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蓝心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梅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377

帖子

20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5
贡献
560
金钱
746
发表于 2015-8-10 2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狐 于 2015-8-19 09:02 编辑

古风第一讲作业:梅18-宝丫头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1、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2、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3、化雨无私,忆往昔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
     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平

4、一序证前游,太白光芒神久在==三章怀绝调,牡丹时节我刚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5、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源于秦朝,称为“桃符”。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南北朝骈文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一直到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春联,继而逐渐兴起。入清以后,对联进入鼎盛时期,《清联三百副》就是最好的见证,清朝极大地推动了对联的发展。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仍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不衰,主要因它拥有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性。

点评

梅-18宝丫头好:第一题回答正确。 第二题要求标出平仄,通 没有说明具体的平仄,所以不合格。 第四题应该简要说明,你没做哦。 宝丫头基础不错,就是没有仔细审题,初学,可以原谅,加油,相信你,下次的作业会很完   发表于 2015-8-12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7

帖子

20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5
贡献
560
金钱
746
发表于 2015-8-10 2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狐 于 2015-8-19 08:05 编辑

老师辛苦了!下次交作业一定注意!对不起!

点评

作业重复,不在点评  发表于 2015-8-14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2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6
贡献
55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21:4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25-浅月  第一讲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2、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3、大明湖历下亭 前 人 胜景画图开,忆老杜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 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4、滕王阁 前 人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  5、陶然亭 沈朝初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平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已预习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已了解

点评

浅月你好! 作业很认真,正确,大赞,唯一不足就是格式太乱,看着费劲 希望你继续努力,加油哈!  发表于 2015-8-11 1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9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8
贡献
243
金钱
351
发表于 2015-8-10 22:1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了整整八次都交不了写一个字还发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9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8
贡献
243
金钱
351
发表于 2015-8-10 22:3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答对联就是又对又联的文字游戏规则和中华独有的文化艺术修辞的传承。清联五副1优游乐闲静(平平仄平仄)=恬淡养清虚(平仄仄平平) 2清风有意难留我(平平仄仄平平仄)=明月无心自照人(平仄平平仄仄平) 3浅深流水琴中听(仄平平仄平平仄)=远近青山画里看(仄仄平平仄仄平)4雨入花心,自成甘苦(仄仄平平,仄平平仄)=水归器内,各显方圆(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5望重不宜居闹市(仄仄仄平平仄仄)=书成恰似入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题约。回题回答一点:对联起源主要是桃符演变而来,受唐诗的影响。因为有好的诗句抽出来欣赏的原因,又加上皇帝独钟对联和推动,又有才子们调讽才思敏捷。到清代对联达到巅峰造诣能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四绝。

点评

丁子你好! 作业格式太乱,建议你以后用电脑版交作业,名字学号写上, 先来说说第一题:什么是对联,你回答的不完整,对联的六要素必不可少,不符合六要素,就不能称为对联,这是关键,一定要记住 第二题平仄掌握的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2 0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26
金钱
45
发表于 2015-8-11 11: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梅02听雨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字的艺术。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结构相同
节奏相应
平仄相反
上下相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自 题 郑心一
无可奈何新白发;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如归去旧青山。
仄平平仄仄平平

云麓宫 黄道让
西南云气来衡岳;
平平平仄平平仄
日夜江声下洞庭。
仄仄平平仄仄平
斗笠店 钟云舫
为爱烟霞,共尔远寻方药;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能耽风雨,与君出钓寒江。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勉家人 谭嗣同
为人竖起脊梁铁;
仄平仄仄仄平仄
把卷撑开眼海银。
仄仄平平仄仄平

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3: 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这是一个长期的作业

