是一句完整的话,也有可能是半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6

帖子

3568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十八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0
贡献
1036
金钱
1266
发表于 2024-10-21 08: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词人填词韵部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方言也可入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3
贡献
36
金钱
59
发表于 2024-10-21 23: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春棋组01—翠竹

作业: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1:
答:唐宋人填词用韵,是没有 “国家标准”的。可以按照当时实际通用的语音来押韵,甚至可以按照自己家乡的地方音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长调:91以上都称为长调。
易阳老师的观点是小令的界定为62字较为合理,在正课中我会详细阐述。

2、词调别名一个词调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13个名称。
3、词的格式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4、词的结构词的结构:有单片词,如《忆江南》;有双片词,如《苏幕遮》;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
5、阕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但它是一个复活了的古字。音乐演奏完毕,称为「乐阕」
6.双调:把上下两叠的令词称为「双调」
7、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换头:换头的意义是改换了头一句,重头的意思是下片头一句与上片头一句重复。换头的地方在音乐上是过变的地方。过变,即今之过门。换头又称为过,或曰过处,或曰过片,过拍。这里所谓过、过处、过片,都是指下遍起句而言。小令有重头的,也有换头的,但引、近、慢词则全都换头,而没有重头的了。
9、双拽头(双曵头)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
10、歇拍,煞尾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12、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这是拍板妙解注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1886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版主兼沧浪书院曲二、赋三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46
贡献
2644
金钱
522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0-22 22: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春祺组论坛作业贴
春祺11一岁月霓裳

作业: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国家标准,既可用通用语言押韵,也可用地方方言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①小令,中调,长调

答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均为长调。

②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除正格名称外还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10多个名称。

③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④词的结构

词的结构:有单片词,有双片词,也有三片词,。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分四片的也有。但是极少见。

⑤阕
一首词为一阕,这是词特定的单位名称。

⑥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⑦重头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等等。

⑧换头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这是「换头」,不是「重头」。换头的意义是改换了头一句,重头的意思是下片头一句与上片头一句重复。
换头的地方在音乐上是过变的地方。过变,即今之过门。换头又称为过,或曰过处,或曰过片,过拍。这里所谓过、过处、过片,都是指下遍起句而言。

⑨双拽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

⑩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这是拍板的极妙注解。
这里的乐句不是词句,是指音乐的结构系统的一个部分。
乐句这个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生长在一个结构系统内部,是音乐结构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写作歌词以配合乐曲,在音乐的节拍处,歌词的意义也自然应当告一段落,或者至少应当是可以略作停顿之处。宋代词家或乐家的书中,没有明白记录词的一句即是曲的一拍,但从一些现存资料中考索,大多是这样。所以不能说词的一拍就绝对是一句完整的话。也有不是的。
宋词大多以一拍为一句。不过拍的时间有固定,句的长短却不一律,因此不能规定以几个字为一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313

帖子

5575

积分

栏目嘉宾

沧浪诗社春华秋实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330
贡献
1577
金钱
1960
发表于 2024-10-23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春祺14—溯游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答:唐宋一般用通用语音和家乡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词分小令、中调、长调:
58字内为小令,59字~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一个词调通常有多个名称;
3.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4.词的结构:分单片、双片、三片词,甚至四片词。
5.阕:一首词称为一阕。
6.双调:凡有上下二片的词都叫双调。
7.重头: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
8.换头:指下片的起句与上片不同。如近、引、慢词全无重头。
9.双拽头:是三片词,前二片开头句式完全相同,第三片却不同。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是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最后一韵叫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再奏另一曲,叫一变,后来又叫徧、遍、片、段、叠。
12.拍:指音乐节度。现在一般是指韵拍,以前是指乐拍。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用韵来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90

帖子

304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期兼词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543
金钱
1675
发表于 2024-10-23 15: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祺08—安若渔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词人填词韵部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方言也可入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词分小令,中调,长调。凡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
2、词的别名:一个词调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3、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词的结构有单片词、双片词以及三片词,四片词,双片词最多。
5、阕:一首词为一阙,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成为双调。
7、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8、换头(过片):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两遍的令词。
9、双拽头(双曳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10、歇拍,煞尾: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12、拍:是音乐的节度也称之为乐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9

帖子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246
金钱
373
发表于 2024-10-24 19: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春棋10-戈平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三,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临江仙》。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八,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3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85
金钱
130
发表于 2024-10-24 22: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没有统一标准)
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小令,中调,长调
别名格式
单片、双片、三片
重头换头双寨头
揭拍是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揭拍,最后一韵即结句,叫煞拍,煞尾。
过拍现在一般是指韵拍,以前是指乐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098

帖子

4853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
贡献
1372
金钱
1720
发表于 2024-10-25 22: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祺组-清江有约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

三,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八,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 2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