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27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65

主题

406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91
贡献
3631
金钱
765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4: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
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关于李商隐的七绝,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
因为他的诗比较难懂,所以我们是作为
理论课来讲的。下次可以继续!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解析作业安排王维
的七绝了,大家要多查查资料,熟悉背景,
然后认真的写一篇解析。
期待各位的好作品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5.06月23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22

帖子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62
金钱
102
发表于 2025-6-17 23: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绝句提高班第19讲作业

芷兰08-兰心

灵云池送从弟
唐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前二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诗人手持金杯,缓缓饮酒,清脆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回荡,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移动,船上的艳丽舞者随着船只的移动而翩翩起舞,随后又缓缓离去。诗人以乐衬哀,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反衬出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 
三分句“自叹鶺鴒临水别”,用比喻手法,将诗人与从弟比作鶺鴒,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离别时的悲痛。同时,“不同鸿雁向池来”一句,通过对比鸿雁的结伴而来,突出与从弟离别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有华丽的画面,又不失深沉的离愁别绪,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13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315
金钱
494
发表于 2025-6-18 12: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蕊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灵云池,当时王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因受张九龄牵连而被派到此处,因与裴迪常结伴游灵云池而写下这首诗。
鹡鸰代表兄弟之情,指共患难。鸿雁在这里指团聚。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我们举着金杯慢慢饮着酒,听着婉转的歌声和看着欢快的舞,画船在水中移动。以乐景衬下面的分别情,
自叹鹡鸰临水别,三句转,自叹自比以鹡鸰鸟来写和从弟将要离别,
不同鸿雁向池来,更感概为什么不能同鸿雁一样飞到灵云池这里相聚,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以及对兄弟之间的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22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诗乐雅韵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95
贡献
378
金钱
10820
发表于 2025-6-18 15: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芷兰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33.梅雪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创作背景:
王维 的《灵云池送从弟》创作于738年,(王维:701至761)创作地点为 甘肃省武威市 。‌这首诗是王维在出使河西期间,与从弟分别时所作。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一边察访军情,一边犒劳对吐蕃作战有功的将卒。在公务闲暇之余,他常常出城到郊外游览,考察民情,熟悉风俗。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译文:
金杯缓酌清歌转:诗人手持金杯,缓缓饮酒,同时伴随着清脆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回荡。
画舸轻移艳舞回: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移动,船上载着的艳丽舞者随着船只的移动而翩翩起舞,随后又缓缓离去。自叹鶺鴒临水别:诗人自叹如同鶺鴒一般,在水边与从弟依依惜别。
不同鸿雁向池来:但与鸿雁不同,鸿雁尚能结伴而来,而诗人与从弟却要在此分别,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反衬出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55

帖子

582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25
贡献
1316
金钱
2276
发表于 2025-6-18 17: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讲作业:令狐剑侠解析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首联: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意象与场景营造:首联以 “金杯”“清歌”“画舸”“艳舞” 勾勒出灵云池送别时的奢华场景。金杯缓酌,状写饮酒之从容;清歌婉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旋,从听觉、视觉角度渲染宴饮的热闹与雅致,仿佛一幅动态的盛唐贵族生活画卷。
手法与情感伏笔:表面看是铺陈送别时的欢宴,实则以乐景衬哀情 ——“缓酌”“轻移” 等动作中隐含离别的不舍,热闹场景下暗藏伤感基调,为下联的抒情做铺垫。
颔联: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用典与情感表达:“鹡鸰” 典出《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此处以 “鹡鸰临水别” 喻指与从弟的分离,直抒胸臆,感叹兄弟情谊深厚却不得不临水作别,暗含身世漂泊的无奈。
“鸿雁” 常象征信使或归雁,此处反用其意:鸿雁尚能飞向灵云池,而兄弟却要分别,无法同来同往。通过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强化离别之痛,借自然物象寄托人生聚散的感慨。
结构与主题升华:从首联的场景描写转向情感抒发,以 “自叹” 一词点明主旨,将个人离别之情与自然规律对照,使送别之意超越普通应酬,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全诗总结:以乐景写哀情,用典深化离别意蕴
艺术特色:王维善以清丽意象包裹深沉情感,首联的 “金杯”“画舸” 与颔联的 “鹡鸰”“鸿雁” 形成虚实对照,前者铺陈现实场景,后者援引典故寄情,使诗歌兼具画面感与思想深度。
情感内核:看似描绘一场风雅的送别宴,实则通过 “鹡鸰别” 与 “鸿雁来” 的对比,抒发兄弟分离的怅惘,暗含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体现盛唐文人送别诗中 “乐景哀情” 的典型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2
贡献
348
金钱
570
发表于 2025-6-19 10: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23-华蓥山人