4: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的起源与形成
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1、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
2、桃符习俗直接产生了对联
3、各种文体促进完善了对联
(1)对联与赋、骈体文
对联的产生,首先应当归功于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没有固定的篇幅,少则几字,多则几十字,数百字、上千字。它虽然是“诗”,却不强调押韵;它注重文字修饰和用典等,和赋、骈文也有相似之处。因而,它受到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2)对联与律诗
唐代中期以后,形成了文学史上称为近体诗的“律诗”。律诗不仅对诗中的对偶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形成了固定的位置,它使对偶在诗歌中更加艺术化、系统化和理论化。至此,对联也就随着应运而生。对联是律诗的演变。对联与律诗中对仗的中间两联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律诗中只有五言或七言),其余对仗的形式、要求,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3)对联与词
对联的对偶要求,虽然大体上与律诗的对仗相同,但有些方面,却又突破了律诗对仗的严格限制,更显自由和灵活性。这是受到词的影响。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
①律诗的对仗,要求以平声对仄声,以仄声对平声。对联突破了这一点,在某些句脚上,不拘平仄声。例如:冬去高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其中句脚“苏”和“机”二字都是平声。又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贾氏宗祠的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上联句脚的“恩”为平声,而下联句脚的“盛”则为仄声。对联这种在句脚上有时可以平对平,仄对仄,出句平对句仄的特点,恰恰是词的对偶特点之一。
②律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而对联却以同字相对作为修辞和用字的技巧之一。如周恩来同志挽蔡元培同志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其中的“从”、“到”、“先生”、“之”、“在”都是同字相对,这种情形在对联中是允许的,这一点与一些词的对偶相似。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中“里”是同字相对(毛泽东《沁园春·雪》)。
(4)对联与曲:
明清以后的对联,如谐趣对、叠字对、复字对、以及口语、俚语、成语等用到对联之中的情形日渐增多,说明它受到元曲的影响是明显的。例如:倾国倾城越西子梨梨枣枣;行云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张可久[双调  折桂令]《赠歌者秀英》)。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抗州中山公园对联)。由此可以说,对联是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变异而成的。
对联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点评

你好听雨,你的作业很工整,对于入声字掌握的也很好,回答的也很满意。  发表于 2015-8-11 2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7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178
金钱
289
发表于 2015-8-11 1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3-如凡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语意相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2)、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3)、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5)、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9 07:46
你好如凡,作业工整,简洁明快。四题应略作解说。  发表于 2015-8-11 2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1
金钱
100
发表于 2015-8-11 14: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08-禅茶一味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其中《清联三百副》最能代表中国对联的高峰,极大的推动了对联的发展。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点评

笑笑点评 三四两题 好好复习 我评了好几个同学的作业 就禅茶一味把第四题做了 赞一个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29
笑笑点评 二题也正确 看得出 禅茶一味 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 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28
笑笑点评 一题正确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1
金钱
100
发表于 2015-8-11 14: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08-禅茶一味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其中《清联三百副》最能代表中国对联的高峰,极大的推动了对联的发展。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点评

作业重复 楼上已评  发表于 2015-8-13 2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7

帖子

16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9
贡献
414
金钱
604
发表于 2015-8-11 14: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15溪落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找出五个清联,标上平仄,




47、题门联  徐大椿
        一生那有真闲日;
仄平仄仄平平仄

        百岁仍多未了缘。
仄仄平平仄仄平
33、荣宝斋  高其佩
        软红不到藤萝外;
仄平仄仄平平仄

        嫩绿新添几案前。
仄仄平平仄仄平
23、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
仄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13、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梅-15溪落好:第一题回答出对联的六要素就可以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正确 第四题没做,应该简述一下。 溪落基础很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2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1
金钱
100
发表于 2015-8-11 14: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茶一味 于 2015-8-11 14:36 编辑

08-禅茶一味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结构相同
节奏相应
平仄相反
上下相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陶然亭 翁方纲
   烟笼古寺无人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树倚深堂有月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2)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3)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5)勉家人 谭嗣同
为人竖起脊梁铁;
仄平仄仄仄平仄
把卷撑开眼海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的历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对联的文体渊源。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二、对联的起源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三、对联的发展高峰。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四、对联的影响。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点评

请不要重复交作业 一次就好 谢谢同学的配合 同学辛苦了  发表于 2015-8-13 2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1
金钱
100
发表于 2015-8-11 14: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08-禅茶一味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其中《清联三百副》最能代表中国对联的高峰,极大的推动了对联的发展。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点评

请不要重复交作业 一次就好 谢谢同学的配合 同学辛苦了  发表于 2015-8-13 2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1
金钱
100
发表于 2015-8-11 14: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茶一味 于 2015-8-11 14:50 编辑

08-禅茶一味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结构相同
节奏相应
平仄相反
上下相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陶然亭 翁方纲
  烟笼古寺无人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树倚深堂有月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5)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的历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对联的文体渊源。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二、对联的起源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三、对联的发展高峰。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四、对联的影响。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点评

请不要重复交作业 一次就好 谢谢同学的配合 同学辛苦了  发表于 2015-8-13 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7

帖子

16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9
贡献
414
金钱
604
发表于 2015-8-12 0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幽情伤 于 2015-8-12 00:58 编辑
丁@子 发表于 2015-8-10 22:37
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答对联就是又对又联的文字游戏规则和中华独有的文化艺术修辞的传承。清联五副1优游乐 ...

