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读老师《浅浮之见可以休矣》

[复制链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上面根本原因是思维认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写诗讲,出现这类问题,表面看是为了追求高古或迎合声韵而造成的,实际则是由于本本主义的教条所致,乃是三脚猫功夫的见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真正能够加强多方面修养,避免“直眼达子”似的就诗论诗,随着写诗认识的提高,这些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8: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泥古”,还只是个现象,根本原因并不在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尽管得出的结论:‘学古而不泥古,汲取了古人作品中的精华,又不为古人所囿,这才能根治这种“滞”的症状。’应该说很正确,可惜是因命题错误,论证不准确,逻辑条理也不在一个点上,终是似是而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证 明了,作者不仅对怎么写诗抓不到本质,对自己思维和行文也缺乏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说,仅凭这一项,作者的认知层次就与所论的现象如出一辙,并没有高出别人哪里去,无非是什么人在这方面有了点思想,什么人还没有的区别,这意味自我否定了论诗的资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4、似是而非,投机取巧
第四部分,作者凭粗浅的感觉来论“熟”,这就更似是而非了,因而有的地方说的还算差不多,如‘诗词用语最忌“熟”,自己已用过无数次的词,还是舍不得扔掉,用的地方也千篇一律,都是那个意思’,有的地方说的则完全不对,如‘可以通过裁剪重组,往往能收到奇效。如拙作便有“戈金马铁早成尘”的句子。通过词序倒置手法,突出了“金”、“铁”之坚犹化而成尘,一种沧桑感立马跃然纸上。而视觉上“戈金马铁”四字又予人全新的视觉刺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忌熟语”这个观点不是作者发明,而是古已有之,多跟这篇文字一样,是偏见成见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不忌熟语,关键在用得好和怎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反对用熟语的人,也要知道,有时为了引起强烈共鸣以达到众人一同相吐为快的效果,还非得用熟语不可。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也包括俗语,又如“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都属于一分为二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面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作者用自己的做法来举例说明,这个做法很好,身先示范,遗憾的是脑壳有问题,所以推销的方法是小聪明,是投机取巧和换汤不换药的,实在不足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说了这篇文字所列前四个方面的观点和做法,接下来看其后四个。
5、满嘴空谈,不肯脚踏实地
在作者的第五大观点里,意在说明避免“怪”,这个观点无疑是应该推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但“怪”肯定不是诗词之正道,“怪”的语言也肯定不是诗词的语言。诗词要创新、语言要创造还得合乎自然之道,给人自然而然的新意,这样才不会觉得突兀。一切的创造只有在已有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学古创新是诗词艺术必由之径,也是最符合自然之道的。’这个结论还是经得起推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这个结论所指向的功夫,是不是如作者的幻想,简单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古的基础上,大胆联想、放飞想象,这样才能开辟诗词新的天地”?
显然,作者尚找不到这方面的出路,因不肯做扎实且经得起考验的思考和研究,也就只好把一切交给“大胆联想、放飞想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以空谈来论写诗实践,不仅犯了经验主义,也违背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不难说明,作者为什么在这一段短短的文字里,表述得竟一个前后矛盾接着一个前后矛盾。如“当代网络发达,也由此衍生了一代网络诗词。其中不乏佳作,但也出现了不少以奇取宠、怪诞不堪之作”,“新生事物入诗,重点描写城市的现代生活,又偏偏夹杂了一些古典,在感观上给人一种不今不古、不伦不类的感觉”,“这种尝试是允许的,但目前为止,似无成功之作,这类作品好的那部份还是古典占比例更高的那些”,“不宜单凭怪诞取胜。这条路子有些诗人还在走,从百花齐放的方针来说,不应过份指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作者已经有了这方面意识,但因缺乏真正的面对和研究,最终不得不成了既解释不了,又要勉强来论诗的局面。想想看,作者这样来论诗,是不是也很“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6、胡乱分析,热衷垃圾和制造垃圾
第六部分,作者把写诗中一种不好的语言现象,归纳为“六曰平”。作者的观点是要求写诗“语言上就是精炼奇警”,而认为“当代诗词作品从语言上来讲大多失之平庸。语言不能动人,更遑论意境了。”又言‘这里说的“奇”是指炼字的精准和平中见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特别反对且指出:‘常见的如:一写到山水,就有“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美景醉人”等语,如此平直庸俗的文字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如何能打动别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特别赞许“炼字”,道:‘诗词之所以平平无奇,首先是炼字不过关。前贤有许多关于炼字的例子,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欧阳修“绿杨楼外出秋千”的“出”,我们从中都能感爱到古贤的苦心。所谓“吟安一个字,撚断几根须”“一字未安,绕室百转”说的就是这个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作者还是自相矛盾了。作者说:“平与奇又是可以并存的。这跟诗的雅俗不能共存是两回事,因为概念不同。诗的雅是它的本质和体气,而俗却是劣诗的特征。平与奇则是具体表现形态,与诗的本质无关,所以二者是可以共存的。有的好诗,乍看似平,细读见奇,有的甚至在平常文字里蕴含极深刻的意义,令人拍案叫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些言论先后对比可见,作者又未弄懂什么是“平”,以及与俗和雅,与雅俗共赏是什么联 系,不得不靠玩嘴舌来撑起论诗这个名目,实际是“空手套白狼”地蒙人害人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有不同的解释,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像平易近人,讲究亲和力,这就是好的一面,而把语言搞得味同嚼蜡,一点新意都没有才是坏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属于作者见解中的能不能用“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美景醉人”这么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意味一用这些就“如此平直庸俗”,而是要看具体运用的方法和策略怎样,甚至有用在什么人手里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智慧而言,这些东西不存在可以不可以用的问题,而永远是如何对待和怎么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况且写诗在语言方面,从来不意味“诗词是最精粹的艺术,这种精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精炼奇警”。这是放着广袤视野不要而囿于自我主观世界的一孔狭见,也是因盲人摸象而造成龃龉之风不断的肇端。这种嘴仗似的说法不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是美的艺术不假,但如何“精粹”尚需要解释和共识,也不是什么“精炼奇警”,而是来自于生活的修养和写诗时的自然而有效生发。生活里没有意识,靠写诗时怎么制造“精炼奇警”也是徒劳而无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90
贡献
103211
金钱
1165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要说写诗有什么“精粹”,就是把诗的功能淋漓尽致活生生的表现出来,这才是正道。不走这个正道,什么样的“精粹”都是不值得说道和仿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