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1|回复: 16

学习老师《作者与写诗八(学诗与化悟)》

[复制链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2-20 21: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作者与写诗八(学诗与化悟)
huge 发布于2019-11-25 08:35   点击:171   评论:2   手机浏览
五绝 以诗代序
咏吟图是趣,心雅复良知。机巧多生患,虚荣难写诗。


作者与写诗八(学诗与化悟)
——与诗友在拙作《互动和即兴第209-303首》下互动



人生是一场修行:2019-10-28 13:18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对这个深有体会,对自己熟悉的工作,自己去做能找到许多巧,自己不熟到,是找不到巧的,只有多练习,多思考,才能熟练。
人生是一场修行:2019-10-28 13:24
看到面前一树黄花,再结合自己学诗之景,学作一首……
一树花开秋暮处,有心效桂放形骸。金风虽着三分色,何故襟香少一怀。

huge跟评:2019-10-28 18:08
有工作就有生活,就有一切,就没有做不好的其它事,包括写诗。任何事情只有具体过程、知识和方法的不同,没有道理上的绝对不同,相互间都可以互补,主要是养成运用人的迁移意识习惯,所谓触类旁通。
干什么事都有熟能生巧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却非此般做法,因为做事情的过程总受时空等条件环境局限,也就要讲究效率,没有成效或效率不显著就需要改变。
任何事情只要与外界发生联 系,就不可能总有第二次机会。工作上干不好、干不快,别人不可能老养这样的人,写诗如果不能及时吸收意见,自己就只能重新回到没有效率的铁杵磨针的做法,这又所谓万事一理。
先前说的任务还有效,记得完成,不要越积越多。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练习和悟是主要的,但特点不是在旧的上扎筏子,而是以旧换新或辞旧迎新。初学不要讲推陈出新,这是高级本领,弄反了就是自己上自己的当。
这就要求,练习和悟都不能站在旧的基础上,而要站在新的基础上,往新方向练习和悟,并非拿旧的来撞新的,不知不觉就想一口吃个胖子。
一口吃个胖子不是不可能,看由谁来实现,技术掌握在谁手里,这就是高级本领的意思,意味任何人都无法跨越熟能生巧的过程。
对熟能生巧,万不可理解为在一件事情,一个方法。一种意识上死磕死干,这样的铁杵磨针没有道理,一定要以智慧瞄准智慧,是建立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上的有眼光的学习和做事情的机智,敏捷和果敢,
这就等于说在目光放远的同时,要必须学会反思,可变和习惯自我否定,让自己前所未有的素质、意识、能力、品质等,有我无限的可挖掘性,进而形成前所未有的可塑性和可延展性,最终形成能够突出于大多数人的特质,也就摆脱了个人局限。
做到这些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从先天潜质,到后天养成和习得的所有东西的最大发挥。我不相信单靠后天人就可以如何如何,更相信挖掘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己主动努力的结果。
写诗就是这样,非此则学到什么东西也是文而不化的,最大可能也是那些功利的,直眼达子似的熟能生巧,而不可能有发自品质和素质里的,什么都会做到触类旁通的普遍的熟能生巧。
给朋友点拨,也是结合我的观察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的,不然便不会下这么大力气,总一次次写这么多,做的都是别人想不到,做不来,写不出,不肯为的事。
我乐于面对活生生的人,看得起这样的人,而不乐于面对,也看不起动物意识十足的人,这些话朋友是否能悟,自行定夺。几句,--
艺加无守失其真,剑走偏锋不树人。尔雅所能辞正道,推敲之学坏邪神。
呻吟遍地一何苦,糟蹋先宗万古循。扭曲声中听鬼笑,若干传统化为贫。
然后,再来说朋友拿来的四句诗:
“一树花开秋暮处,有心效桂放形骸。金风虽着三分色,何故襟香少一怀”。
看得出有体会,借物而喻人很自然,故写得很好,且用于自嘲很适合,其中植入形象对比很给力,有鲜明的说服力,这是印证体会的地方。
同样,对“金风”和“襟香”的解读,也很符合对重点特征的运用,这是使全诗气脉畅通起来的重要管道,的确很好。
在语言表达上,“效”字很凝练,是带活全诗的点睛之笔,且“放形骸”,“三分色”和“少一怀”,都概括很准,是指向本质的东西。
唯首句,“处”待改,是“秋暮处”三字不搭配。这处应是指秋暮时节的情况,意思或许是“里”,“下”,“状”,“势”,也可三字改说“秋已暮”。
亦配合着,再有几句,--
赏花一树暮秋何,未到知音不识磨。人与地天同冷暖,只缘年少忘时多。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作者与写诗八(学诗与化悟)
huge 发布于2019-11-25 08:35   点击:171   评论:2   手机浏览
五绝 以诗代序
咏吟图是趣,心雅复良知。机巧多生患,虚荣难写诗。