请解析以下七绝: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如下:
一、创作背景与诗题解读

• 时间与场景:诗作于738年(盛唐),王维时年约30岁,于灵云池设宴送别堂弟。灵云池为唐代园林景观,送别场景兼具自然雅趣与宴饮之乐。

• 诗题主旨:“送从弟”点明题材为送别诗,“灵云池”交代地点,暗含文人雅集的诗意氛围。

二、诗句逐句赏析

1.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 意象与画面:

◦ “金杯”“画舸”以华丽器物勾勒宴饮的奢华场景,“缓酌”“轻移”节奏舒缓,与“清歌”“艳舞”的灵动相映,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 “转”“回”二字动态感极强,仿佛可见画船在池中缓缓移动,歌舞随舟而行的流动画面,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质。

◦ 情感暗藏:表面写乐,实则以热闹场景反衬离别将至的愁绪,为后两句抒情铺垫。

2.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 用典抒情:

◦ “鹡鸰”典出《诗经》,喻指兄弟情谊,“临水别”直抒胸臆,叹兄弟于水边分离,暗含“兄弟急难”的不舍。

◦ “鸿雁”常象征归期与信使,诗人遗憾兄弟不能如鸿雁般自由往返灵云池,以自然物象对比人间离别,强化聚少离多的怅惘。

◦ 情感升华:从宴饮的具象场景转向对离别本质的哲思,以自然规律反衬人事无常,情感由浅入深。

三、艺术特色与主题提炼

• 手法:乐景哀情的反差
前两句浓墨重彩描绘宴饮歌舞的欢愉,后两句陡然转入离别伤感,以“鹡鸰”“鸿雁”的典故串联自然与人事,形成“以乐景写哀情,哀情更甚”的艺术效果。

• 主题:盛唐送别诗的情感范式
不同于边塞送别诗的慷慨悲壮,此诗以文人雅集的细腻笔触,借器物、歌舞、自然意象,将兄弟离别的私域情感升华为对人生聚散的普遍感慨,兼具盛唐诗歌的清丽格调与王维特有的含蓄哲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8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196
金钱
313
发表于 2025-6-19 14: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分析:
芷兰-三春芳草
《灵云池送从弟》是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凉州任职期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在画舸上握精美的杯子浅酌,赏着清歌艳舞。用金杯,画舸,清歌,艳舞,这些美好的意象,以乐景衬哀。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鹘鸰比喻兄弟,鸿雁指双飞鸟,感叹我们兄弟鹡鸰一样在水边分别,不如鸿雁那样双双像水池飞来。此联用对比和比喻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4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8
贡献
117
金钱
185
发表于 2025-6-19 1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芷兰14-风起的地方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解析作业安排王维
的七绝了,大家要多查查资料,熟悉背景,
然后认真的写一篇解析。
期待各位的好作品哦!


首联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描绘了一幅奢华而优雅的宴乐场景。人们手持金杯慢慢饮酒,旁边有清越的歌声婉转,装饰精美的画船在水中轻轻移动,船上还有艳丽的舞者翩翩起舞。此联通过“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意象,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展现出宴会上的欢乐、热闹与奢靡,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呈现出一种盛唐时期的富贵气象。

颔联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笔锋一转,由宴乐的场景转向自身的感慨。“鹡鸰”常被用来比喻兄弟,这里可能是诗人联想到自己与兄弟或友人在水边分别的情景,不禁发出叹息。“不同鸿雁向池来”,是说自己不能像鸿雁那样自由地飞向池边,暗示了诗人可能因某些原因受到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与首联的欢乐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前两句写宴乐之盛,后两句抒个人之愁,以乐景衬哀情,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在繁华背后的落寞与惆怅,反映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11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5
贡献
278
金钱
443
发表于 2025-6-19 17: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芷兰25-随遇而安

