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娴雅幽静

沧浪书院赋二期第十六讲毕业答卷论坛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7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6
贡献
63
金钱
109
发表于 2025-1-12 22: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赋二 069和百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1)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赋:是在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具有骈文的特点,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格律要求严格,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4)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5)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多贴近生活。
   (6)它们流变的过程:
从汉赋的大赋为主,逐渐发展为六朝的。 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三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思故里,颂秋天。
     (2)紧句:四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故乡风景,川蜀夏天。
     (3)长句:5字到9字之间的单句对。例如:雨潇潇而泻润,花淡淡以芳香。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雨敲窗户,如诗落乎心里;风扫木门,有意凉乎梦中。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声高传以百里,树梢蝉叫;色绿染而三丘,田野草萋。
    3)疏隔:前三字,后七字。例如:“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密隔:前五字,后五字。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柳丝牵挂,情系于千山万水;红藕媚娇,馥飘于七月三天。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其特点,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旨)、(暗起)、(陪起);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
    10. 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 (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V)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V)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V)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V)“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V)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V)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V)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V)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V)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赋二 069 和百合
黄河赋
        黄河之水天浆也!澎澎湃湃,浩浩汤汤。苍苍漭漭,熠熠煌煌。发源于青藏,涌万年之浩瀚;溯渥于昆仑,浑亘古之沧浪。呜呼倾银汉,破云窗。所经九省,萃蒸乃焕元气;此去无端,气涌而萦祥光。观夫扩天宇,渺玄黄。叱雷轰而气盛,汇雪叠而波滂。
        于是乎,飞峡跨峰,冲沟过阜。越齐鲁而浩荡长存,涌渤海而滂沱怒吼。奔腾声震之龙门,汹涌力吞之壶口。集华夏之精魂,纳乾坤之渥厚,禹甸德盈,尧年清久。原夫黄河者,母亲之血脉奔流,华夏之精神恒久。
       追昔雨馀古道,水祸远年。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野马脱缰,惊涛冲灞而淹没家园。狂龙惊梦,灾民失所而颠沛流连。仰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之疏浚张戎,多流灌溉而滋田。历朝政府,几代良贤。拦河筑坝,几经其改道;固堰架桥,百治其安然。嗟乎,兴衰已成其过往,荣辱载入其史篇。
       抚今明月西沉,大河东去。海晏河清,阳光和煦。紫辉萦宇,城市乡村共荣;长虹卧坡,祥龙彩凤共翥。
        盖夫,波扬龙气,光华今古之风骚。水流圣脉,从容天壤之妖娆。风飙地阙 ,声撼天涯;势连云际,气贯宇霄。盖夫春丽景明,两岸则呈新绿;年丰秋色,百邑则喜丰饶。嗟乎青纱翠叠,柳岸絮飘。稔田金灿,画舫棹摇。
        噫吁嚱!黄河,民族之精魂,华夏之龙脉。生命之长河,神州之典籍。孕育千古之风流,张扬万代之雄魄。椽笔难描,黄河之神画。千章难颂,黄河之伟绩,区区一赋,又岂能雄魅之尽述也!

点评

黄河赋文章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能自然流转。不错  发表于 2025-1-14 16:19
判断题第一题是对的,其他判断题同学可以根据别的同学作业仔细认真检查一下  发表于 2025-1-14 16:15
壮句前必须加提引词,四字以上必须加虚词,这些都是基本知识点,同学要知道。后面的填空题自己检查。  发表于 2025-1-14 16:13
骈句的最后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发表于 2025-1-14 16:09
问好同学,问答题回答正确,仔细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5-1-14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917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64
贡献
2505
金钱
19841
发表于 2025-1-13 0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赋二56-竹影和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1)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赋:是在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具有骈文的特点,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格律要求严格,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4)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5)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多贴近生活。
   (6)它们流变的过程:
从汉赋的大赋为主,逐渐发展为六朝的。 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三字以上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思故里,颂秋天。
     (2)紧句:四字或五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故乡风景,川蜀夏天。
     (3)长句:六字或七字以上的单句对。例如:雨潇潇而泻润,花淡淡以芳香。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雨敲窗户,如诗落乎心里;风扫木门,有意凉乎梦中。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声高传以百里,树梢蝉叫;色绿染而三丘,田野草萋。
    3)疏隔:前三字,后七字。例如:“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密隔:前五字,后五字。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柳丝牵挂,情系于千山万水;红藕媚娇,馥飘于七月三天。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其特点,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旨)、(暗起)、(陪起);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
    10. 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 (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V)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V)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V)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V)“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V)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V)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V)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V)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V)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长城赋
赋二56-竹影和月
      观夫长城万里,漫漫雄关,东连渤海,西至酒泉。茫茫 沿塞 ,巍巍连绵。鞭石几回之穿后土,堑山直欲而夸盘垣。层峦叠

点评

长城同学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一下,参考别的同学如何下笔。  发表于 2025-1-14 16:51
判断题第一题是对的,其他判断题同学应该自行检查  发表于 2025-1-14 16:47
第二大题填空题,壮句前必须加提引词,四字以上必须加虚词,这些都是基本知识点,同学应该记住,其他填空题自行检查  发表于 2025-1-14 16:46
问好同学,第一大题同学回答仔细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5-1-14 16: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4

帖子

9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1
贡献
235
金钱
336
发表于 2025-1-13 1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长城赋
赋二56-竹影和月
      观夫长城万里,漫漫雄关,东连渤海,西至酒泉。茫茫 沿塞 ,巍巍连绵。鞭石几回之穿后土,堑山直欲而夸盘垣。层峦叠巘,万古金汤而设天险,屹然雉堞, 阴晴云外而见残垣。隐隐见丁男之保郡国,甲士之壮边关。玉剑之横霜冷,雕弓之抱月闲。古今之多上将,谈笑而定关山。气壮山河, 似蛟龙之舞跃;波澜壮阔,如巨莽之蜿蜒。
       至若华夏之颠,九州之美 。风云汹涌,叹时代之变 迁,日月轮回, 赞长龙之无毁。拒外敌于壁前,护生民于畿内。
      原夫春秋始筑,汉武扩张。丰功伟绩,源远流长。天下熙熙,旅者接睡而至;眼中莽莽,
游人摩肩而撞。飞机鸟瞰,记录壮观之龙象,
镜头高悬,摄取磅礴之城墙。登上长城,慨叹边防。长城虽静,犹忆将军之拼命;砖石虽幽,犹闻战鼓之鸣扬。
      嗟夫!八达岭前,山海关上,游人混杂矣。
逢盛世,而长城新生,见中华,而举国飞鸽。告别云烟,和平融洽。
      遥天极目,吾辈登秋。见穹 庐向远而西番徙,烽火无劳而华夏悠。四野牛羊之随处牧,千家千参已满场收。野垒之邻夷岛,边云之接戍楼。 雄盘环宇, 屹立神州。晨迎旭日而升,光耀四野;暮送归鸿而去,结伴而游。赞山河之锦 绣,看草木之密稠。感秦皇之梦,驰道畅通以万里;喜孟姜之愿,国安民安而无忧。

点评

多看看古人的骈赋,或者同学写的好的骈赋会有益处。  发表于 2025-1-21 20:52
“长城赋”同学在写时要注意走马蹄,韵部不要平仄混押,在哪一句押韵要固定格式,隔句要走马蹄还要注意对仗。  发表于 2025-1-21 20:49
同学一二三大题没做吗?  发表于 2025-1-21 2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1096