  
作者与写诗八(学诗与化悟)
——与诗友在拙作《互动和即兴第209-303首》下互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一场修行:2019-10-28 13:18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对这个深有体会,对自己熟悉的工作,自己去做能找到许多巧,自己不熟到,是找不到巧的,只有多练习,多思考,才能熟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一场修行:2019-10-28 13:24
看到面前一树黄花,再结合自己学诗之景,学作一首……
一树花开秋暮处,有心效桂放形骸。金风虽着三分色,何故襟香少一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huge跟评:2019-10-28 18:08
有工作就有生活,就有一切,就没有做不好的其它事,包括写诗。任何事情只有具体过程、知识和方法的不同,没有道理上的绝对不同,相互间都可以互补,主要是养成运用人的迁移意识习惯,所谓触类旁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什么事都有熟能生巧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却非此般做法,因为做事情的过程总受时空等条件环境局限,也就要讲究效率,没有成效或效率不显著就需要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情只要与外界发生联 系,就不可能总有第二次机会。工作上干不好、干不快,别人不可能老养这样的人,写诗如果不能及时吸收意见,自己就只能重新回到没有效率的铁杵磨针的做法,这又所谓万事一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情只要与外界发生联 系,就不可能总有第二次机会。工作上干不好、干不快,别人不可能老养这样的人,写诗如果不能及时吸收意见,自己就只能重新回到没有效率的铁杵磨针的做法,这又所谓万事一理。
先前说的任务还有效,记得完成,不要越积越多。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练习和悟是主要的,但特点不是在旧的上扎筏子,而是以旧换新或辞旧迎新。初学不要讲推陈出新,这是高级本领,弄反了就是自己上自己的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要求,练习和悟都不能站在旧的基础上,而要站在新的基础上,往新方向练习和悟,并非拿旧的来撞新的,不知不觉就想一口吃个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吃个胖子不是不可能,看由谁来实现,技术掌握在谁手里,这就是高级本领的意思,意味任何人都无法跨越熟能生巧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熟能生巧,万不可理解为在一件事情,一个方法。一种意识上死磕死干,这样的铁杵磨针没有道理,一定要以智慧瞄准智慧,是建立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上的有眼光的学习和做事情的机智,敏捷和果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等于说在目光放远的同时,要必须学会反思,可变和习惯自我否定,让自己前所未有的素质、意识、能力、品质等,有我无限的可挖掘性,进而形成前所未有的可塑性和可延展性,最终形成能够突出于大多数人的特质,也就摆脱了个人局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到这些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从先天潜质,到后天养成和习得的所有东西的最大发挥。我不相信单靠后天人就可以如何如何,更相信挖掘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己主动努力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就是这样,非此则学到什么东西也是文而不化的,最大可能也是那些功利的,直眼达子似的熟能生巧,而不可能有发自品质和素质里的,什么都会做到触类旁通的普遍的熟能生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朋友点拨,也是结合我的观察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的,不然便不会下这么大力气,总一次次写这么多,做的都是别人想不到,做不来,写不出,不肯为的事。
我乐于面对活生生的人,看得起这样的人,而不乐于面对,也看不起动物意识十足的人,这些话朋友是否能悟,自行定夺。几句,--
艺加无守失其真,剑走偏锋不树人。尔雅所能辞正道,推敲之学坏邪神。
呻吟遍地一何苦,糟蹋先宗万古循。扭曲声中听鬼笑,若干传统化为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27
金钱
11643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2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再来说朋友拿来的四句诗:
“一树花开秋暮处,有心效桂放形骸。金风虽着三分色,何故襟香少一怀”。
看得出有体会,借物而喻人很自然,故写得很好,且用于自嘲很适合,其中植入形象对比很给力,有鲜明的说服力,这是印证体会的地方。
同样,对“金风”和“襟香”的解读,也很符合对重点特征的运用,这是使全诗气脉畅通起来的重要管道,的确很好。
在语言表达上,“效”字很凝练,是带活全诗的点睛之笔,且“放形骸”,“三分色”和“少一怀”,都概括很准,是指向本质的东西。
唯首句,“处”待改,是“秋暮处”三字不搭配。这处应是指秋暮时节的情况,意思或许是“里”,“下”,“状”,“势”,也可三字改说“秋已暮”。
亦配合着,再有几句,--
赏花一树暮秋何,未到知音不识磨。人与地天同冷暖,只缘年少忘时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