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2|回复: 21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冬宁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761

主题

958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兼赋二词三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8
贡献
1054
金钱
6190
发表于 2024-10-19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冬宁组论坛作业贴


作业: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作业截止时间,2024.10月23日晚上7点。

0

主题

157

帖子

13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341
金钱
526
发表于 2024-10-19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嫣儿 于 2024-10-20 13:20 编辑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六讲作业
冬宁01-桃之妖妖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用韵,是没有“国家
标准”的。可以按照当时实际通用的语
音来押韵,甚至可以按照自己家乡的
地方音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词的一些概念包括:
(1)小令,中调,长调
(2)词调别名
(3)词的格式
(4)词的结构
(5)阙
(6)双调
(7)重头
(8)换头(过片)
(9)双拽头(双曳头)
(10)歇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12)拍
对于以上概念,定多学、多记,做到熟记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6

帖子

15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1
贡献
367
金钱
595
发表于 2024-10-20 07: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贴
                冬宁11-西风惊绿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
    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6

帖子

12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0
贡献
286
金钱
487
发表于 2024-10-20 1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贴
                冬宁10-君心可晴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
    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9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6
贡献
226
金钱
379
发表于 2024-10-20 16: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
冬宁千江月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用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58字内)
中调(填词59至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

三,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定字,定句有一定的式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双片,3片,4片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也称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八,换头(过片)
换头: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十二 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39
金钱
66
发表于 2024-10-20 17: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三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没有统一标准

2、熟记有关词学的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凡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答:一个词调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13个名称。
(3)词的结构
答: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格式
答:词的结构:有单片词,如《忆江南》;有双片词,如《苏幕遮》;也有三片词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但它是一个复活了的古字。音乐演奏完毕,称为「乐阕」
(6)双调
答: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宋代人称这类词为重头小令而不称为「双调小今。把上下两叠的令词称为「双调」,以致与宫调名的「双调」相混淆,这总是错误的。但曲谱消失后,以讹传讹后被错误地预定俗成了。
(7)重头:
答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  完。 全相同的,称为「重头」。
(8)换头:
答: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
(9)双拽头(双曵头)
答: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10)、歇拍,煞尾
答: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答: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答: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宋词大多以一拍为一句。不过拍的时间有固定,句的长短却不一律,因此不能规定以几个字为一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17
金钱
29
发表于 2024-10-20 18: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冬宁-07静听花开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没有统一标准。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1、小令,中调,长调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调可以分为三种:小令,中调,长调。凡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易阳老师的观点是小令的界定为62字较为合理。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有多个名称。

3、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的格式:词有2300多个格式。有时一个词牌往往就有几种或者十几种格式。

4、词的结构
词的结构:有单片词,有双片词,也有三片词。四片及少见。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

8、换头(过片)
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这是「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宋词大多以一拍为一句。不过拍的时间有固定,句的长短却不一律,因此不能规定以几个字为一拍。所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在评阅时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48
金钱
75
发表于 2024-10-20 18: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宁05~小舟一叶

一,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二,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上,倶为长调。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9

帖子

49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89
贡献
1188
金钱
1886
发表于 2024-10-20 23: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
冬宁18-心灵驿站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标准。即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1)小令   中调  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俱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有双片词如《苏慕遮》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称。“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
(7)重头
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是分片段的,单片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头,三叠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词的最后一韵(即结词)称“煞拍”煞尾
(11)变  遍  片  段  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偏】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名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前偏后遍或称前段后段。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宋词大多以一拍为一句,不过拍的时间有固定句的长短却不一律,因此不能规定以几个字为一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2

帖子

12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7
贡献
299
金钱
464
发表于 2024-10-21 05: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
冬宁02-雨中漫步
一,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二,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上,倶为长调。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5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3
贡献
136
金钱
204
发表于 2024-10-21 09: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贴
                冬宁22-清风柔雨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
    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9
贡献
110
金钱
169
发表于 2024-10-21 18: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
冬宁慧山灵雨
一,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二,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上,倶为长调。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6
贡献
113
金钱
183
发表于 2024-10-21 22: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
冬宁04弦月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用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58字内)
中调(填词59至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

三,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定字,定句有一定的式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双片,3片,4片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也称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八,换头(过片)
换头: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十二 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9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3
贡献
222
金钱
365
发表于 2024-10-21 22: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六讲作业
冬宁08-明月月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用韵,是没有“国家
标准”的。可以按照当时实际通用的语
音来押韵,甚至可以按照自己家乡的
地方音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词的一些概念包括:
(1)小令,中调,长调
(2)词调别名
(3)词的格式
(4)词的结构
(5)阙
(6)双调
(7)重头
(8)换头(过片)
(9)双拽头(双曳头)
(10)歇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12)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