帖子

5240

积分

栏目顾问

浙江诗潮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418
贡献
1351
金钱
1942
发表于 2025-1-14 1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赋二36   网名:雨中花令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基本解释:文体名,与散文相对称。也叫骈体文。
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
顾名思义,诗体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所谓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此前也有人用“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称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赋与文赋的主要区别在于形式、内容、押韵与用词以及结构和风格上。汉赋更注重形式和辞藻,而文赋则更侧重于内容的表达和散文风格。
汉赋与文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与内容:
汉赋:通常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
文赋: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中唐以后产生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便。文赋不像汉赋那样重视铺排和藻饰,而是用写散文的方法写赋,通篇贯串散文气势,重视清新流畅,接近散文。
.
2:押韵与用词:
汉赋:押韵较为严格,用词喜欢用僻字,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有大量的长句和僻字使用。
文赋:押韵较自由,用词接近散文,如《阿房宫赋》和《前赤壁赋》等,显示出更多的散文风格。
3:结构与风格:
汉赋:结构复杂,注重形式和辞藻,如《子虚赋》和《上林赋》通过对话形式展现,首尾部分不押韵,中间部分有不押韵的地方。
文赋:结构更为简洁,注重内容的表达,如《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朝兴衰的感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物乘化,人遇时。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山川变色, 草木含悲。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滋草木而荣茂,育稻梁而丰登。

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轻隔:穿石破岩,叹功成之水滴; 开山辟路,感志坚则溪流。
重隔:倒映天光之影,水镜之湖; 蕴含神秘之玄,深潭以渊。
疏隔:惊波澜,从容而处变; 砥心平,淡定而临危。
密隔:虎贲之猛勇,若雷霆之威遒;荒原之草偃,如峭壁之松愁。
平隔:敲窗棂而惊梦,绕庭树而添忧; 伴冷月而凄楚,抚残荷而隐羞。
杂隔:人入深巷,惊吠以传远; 风过古渡,摇楫而未休。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是一种用于文体中,特别是在辞赋中,帮助连接句子和段落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到引发、承接或过渡的作用,使得文脉更加通畅,语意更加连贯。
提引词的特点:
文言语气词:提引词通常是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等实词组成。
位置灵活:提引词应用于整句开头,常用于骈句上句的开头,不要求对偶,因此骈句下句前不再加任何提引词。
字数不定: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四字以上不多见,极少数情况下会有更长的提引词。
功能多样:提引词可以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固定使用模式,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灵活变化。
承上启下:提引词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提引词的使用在辞赋中非常普遍,因为它们有助于使辞赋这种文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和有序,使文章既表达清晰又富有节奏感。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
虚词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类别,它们不能单独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意义较为抽象,但有助于构造句子。虚词的主要特点是:
依附性:虚词通常依附于实词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语法意义。
不能单独成句:虚词没有独立的意义,必须与其他词语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句子。
不能重叠:虚词不同于实词,它们不能被重叠使用。

骈句的领字
在骈句中,领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领字是指在骈句中起到统领或引导作用的词语或短语,它单独作为一个节奏,不影响前后句子的语法结构,但为句子提供了额外的语境或情感导向。领字的特点包括:
单独节奏:领字通常单独划分为一个节奏点,不与前后文融合在一起。
动词居多:在骈句中,领字多为动词,尤其是去声字占大多数。动词作为领字时,能够增强句子的灵动感和表现力。
声韵协调:领字的使用在骈句中有助于声韵的协调和节奏的构建。
这些特点使得领字在骈句中起到了组织语言、营造特定氛围的作用,是骈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的定义与特点
平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于构建韵律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声调的起伏和交替。它包括平声和仄声,其中平声是声调平直的,而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平仄的规则使得诗歌在朗读时具有和谐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态美。
骈句的平仄特点
本句中相邻节奏点的平仄:在骈句中,每个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需要交替,形成韵律的起伏。
对句同位节奏点的平仄:在对句中,同位的节奏点上,字的平仄需要保持一致,形成对称美。
对句句脚上的平仄:在骈句的句脚上,字的平仄也需要有规律的变化,避免单调。
同一节奏内的平仄:在同一节奏内,字的平仄应尽可能多样化,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声调。
总体而言,骈句的平仄通过精细的声调安排,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视觉美感,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或视觉上都极具吸引力。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词珠和骈珠是文学创作中的两种修辞手法。以下是关于这两种手法的详细解释,以及在《滕王阁序》中选取的一个词珠及其注解和出处,最后将其制作成骈珠的形式。
9、词珠、骈珠的定义
词珠:在阅读时发现的两个字的各种经典词汇。
骈珠:用各类典故在词珠的基础上组成的骈句。
《滕王阁序》中的词珠及其注解和出处
词珠:物华天宝
注解: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出处:《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将词珠制作成骈珠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壮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2)个字或者( 4)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提 )领字,领字单独( 1)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句脚要走马蹄)。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辞)。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兮)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骈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骈)赋的典范。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
》、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赋之首段,与文之起讲同,起手之法,或直起,或陪起,或题前起,或对起,或翻起,或颂扬起。通段或暗笼,或明擒,或用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法)、(逆翻法)、(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
)、(反正)、(折落)、(开合 )、(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漫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相似)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骈句),(三个以上)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不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散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斜对角迈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黄河赋

乾坤浩浩,河岳泱泱。闻黄河之胜概,慕灵川之浩汤。虽身未涉之四海,心已驰于八荒。念彼神川,源起昆仑之域;思其秀脉,波连星宿之芒。
观夫经天亘地,纳川容江。岀峻岭之崎岖,奔平芜之莽苍。洪波卷而响雷霆,倾颓壶口;惊涛拍而叠骇浪,耸峙吕梁。“冯夷鼓怒,簸丘荡岳”,其势雄也;“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坏”,其形壮矣。思大禹导河积石,决壅疏障。自此黎庶安享,功垂万邦。
至于金乌西匿,素魄东骧。长河浴月,潋滟波光。遥怀太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展心情之豪迈;更念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绘塞北之苍茫。汉武横舟,欲穷河源之始;唐宗勒石,燕然意气之昂。
于是河之两岸,人文逞昌。仰韶彩陶,映初民之知慧;殷墟甲骨,载太古之典章。炎黄启绪,华夏肇创。贤才代出,德义昭彰。兴之以诗,歌大河之浩浩;提之则笔,记禹甸之皇皇。
今堤固流驯,波宁泽广。高坝巍峨,蓄能而用于百姓;舟航络绎,通商而利于遐壤。鱼虾戏于渊薮,草木荣于堤旁。生态渐苏,胜景重光。
惜吾徒以信息而睹,未亲履其疆。然心向之久也,今情寄篇章。愿河清海晏,福佑吾邦。赋此短制,以颂其祥。