丁子你好!
作业格式太乱,建议你以后用电脑版交作业,名字学号写上,
先来说说第一题:什么是对联,你回答的不完整,对联的六要素必不可少,不符合六要素,就不能称为对联,这是关键,一定要记住
第二题平仄掌握的不错全对
三题要多看多背
四题了解就好!

加油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4
贡献
42
金钱
67
发表于 2015-8-12 08: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梅10-熊猫


1;简单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下联字数相同,平仄相反,词性相同,结构一致,节奏对拍,句意关联的一种特殊文学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2)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3)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4)、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5)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




点评

笑笑点评 希望熊猫同学不要忘了在下面好好复习学习三四两题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39
笑笑点评 二题也完成的很认真  发表于 2015-8-13 23:38
笑笑点评 一题正确 很详细 连对联的六要素也背过了 赞一个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9
贡献
18
金钱
27
发表于 2015-8-12 08:5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梅27-慕白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平平              2.荷尽已无擎雨盖 仄仄仄平平仄仄                  菊残犹有傲霜枝 仄平平仄仄平平                 3.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4.莫放春秋佳日过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最难风雨故人来。   仄平平仄仄平平      5.欲知世味须尝胆 仄平仄仄平平仄            不识人情只看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梅-27慕白好: 作业格式有点乱,下次建议用电脑版交作业,或者每一行,按返回键,整理格式第一题,说的不全面,应说出对联的六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 “梧”   发表于 2015-8-12 1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8
金钱
41
发表于 2015-8-12 09: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  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8
金钱
41
发表于 2015-8-12 09:1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  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9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93
金钱
528
发表于 2015-8-12 09: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组13-晓风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是文学的一种
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梅花岭畔三山月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因好客常含笑 鸟亦娇人似解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梅-13晓风好,第一题回答出对联的六要素就可以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 “共”应仄,不是平,其他的正确 第四题没做,应该简述一下, 晓风好,基础不错,,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2 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3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88
金钱
143
发表于 2015-8-12 10:1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15溪落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找出五个清联,标上平仄,       47、题门联  徐大椿         一生那有真闲日; 仄平仄仄平平仄          百岁仍多未了缘。 仄仄平平仄仄平  33、荣宝斋  高其佩         软红不到藤萝外; 仄平仄仄平平仄          嫩绿新添几案前。 仄仄平平仄仄平 23、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 仄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13、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图片][图片][图片]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

作业重复,不在点评  发表于 2015-8-14 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9

帖子

18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1
贡献
458
金钱
671
发表于 2015-8-12 1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15溪落(唱晚代交)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i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找出五个清联,标上平仄,




47、题门联  徐大椿
一生那有真闲日;
仄平仄仄平平仄

百岁仍多未了缘。
仄仄平平仄仄平
33、荣宝斋  高其佩
软红不到藤萝外;
仄平仄仄平平仄

嫩绿新添几案前。
仄仄平平仄仄平
23、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
仄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13、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

梅-15溪落好:第一题回答出对联的六要素就可以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正确 第四题没做,应该简述一下。 溪落基础很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4 21:13
新人报道,多多关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8
金钱
41
发表于 2015-8-12 10:5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成对出现的句子,对仗工整 ,平整协调。汉字一字一音,对联中平仄交替,音韵和谐。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花因好客常含笑          鸟亦骄人似解吟(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诗怀淡处临春水; 文味闲时数落花(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联,俗称对子。贴对子,已是京西乃至全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风民俗,迄今,经久不衰。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点评

梅-32严韵瑶好: 格式有点乱,建议以后用手机交作业时可以用电脑版 第一题除了平仄交替,音韵和谐,还有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意义相关。 第二题:诗怀淡处临春水; 文味闲时数落花(平平仄仄平仄   发表于 2015-8-14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46
金钱
205
发表于 2015-8-12 20:1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期学员   梅组-31闫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46
金钱
205
发表于 2015-8-12 20:1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既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对联有六个基本要素:字数相等,平仄对立,节率对拍,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句意关联。,对联形式有正对、反对、流水对、工对、宽对、邻对;忌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点评

此题正确,说出了对联的六要素  发表于 2015-8-12 2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46
金钱
205
发表于 2015-8-12 20: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烟笼古寺无人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树倚深堂有月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平仄正确  发表于 2015-8-12 2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46
金钱
205
发表于 2015-8-12 20:1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平仄正确  发表于 2015-8-12 2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46
金钱
205
发表于 2015-8-12 20: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可奈何新白发;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如归去旧青山。 仄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平仄正确  发表于 2015-8-12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46
金钱
205
发表于 2015-8-12 20: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点评

平仄正确  发表于 2015-8-12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7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