灵云池送从弟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一,具体的写作时间和背景
      没有查到,但凌云池在凉州,可推测是王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时。
     二,诗文大意
     一边举杯饮酒一边听听那婉转的清歌,画船在湖面上轻轻移动,船上则歌舞盘旋。
    可惜我们兄弟二人就要分别,不能像鸿雁那样在池边快活。
     三,简析
     诗的前两句以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出船上宴饮奢华与欢乐。后两句则以鹡鸰临水别离的哀愁,对比鸿雁向池而来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兄弟分别的伤感。整首诗情感丰富,在欢娱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深婉的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3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2
贡献
85
金钱
137
发表于 2025-6-20 1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13-尔雅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如下:
一、创作背景与诗题解读
时间与场景:诗作于738年(盛唐),王维时年约30岁,于灵云池设宴送别堂弟。灵云池为唐代园林景观,送别场景兼具自然雅趣与宴饮之乐。
诗题主旨:“送从弟”点明题材为送别诗,“灵云池”交代地点,暗含文人雅集的诗意氛围。
二、逐句赏析
1.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 “金杯”“画舸”以华丽器物勾勒宴饮的奢华场景,“缓酌”“轻移”节奏舒缓,与“清歌”“艳舞”的灵动相映,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 “转”“回”二字动态感极强
◦ 情感暗藏:表面写乐,实则以热闹场景反衬离别将至的愁绪,为后两句抒情铺垫。
2.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鹡鸰”典出《诗经》,喻指兄弟情谊,“临水别”直抒胸臆,叹兄弟于水边分离,暗含“兄弟急难”的不舍。
“鸿雁”常象征归期与信使,诗人遗憾兄弟不能如鸿雁般自由往返灵云池,以自然物象对比人间离别,强化聚少离多的怅惘。
情感升华:从宴饮的具象场景转向对离别本质的哲思,以自然规律反衬人事无常,情感由浅入深。
三、艺术特色与主题提炼
手法:乐景哀情的反差
前两句浓墨重彩描绘宴饮歌舞的欢愉,后两句陡然转入离别伤感,以“鹡鸰”“鸿雁”的典故串联自然与人事,形成“以乐景写哀情,哀情更甚”的艺术效果。
主题:盛唐送别诗的情感范式
不同于边塞送别诗的慷慨悲壮,此诗以文人雅集的细腻笔触,借器物、歌舞、自然意象,将兄弟离别的私域情感升华为对人生聚散的普遍感慨,兼具盛唐诗歌的清丽格调与王维特有的含蓄哲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786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4
贡献
186
金钱
300
发表于 2025-6-20 1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七绝
芷兰15—月萌
灵运池送从弟(738年)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燕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1、写作背景:本诗当作于王维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期间。
2、解析:“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燕舞回”描绘了灵云池边送别时的宴饮场景。诗人与从弟等人金杯慢饮,清歌婉转,画船轻移,舞者如燕,展现出一派奢华与欢乐的氛围。以乐景衬哀情,为后两句做铺垫。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中,抒发离别愁绪。将自己与从弟的分离比作鹡鸰鸟临水而别,充满哀愁,又以鸿雁能向池而来对比,突出兄弟分离不能相聚的伤感。
3、用典
诗中“鹡鸰”运用了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即鹡鸰,后常用“鹡鸰”来比喻兄弟。此处王维用“鹡鸰”来指代自己与从弟的离别,表达兄弟间的深情与离别之痛。
“鸿雁”,古人常以鸿雁象征团聚、归乡等。诗中以鸿雁向池飞来,反衬自己与从弟的分离,强化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之情。
4、翻译
金杯里的酒慢慢饮着,清婉的歌声婉转悠扬,彩绘的船儿轻轻移动,燕儿飞舞着回旋。我叹息着像鹡鸰鸟般与你在水边离别,可惜我们不能像鸿雁那样一同向灵运池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9

帖子

20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9
贡献
478
金钱
862
发表于 2025-6-20 21: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芷兰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绝句05-金城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解析作业安排王维的七绝了,大家要多查查资料,熟悉背景,然后认真的写一篇解析。期待各位的好作品哦!

