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21
金钱114798
贡献101637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21 点
贡献- 101637 次
金钱- 114798 枚
 
|
【原创】实践论:兼议兼评写诗水平和高下二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2-10-29 22:25 点击:251 评论:0
实践论:兼议兼评写诗水平和高下二
——答诗友帖子“烦请评点写论列位方家赐教点评”
写诗的终极目标,总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否则就成了拿工具炫耀着玩,如同吃饭用来吃饱吃好,以便维持生命和健康,筷子不过是一种不好跨越的工具而已,岂能不顾吃饭,光拿筷子耍着玩?
写诗正是这个道理,任何在技法上找标准和说法,找解决问题的钥匙,都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的表现。学诗就是要学如何表达思想感情,必须要重视学诗写诗过程中,对人的修身养性,是因为这个,才需要学一学写诗的技法,不然就成了所谓“为写诗而写诗”,徒有诗之皮表。
另一方面,诗写完了,总是要拿给人看的,这又涉及了别人怎么欣赏的问题。读者需要的,一是看得懂,一是看得过瘾,看得懂才能看下去,看得过瘾才提得上欣赏。
这就要说到,谁可做读者的问题。欣赏决定创作,创作引导欣赏。历来诗的创作总是由诗的作者完成的,是创作的主体,但欣赏的主体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不懂写诗,却能够看懂诗的人,即广泛大众。
一般情况下,写诗的人由于视角相对专门,多少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何况网上写诗,因为没有门槛,技法也好,思想感情也好,都极其参差不齐,这样的人一旦“不识庐山真面目”,就做不了真正读者。
网下在今天也如是。受普遍功利熏染,鱼龙混杂之下,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现象处处皆是,这些人都有各自内心不可外宣的意识,做读者也多不够老实。
不够当读者,还硬要当,一定会进入暗有心怀又不自知的一面,这时的任何说三道四,注定会以“见仁见智”为借口,偷换“见仁见智”的概念,其实既不仁,也不智,保准一腔一调都是在,个人窠臼和成见偏见局限里的,也就没什么可取之处。
写诗的人要想当好读者,首先要明白自己,能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能不能超越自身狭隘意识,能不能从中跳出来,辩证看待自己和别人写的一首首诗。
只有这样,他才能客观起来,做到理性对待,并充分本着具体情形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和一分为二,综合运用哲学观念,或曰充分尊重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出真知,并使二者同样有很好的结合与辩证。
这样说来,写诗和欣赏之间确有门道,这就是,既要拿给写诗的人看,在去掉有色眼镜和辨清真假李逵的基础上,以求相互借鉴和促进,特别是专业引领和提高,也要大胆,且广泛拿给不懂写诗的人看,以衡量写诗的效果,并接受大众欣赏的洗礼,进而从中找到作者表达思想感情与大众欣赏间的契合点。
这又说明,写诗不是自私的,不是发泄个人狭隘的思想感情观,而是让作者个人喜怒哀乐与广泛大众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所谓“说人之未说,道人之想道,及人之不能及”。
是这才解决了一首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如创作水平高下,对欣赏而言好不好,该怎么拿一首首诗,比对各种人云亦云和书本上杂七码八的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