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4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二十三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65

主题

406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91
贡献
3631
金钱
765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昨天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
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二十三讲绣菊组
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李商隐的诗,就读这么多吧。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重别梦得中唐·柳宗元 押东韵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仔细查找背景,分析句式,上下关联,
主题立意,和典故的应用等。期待大家的佳作哦!

1465

主题

406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91
贡献
3631
金钱
765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别梦得中唐·柳宗元 押东韵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飞雪析
此诗创作于柳宗元与刘禹锡长期贬谪后短暂相聚又分别之际。二人同属“永贞革新”派,政治命运紧密相连,二十余年同遭贬谪、共历坎坷,这份深厚情谊成为诗歌的核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首句以“二十年”概括漫长岁月,“万事同”点明二人境遇相似——同受贬谪、共经磨难,既含对命运同步的感慨,也暗含相濡以沫的情谊。次句“忽”字转折,写此刻离别在即,“岐路西东”的画面,将不舍与无奈浓缩其中,昔日同路而今分道,对比强烈,凸显离别之痛。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后两句笔锋转向对未来的设想。“皇恩若许”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贬谪中能否归田全凭朝廷),而“为邻舍翁”的朴素愿望,则是二人对平静生活的共同向往。这一设想既避开了对政治前途的悲叹,又以平淡的期许深化了友情——即便无法再同涉宦海,亦愿晚年相守,朴素中见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40

主题

23万

帖子

7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487
贡献
232488
金钱
2512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昨天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23讲作业
绣菊13-吾波

《重别梦得》解析
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柳宗元与刘禹锡(字梦得)的赠别之作。二人同为中唐“永贞革新”参与者,革新失败后一同被贬,历经20余年贬谪生涯,结下深厚情谊。公元819年,柳宗元被召回京城后又被贬至柳州,刘禹锡则被贬至连州,二人在途中相逢又需分别,这首诗便作于此时。

二、句式与上下关联
首联“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以“二十年”概括二人共同的贬谪经历,“万事同”既指政治遭遇、人生困境的一致,也暗含彼此相知相惜的情谊。“今朝”与“二十年来”形成时间对比,“岐路西东”则将抽象的离别具象化,昔日同甘共苦,如今骤然分离,反差中凸显不舍与无奈。
尾联“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承接首联的离别之痛,转而以设想的未来作结。“归田”“邻舍”是对官场失意的超脱,也是对平淡生活的向往。看似轻松的期许,实则暗含对现实的无奈——唯有寄望于“皇恩”,才能实现相邻而居的愿望,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沉重。

三、主题立意
全诗以“别”为核心,却突破了单纯的离愁别绪:
1. 友情的深厚:二十年“万事同”的经历,让离别更显难舍,体现了患难与共的知己之情。
2. 对现实的无奈:贬谪生涯的困顿、离别后的漂泊,都指向仕途失意的苦闷,而“皇恩若许”的假设,暗含对政治处境的无力。
3. 对安宁的向往:“归田为邻”的期许,是对官场纷争的厌倦,也是乱世中对平凡幸福的渴望。