查找注释:​
缓酌:慢慢饮酒。“酌” 本义为斟酒,这里指饮酒的动作。​
清歌:指清亮的歌声,不伴奏或仅以简单乐器伴奏的歌唱。​
画舸(gě):装饰华丽的游船。“舸” 意为大船。​
鹡鸰(jí líng):一种水鸟,古人常以鹡鸰比喻兄弟,《诗经・小雅・常棣》中有 “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后 “鹡鸰” 便成了兄弟情谊的象征。​
鸿雁:候鸟,常被用于寄托思乡、离别等情感,也有指代书信的含义,此处主要取其迁徙的意象。​

解析:​
首联与颔联:乐景描写​
首联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描绘了一幅奢华且欢乐的宴饮场景。人们手持金杯,缓缓饮酒,耳边回荡着清亮婉转的歌声;装饰华丽的游船在水面轻轻移动,船上美人随着船行翩翩起舞。“缓酌”“轻移” 等词,营造出悠然闲适的氛围,“清歌”“艳舞” 则展现出宴会的高雅与热闹,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生动呈现出宴饮的奢靡与欢愉。​
颈联与尾联:情感转折与抒发​
颈联 “自叹鹡鸰临水别” 笔锋一转,诗人发出叹息,以 “鹡鸰” 自比,表达与兄弟分离的伤感。结合前文的欢乐场景,更显此处离别的落寞与孤寂,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尾联 “不同鸿雁向池来”,诗人将自己与鸿雁对比,感慨自己无法像鸿雁一样自由地飞向目的地(或回到兄弟身边),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之情。鸿雁本是自由迁徙的象征,而诗人却被困于当下的情境,这种对比让其内心的苦闷更加深刻。​
整体艺术特色​
全诗先扬后抑,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宴会的欢乐与离别的哀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与分离的痛苦。同时,巧妙运用 “鹡鸰”“鸿雁” 等传统意象,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展现出王维诗歌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7

帖子

338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8
贡献
845
金钱
1273
发表于 2025-6-21 08: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绝句提高班芷兰组第19讲作业

芷兰01-夕阳余晖

灵云池送从弟
唐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首二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送别场景”诗人手持金杯,缓缓饮酒,清脆悠扬的歌声在岸边回荡,江水中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移动,见行见远船上的艳丽舞者随船只动而翩翩起舞,也缓缓离去。诗人以乐衬哀,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反衬出离别的凄凉与无奈。
三四句“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用比喻手法,将诗人与从弟比作鶺鴒,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离别时的悲痛。不同鸿雁向池来”通过对比鸿雁的结伴而来,突出与从弟离别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华丽而不失深沉,把兄弟离愁别绪,通过细腻、贴切物象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7

帖子

338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8
贡献
845
金钱
1273
发表于 2025-6-21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组-赏梅人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这首诗是王维于738年在灵云池送别堂弟时所作,押灰韵,通过场景描绘与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绪,具体解析如下: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金杯里的酒慢慢饮着,清越的歌声婉转响起;装饰华美的船只轻轻移动,艳丽的舞姿也缓缓归来。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宴会上美酒、清歌、画舸、艳舞等热闹场景,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鹡鸰”常比喻兄弟,这里王维以鹡鸰自叹,说自己与堂弟在水边离别;而鸿雁却能向灵云池飞来,对比之下,更显离别之愁。这两句通过“鹡鸰”与“鸿雁”的对比,直接抒发了对兄弟分离的不舍与感叹。
全诗以乐景开篇,却以离愁作结,通过场景的转换和意象的对比,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

帖子

7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77
金钱
273
发表于 2025-6-21 09: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若筠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灵云池送从弟》是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凉州任职期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解析:灵云池,当时王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因受张九龄牵连而被派到此处,因与裴迪常结伴游灵云池而写下这首诗。
鹡鸰代表兄弟之情,指共患难。鸿雁在这里指团聚。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我们举着金杯慢慢饮着酒,听着婉转的歌声和看着欢快的舞,画船在水中移动。以乐景衬下面的分别情,
自叹鹡鸰临水别,三句转,自叹自比以鹡鸰鸟来写和从弟将要离别,
不同鸿雁向池来,更感概为什么不能同鸿雁一样飞到灵云池这里相聚,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以及兄弟情深。转合句应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具象化,生动,通俗易懂,感人至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5

主题

406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91
贡献
3631
金钱
765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13: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蜃楼霓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诗人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反衬出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
比喻手法:


诗中“自叹鶺鴒临水别”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与从弟比作鶺鴒,
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离别时的悲痛。同时,
“不同鸿雁向池来”一句,通过对比鸿雁的结伴而来,
更加突出了诗人与从弟离别的孤独与无奈。意境营造: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华丽的画面感,
又不失深沉的离愁别绪。诗人在描绘离别场景的同时,
也抒发了自己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10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0
贡献
258
金钱
409
发表于 2025-6-22 11: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萌 于 2025-6-22 11:43 编辑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22-雨萌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注释:
灵云池:灵渊池,俗名海子泉,在凉州城东处。唐朝后改名灵云池。
从弟:堂弟。
清歌:取自曹植《洛神赋》:“冯夷鸣鼓,女娲清歌。”指清亮的歌声。
画舸:装饰华丽的游船。
回:旋转。
鹡鸰:水鸟。此鸟飞则鸣,行则摇。取自《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比喻兄弟。
鸿雁:取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雁结队飞行,先后有序。在这里意思是我们不像鸿雁一样结伴飞来池中。

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年),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于公元711年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大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并驻足武威一年多,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原文意思:
金杯缓酌清歌转:诗人手持金杯,缓缓饮酒,同时伴随着清脆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回荡。
画舸轻移艳舞回: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移动,船上载着的艳丽舞者随着船只的移动而翩翩起舞,随后又缓缓离去。
自叹鶺鴒临水别:诗人自叹如同鶺鴒一般,在水边与从弟依依惜别。
不同鸿雁向池来:但与鸿雁不同,鸿雁尚能结伴而来,而诗人与从弟却要在此分别,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反衬出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
诗中“自叹鶺鴒临水别”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与从弟比作鶺鴒,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离别时的悲痛。同时,“不同鸿雁向池来”一句,通过对比鸿雁的结伴而来,更加突出了诗人与从弟离别的孤独与无奈。

意境营造: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以乐景衬哀情,既有华丽的画面感,又不失深沉的离愁别绪。诗人在描绘离别场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全诗一二句对仗及三四句对仗工稳,语言流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8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0
贡献
191
金钱
324
发表于 2025-6-22 16: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组18-凤凰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描绘了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场景:金杯缓酌、清歌婉转,画船轻移、艳舞回旋。
“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弟弟分别的伤感,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与鸿雁向池而来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
王维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典故,前两句通过华丽的画面展现宴饮的欢乐,后两句则通过鶺鴒和鸿雁的意象表达离别的哀愁。诗中语言简净工稳,物象隐喻含蓄深沉,展现了唐代送别诗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艺术特征‌。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以乐景衬哀情,既有华丽的画面感,又不失深沉的离愁别绪。诗人在描绘离别场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8

帖子

25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33
贡献
569
金钱
1020
发表于 2025-6-22 17: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芷兰31-紫竹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该诗创作于738年,(王维:701至761)创作地点为甘肃省武威市 。‌这首诗是王维于灵云池设宴送别从弟(堂弟)(灵云池为唐代园林景观,送别场景兼具自然雅趣与宴饮之乐)。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一边察访军情,一边犒劳对吐蕃作战有功的将卒。在公务闲暇之余,他常常出城到郊外游览,考察民情,熟悉风俗。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一二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金杯里的酒慢慢饮着,清越的歌声婉转响起;装饰华美的船只轻轻移动,艳丽的舞姿也缓缓归来。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宴会上美酒、清歌、画舸、艳舞等热闹场景,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三四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鹡鸰”常比喻兄弟,这里王维以鹡鸰自叹,说自己与堂弟在水边离别;而鸿雁却能向灵云池飞来,对比之下,更显离别之愁。这两句通过“鹡鸰”与“鸿雁”的对比,直接抒发了对兄弟分离的不舍与感叹。
    全诗以乐景开篇,却以离愁作结,通过场景的转换和意象的对比,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11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5
贡献
275
金钱
441
发表于 2025-6-22 17: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成员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芷兰一安然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与从弟之间的深厚友谊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一二句对送别时情景描写
用金杯,清歌是送别时的离席,画舸,艳舞说明走水路。表达了凄凉与无奈的离别心情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诗人将鹡鸰比作从弟亲密无间,而鸿雁是一排排飞行的,用这两物象来比喻分离。
画面感强,感情真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9

