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精华290
注册时间2015-3-17
威望6909
金钱36703
贡献29447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威望- 6909 点
贡献- 29447 次
金钱- 36703 枚

|
《观心铭》是明代高僧憨山大师的著作。憨山大师法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是明代 “四大高僧” 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禅宗成就者。《观心铭》全文如下: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
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圆同太虚,具含众妙。
不出不入,无状无貌。
百千方便,总归一窍。
不依形气,形气窒碍。
莫认妄想,妄想生怪。
谛观此心,空洞无物。
瞥尔情生,便觉恍惚。
急处回光,着力一照。
云散晴空,白日朗耀。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
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
善恶之境,随心转变。
凡圣之形,应念而现。
持咒观心,如磨镜药。
尘垢若除,此亦不着。
广大神通,自心全具。
净土天宫,逍遥任意。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
熟处若生,生处自熟。
二六时中,头头尽妙。
触处不迷,是名心要。
这篇铭文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指导修行者如何通过观照内心,去除妄念,回归本心,最终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在。
《知命赋 》是一篇抒发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天地的广阔、世事的无常以及人生的短暂。 作者劝诫人们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珍惜当下,以豁达之心看待成败得失。 全文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抒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倡导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是一篇充满智慧与禅意的佳作。
《知命赋》
天地茫茫,世事沧桑, 生命无常,何须奔忙。
烦嚣俗尘,逐利追名, 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
叹秋霜月夜,长城犹在, 皇陵宫寂,邺城台荒, 无非似戏如梦空一场。
前也悲凉,后亦彷徨。 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 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
顺自然,循定律,他唱罢来汝登场, 可谓荣华草头露,富贵花上霜。
芸芸众生终化尽,得失不必挂心肠, 管什么地久天长,说什么万古流芳。
闲时泊处,诗书消忧, 诵几句《归去来辞》, 歌半曲《一生何求》 。
寄乡村故里,居前树下,惜此际好时光, 邀知己良朋,畅尽樽前酒一觞。
观潇潇落叶随金风,青山伴夕阳。
【1】 天地茫茫,世事沧桑, 生命无常,何须奔忙。
【释义】 人生于茫茫天地之间,面对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奔波忙碌往往显得毫无意义。
【感悟】 天地广阔,人生短暂,世事如梦,何必为名利奔波劳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逐外物,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正的智慧在于放下外在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平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无常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安宁。
【2】 烦嚣俗尘,逐利追名, 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
【释义】 世间纷扰,人们追逐名利,却不知命运自有定数,祸福皆由天定。
【感悟】 世间名利如过眼云烟,追逐它们往往让人迷失自我。命运自有其轨迹,与其在名利场中挣扎,不如顺其自然。 正如《道德经》 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在名利面前保持清醒,不被外物所累,方能心安理得。
【3】 叹秋霜月夜,长城犹在, 皇陵宫寂,邺城台荒, 无非似戏如梦空一场。 前也悲凉,后亦彷徨。
【释义】 历史的兴衰荣辱,终究如秋霜月夜下的长城与荒芜的古迹,一切皆为空幻,令人感慨万千。
【感悟】 历史的长河中,曾经辉煌的帝国与英雄,如今都已化为尘土。人生亦是如此,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都会归于虚无。 苏轼在《赤壁赋 》中所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应以豁达之心看待世事的变迁,珍惜当下,不为过往的荣辱所困。
【4】 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 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
【释义】 劝诫人们顺应天命,安守本分,不要纠结于是非荣辱与成败得失。
【感悟】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顺应天命,安守本分。是非荣辱皆为外物,纠结其中只会徒增烦恼。 正如《庄子·养生主》所言:“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只有放下对成败的执着,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宁静与美好。
【5】 顺自然,循定律,他唱罢来汝登场, 可谓荣华草头露,富贵花上霜。
【释义】 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命运的轨迹,世间万物皆有其时。荣华富贵如草尖露水、花上霜,转瞬即逝。
【感悟】 世间万物皆有其时,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幻象。与其追逐虚无的名利,不如顺应自然,珍惜当下。 正如《菜根谭》 所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在变幻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6】 芸芸众生终化尽,得失不必挂心肠, 管什么地久天长,说什么万古流芳。
【释义】 世间众生终将归于尘土,得失成败皆为过眼云烟,不必过于执着。
