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精华290
注册时间2015-3-17
威望6909
金钱36703
贡献29447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威望- 6909 点
贡献- 29447 次
金钱- 36703 枚

|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6-7 05:41 编辑
风雨六十载,砥砺新征程 —— 山东潍焦集团 60 周年发展纪实
**
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山东潍焦集团而言,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砥砺奋进的创业史诗。自 1971 年成立以来,潍焦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集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了坚实而深刻的足迹。
艰苦创业,奠定发展根基(1971 - 1990 年代)
1971 年,潍焦集团的前身 —— 昌潍地区朱刘店焦化厂在潍坊昌乐这片土地上诞生。建厂初期,条件异常艰苦,资金匮乏、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第一代潍焦人在一片荒芜中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他们怀着对事业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憧憬,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在简陋的工棚里日夜奋战,用双手和汗水为企业的发展奠基。
当时,国内焦化行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朱刘店焦化厂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煤炭的采购、运输,到焦炭的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困难。但潍焦人没有退缩,他们积极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逐步实现了从土法炼焦到机械化炼焦的转变,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为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金。
在这个过程中,潍焦人形成了 “艰苦创业、拼搏奋进” 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了潍焦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潍焦人勇往直前。
创新突破,实现跨越发展(1990 年代 - 2010 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焦化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潍焦集团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的脉搏,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以创新为驱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向煤化工产业转型。
1990 年代,潍焦集团开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对传统的炼焦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企业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等项目,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潍焦集团逐渐从单一的炼焦企业转变为综合性的煤化工企业,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进入 21 世纪,潍焦集团继续保持创新的步伐,加快国际化合作进程。2005 年,与日本 JFEC 合资建设 40 万吨 / 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这一项目采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使潍焦集团的煤焦油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跃居国内前列。随后,又陆续投资建设了 6000 吨 / 年粗酚深加工、煤气制合成氨、苯加氢粗苯精制等多个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煤化工产业链,形成了以焦炭产品为依托,以煤焦油、粗苯、煤气深加工为主业的产业集群。
在这一时期,潍焦集团还注重管理创新,全面推行 “四逼三保证” 管理办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管理提升,潍焦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逐渐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绿色发展,践行社会责任(2010 年代 - 至今)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潍焦集团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自 2010 年代以来,潍焦集团始终将环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潍焦集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如干法熄焦、煤气脱硫、生物脱酚等,有效减少了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同时,企业加强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利用,转化为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这些措施,潍焦集团不仅实现了达标排放,还在环保风暴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厂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焦化厂的刻板印象。
除了关注环保,潍焦集团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企业通过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潍焦集团迅速行动,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展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
展望未来,续写辉煌篇章
回首过去的六十年,潍焦集团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潍焦集团又将踏上新的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挑战,潍焦集团将继续秉持 “拼搏、责任、创新、和谐” 的企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潍焦集团将继续深耕煤化工、精细化工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清洁能源、大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园及技术服务产业。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潍焦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平台。同时,企业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潍焦,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绿色发展方面,潍焦集团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环保投入,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同时,企业将积极响应国家 “双碳” 目标,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潍焦力量。