帖子

3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4
贡献
821
金钱
1368
发表于 2025-6-22 22: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组-冬日春天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这首诗是王维于738年在灵云池送别堂弟时所作,押灰韵,通过场景描绘与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绪,具体解析如下: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金杯里的酒慢慢饮着,清越的歌声婉转响起;装饰华美的船只轻轻移动,艳丽的舞姿也缓缓归来。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宴会上美酒、清歌、画舸、艳舞等热闹场景,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鹡鸰”常比喻兄弟,这里王维以鹡鸰自叹,说自己与堂弟在水边离别;而鸿雁却能向灵云池飞来,对比之下,更显离别之愁。这两句通过“鹡鸰”与“鸿雁”的对比,直接抒发了对兄弟分离的不舍与感叹。
全诗以乐景开篇,却以离愁作结,通过场景的转换和意象的对比,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5
贡献
99
金钱
175
发表于 2025-6-23 09: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29-丽红
沧浪绝句提高班芷兰第十九讲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创作背景:
王维 的《灵云池送从弟》创作于738年,盛唐时期,王维时年约38岁,时任左补阙,正值仕途平稳期。灵云池是长安附近池苑,此诗是王维与从弟分别时所作。

解析:
首联:金杯缓酌清歌转,指诗人手持金杯,缓缓饮酒,同时伴随着清脆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回荡。
颔联:画舸轻移艳舞回,是指彩绘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移动,船上载着的艳丽舞者随着船只的移动而翩翩起舞,随后又缓缓离去。
此一、二两句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勾勒送别宴的奢华场景,又从“缓酌”“轻移”等动作的细微描写,反衬宴会表面的欢愉,为下联的离愁做铺垫。
颈联:自叹鶺鴒临水别用典自然:“鹡鸰”的典故贴合送别主题,王维以“鹡鸰临水别”自叹如同鶺鴒一般,在水边与从弟依依惜别,暗含不舍。
尾联:不同鸿雁向池来是说他与鸿雁又有所不同,鸿雁尚能结伴而来,而诗人与从弟却要在此分别,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借“鸿雁”的意象,抒发兄弟离别时的不舍与怅然,同时隐含对人生聚散的感慨,构思精巧。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景象,用清丽的语言反衬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典型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抒情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6

帖子

73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6
贡献
1781
金钱
2995
发表于 2025-6-23 1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作业:
文/凡川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1)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在游舟上轻歌曼舞,用金杯漫斟细酌。
(2)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感叹兄弟二个在水边分别,不能如鸿雁双宿双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帖子

4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2
贡献
98
金钱
162
发表于 2025-6-23 1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兮第十九讲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这首七绝是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凉州任职期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解析:灵云池,当时王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因受张九龄牵连而被派到此处,因与裴迪常结伴游灵云池而写下这首诗。
鹡鸰代表兄弟之情,指共患难。鸿雁在这里指团聚。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我们举着金杯慢慢饮着酒,听着婉转的歌声和看着欢快的舞,画船在水中移动。以乐景衬下面的分别情,
自叹鹡鸰临水别,三句转,自叹自比以鹡鸰鸟来写和从弟将要离别,
不同鸿雁向池来,更感概为什么不能同鸿雁一样飞到灵云池这里相聚,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以及兄弟情深。转合句应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具象化,生动,通俗易懂,感人至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4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8
贡献
117
金钱
185
发表于 2025-6-23 16: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4-风起的地方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名词:
从弟:称谓,称堂弟。

鶺鴒:动物名。此处大概率指兄弟。
分类:鹡鸰鸟类一属常见身体头顶黑色兄弟
背景:
737年王维被外放为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在凉州一年多,738年离开。王维除了公务,经常作诗,诗风转向边塞。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这位与王维同龄的将军
崔希逸的幕府中,聚集着一批饱学之士。王维与掌书记裴迪常结伴游览城外的灵云池,在那里写下《灵云池送从弟》

