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晓月首席版主;一壶诗梦诗艺总监
精华534
注册时间2022-7-1
威望4503
金钱49218
贡献37701
首席版主
诗林晓月首席版主;一壶诗梦诗艺总监
 
威望- 4503 点
贡献- 37701 次
金钱- 49218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5-2-4 23: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5-2-4 23:51 编辑
您这样理解倒是出了较大偏差,首先要识别其中典故,了解了典故,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明了,根据李清照的词论,她是赞同并十分重视词中使用典故的,其他词论,对典故的使用观点大多根据需要可用,也可不用,按需使用。就这个拙作而言,湿心出自《潮湿的心》,也就是悸动的心。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典故,浅润湿心就是拨动了我的心弦。古代的典故方面,拾鞋是张良,主要体现张良的智慧和谦虚,斩蛇的是刘邦,展现的是面对逆境的机智勇敢和果断,原计划换关羽的,曹操三约关羽于土山,然后关羽接受了被俘,没有自杀,寻找机会。对于关羽更是逆境,饮马 自然联想到项羽乌骓,重点是后面的冯唐,苏轼也引用过,主要说的是到老也未实现自己的壮怀,负了韶华,等到认识到自己价值,已经不堪再用了,老朽矣,董仲舒则三次向皇帝献策,实现了举儒的主张,抓住时光。这两个从一反一正来体现中心思想是 鉴古思今 春光如此美好,莫负春光。其实重要的还有一个字“岑” 意思是小山,平川里的一座差点被遗忘的小山,再小也有山峰。说点题外话:词和诗的写法差异太大,不能像诗一样直白。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既认可苏轼的才华和他写的词的影响力也批评了苏轼词风里诗的影子过重,气势有余,含蓄不足。当然李清照观点,也有她的局限性,龙榆生先生评价李清照和苏轼比较客观,总体意见是根据词的发展评价两人。讲词的味道和发展方面主要以苏轼、辛弃疾为例子,他们为词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形成了苏辛一派,当然这里面包括后来的毛。但苏轼不太通音律,这是他致命的缺陷,龙榆生在讲词的写作手法很少提苏轼,讲曲调时更是只字未提苏轼,主要以姜夔,周彦帮、李清照、柳永等人为例子。可以看出龙榆生在写作手法上还是认可姜夔,周彦帮、李清照多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