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树芳 于 2015-8-24 08:58 编辑
青羊宫赋
文/周树芳
夫青羊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东望汉昭烈庙,左邻杜甫草堂;西边王建陵墓,右傍锦江梧桐。其年代久远,始建于周王朝。原名乃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僖宗避难于此,返长安拨专款,令建修以完善,诏改名“青羊宫”[1]。时至明代,唐建殿宇兵毁;现存庙宇,乃清康熙建修;尔后扩建,面积四万平米;气势雄伟,殿堂庙宇恢弘。
观乎青羊宫,乃道教派别主流,全真道之圣地,全国重点宫观。明朝建筑“山门”,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并皇恩九龙碑;右有白虎像一尊、七星桩,上刻天书云篆。还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一口,乃肃穆大观。山门宏伟庄严,飞檐重叠;壁柱雕吉祥物,龙虎盘桓。造形典雅,雕刻精湛。山门上方,金字横匾,书“青羊宫”,雄奇高悬。笔力遒劲,墨宝香添。此乃乾隆华阳县令,安洪德之墨迹焉。宫内藏有,《道藏辑要》之经版,字迹工整,梨木雕刻之精湛[2]。
若夫混元殿,供奉尊神太上老君。占地乃六百余平米,重建于清光绪年间。石柱二十六根,木柱有二;柱刻镂空祥鹿,望月凤凰。双狮戏球之图案,生动活泼而光鲜。因宋真宗崇尚道教,奉老君为混元上帝;尊神面容慈善,手持混元之乾坤圈。圈拉伸乃“一”字,以示老君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焉。 后殿供奉“慈航真人”,乃佛之“观音大士”。 原本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为救女子于苦难重重;转世女身开法门不二,尔乃女可出家修奉道法。真人端坐莲台,容貌秀丽慈祥,遍洒甘露普渡众生,故道教佛教皆供奉,斯祥和慈爱之“女神”。
神奇之八卦亭,坐落三清与混元殿间。保存完整而造型华贵,供奉老子骑青牛塑像。其布局紧凑,精巧大方,乃标志建筑,显道教特征。整体建筑三层,建于重台之上;亭四方形基石,呈圆形之亭身。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两重飞檐鸱吻;云花镂窗韵致,四周龟纹隔门。南向正门乃十二属相,太极图之浮雕,造型古朴典雅。亭宇木石结构,相互斗榫衔接,而无一楔一栓,整体呈八角形。每层飞檐精雕,狮象虎豹;雄峙之翘角上,兽物镶嵌。屋面黄绿紫,三色琉璃瓦;屋顶莲花瓣,衬托葫芦宝鼎。风格独具,造型优美;高约二十米,甚为壮观。双排擎檐柱十六根,外檐八根雕刻;意欲腾云而去,镂空抱柱盘龙。气势磅礴,栩栩如生。
至若三清主殿,始建于唐朝, 清康熙八年重建,殿基之长四十米。面积一千六百平米、为正方形;外檐柱雕六合童儿、双狮戏球。有金对联:“福地卧青牛石室烟霞万古,洞天翔白鹤蓬壶岁月千秋”[3]。殿前左陈“幽冥钟”,乃明朝时期铸造,约三千余公斤重;右配一应鼓,每逢初一和十五,或庆典击鼓鸣钟。晨钟暮鼓,清晰静幽。殿前一对香蜡筒,生铁铸造;筒体一千公斤重,恒古弥留。 三清殿内供奉,道教极尊之神三清。乃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4]。大殿两边塑十二金仙: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燃灯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殿内三十六根大柱,廿八根石柱,代表廿八星宿[5];尔八根木柱,代表八大天王。殿堂之建筑,庄严而宏伟;全国之罕见,神圣而独尊。 夫斗姥殿[6],宫中唯一,明代建筑。殿内供奉斗姥,乃道教之大女神。亦为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首领、紫光夫人。斗姆共生九皇,赫赫有名九子;三目四首八臂,神像慈容照人。仙经有云,“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尔乃斗姥,掌人间生死,罪福之天神。右边供奉女仙之首,王母娘娘[7],左边祀奉土皇地祗,地母秀神[8]。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长生大帝、北斗七星。 夫后苑三台,立于土坡之上。左为“降生台”,原塑一白发儿婴[9];右乃“说法台”,塑老子说法象征。中间乃紫金台,名“唐王殿”[10]。三台布局,十分严谨,正应天上,“三台星”座。乃建筑群之压轴,青羊宫之上乘。
夫玉皇殿,为清道光年间建造,后因危楼之拆除,一九九五年重建。楼底建筑,楼上供奉,玉皇大帝[11]。楼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后供奉,北极真武大帝[12]。殿前铜羊两只,俗称青羊[13]。其一双角铜羊[14],乃清道光九年,张柯邀匠铸造献瑞;其一单角铜羊[15],乃清雍正元年,大学士张鹏翮致祥。噫吁兮!单角之铜羊底座,有信阳子题字:“京师会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
乱曰: 川西一道观,青羊藏洞天。 老子法相显,端坐莲台轩。 道教之圣地,聚八方神仙。 闹市静谧处,林幽流清泉。
简注: [1青羊宫——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待他重返长安后,拨钱增建并下诏改为今名。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青羊宫山门 碑铭》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题名汉扬雄《蜀王本纪》亦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子传道的圣地。到了唐代,青羊观的规模已相当大。 [2] 《道藏辑要》经版——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所刻,共一万三千余块,皆以梨木雕成,每块双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迹工整,为当今我国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的存板,是极为珍贵的道教历史文物。 [5] 廿八星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冀、轸。 [6] 斗姥殿——斗姥殿也称元辰殿,斗姆殿建于明代,为楼底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斗姥,全称为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姆元君,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的首领。道书中说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太上玄门日诵晚课仙经》中云“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所以,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6] 王母——在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在古代神话有着她的许多传说,最为脍炙人口的则是她和周穆王的一段交往。 [7] 地母——地母——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即民间所称的“地母”。 [8] 白发儿婴——白发婴儿, [9] 紫金台(唐王殿)——塑有唐王李渊夫妇之像和其子李世民之像。 [10]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尊神。 [12] 青羊——即铜羊两只,都是黄铜铸成。长90厘米、高60厘米,俗称青羊。 [13] 双角青羊——双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成都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献给青羊宫的。 [14] 单角青羊——单角青羊——单角铜羊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大学士张鹏翮(别号信阳子)从北京买来送给青羊宫的,以负青羊宫之名的。其底座有记事性诗文:“京师会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下款有“信阳子题”四字。单角铜羊其实是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相传这只青铜异兽是宋代河南开封经梅阁之物(羊颈部补疤处原有“红梅阁”三字)。
乙未8月23日于深圳听涛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