这段经历不仅成就了他的边塞诗,更重塑了他的精神世界。从长安到凉州,从山水到边塞,他完成了从“诗佛”到“诗雄”的蜕变。

灵渊池,俗名海子泉,在凉州城东北隅,紧傍大云寺
唐朝后改名灵云池。

浅析:
这首诗比较简单通俗,就是字面表达的意思。
首句:端着精美的杯子慢慢饮着酒,清亮歌声环绕,次句:画船轻移,艳舞萦回。两句均为双主谓句式,首二句赋笔实写。
3句: 自叹鹡鸰临水别,借景抒情开始。自叹鹡鸰(代之兄弟)这鸟临水别去了。
4句:不像鸿雁向水上向我飞来。
3、4句流水句,转折关系。抒发离去不舍之情婉转。不说自己怎么不舍,偏偏把不快情绪撒向鸟的身上,借题发挥,蕴籍婉转这就是值得需要我们今人借鉴的地方,诗味十足。
布局4句是经典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74
金钱
115
发表于 2025-6-23 18: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兮
第19讲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首联: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意象与场景营造:首联以 “金杯”“清歌”“画舸”“艳舞” 勾勒出灵云池送别时的奢华场景。金杯缓酌,状写饮酒之从容;清歌婉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旋,从听觉、视觉角度渲染宴饮的热闹与雅致,仿佛一幅动态的盛唐贵族生活画卷。
手法与情感伏笔:表面看是铺陈送别时的欢宴,实则以乐景衬哀情 ——“缓酌”“轻移” 等动作中隐含离别的不舍,热闹场景下暗藏伤感基调,为下联的抒情做铺垫。
第二联: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用典与情感表达:“鹡鸰” 典出《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此处以 “鹡鸰临水别” 喻指与从弟的分离,直抒胸臆,感叹兄弟情谊深厚却不得不临水作别,暗含身世漂泊的无奈。
“鸿雁” 常象征信使或归雁,此处反用其意:鸿雁尚能飞向灵云池,而兄弟却要分别,无法同来同往。通过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强化离别之痛,借自然物象寄托人生聚散的感慨。
结构与主题升华:从首联的场景描写转向情感抒发,以 “自叹” 一词点明主旨,将个人离别之情与自然规律对照,使送别之意超越普通应酬,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全诗总结:以乐景写哀情,用典深化离别意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

帖子

10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3
贡献
265
金钱
408
发表于 2025-6-23 22: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笨小孩
灵云池送从弟是唐代诗人王维与738年写于甘肃武威。从弟即堂弟。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一二句描写了送别时宴会的热闹场面。金杯缓酌,清歌婉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旋。一派热闹欢快场面。一二句对仗句式。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鹡鸰,喻兄弟,诗经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之句
自叹我们兄弟二人即将于此地分别,不能像池边的鸿雁那般在水边嬉戏快活。
三四句抒情用对偶句通过对比写出了临水别离的哀愁。表达了与从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23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7
贡献
578
金钱
889
发表于 2025-6-24 05: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怡荣斋主123 于 2025-6-24 05:49 编辑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芷兰16-怡荣斋主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一二句起承: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意象与场景营造:一二句以 “金杯”“清歌”“画舸”“艳舞” 勾勒出灵云池送别时的奢华场景。金杯缓酌,状写饮酒之从容;清歌婉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旋,从听觉、视觉角度渲染宴饮的热闹与雅致,仿佛一幅动态的盛唐贵族生活画卷。
手法与情感伏笔:表面看是铺陈送别时的欢宴,实则以乐景衬哀情 ——“缓酌”“轻移” 等动作中隐含离别的不舍,热闹场景下暗藏伤感基调,为下联的抒情做铺垫。

三四句转合: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用典与情感表达:“鹡鸰” 典出《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此处以 “鹡鸰临水别” 喻指与从弟的分离,直抒胸臆,感叹兄弟情谊深厚却不得不临水作别,暗含身世漂泊的无奈。
“鸿雁” 常象征信使或归雁,此处反用其意:鸿雁尚能飞向灵云池,而兄弟却要分别,无法同来同往。通过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强化离别之痛,借自然物象寄托人生聚散的感慨。
结构与主题升华:从首联的场景描写转向情感抒发,以 “自叹” 一词点明主旨,将个人离别之情与自然规律对照,使送别之意超越普通应酬,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全诗总结:以乐景写哀情,用典深化离别意蕴
艺术特色:王维善以清丽意象包裹深沉情感,一二句的 “金杯”“画舸” 与三四句的 “鹡鸰”“鸿雁” 形成虚实对照,前者铺陈现实场景,后者援引典故寄情,使诗歌兼具画面感与思想深度。
情感内核:看似描绘一场风雅的送别宴,实则通过 “鹡鸰别” 与 “鸿雁来” 的对比,抒发兄弟分离的怅惘,暗含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体现盛唐文人送别诗中 “乐景哀情” 的典型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