点评

《黄河赋》整篇用韵间隔使用很好。提引词用法很到位。各种句式交替使用。很不错,赞!1  发表于 2025-1-15 16:46
问答题6”是骚体句式( )这里应该是对号,可能大意忘了。其他无误。 第四题要求300----400字,还有写作要要求,你没注明,也算是小瑕疵。  发表于 2025-1-15 16:43
二,骈句是四个字以上需加虚词,不是五个字。回答有误。 骈文的文体特征回答有遗漏,不够完整。 5小题回答也是不够完美,瑕疵较多。  发表于 2025-1-15 16:34
提引词的概念回答错误,它的作用回答尚可。 提引词的特点也是回答错误。领字的回答基本可以。  发表于 2025-1-15 16:23
壮句前面必须加提引词。这个你忘了,下次谨记。 长句后还有七字,八字,九字,十字长句,这些都没举例说明。 还有隔句的概念,也没回答,遗憾。   发表于 2025-1-15 16: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赋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
贡献
9
金钱
34
发表于 2025-1-14 16: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赋二第十六讲玉竹草堂考卷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1、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1)辞赋文体方面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赋句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句式就是骈句,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 。
第一特点骈句就是偶句,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并且也夹杂五七八九言句式。除骈句外,还有漫句,漫句即散句。骈句、漫句和发语、送语等,合织而成赋句。
第二特点就是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就得加上虚词。虚词和发送语是区别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因素。
辞赋句式第三个特点就是领字的运用。
3)辞赋篇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  
赋文不拘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4)辞赋用韵方面的特点
辞赋的特点是: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1)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不押韵。
2)骈赋骈赋又称俳(pái )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3)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4)诗赋:诗和赋。
5)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它的定型和盛行于唐,并因被纳入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
赋的流变过程:由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在战国、两汉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所以辞赋在汉代领一时之风骚。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1)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观夫/春/来到,燕/临门。
2)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花开/四处,燕到/八方。 
3)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边而日出,北面而霞飞。

七字长句:
齐桓聚众以伐楚,屈完舌战而退师
八字长句:
墙旁则持弩之甲兵,道上则驾车之铁骑
九字长句:
亦曾满目之块块疮痍,难掩一声之阵阵叹惋
十字长句:
亦曾他乡满目之块块疮痍,难掩异地一声之阵阵叹惋
4)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纵贯古今,溯清明而齐楚;东西横亘,由甘肃而辽宁。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溯清明而齐楚;纵贯古今;由甘肃而辽宁,东西横亘。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燕飞来(1),韵语之宛转(2);莺落去(3),小影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春燕欢之语,轻柔胜于歌声。柳絮荡之欢,逍遥优乎赋句。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春来共舞,燕到欢歌;柳绿怡人,花香醉我。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燕子飞来,微风则惬意;莺声送到,律赋乃呈欢。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1)用法:①大凡壮句,其前面通常需辅以提引词。  
②提引词用于整句开头,也就是用在骈句上句的开头。提引词不需要对偶,所以骈句下句前不再加任何提引词。鉴于此,我们在判断句式时,应将提引词剔出后再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③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④换段、换内容、换韵一般都要用提引词,以提醒读者的注意。
⑤在同一赋中,提引词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2)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1)虚词:(1).空话;假话。
(2).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3)虚词的特点是:
⑴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⑵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⑶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4)领字的特点是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2)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做成骈珠。
答1)词珠就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
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词珠:绣闼 [xiù tà]:装饰华丽的门。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披绣闥,俯雕甍。”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风飘雨散今奈何,绣闥雕甍緑苔多。”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闥,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 )个字或者(四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一 )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边缘)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汉 )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汉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破题法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暗笼)(明擒)、(颂扬起)、(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破题法)、(虚起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行文相邻),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避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斜对脚迈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涛节奏,渲染情感。( ✓)

黄河赋


关夫黄河卷地,浊浪排空。源高原以万里,割山谷而半通。江流纵横,任颠簸能处其順,荒野舒卷,在崎岖不失其崇。

   是知源来高山,流入渤海。瑞气四时,生机千载。回环于河套平原,穿越于祁连山外。波淼淼,合泾渭于同流;水苍苍,呈媸妍于异彩。霜猋雪沫,拥云幕以东归;素粉银花,扶日轮而杳霭。

    观其黄龙磐礴,黄雉俊灵。黄气刮来,吹起漫天黄雾;黄霖退去,喧浮半壁黄晶。黄水乃传之狂乱,黄光则兆之暴横。

    忆昔瞬纪水溟,禹年河患。浡潏而浊浪遥开,沏迭而黄流瘦岸。汤簸澜汗,渺弥而万众魄飞;滂沛汹溶,滀漯则千崖横断。

    至乃云浮岸秀,霞开水灵。 助长河之荡荡,推轻浪之泠泠。溃濩则嵬崛莫测,息波则纤芥必则。寂寂踧沑,盈陂塘而嘉;淙淙濡润,透地脉以利耕。

    闻夫润众物而怀仁,立五行而具美,宽宏难测,处低下而不争;深奥岂量,居顺柔而弗猥。上善配天,贤高入轨。诚然播德于千城,乐乎流谦于万水。

    倘使黄河变色,潭水流长。势必高原移位,大海别乡。清黄出于自然,浅深有本;进退来乎原始,善利无方。何本末而倒施,勿顺理而成章?

    乃知河可利民,水能达富。治河如其治民,修水若其理务。勤于疏导则畅通,久于阏壅乃梗阻。名臣贤至,汇一水而远流;大圣君临,引群川而东注。

点评

第四题,开始的提引词“关夫”应该是“观夫”吧,大意了? 用韵平仄平仄平仄平仄。间隔使用非常好。 整篇架构不错,层次布局合理,学习!!  发表于 2025-1-15 17:00
第一大题,概念题回答的非常好,举例都很到位,学习! 第二大题,填空,完全正确,可见学员功底!! 第三大题 ,判断题,完全正确,赞!!!  发表于 2025-1-15 16: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4

帖子

16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6
贡献
380
金钱
642
发表于 2025-1-14 21: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50
网名:昆明湖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①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声律铿锵,无需押韵,常用四六句,又称"四六文”。
②骈赋:是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③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④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⑤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更贴近生活。
⑥它们流变的过程:
从汉赋开始,逐渐发展为六朝的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①壮句:三字的单句对。例如:“六王毕,四海一”。
②紧句:四字的单句对。例如:"日既四倾,车殆马烦"。
③长句:5字到9字之间的单句对。例如:"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④隔句:分为六种: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雨敲窗户,如诗落乎心里;风扫木门,有意凉乎梦中。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声高传以百里,树梢蝉叫;色绿染而三丘,田野草萋。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如:“合天道,则天府鉴临;合地道,则地府消愆。”
密隔:前五字,后五字。例如:"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
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
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旨)、(暗起)、(陪起);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
    10. 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三、判断题
1. (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V)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V)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V)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V)“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V)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V)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V)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V)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V)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黄河赋》
浩浩黄河,浩渺无垠。发昆仑而启脉,纳百川以成渊。惊涛奔腾于苍海,浩气充盈于桑田。
嗟夫黄河,大禹之功,秦王之业,诗家之唱。蜿蜒九曲,淘尽几家之衰旺。绵延万里,漫卷风云于千丈。
黄河之胜,及至春回,水波荡漾;风吹堤坝,翠影轻摇。若至夏日,惊涛拍岸,浊浪排空。雷霆万钧,叱咤苍穹。若是秋时,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枫林似火,映水增情。倘若寒冬,瑞雪飞扬。河封玉镜,素裹银装。
墨客吟诵,荡气回肠。诗词歌赋,千古传扬。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居易“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黄河之水,民族之根,华夏之魂。滋润富饶之土地;涵养万千之生灵。孕
灌溉之功,惠泽千秋与万代;孕育之德,恩及四海与六亲。