【感悟】 人生短暂,得失成败皆为空幻。与其纠结于短暂的荣辱,不如以豁达之心看待一切。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言:“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垂千古,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7】 闲时泊处,诗书消忧, 诵几句《归去来辞》,歌半曲《一生何求》。
【释义】 在闲暇之时,以诗书为伴,吟诵经典,抒发情感,以消解内心的忧愁。
【感悟】 人生在世,难免有忧愁烦恼。与其在名利场中挣扎,不如以诗书为伴,寻找内心的宁静。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放下外在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宁静,方能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 【8】 寄乡村故里,居前树下,惜此际好时光, 邀知己良朋,畅尽樽前酒一觞。 观潇潇落叶随金风,青山伴夕阳。 【释义】 回归乡村故里,与知己良朋相聚,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欣赏自然的美景。
【感悟】 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当下,享受与亲友相聚的时光。回归自然,与青山夕阳为伴,方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们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知命赋》是作家梁之永收录于《穷通刍论》中的一篇富含人生哲理的短文,通过对天地、世事、生命的深刻洞察,阐述了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处世哲学。以下从原文内容、核心思想及哲理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原文与译文节选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赋文以宏大的视角开篇,描绘天地苍茫、世事无常的景象:
-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原文:“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烦嚣俗尘,逐利追名,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译文:天地广阔无垠,世间变迁沧桑,生命充满变数,何必为名利奔走?世俗喧嚣中追逐利益与名声,却不知命运早已注定,贫富祸福皆有定数。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文中通过历史遗迹的兴衰对比,感慨荣华富贵的虚幻:
-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原文:“叹秋霜月夜,长城犹在,皇陵宫寂,邺城台荒,无非似戏如梦空一场。”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译文:秋霜月夜下,长城依旧巍峨,帝王陵墓却寂静荒芜,曾经的繁华如戏梦一场空。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最终倡导回归内心宁静,享受当下的生活:
-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原文:“闲时泊处,诗书消忧,诵几句《归去来辞》,歌半曲《一生何求》…… 观潇潇落叶随金风,青山伴夕阳。”
[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译文:闲暇时以诗书解忧,吟诵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哼唱《一生何求》,在乡村故里与知己共饮,静观落叶秋风、青山夕阳。
二、核心思想解析
-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天命观与豁达心态
赋文强调 “穷通有数,祸福缘定”,认为命运自有其规律,不必过度执着于名利得失。主张 “乐天知命”,以豁达的心态接受人生的起伏,如 “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
-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荣华富贵的短暂性
以 “荣华草头露,富贵花上霜” 比喻荣华富贵如露水、霜花般易逝,警示世人不应被物质欲望蒙蔽,而应追求内心的安宁。
-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回归自然与本真生活
文中描绘了 “寄乡村故里,居前树下” 的田园生活,倡导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通过诗书、知己共饮等方式滋养心灵,体现了对简单、本真生活的向往。
三、哲理启示
-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放下执念,接纳无常
人生充满变数,过度追逐名利只会徒增烦恼。《知命赋》提醒我们应放下对得失的执着,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如 “芸芸众生终化尽,得失不必挂心肠”。
-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天地万物皆有其运行法则,人应 “顺自然,循定律”,不强行抗争命运,而是在顺应中找到生命的平衡,如同四季更替、花开花落般坦然接受。
-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color=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important]追求精神富足
物质的繁华终将消散,而精神的富足才是永恒。赋中倡导通过诗书、田园生活等方式充实内心,如 “诵几句《归去来辞》,歌半曲《一生何求》”,体现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知命赋》通过深刻的哲理和诗意的语言,引导读者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清醒,领悟生命的本质,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其思想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往期回顾 1 千古奇文《修身赋》,短短138字,却字字千金,点醒无数人,读懂受益终身!
2 "药王"孙思邈的千古奇文《养生百字铭》,仅100字,却说透了最高级的养生哲学!
3 养心名篇《静心谣》, 字字如金, 读完就不浮躁了!
4 人到中年,最大的醒悟是:人有三不交,事有三不做,忙有三不帮!
5 千古妙文《半半歌》, 巧用43个“半”字, 不仅是文字游戏, 更是人生哲理!
6 憨山大师传世奇文《观心铭》, 句句直指人心, 道尽修心养性的本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