在社会责任方面,潍焦集团将继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员工福祉,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十年风华正茂,新征程再谱华章。山东潍焦集团将以 60 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向着 “做行业先锋、建百年企业” 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续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相信在全体潍焦人的共同努力下,潍焦集团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十载砥砺奋进,谱华章再启新程 —— 山东潍焦薛城集团公司 60 周年发展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60 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山东潍焦薛城集团公司而言,这 60 年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从 1965 年 7 月省属企业枣庄市焦化厂诞生,到如今成长为集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山东潍焦薛城集团公司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砥砺前行,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艰苦创业,奠定发展根基
1965 年,在微山湖之滨的薛城区,紧靠京沪铁路西侧,枣庄市焦化厂诞生,这便是山东潍焦薛城集团公司的前身。建厂初期,条件异常艰苦,用土法炼焦,生产几乎全部靠人力。工人们在简陋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未来的信念,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
1981 年 7 月,枣庄市焦化厂更名为山东薛城焦化厂。在随后的发展中,薛城焦化厂不断努力提升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在全国焦炭行业崭露头角,成为一面旗帜,为共和国的钢铁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产品单一、生产设施老化等问题逐渐凸显,薛城焦化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陷入困境。2002 年 2 月 21 日,法院正式宣布山东薛城焦化厂因资不抵债,依法破产。
改革重组,迎来发展新机
2002 年 9 月,山东海化集团重组薛城焦化厂,成立薛城振兴焦化有限公司,试图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弊端日益加剧,10 年后,企业发展再次遇到瓶颈。就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一直关注薛焦命运的潍焦集团及时伸出援手。2012 年 7 月 20 日,潍焦集团控股薛焦,9 月 28 日,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潍焦集团成立于 1971 年,位于潍坊市昌乐县,是一家以发展煤化工为主,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的十大煤化工骨干企业。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强大的资金实力,为薛城能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退城进园,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
鉴于薛焦生产技术落后、地处城区影响市民生活,潍焦集团本着对社会负责及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响应枣庄市、薛城区 “退城进园” 号召,决定实施整体搬迁。在 20 公里外的邹坞镇荒山坡上建设新厂区,打造国内顶尖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道路充满挑战,国内没有先例,不能复制,无法模仿,只能靠自己去创新、创造。潍焦人不畏艰难,历经三载艰苦创业,投资 40 余亿元,在 3 平方公里的荒山岗上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
产业园年产干熄焦 260 万吨,焦炭副产品每年 5.5 亿立方米煤制气成为园区煤化工发展的基础。提炼出的三大产品沿三条线向下游延伸,不断完善 “煤 — 焦 — 化” 产业链条,实现了园区产业循环。例如,煤焦油用于同世界 500 强企业日本 JFE 合资建设 50 万吨 / 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7.2 亿元,已于 2015 年 3 月 20 日建成投产;煤气用于年产 15 万吨 LNG (液化天然气) 项目,总投资 8.5 亿元,现已竣工调试;还有总投资 12 亿元的项目也已开始动工建设。
按照煤焦化产业链条,园区规划建设了 18 个项目,达到了水、电、污水处理、煤气、蒸汽、空氮气等资源共享、充分综合循环利用,煤炭被 “吃干榨净”。同时,采用最新环保、节能技术,打造绿色、环保园区。同焦化项目配套的干熄焦装置,彻底颠覆了老厂区传统焦炭生产工艺,消除了过去湿法熄焦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以及浪费水资源和热能。干熄焦项目产生的高压高温蒸汽用作发电,每年发电 2.6 亿度,一部分用于园区生产,剩下的上网出售。据统计,干熄焦及配套发电项目每年节约标煤 16 万吨,节约用水 130 万吨。50 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不仅是世界上单套加工规模最大的装置,也是同行业能耗最低的装置,每年节约煤气 1000 多万立方米。15 万吨 / 年 LNG (液化天然气) 项目是国内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单套最大的装置,技术领先,节能环保,每小时从焦炉产生的煤气 70000 立方米全部用于生产清洁能源 LNG,符合国家清洁生产的要求,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园区内企业废气、废水、废渣全部回收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其他配套脱硫装置、除尘装置、尾气收集处理装置等环保设施也同步建成投运,确保不外排。
国内知名煤焦化专家参观了薛城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后一致认为,园区配置了国内先进装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高度融合。
持续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山东潍焦薛城集团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在传统煤化工领域,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例如,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调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在新材料领域,公司研发生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产品,已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清洁能源领域,除了已建成的 LNG 项目外,还积极探索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2023 年,历经 6 个月的技术升级改造,甲醇制氢项目顺利投运,为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与中国煤科院、鞍山焦耐院、山东大学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攻关,解决了一系列行业难题。
展望未来,续写辉煌篇章
如今,山东潍焦薛城集团公司已形成年生产焦炭 260 万吨、焦油 14.7 万吨、粗苯 3.7 万吨、硫酸铵 4.2 万吨、LNG15 万吨、改制蒽油 17.3 万吨、改制洗油 2.9 万吨的能力。2022 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113 亿元,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展望未来,公司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在项目建设方面,计划在 2026 年前建设多个重点项目。其中,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 (三期) 项目,总投资 6.6 亿元,建成后吞吐量将达到 1800 万吨;4 万吨苯酐联产 10 万吨增塑剂项目,总投资 5.5 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年增加营业收入 10 亿元;还规划建设 25 万吨 / 年丁辛醇项目、18 万吨 / 年苯胺项目等。届时,薛城园区的企业产值有望达到 200 亿元,实现利税 20 亿元,其中上缴税金 10 亿元,同时带动社会就业 2000 余人。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将继续围绕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十载砥砺奋进,六十载春华秋实。山东潍焦薛城集团公司在 60 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风雨洗礼,也收获了辉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司将继续秉承 “拼搏、责任、创新、和谐” 的企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