点评

后面的韵字呢?? 李白句。。。。。什么句式?? 这篇基本上算不上是赋,可在斟酌。  发表于 2025-1-15 17:48
第四题:开始就错了,“浩浩黄河,浩渺无垠”你觉得对仗可以吗??第二小节押韵是仄声还是平声?唱,旺,丈,(漾)这里是分号,不算韵字,  发表于 2025-1-15 17:45
判断题:1,错误。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这个是错的,而你的是“(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还是回答错误。 9,错误。  发表于 2025-1-15 17:39
8,还是回答混乱,张冠李戴。 9,回答错误。 10,回答错误。 11,错误。 13,15,都是回答错误。 总之,这个判断题几乎全错。再对照一下正确答案...   发表于 2025-1-15 17:24
2,回答错误,节奏点是两个字,不是四个或者六个。 4,也是回答错误,最少是概念混乱,不够精准。 5,回答错误。是汉赋不是文赋。 7,回答混乱...   发表于 2025-1-15 17: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3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32
金钱
50
发表于 2025-1-15 14: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蓦然云归 于 2025-1-19 15:42 编辑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20
网名:蓦然云归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1、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1)辞赋文体方面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赋句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句式就是骈句,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 。


第一特点骈句就是偶句,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并且也夹杂五七八九言句式。除骈句外,还有漫句,漫句即散句。骈句、漫句和发语、送语等,合织而成赋句。


第二特点就是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就得加上虚词。虚词和发送语是区别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因素。


辞赋句式第三个特点就是领字的运用。


3)辞赋篇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   


    赋文不拘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4)辞赋用韵方面的特点


辞赋的特点是: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1)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不押韵。


2)骈赋骈赋又称俳(pái )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3)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4)诗赋:诗和赋。


5)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它的定型和盛行于唐,并因被纳入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


赋的流变过程:由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在战国、两汉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所以辞赋在汉代领一时之风骚。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1)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观夫/舒/明耀,丽/九华。


2)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3)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七字长句:


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


八字长句:


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九字长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十字长句:


远眺其原兮亦极之无极,近详其理兮固元之又元(天赋)


4)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


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


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例1:


望曲来(1),绿蛇之宛转(2);


观斜往(3),紫燕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2:


水风轻(1),荡之萍花渐老(2);


月霜冷(3),飞之梧叶飘黄(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3:


临紫宸(1),明宫殿千门而洞照(2);


出黄道(3),辉林泽八极则增光(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例1:


征老君之语(1),谦柔胜于刚强(2);


验夫子之文(3),积善由乎驯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太平阶之上(1),同少昊感之以呈祥(2);


安寿道之中(3),异发王指之而比盛(4)。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例1:


金杯共色(1),对酒当歌(2);


玉兔增鲜(3),临花照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扮碧霄以增媚(1),捧金乌而徐飞(2);


妆霞彩而无骄(3),垂沧暝则沉醉(4)。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例1:


无昧不察(1),逢昏则显咎(2);


无贤不感(3),遇圣乃呈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例2:


空庭欲曙(1),通宵之瑞露盈盘(2);


幽径无风(3),一片之春冰在地(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仄平平仄。


例3:


腾辉于鸳鹭之行(1),若离若合(2);


委照于熊罴pí之旅(3),或友或群(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4:


天幂幂而云低茂苑(1),谢客吟多(2);


野萋萋而草夹秦淮(3),王孙思起(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1)用法:①大凡壮句,其前面通常需辅以提引词。   


②提引词用于整句开头,也就是用在骈句上句的开头。提引词不需要对偶,所以骈句下句前不再加任何提引词。鉴于此,我们在判断句式时,应将提引词剔出后再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③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④换段、换内容、换韵一般都要用提引词,以提醒读者的注意。


⑤在同一赋中,提引词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2)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1)虚词:(1).空话;假话。


(2).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3)虚词的特点是:


⑴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⑵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⑶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4)领字的特点是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2)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1)词珠就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


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词珠:绣闼 [xiù tà]:装饰华丽的门。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披绣闥,俯雕甍。”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风飘雨散今奈何,绣闥雕甍緑苔多。”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闥,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 )个字或者(四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一 )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边缘)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汉 )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汉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破题法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暗笼)(明擒)、(颂扬起)、(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破题法)、(虚起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行文相邻),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避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斜对脚迈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涛节奏,渲染情感。( ✓)


第四题:
黄河赋

      黄河乃民族血脉,载历史之沧桑。今逢盛世,河清海晏呈祥。愿此河永润华夏,千秋万代流芳。

       观夫黄河滚滚,翠岭苍苍。源通星宿,脉贯遐荒。惊涛骇浪,翻涌若雷霆之怒;怪石狂风,卷扬如虎豹之骧。汹涌波涛,脉络绵延不止;遥连日夜,珠花绽放恒长。

       其势也,昂首翻石,似飞龙驾雾而翔。声势雄浑,如笙歌啸绪之昂。惊涛拍岸,巨浪排空,似万马奔腾之狂。

春时水暖,岸柳初黄。碧波荡漾,白鹭翱翔。歌摇声动,惊天地之灵芒;水澈波清,绕故乡之柔肠。澎湃千年,如神勇战之亢;雄浑万代,似汉雄图之彰。轻舟疾驶,渔网舒张。山川焕彩,天地呈祥。

黄河德昭千古,功传万户之堂。春夏疏川导滞,寒冬守土安疆。灌田畴于僻壤,育黎庶于穷乡。夏禹贤德,千秋颂[1];秦将勇功,万载留章。

初霜渐降,荻絮飘飏。金风飒飒,玉露瀼瀼。月照波清,潋滟生辉之象;星繁水瑞,耀辉流彩之芒。岭上烟飞,寒光添其冷意;枝头霜绕,月色染其素裳。

至若冬来,素裹银装。冬凌冻结,似玉千崖之昂;如金万物,耀光四野之彰。素裹冰崖,蕊香暗蕴;风摧雪岭,寒冽难藏。冬凌冷冻,瑞叶纷扬;素裹粉飞,琼花乱飏。

嗟乎!黄河浩荡,华夏之纲。文明璀璨,盛世繁昌。怒吼千秋,颂歌传扬;欢歌四海,美誉昭彰。


典故


[1] 大禹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水患,划定九州,奠定了华夏国家的基础,其治水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象征。

点评

显得较为平淡。可再酌。  发表于 2025-1-15 18:05
第四题,作业要求呢?为什么不标注?韵字都是平声?? 整篇描述的力度不够,太简练了点。从春到冬都是写黄河的一般景色,无特别之处,显得较...  发表于 2025-1-15 18:04
第一大题,概念题,回答稍有出入,不够精确,大部分尚可。 第二大题,你的填空呢?? 第三大题,判断题,1,错误,5,错误,9.错误,  发表于 2025-1-15 1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917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64
贡献
2505
金钱
19841
发表于 2025-1-15 17: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舞可乐 于 2025-1-15 17:47 编辑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35   网名:   韭菜椰子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
①~~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也。
②~~赋句中基础句式是骈句,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 。第一特点骈句就是偶句,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并且也夹杂五七八九言句式。除骈句外,还有漫句,漫句即散句。骈句、漫句和发语、送语等,合织而成赋句。第二特点就是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就得加上虚词。虚词和发送语是区别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因素。辞赋句式第三个特点就是领字的运用。
③~~辞赋篇幅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赋文不拘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④辞赋用韵的特点是: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①~~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不押韵。
②~~骈赋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③~~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④诗赋:诗和赋。
⑤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它的定型和盛行于唐,并因被纳入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赋的流变过程:由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在战国、两汉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所以辞赋在汉代领一时之风骚。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而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①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如~~观夫行四海,览千山。
②~~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星沉大海,日薄西山。
③~~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山之牧马,南岭之放羊。
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
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远眺其原兮亦极之无极,近详其理兮固元之又元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1)~~用法:
①大凡壮句,其前面通常需辅以提引词。   
②提引词用于整句开头,也就是用在骈句上句的开头。提引词不需要对偶,所以骈句下句前不再加任何提引词。鉴于此,我们在判断句式时,应将提引词剔出后再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③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④换段、换内容、换韵一般都要用提引词,以提醒读者的注意。
⑤在同一赋中,提引词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2)~~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①什么叫虚词?②什么叫骈句的领字?③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虚词:
①.空话;假话。
②.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3)虚词的特点是,
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③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4)领字的特点是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①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②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①词珠就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词珠:绣闼 [xiù tà]:装饰华丽的门。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披绣闥,俯雕甍。”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风飘雨散今奈何,绣闥雕甍緑苔多。”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闥,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壮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边缘)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汉)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汉)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 (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暗笼) (明擒)、(颂扬起)、(古体); 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破题法)、(虚起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塑源)、(顺拍)、 (逆翻)、 (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 (旁衬);