帖子

16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0
贡献
380
金钱
643
发表于 2024-10-23 0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帖
  冬宁26-吴学智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
    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23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1
贡献
594
金钱
904
发表于 2024-10-23 12: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
冬宁-17海纳百川巢湖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没有统一标准。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1、小令,中调,长调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调可以分为三种:小令,中调,长调。凡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易阳老师的观点是小令的界定为62字较为合理。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有多个名称。
3、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的格式:词有2300多个格式。有时一个词牌往往就有几种或者十几种格式。
4、词的结构
词的结构:有单片词,有双片词,也有三片词。四片及少见。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
8、换头(过片)
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这是「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宋词大多以一拍为一句。不过拍的时间有固定,句的长短却不一律,因此不能规定以几个字为一拍。所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在评阅时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4
贡献
38
金钱
62
发表于 2024-10-23 1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冬宁组论坛作业贴
冬宁-蘸墨花开

作业: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没有统一标准,根据当时的通用语言,也可以用方言。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1)小令,中调,长调
(2)词调别名
(3)词的格式
(4)词的结构
(5)阙
(6)双调
(7)重头
(8)换头(过片)
(9)双拽头(双曳头)
(10)歇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12)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55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5
贡献
120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10-23 16: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
冬宁19_墨痕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用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58字内)
中调(填词59至90字)
长调(91字以上)
被世人所熟知的最小令十六字,最长调莺啼序240字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

三,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定字,定句有一定的式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
有双片词
也有三片词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也称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八,换头(过片)
换头: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十二 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5
贡献
115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4-10-23 17: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
答题人:冬宁20~知音茗茶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
    唐宋人填词比较自由,没有统一的押韵标准。即还没有严肃的钦定押韵。她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根据篇幅特点,填词可分:小令,中调,长调等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每一种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归纳大概)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四片极少。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阙
    阙:一首词也称为一阙,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阙”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阙)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4

帖子

1526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6
贡献
356
金钱
584
发表于 2024-10-23 19:4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第六讲作业
冬宁15-麦芒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用韵,是没有“国家
标准”的。可以按照当时实际通用的语
音来押韵,甚至可以按照自己家乡的
地方音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词的一些概念包括:
(1)小令,中调,长调
(2)词调别名
(3)词的格式
(4)词的结构
(5)阙
(6)双调
(7)重头
(8)换头(过片)
(9)双拽头(双曳头)
(10)歇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12)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4

帖子

1526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6
贡献
356
金钱
584
发表于 2024-10-23 19:4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
冬宁-虚舟
作业: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用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一,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58字内)
中调(填词59至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二,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
三,词的格式
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定字,定句有一定的式
四,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双片,3片,4片
五,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也称小词
六,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七,重头
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八,换头(过片)
换头: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九,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十,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十一,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十二 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4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126
金钱
180
发表于 2024-10-27 2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词三期通识课第六讲作业贴
冬宁12-晴狼
1.唐宋人填词用什么韵?
答:
    唐宋人填词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用当时通用的语言来押韵,也可以用自已家乡的方言来押韵。
2.熟记有关词学的一些概念。
答:
(1)小令,中调,长调
可以分为三种,即:
小令(填词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填词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倶为长调也)。
(2)词调别名
一个词调可有多个名称,如:《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3)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词调规定了词的格式,“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个词调有多少个句子,每句有多少个字,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还是可平可仄,都是词调规定的。这是词最根本的特点。
(4)词的结构
有单片词,如《忆江南》。
有双片词,如《苏幕遮》。
也有三片词,如《瑞龙吟》。
单片词较少,三片词最少,双片词最多。吴文英的《莺啼序》是最长的,240字,分四片。这是极少见的。
(5)阕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小阕”即是“小词”。
(6)双调
     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阕),或曰两片,但只是一个曲调,不能称为双调。
后来,曲谱消失,凡是两片的词都叫双调了。
(7)重头
     重头即一首令词,上下片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例如南歌子,渔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
(8)换头(过片)
     换头:词的最早形式是不分片段的单遍小令。后来发展到重叠两遍的,于是出现了分上下二遍的令词。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式不同的,称为“换头。
(9)双拽头(双曵头)
       双拽头:最早称双曵ye头。三叠的词,前两叠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句法与前二叠全不同,谓之“双拽头”。如瑞龙吟一调,《花庵词选》已说明它是双拽头。因为此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但不是所有三叠的词都是双拽头。
如果三片词每片开头都换了句式,叫“三换头”。
(10)歇拍,煞尾
     两片以上的词,上片结尾处,叫歇拍。
     词的最后一韵(即结句)称“煞拍”,煞尾。
(11)变、徧、遍、片、段、叠
      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这个「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
     宋代的慢词,其前身多是大曲中的一遍。后来把一首词称为一遍。
     宋人称不分段的小令为单遍。
     在南宋,这个遍字又省作“片”字。
     前遍、后遍,或称前段,后段。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叠头,即下片首句,亦即所谓过处。
(12)拍:
      拍是音乐的节度。当音乐或歌唱在抑扬顿挫之时,用手或拍板标记其节度,这叫做拍,又叫乐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避开“拍”的概念,用“韵”来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4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