四、典故与表达特点
诗中未使用直接典故,而是以朴素的语言传递深沉情感:
用“岐路”象征人生选择与离别,以“邻舍翁”的生活化场景,将复杂的情感化为具体的愿景,平淡中见真挚,余味悠长。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现实与设想交织,在简短的篇幅中浓缩了友情、失意与向往,尽显中唐文人在困境中的复杂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3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78
金钱
132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二十三讲作业
绣菊29-咏絮
重别梦得中唐·柳宗元 押东韵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仔细查找背景,分析句式,上下关联,
主题立意,和典故的应用等,写出解析来。
解析:
《重别梦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赠予挚友刘禹锡(字梦得)的离别诗,作于元和十年,二人再度遭贬之际。诗中交织着宦海浮沉之痛与真挚友情。
1.创作背景: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永贞革新"核心成员,改革失败后共同被贬。元和十年短暂召回长安,又因政治打压外放:柳贬柳州(今广西),刘贬连州(今广东)。此次离别是二人政治命运的再度重合与分离。
   "重别"暗示多次共历贬谪,诗中"万事同"既指政治遭遇,亦含人生轨迹的同步性,凸显患难之交。
2.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实,叙共同经历与当下离别:“二十年来万事同”以“二十载”概写二人同遭贬谪、命运相连的过往,“万事同”三字凝练深厚,既含辛酸,也见情谊;“今朝岐路忽西东”则由“同”转“异”,“忽”字点出离别之仓促意外,“岐路西东”以空间分隔喻命运殊途,与前句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离别之痛。
​后两句写虚,寄未来期许与无奈慰藉:“皇恩若许归田去”以“若许”假设,暗含对现实的无力——归田需“皇恩”,而此刻二人仍在贬谪途中,归乡遥不可及;“晚岁当为邻舍翁”则承接假设,勾勒晚年相邻而居的平淡愿景,以朴素的画面收束,既是对友情的坚守,也藏着对命运的妥协,与前两句的沉重形成缓冲,余味绵长。
七绝短小精悍,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虚实相生。 "若许""当为"构成假设性承诺,暗含对朝廷的讽刺("皇恩"实难期待。
3.主题与立意
双重对立:时间对立:过去(同)→现在(别)→未来(邻翁之愿);  
空间对立:同路→歧路→虚拟比邻。
深层立意:表面抒离别之情,实则揭露中唐党争对士人的摧残,归隐之愿是对政治的消极反抗。
典故运用
"归田":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暗含对官场的厌倦。柳宗元此前多作"囚山"之叹(如《囚山赋》),此处"归田"是精神解脱的象征。  
"邻舍翁":呼应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将田园理想具象化为平淡的邻里相伴,强化友情的永恒性。
      全诗以“同—异—虚—实”的脉络,将二十载情谊、仓促离别与渺茫期许熔铸于二十八字中,语淡情深,于平实中见悲怆,于无奈中显坚守,堪称柳宗元与刘禹锡“患难友情”的缩影,也是中唐文人贬谪心态的真实写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3

帖子

20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18
贡献
471
金钱
794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3讲作业
绣菊19-深山闲人
重别梦得
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重别梦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在衡阳与刘禹锡分手时赠给刘禹锡的三首诗之一。此诗先概括柳、刘二人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和人世沧桑,再抒写转瞬又离别的悲伤,然后强忍悲痛,掩藏对前途的不祥预感,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全诗融过去、现时和将来于一体,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语淡情浓,耐人讽诵。
诗句内涵与情感张力
‌“万事同”的三重共鸣‌:
政治理想:共同推动永贞革新。
人生轨迹:同榜进士→同贬司马→同召复贬。
文学追求:开创中唐古文运动。‌‌
‌“邻舍翁”的反讽悲怆‌:表面约定归田隐居,实则暗含对朝廷反复无常的控诉。二人在衡阳分别后四年内相继离世,最终未能实现“邻舍”之约。‌‌
‌二十年来万事同‌
柳宗元与友人(如刘禹锡)共同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宦海浮沉与人生起伏,二人政治理想相近,早年同登仕途,后同遭贬谪,人生轨迹高度契合。 ‌
‌今朝岐路忽西东‌
面对即将分别的岔路口,诗人感叹相聚短暂,离别突如其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惋惜与不舍。此句既包含对过往共同经历的回顾,也暗含对未来各自人生路途的无奈与祝福。 ‌
皇恩若许归田去
乃言诗人若得朝廷恩准,得以辞官归隐田园,此中“皇恩”二字,既显诗人对朝廷之尊重,又含无奈求去之心绪。
晚岁当为邻舍翁
则描绘了一幅晚年生活的图景,诗人愿在乡间与邻里为伴,安享晚年,做一位和蔼可亲的邻舍老翁。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宁静晚年的憧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2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