9、赋之末段(尾) 技法有(颂扬)、 (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 (旁衬)、 (托题)、(压题)、 (翻题)、 (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 (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 (行文相邻),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 (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 (不避同字)、 (不避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 (古偶)。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起)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斜对脚迈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X)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黄河赋
韭菜椰子
观夫,黄河之水天上来,蜿蜒曲折,高峡谷深,天险壶口,地维汉阴。流泉飞瀑,虎啸龙吟。水灾由古,祸劫于今。禹帝欲除之祸劫,十年疏堵;唐宗欲究之根源,三遣往寻。
虽则水流长,源头小。流水潺潺,云气杳杳。汇涓涓之细流,成荡荡之洪浩。再者带江风势若奔雷,挟山石气如威号。
壮哉,此乃吾之母亲河,经流千里,泽惠万家。西出昆仑之眼,东瞻碧海之霞。弯折而书九曲,卷堆而积千沙。客随之同游海外,情共之以赴天涯。
两岸一河,秦宫汉殿,有渔樵之俗客声回,鹳雀之名楼一观。古道风霜,今人评弹。多少年之旧迹陈垣,终不敌之洛阳名铲。宝玺人间之壮志难酬,铁牛河底之沉冤昭雪。无不述说黄河之底蕴,吾当以赋之、记之、并咏之。

答卷时间:两周

点评

二、三段工整。四段无提引,且用韵不一。  发表于 2025-1-18 18:50
一题回答正确。二题填空无误。三题判断正确。四题,创作题《黄河赋》一段对仗欠工,隔句未走马蹄。  发表于 2025-1-18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2
贡献
93
金钱
155
发表于 2025-1-16 16: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25
网名:诚心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辞赋文方面的特点。赋体文实为最自由的韵文体,排偶、藻饰和用典是赋的最大特征。二是辞赋句式方面的特点。骈句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句式。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三是辞赋篇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赋文少则几十多多,多则上千字。内容侧重写景,借景生情。四是辞赋用韵方面的特点。押韵是。其主要特点,用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无规律押韵。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1)骈文: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它是一种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体,常用四字句、六字句,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赋:又称俳赋。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3)律赋:是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4)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是诗和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5)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6)它们流变的过程:汉赋从战国时代萌生,逐渐演变为六朝的骈赋,唐宋的律赋,而最后演化为“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以其散韵结合、铺陈夸张的特点著称。它主要描写宫殿、游猎、山川、京都等宏大事物,主题上以夸耀帝国声威、歌功颂德为主。汉赋在形式上多以四言六言为主,夹杂散文句式。‌文赋的押韵方式比较自由,篇中也有对偶句,但主要是出于修辞需要。文赋讲究章法气势,可以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句式以散句为主,也夹有四字句、六字句。‌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三字单句对。例如:“观夫思舒明要,丽中华。
    (2)紧句四字单句对。例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3)长句: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阿房初制,穷八荒之巧艺;甘泉始成,极三秦之壮丽。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追鲁连之达节,行将蹈海;仰田横之兴义,若在云霄。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如: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例如:若用之交战,则摧敌而先鸣;若用之草圣,则擅场而独步。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例如:进紫光而旁射,期游刃以剸犀;烘赤气而上冲,愿成型于斩马。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上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例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指的是在赋文中用在整句开头,承上启下,衔接段落的词语。
   提引词的特点,一是均为一些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复”、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二是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三是提引词要单独划分节奏。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指的是不能单独成句,但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词。
      骈句的领字指的是在一个骈句中里面能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虚词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附性‌。虚词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二是不能单独成句‌。虚词必须与实词结合使用‌
‌三是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虚词通常作为修饰语或连接词出现‌。
‌四是不能重叠‌。虚词不能重叠使用。
‌五是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虚词不是具体的词汇意义‌。
‌领字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领作用‌。领字在赋文中具有统领作用,能够引领和承接上下文,使句意连贯,结构紧凑。
二是节奏感‌。领字的使用能够增强赋文的节奏感,使句子顿挫分明,声情并茂。
三是情感表达‌。领字在情感表达上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指诗词中的声调,包括平声和仄声。平声包括阳平和阴平,仄声包括上、去、入三个声调。
    骈句的平仄特点主要有,一是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有平仄交替;二是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三是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四是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骈文的平仄特点是句脚要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的是两字为一词组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和“秋水”作为词珠,注解:晚霞;秋天的江湖水。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壮句)句子前必须有提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燃)、(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押题)、(翻题)、(杂题)、(杂体)。
    10.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结构相同),(句意相近)、(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 (√)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Ⅹ)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X)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长城赋
                     长城赋
       观乎陡峭耸立,险峻奇雄。壮观巨龙,盘旋峻岭之上;威武狮子,横卧崇山之中。中华精神,名留千古而惊寰宇;华夏力量,声振四海而响苍穹。
     夫若声势浩大,厥功至伟。战略决策,保家安民之思;长远思维,安邦定国之计。人间盛景,天下奇观;享誉人间,驰名尘世。
      至若中华瑰宝,世界奇观。气势恢宏,见证历史之巨变;景象壮丽,饱经岁月之严寒。
古之御敌而建,今之游览而欢。
       嗟夫宏伟磅礴,巍峨雄壮。屹立山顶,傲视雪雨之折磨;昂头挺胸,看轻风云之激荡。
经严寒而不言,历苦涩而不丧。
        即而千年屹立,天下名闻。历经沧桑,穿越时空锻造精神之伟力;背负重担,踏平坎坷铸造历史之功勋。
     每至边防要塞,军事防御。为安边而筹谋,为修筑而民苦。击石鸣燕,征战将军;哭城寻夫,巾帼孟女。
       而乃长城驰誉,古迹盛名。观者如云,攀登则消耗体力;拾阶而上,登高则豪情滋生。
景象无语,文物有声。
     若夫惠及当今,泽被后世。遥想往昔,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欢声;喜观今朝, 修缮旅游点为让游人心醉。载誉千秋,留名青史。

