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1

[诗词联赋] 东风第一枝·三峡行

[复制链接]

701

主题

91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87
贡献
2303
金钱
5835
QQ
发表于 2025-5-31 23: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苏任冉 于 2025-6-1 09:23 编辑

东风第一枝·三峡行
填词/任冉
   雄伟嵚崎,巴山巫水,悬崖峭壁对峙。秀奇多彩妖娆,景色自然旖旎。遥看壮美,水潋滟、诗情画意。一涧分、巴楚无双,碧嶂翠岩名地。
   三峡行、仙境启瑞,探胜迹、壑奇峰伟。秀山灵水争妍,气势逸游自恣。目酣神醉,一水劈、倚风含媚。峭壑峻崖俱瑶池,楚岫蜀水闳丽。
乙巳五月初五(2025.5.31)酒后夜
    (东风第一枝,词牌名,清鲍芳蒨词名《琼林第一枝》。蒋氏《九宫谱》注“大石调”,吴文英《梦窗词》注“黄钟商”。“东风第一枝”指梅花,民间有梅为花魁之说,东风即春风,第一枝为梅花。唐德宗李适诗云:“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宋朱熹诗云:“今日清江路,寒梅第一枝。”可知调名本义为咏梅。相传吕渭老在宋宣和年间首创此词咏梅,其词已佚,后人误把元代张翥的“老树浑苔”一首作为吕词。北宋新声,此调可平可仄之字较多,但各家句式相同。词中凡两个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连用时皆为对偶,甚见工致。此调以六字句与四字句为主,又六个七字句均作上三下四句法,兼用仄声韵,故调势极迂徐平缓,音响低沉,但仍谐婉。梅花迎东风而开,故称“东风第一枝”,宋人多用以咏梅、春词、元夕词和寿词,诸词皆以叙事与写景见长。以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壬戌闰腊望雨中立癸亥春与高宾王各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吴词之多押三韵,《梅苑》词之少押一韵、句读参差,皆变体也。此词有史词别首及高观国、王之道、张翥、张雨词可校。 王词前段第二句“绛跗檀口”,“绛”字仄声。高词第三句“一枝天地春早”,“一”字仄声。王词第四句“嫣然照雪精神”,“嫣”字平声,“照”字仄声。张词第五句“阳梢已含红萼”,“阳梢”二字俱平声,王词“消得东群眷与”,“东”字平声。张词第七句“谁惊起、晓来梳掠”,“谁”字、“惊”字俱平声。第九句“霜冷竹间幽鹤”,“霜”字平声。王词后段第一句“寓心赏、还须吟醉”,“心”字平声。第二句“赴目成、便衣歌舞”,“赴”字仄声,“成”字平声。张词“曾醉堕、无声腻滑”,“无”字平声。王词第三句“情钟束素无华”,“情”字平声,“束”字仄声。第四句“意在含愁不语”,“含”字平声。张词“高韵水仙罗魅”,“罗”字平声。第六句“谁与赠、湘皋环块”,“谁”字平声。第七句“甚时得、重写鸾笺”,“时”字平声,王词“折一枝、欲寄相思”,“枝”字平声。张词结句“看舞素鸾回雪”,“看”字平声。若吴词,前段第三句“独”字入声,第七句“洛”字入声,后段结句“玉”字入声,皆以入作平,不注可仄;以吴文英《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为变体一: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八句六仄韵。此与史词同,惟前段第二句、第六句、后段第五句俱押韵异;以无名氏《东风第一枝·腊雪初凝》为变体二: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此与史词同,惟后段起句不用韵异;以无名氏《东风第一枝·溪侧风回》为变体三: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三仄韵。此亦与史词同,惟前段第四、五句作四字三句,后段第一、二句俱不押韵异。本词依吴文英《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词调格律格式,词林正韵。)

微信图片_20250531232747.jpg

147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紫荆风致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79
贡献
15441
金钱
2016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6-1 08: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大作述之有情,吟之有物,言之有序,读之有味。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3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