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从莺啼序看传统诗词创作八(韵的认识) 》

[复制链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韵作为乐段、乐句的节点,不但起着配合曲调的作用,也起着调节词调的节奏、语气和语义的作用,并同时把曲调的音乐美感带入其中,从而赋予自身以同样的韵律和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律是词的音乐性的自然展现。韵味是人们对韵律的和谐感受。一首不被人欣赏的曲调可能不失自身的韵律,其韵味却会因此而丧失不少,因为它可能缺少应有的美感呼应,或这种呼应不被人认可。声调上、语气上、节奏上、句法上的关联、停顿或转折,有可能起到一定的间隔和呼应作用,却未必能够达到韵的分隔与呼应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传统诗词都要有韵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词讲,韵和韵不但是呼应关系,也是照应关系,是以直接的听觉方式而不是间接的感受方式,用相近的语音,声调所进行的和谐而有规律的相互联 系,因而这种联 系总能够让人毫不费力的分辨出来,并直接唤起人的听觉感受。这便是词的韵律引起人的共鸣,进而认同其韵味的基本原理,也是一首词作产生韵味的基本原理。可见,词的韵味是其声调结构与韵的照应双双作用的结果,因此拈声与用韵是词的两大基本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词可能字数不同,词调结构就不同,曲调自然也不同。相反,字数相同,词调结构也可能不同,曲调自然不会相同。结构影响着词的声调排列和韵的呼应状况,不同的结构必然反映在不同的曲调里,因而结构是词调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词调受曲调影响并适应之,而不能反过来决定曲调,有什么样的曲调才会有什么样的词调,故在曲调无考以后,词调的结构就基本代表了曲调的全部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只有从词调中才能探寻到曲调的轨迹,词调也就成了曲调的代称,结构也从原来依赖于曲调而存在,一改为以一定的声调排列和韵的呼应才得以体现。这样,词的结构就成了区分一支词调与另一支词调的唯一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韵本身却不具有这样的区分词调的性质,但韵的呼应关系,特别是基本韵间的呼应关系,因其本来就体现了声调排列结构性标志间的联 系,所以是能够反映词调的结构上的规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证 明,实际用韵的多少、用仄韵还是平韵,除与词调本身有关外,还与具体一首词的意趣、情调、风格有关,因而也就不具有鉴别一首词调的属性,由此引起的非议也是站不住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一首具体的词,韵的数量多少,韵与韵之间呼应远近,密韵还是稀韵,仄韵还是平韵,有的当然是词的结构使然,有的则是词的意趣使然。总的是,密韵宜紧,适合情绪迫促的词调或情调;稀韵宜疏,适合大开大合的词调或情调;仄韵郁结、雄壮、激越;平韵和缓、悠扬,宣张。这只是对词调的一般体验,更主要的还是要看具体作者,具体的词,具体内容与情感的内在气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仄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姜夔《满江红·仙姥来时》(平韵):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品读这两首《满江红》,即便用韵不同,却不能改变这支词牌词调本身的特点和意趣。反过来看,同一词调是用仄韵还是平韵,具体到一首词的创作本身来讲,就有了鲜明的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