点评

问好学友,试卷整体看来还是不错。如有点评不当之处,还望海涵一二。  发表于 2025-1-17 20:43
6、在走马蹄方面尚有疏忽之处:如第2节首句的大与伟,第4节的首句礴与壮,第6节首句的塞与御等没有平仄交替。应注意啊。  发表于 2025-1-17 20:41
5、第2节尾韵驰名尘(世),第8节首韵的泽被后(世)。两段一个韵吗?不妥!  发表于 2025-1-17 20:34
4、在格律方面。四平四仄韵,应是两个四字短语标在题目后括号内。  发表于 2025-1-17 20:30
3、但也有些不足。如在内容安排上尚有可整合补充之处,稍乱,缺乏条理。  发表于 2025-1-17 2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2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1
贡献
53
金钱
84
发表于 2025-1-16 2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45
网名:涪水清韵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请词丽句用于修饰和借用引用典故。
内容上侧重于先写景,后借景抒情。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1)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谐调。
(2)骈赋:是在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具有骈文的特点,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格律要求严格,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4)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5)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多贴近生活。
(6)它们流变的过程:从汉赋的大赋为主,逐渐发展为六朝的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
三字以上的单句对。例如:“观夫驻西湖,思北阁。
(2)紧句:四字或五字的单句对。例如:匡山石色,楚水波光。
(3)长句:六字或七字以上的单句对。例如:楚水之波光粼粼;匡山之石色浩浩。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匡山石色,风催雨润之浩浩;楚水波光,月照烟开之粼粼。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
莺啼则林更幽,千寻寂静;蝶戏则花更艳,四面飞回。
(3)疏隔:前三字,后五~八字,例如:风渐起,湿云散去山容瘦;雾全消,新月飞来海气凉。
(4)密隔:前五字,后五字至八字。
例如:
莺啼春之语,婉转鸣于叶上;
蝶戏花之思;玲珑舞于花间。
(5)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
例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或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青阳高照,晴川历历汉阳树;红蕊半凋,芳草萋萋鹦鹉洲。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包括入声学。
其特点,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二)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
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起)、(暗起)、(陪起)。
8,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
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10,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沧浪书院赋二期第16讲毕业骈赋
学号—45
网名—涪水清韵

长城赋
夫长城者,雄踞华夏之北,绵亘山川之间。
其势巍峨,若巨龙之蜿蜒;其体坚固,似磐石之难迁。
起于山海之滨,迄于嘉峪之边。
崇山峻岭,难阻其伸展;深沟险壑,岂碍其绵延。
昔者秦皇肇建,驱万民以苦力;汉武继修,御匈奴于塞前。
岁月悠悠,见证多少兴亡事;风云浩浩,历经无数烽火年。
城堞林立,箭楼高耸入云间。
砖石累累,皆为血汗之所凝;壁垒层层,尽是智慧之沉淀。
朝迎旭日,金辉洒于墙体;暮送夕霞,余晖染就城垣。
春则看繁花绕于脚下,夏则听松涛震于耳边。
秋来观霜叶红于两侧,冬临赏白雪覆于城巅。
虽有胡骑之悍,难破此道坚屏;纵是贼寇之狂,未损斯城盛名。
墙缝之间,似有英魂长驻;城基之处,宛如浩气永萦。
是以万夫莫开,此城之威赫赫然。
昔时名将,于此镇守边关。
卫青奋武,匈奴远遁而胆寒;
李广弯弓,胡虏闻声而色变。
城上军旗猎猎,军中号角喧喧。
多少忠勇之士,血洒于斯土;无数壮烈之躯,骨埋于斯田。
里巷歌谣,皆颂长城之伟绩。文人墨客,尽书长城之传奇。长城万里,为华夏之脊梁;岁月千秋,是民族之记忆。
岁月流转,长城不朽;永耀青史,精神长传。

点评

问好同学!由于也是学生,水平有限,评阅不当之处海涵!  发表于 2025-1-17 19:39
1,长城赋首先从排版上看,段落不分明,虽然容易检测韵字的使用,但很难判断段落的内容是否脉络清晰。内容连贯和变化。  发表于 2025-1-17 19:38
2、韵字的运用应该是一段平,一段仄。平仄错开。通篇用的韵字大部分是第七部,其中掺杂了十一部八庚,十七部入声十三职。换韵时,需加提引词。  发表于 2025-1-17 19:38
3、骈句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紧、壮、长、隔、各种句式合理运用。  发表于 2025-1-17 19:37
4、骈句超出4字需加虚词。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有的隔句句脚没有走马蹄。不规则重字叠字太多,略显词穷。希望仔细学习课件,加深理解。  发表于 2025-1-17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9

帖子

217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四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
贡献
547
金钱
815
发表于 2025-1-17 13: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舞可乐 于 2025-1-17 13:38 编辑

沧浪赋二第十六讲毕业考卷
赋二48-秋润

一 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1.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① 辞赋文体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② 赋句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句式就是骈句,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 。
特点一,骈句就是偶句,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并且也夹杂五七八九言句式。
漫句,漫句即散句。
骈句、漫句和发语、送语等,合织而成赋句。
特点二,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就得加上虚词。虚词和发送语是区别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因素。
特点三,就是领字的运用。
③ 辞赋篇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   
赋文不拘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④ 辞赋用韵方面的特点
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①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不押韵。
② 骈赋骈赋又称俳(pái )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③ 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④ 诗赋:诗和赋。
⑤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盛行于唐,并因被纳入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
赋的流变过程:由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① 汉赋,是在战国、两汉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所以辞赋在汉代领一时之风骚。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②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① 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观夫/春/来到,燕/临门。
②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花开/四季,瑞雪/迎春。  
③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边而日出,紫气而东来。
七字长句:
齐桓聚众以伐楚,屈完舌战而退师
八字长句:
墙旁则持弩之甲兵,道上则驾车之铁骑
九字长句:
亦曾满目之块块疮痍,难掩一声之阵阵叹惋
十字长句:
亦曾他乡满目之块块疮痍,难掩异地一声之阵阵叹惋
④ 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纵贯古今,溯清明而齐楚;东西横亘,由甘肃而辽宁。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溯清明而齐楚;纵贯古今;由甘肃而辽宁,东西横亘。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燕飞来(1),韵语之宛转(2);莺落去(3),小影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春燕欢之语,轻柔胜于歌声。柳絮荡之欢,逍遥优乎赋句。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春来共舞,燕到欢歌;柳绿怡人,花香醉我。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燕子飞来,微风则惬意;莺声送到,律赋乃呈欢。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用法:
① 但凡壮句,其前面通常需辅以提引词。   
② 提引词用于整句开头,也就是用在骈句上句的开头。提引词不需要对偶,所以骈句下句前不再加任何提引词。鉴于此,我们在判断句式时,应将提引词剔出后再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③ 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④ 换段、换内容、换韵一般都要用提引词,以提醒读者的注意。
⑤ 在同一赋中,提引词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提引词的特点
① 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 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 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
“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
① 空话;假话。
② 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领字
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或词。
虚词的特点是:
①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 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③ 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④ 领字的特点是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① 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②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
>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③ 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④ 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做成骈珠。

1.词珠就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
2.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词珠:绣闼 [xiù tà]:装饰华丽的门。
3.唐/王勃 《滕王阁诗序》:“披绣闥,俯雕甍。”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风飘雨散今奈何,绣闥雕甍緑苔多。”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闥,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 )个字或者(四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一 )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边缘)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汉 )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汉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破题法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暗笼)(明擒)、(颂扬起)、(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破题法)、(虚起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行文相邻),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
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避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斜对脚迈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涛节奏,渲染情感。( ✓)

)第四题
《骈赋·长城赋》
文/秋润
长城骈赋
乾坤既育,万物萌生;长城巍峨,华夏龙腾。起于山海,跨千山之峻岭;终于嘉峪,连万里之边峰。此乃天地之奇构,人间之伟功。
观其势也,若巨龙跃马,奔腾不息;似铁壁铜墙,巍然屹立。峰峦叠翠,为其添丽;云雾缭绕,为之增辉。春则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夏则鸟语声声,凉风习习;秋来枫叶似火,层林尽染;冬至白雪皑皑,银装素衣。四时之景不同,乃无穷之魅力。
长城之筑,历史久远。始皇一统,始修此墙;汉武盛世,更增其固。历代君王,皆以此为屏;无数壮士,血洒尘扬。砖瓦之中,凝聚着民族血汗;烽火台上,回荡着英雄之殇。此非砖石之堆砌,实乃精神之发扬。
长城之内,文化篇章。丝绸之路,由此而旺;络绎不绝,商贸来往。文人墨客,题咏其上;诗词歌赋,千古流芳。
今日之长城,仍屹立不倒,乃历经沧桑。见证中华民族,苦难与辉煌;且承载梦想与希望。乃我辈骄傲与自豪,更是责任与担当。愿吾辈之人,铭记历史,初心不忘;让长城之精神,永远照耀,前进之方向。砥砺前行,共筑新篇!



