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1
注册时间2015-1-24
威望369
金钱1434
贡献891
高级会员

威望- 369 点
贡献- 891 次
金钱- 1434 枚
|
这两天都看到有人转载54条诗病 ,真是触目惊心,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人家还举出了好多唐人的诗来佐证,真是费尽心机了。
1为无韵
1.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不知道这个花费了心思的人是谁,但是我知道他肯定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也是一个假学道,卖弄之徒,连平水韵都不知道,也要来论诗,真让人耻笑也。因为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昏,属平水韵十三元部.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者\下属于平水韵:二十一马部.怎么就不押韵了呢?不懂韵还要睁着眼睛说瞎话,还真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怪不得后人的诗不是诗了,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东西流传,误导了大家。而现在就是有些人,喜欢去网上下载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以充门面,装作大师,以讹传讹罢了。
2为出韵
病例:1.李商隐《茂陵》
茂陵 李商隐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中“郊”为肴韵,“娇”、“萧”为萧韵。说是读起来别扭,须知唐人作诗是不会写好后放到一个模子里去套的,毕竟诗不是公式,因为诗是写性情的。而我们后代人往往因为受到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诗话、词话,固步自封,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是因为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才出不了诗人,出不了好诗。还有什么挤韵撞韵之说,都是无稽之谈。王维,王安石等大家难道不知道挤韵撞韵吗,为什么他们不按照格式去做诗呢?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人多了,把前人说的东西当教条的多了,才出现我们现在这样的僵诗。
现在网上往往就这样,动不动就是这里错,那里错,好像自己俨然就是大家,名师,不就是沈约搞了个诗八病之说吗?便以此来当作标准,信奉为教条,就算你把诗写得周周正正,四平八稳,有什么用呢?除了枯燥,干瘪,没一点诗意外,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这样禁锢人思维的东西,我们知道的越少越好。如果我们把前人说的东西什么都信为教条,诗词还能是诗词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