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1

[原创] 小渔村联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17万

帖子

5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古韵新弹第一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3789
贡献
150749
金钱
20316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7-18 1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出句:竹叶经风摇月影【九华】
对句:菊花承露带秋声【九华】
独孤雪玉浅评: 出句画面感十足,动静结合,营造出清幽静谧氛围。对句“菊花承接露珠,又融入秋声,从视觉到听觉,丰富了秋景的描绘,对仗工整,意境和谐统一。
香韵于内复评;赞同雪玉师的点评。
2.
出句:有节虚心皆本性【独孤雪玉】
对句:凌霜斗雪显真情【独孤雪玉】
情梦心宇试评:整个成联以“竹”为物象稍弱化了些,如果不是事先为知晓以“竹”为物象,第一眼很容易看成是人的品格等。 另,真情与前四逻辑上还不够紧密,与出句后三的关联也弱了些,还可以加强。个见
香韵复评:出句以“有节”和“虚心”的特点,为谦虚、坚韧和君子的象征,对句“凌霜斗雪”则描绘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全联以竹子为喻,赞美具有竹子般品质的人或精神。学习了。
3.
出句:几竿翠竹依山水【情梦心宇】
对句:一户茅庐伴酒诗 【情梦心宇】
如雪浅评:此联意境深远,对仗工整,简洁勾勒出人人向往的隐逸闲适的生活美景。如果按照以竹为物像出对句的话,就欠妥咯。
香韵复评:同意如雪师的观念。
4.
出句:虚心有节身犹直 【墨如雪】
对句:傲雪凌霜品自高 【墨如雪】
明月珠浅评:问好如雪老师,出对句写出了,四君子之-----“竹”的生而有节,宁折不弯的生长特性,寓意其高洁正直,虚怀若谷,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畏严寒,独领风骚的坚韧不拔。学习了,点赞[表情]
香韵复评:明月珠怖点评中肯到位,学习了。
5.
出句:暮雨经风生劲节【明月珠】
对句:凌云破土尚虚心【明月珠】
一滴水浅评:此句写出,竹无惧风雨,因有劲节;无论破土时的艰辛还是凌云后的得志,都有着君子般的虚怀。赞!唯暮雨不如沐雨(疑是笔误)
香韵复评:赞同一滴水师的点评观念。点赞。学习了。
6.
出句:削作竹鞭常待我【一滴水】
对句:长成直节好凌云【一滴水】
孤鹜浅评:少年懵懂时有竹鞭竹板常侍以旁,此联以竹为骨,以志为魂。上联以“竹鞭”自喻砥砺之器,下联借“直节”明凌云之志,构建起紧密逻辑。其精神内核深植于中华竹文化传统。
香韵复评:孤骛师点评中肯细致,附议。
7.
出句:虚怀自可容天地【孤鹜】
对句:劲节方能立雪霜【孤鹜】
洗尘简评:问好孤鹜师!出句立足竹心中空,赞其虚怀容天地之气度;对句立足竹节坚劲,赞其不惧严寒凌霜傲雪之气节。咏竹好联,欣赏学习。
香韵复评:出句大气,对句没托住。感觉在“方能”二字上没用好。个见,勿怪。
8.
出句:竹长虚心缘解箨【洗尘】
对句:人持高节自忘机【洗尘】
一笑浅评:这幅对联以竹喻人,表达了虚心与高节的品质。出句“竹长虚心缘解箨”,描绘竹因脱去笋壳而虚心成长;对句“人持高节自忘机”,则写人因保持高洁而忘却机心。
香韵复评:附议一笑师观念。
9.
出句:四围翠竹尘嚣远【一笑】
对句:一案诗书俗虑消【一笑】
暖阳浅评:对联内容和意境不错,清雅脱俗。四围太刻意,可以更好。翠竹偏正,诗书并列。
香韵复评:赞同暖阳师点评。
10.
出句:立节虚怀修德性【暖阳】
对句:凌云俯首谢根源【暖阳】
面朝大海浅评:写出了竹子根固节节攀高,清心高洁不随波逐流的高雅品格,上下联流转顺畅,优。
香韵复评:大海师点评中肯到位,点赞。学习了。
11.
出句:从来挺立如君子【面朝大海】
对句:无畏空虚拒俗尘【面朝大海】
北极星浅评:虽未出现“竹”,但清晰的表达了竹的5品格和风骨,点赞!学习了。
香韵复评:赞同北极星师的点评。
12.
出句:斑竹含情千古记【北极星】
对句:湘妃有泪万年留【北极星】
桂子浅评: 出句与对句相辅相成,运用典故把竹拟人化,追忆历史,赞美永恒的情爱,给人一种凄美和幽远的感觉。意境深远,富含文化底蕴,对仗工整。值得学习!
香韵复评:附议。
13.
出句:暴雨倾盆知劲竹【桂子】
对句:狂风乱舞识雄鹰【桂子】
清风简评: 出句借竹来表达在逆境中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对句借鹰来表达在逆境中勇于拼搏的精神,进而合围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立意很好!不足之处,出对句的前四遣词都太过粗糙,不够典雅,倾盆/乱舞,对仗也不行
香韵复评:袖师点评一语中的,点赞!附议赞同袖师。
14.
出句: 竹瘦无妨存劲节【清风满袖】
对句: 梅寒不碍立孤标【清风满袖】
岁月简评:整体赞美竹梅精神,托物言志,笔简而意深。此联最大特点是形容词动词用得很恰当,赞一个。
香韵复评:附议岁月师点评称赞。学习了。
15.
出句:竹林未改千年绿【岁月无声】
对句:后世已无七子游【岁月无声】
慢慢简评:以“千年绿”来衬托竹林七贤当年的逸事如今早已不见,不禁令人唏嘘。下句暗含“竹”,而明示“人”,结合融洽。真是好联

2万

主题

16万

帖子

61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管理员兼高山流水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2372
贡献
160507
金钱
2276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7-19 15: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联,学习问好,敬茶 ! 菜院有您更精彩 !
菜根谭文学院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0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