点评

第三段扬字重韵。第四段的段中不应有散句。  发表于 2025-1-18 15:34
第二段押的是什么韵啊?  发表于 2025-1-18 15:29
第一个隔句,略有不工,如物和夏都是仄声。  发表于 2025-1-18 15:28
判断题中的5应是 ×,9应是 ✓  发表于 2025-1-18 15:22
虚词不能定义为空话,假话。  发表于 2025-1-18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36
金钱
55
发表于 2025-1-17 16: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25
网名:青山笑看人生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1)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赋:是在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具有骈文的特点,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格律要求严格,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4)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5)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多贴近生活。
   (6)它们流变的过程:
从汉赋的大赋为主,逐渐发展为六朝的。 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三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思故里,颂秋天。
     (2)紧句:四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故乡风景,川蜀夏天。
     (3)长句:5字到9字之间的单句对。例如:雨潇潇而泻润,花淡淡以芳香。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雨敲窗户,如诗落乎心里;风扫木门,有意凉乎梦中。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声高传以百里,树梢蝉叫;色绿染而三丘,田野草萋。
    3)疏隔:前三字,后七字。例如:“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密隔:前五字,后五字。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柳丝牵挂,情系于千山万水;红藕媚娇,馥飘于七月三天。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其特点,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旨)、(暗起)、(陪起);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
    10. 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 (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V)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V)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V)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V)“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V)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V)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V)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V)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V)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25
网名:青山笑看人生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1)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赋:是在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具有骈文的特点,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格律要求严格,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4)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5)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多贴近生活。
   (6)它们流变的过程:
从汉赋的大赋为主,逐渐发展为六朝的。 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三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思故里,颂秋天。
     (2)紧句:四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故乡风景,川蜀夏天。
     (3)长句:5字到9字之间的单句对。例如:雨潇潇而泻润,花淡淡以芳香。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雨敲窗户,如诗落乎心里;风扫木门,有意凉乎梦中。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声高传以百里,树梢蝉叫;色绿染而三丘,田野草萋。
    3)疏隔:前三字,后七字。例如:“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密隔:前五字,后五字。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柳丝牵挂,情系于千山万水;红藕媚娇,馥飘于七月三天。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其特点,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旨)、(暗起)、(陪起);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
    10. 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 (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V)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V)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V)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V)“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V)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

点评

3 第四题,文章虽不长,可是对仗工稳,脉络清晰。 问题(1)隔句没有走马蹄。(2)第二段有重字。  发表于 2025-1-21 14:52
2 简答题与判断题比较好,点赞!  发表于 2025-1-21 14:32
1 骈赋的特点: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发表于 2025-1-21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36
金钱
55
发表于 2025-1-17 16: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号:赋二31
网名:倾暖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1)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赋:是在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具有骈文的特点,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格律要求严格,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4)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5)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多贴近生活。
   (6)它们流变的过程:
从汉赋的大赋为主,逐渐发展为六朝的。 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三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思故里,颂秋天。
     (2)紧句:四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故乡风景,川蜀夏天。
     (3)长句:5字到9字之间的单句对。例如:雨潇潇而泻润,花淡淡以芳香。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雨敲窗户,如诗落乎心里;风扫木门,有意凉乎梦中。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声高传以百里,树梢蝉叫;色绿染而三丘,田野草萋。
    3)疏隔:前三字,后七字。例如:“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密隔:前五字,后五字。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柳丝牵挂,情系于千山万水;红藕媚娇,馥飘于七月三天。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其特点,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旨)、(暗起)、(陪起);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
    10. 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 (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V)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V)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V)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V)“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V)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V)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V)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V)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V)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
黄河赋
文/倾暖
浩浩黄河,源自昆仑。吞冰雪而汹涌,纳千川以雄浑。其势如龙,蜿蜒万里;其声若雷,震撼乾坤。

观其经高原,越峻岭,穿峡谷,过平原。浪淘千古,见证沧桑之变;水泽两岸,孕育华夏之繁。春风拂时,绿波荡漾;秋霜降处,黄水凝寒。

忆往昔,大禹治水,功绩流传;历代疏浚,福泽绵延。船夫号子,响遏行云;渔舟唱晚,诗意满天。灌溉良田,滋养万民之腹;运输物资,连通九州之缘。

至若今朝,大坝巍峨,控洪流以发电;桥梁飞架,通南北而相连。黄河文化,璀璨如星;民族精神,坚韧若磐。

嗟夫!黄河之伟,难以尽言。滔滔不绝,永向前川。护我中华,千秋璀璨;佑吾民族,万代昌安。

点评

简答题中骈赋、律赋不完整;填空题不全面;判断题258错,其余都对;该同学没有完全掌握骈赋要领,所以创作题中有许多地方不符合要求。  发表于 2025-1-17 2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9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6
贡献
231
金钱
358
发表于 2025-1-18 2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55
网名:海纳百川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包括: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1)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骈赋:是在骈文出现后产生的一种赋体,具有骈文的特点,多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律赋:是唐宋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一种赋体,格律要求严格,限韵并且在声律、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4)诗赋:形式上接近诗歌,语言较为精炼,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5)俗赋:语言通俗,多为白话,内容多贴近生活。
   (6)它们流变的过程:
从汉赋的大赋为主,逐渐发展为六朝的。 骈赋,唐宋的律赋,而后出现文赋。同时,俗赋在民间也有一定发展。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多铺陈夸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辞藻华丽,以描写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往往缺少个人情感的抒发。
      文赋则更注重议论和抒情,语言相对平实,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不拘一格。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1)壮句:三字以上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思故里,颂秋天。
     (2)紧句:四字或五字的单句对。例如:观夫故乡风景,川蜀夏天。
     (3)长句:六字或七字以上的单句对。例如:雨潇潇而泻润,花淡淡以芳香。
    (4)隔句:隔句分为六种,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1)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如:雨敲窗户,如诗落乎心里;风扫木门,有意凉乎梦中。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如:声高传以百里,树梢蝉叫;色绿染而三丘,田野草萋。
    3)疏隔:前三字,后七字。例如:“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密隔:前五字,后五字。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平隔: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对。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杂隔:上句四字,下句五字以上;或上句五字以上,下句四字。例如:柳丝牵挂,情系于千山万水;红藕媚娇,馥飘于七月三天。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在赋文中起到引领下文、转换话题、衔接段落等作用的词语。特点是具有引领性和提示性,使文章的层次和结构更加清晰。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在骈句前面引领一组句子,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特点:多为助词、介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于”等。
领字特点:单独划分节奏,不计入骈句的平仄和对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其特点,骈句的平仄:要求上下句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骈文的平仄:句脚通常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汇。
    骈珠:由词珠组成的对仗工整的骈句。
    例如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落霞”作为词珠,注解:晚霞。出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骈珠:“落霞孤鹜齐飞处,秋水长天共色时。”
     二、填空题
答题如下:
     1. 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散句转骈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 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
    3. 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用典)、(藻饰)、(声律)、(对偶)、(丽辞)。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用典繁多)。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 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赤壁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 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起笔擒题)、(直接破题)、(渐次入题)、(从旁入题)、(设问解题)、(假设开题)、(溯源述题)、(颂扬起题)、(比兴引题);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明旨)、(暗起)、(陪起);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承接上段)、(并头推进)、(宕开一笔)、(溯源);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正面细写)、(侧面描写)、(加倍写)、(分写)、(合写)、(衬写)、(烘托)、(铺叙)、(详略)、(动静)、(虚实)、(反正)、(开合);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总收)、(推原)、(祈颂)、(感慨)、(自谦)、(劝勉)、(展望)、(留余)、(设问)、(点题)、(呼应)。
    10. 骈句指的是(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十字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散文句)。
    1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仗)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成双成对)、(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是(音乐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12. 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 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重字对)。
    1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全文)作用。
    15. 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两两交替)。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
1. (X)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可以文白参杂。
2. (X)隔句需要遵循马蹄律。
3. (V)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 (V)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 (V)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 (V)“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 (V)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 (X)不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需要提引词。
9. (V)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 (V)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 (V)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 (V)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二选一。字数300-400之间。   

黄河赋
赋55-海纳百川
青藏流出,渤海隐藏。河图洛书之发现,华夏文明之起航。填沧海而开沃野,供生养而育炎黄。聚万支流水,汇一河浓浆。风风雨雨,层层沙粒覆河谷;起起伏伏,汪汪水流绕太行。存于天地,润泽无疆。
然则福祸共存,阴阳相伴。虽育华夏之摇篮,然毁民生之隐患。常决堤,亦泛滥。洪吞大地,遗尸逐水而流;灾笼苍穹,百姓染疫而怨。历史长河,治河不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汉武堵堤,即兴瓠子而亲探。铁牛镇水,尽现开元之盛强;漕运行船,北伐世宗之典范。欧阳修疏,司马光奏,王安石挺,神宗顼断。一时多少君臣,论河治河而牵念。而至民国人为而掘堤,虽是阻日蹄进攻而黄泛。治患为民,开国重担。主席心糸治河,总理躬行为范。母亲河岁岁而安然,九曲龙年年而无险。
观夫扎陵湖鄂陵湖,牛头碑神圣而挺立;龙羊峡青铜峡,水电站璀璨而袤延。壶口瀑布,如雷惊世;龙门浪涌,似龙跃天。八千里云月,风陵渡向东而入湾。束水攻沙,两岸巍巍而坚固;沿堤鸟唱,一川漫漫而悠闲。春华繁而岸绿,夏涛啸而波喧。秋水平而谷熟,东覆雪而冰连。四时变换,美景怡然。
噫吁嚱,唱将进酒,太白一番感叹抒于胸前;登鹳雀楼,大河千里尽收眼底。汉陵唐陵,若是再现之伟绩。船夫号子,似与河而同沸。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44

帖子

75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47
贡献
570
金钱
5936
发表于 2025-1-23 16: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名晓竹 于 2025-1-25 16:44 编辑

沧浪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二30      网名: 无名晓竹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于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①铺采摛文,体物写志。②赋句中基础句式是骈句,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第一特点骈句就是偶句,主要以四、六言为主,并且也夹杂五七八九言句式。除骈句外还有漫句,漫句即散句。骈句、漫句和发语、送语等,合织而成赋句。第二特点就是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得加虚词。虚词和发送语是区别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因素。辞赋句式第三个特点就是领字的运用。③辞赋篇幅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赋文不拘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④辞赋用韵的特点是: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不押韵。
骈赋: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诗赋:诗和赋。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它的定型和盛行于唐,并因被纳入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
赋的流变过程:由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在战国、两汉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所以辞赋在汉代领一时之风骚。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而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如:观夫行四海,览千山。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如:星沉大海,日薄西山。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如:东山之牧马,南岭之放羊。
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用法:
①大凡壮句,其前面通常需辅以提引词。   
②提引词用于整句开头,也就是用在骈句上句的开头。提引词不需要对偶,所以骈句下句前不再加任何提引词。鉴于此,我们在判断句式时,应将提引词剔出后再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③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④换段、换内容、换韵一般都要用提引词,以提醒读者的注意。
⑤在同一赋中,提引词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①什么叫虚词?②什么叫骈句的领字?③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
①.空话;假话。
②.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虚词的特点是:
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③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领字的特点是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①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②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①词珠就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词珠:绣闼 [xiù tà]:装饰华丽的门。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披绣闥,俯雕甍。”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风飘雨散今奈何,绣闥雕甍緑苔多。”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闥,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壮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边缘)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汉)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汉)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 (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暗笼) (明擒)、(颂扬起)、(古体); 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破题法)、(虚起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塑源)、(顺拍)、 (逆翻)、 (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 (旁衬);

9、赋之末段(尾) 技法有(颂扬)、 (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 (旁衬)、 (托题)、(压题)、 (翻题)、 (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 (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 (行文相邻),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 (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 (不避同字)、 (不避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 (古偶)。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起)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斜对脚迈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X)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作一篇骈赋《黄河赋》或《长城赋》,字数300-400之间。
《长城赋》

赫赫炎汉,茫茫塞边。长城之雄伟,沿大漠之旁穿。东濒沧海,西枕祁连。接崇山以龙走,绕峻岭而蛇蜒。古砖攒砌基石充填

观夫巨龙蜿蜒,华光璀璨。塞垣傲立,为世间之奇珍;古迹遗存,称天下之首冠。怀往昔之峥嵘,瞻未来之辉焕 精神不朽,耀华夏之荣光;民族复兴,展土疆之浩瀚。

若夫豪雄吕政,秦氏先贤。驱匈奴于漠北,筑紫塞以靖边。一夫荷戟,万骑莫前。长城守邦,保家国于运泰;大汉复土,御胡马之侵残。

观其雉堞巍峨,烽台耸焕。凝士卒之魂,浸征夫之汗。万民负土,忍饥寒之苦辛;累岁兴工,遭痛迫灾难。孟姜女哭,崩坚固之墉垣;杞梁妻哀,立洁操崖岸

至若黄沙漫卷,戍旗高悬。去病卫青,出此关而扬赫;翁孙李广,凭此障以显贤。硝烟遁散,印迹留传。

想夫秦赵燕齐,各修关捍。驱黔首以抢修,集民力而兴缮。士兵挥戈,热血沃沙;将帅披心,雄志冲汉。

嗟乎游人交织,飞栈贯通。龙行霄汉,气贯长虹。叹古人之伟绩,感岁月之峥嵘。长城之魂,耀吾邦之青史;民族精神,昭华夏之向荣。



点评

4、第四题骈赋《长城赋》,基本掌握骈赋要领。但是有的隔句未走马蹄,对仗也不工,完善一下即可。  发表于 2025-1-23 21:54
第一大题8小题只是标明取珠处,尚未完成骈句做骈珠。2、第二填空题基本无误。3、第三判断题全部正确。  发表于 2025-1-23 21:28
第一大题的4小题的六种隔句尚未完成,请补上。  发表于 2025-1-23 21:13
问好同学!1、第一简答题回答详细。4小题壮句、紧句无误,五字长句“牧”与“放”失替,八字长与九字长句对仗欠工,九字长句节奏点应是2或4。  发表于 2025-1-23 2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5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