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慕芳菲 于 2025-7-29 20:01 编辑
沧浪辞赋三期基础班毕业试卷
赋三35--若曦
一、问答题
【每题3分,共15分。】
1、简述辞赋的流变
答: 辞赋滥觞于战国楚辞,汉大赋铺张扬厉,如司马相如《子虚赋》。魏晋转向抒情小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为代表。唐宋融入诗文,苏轼《赤壁赋》兼具哲思。明清模拟复古,终成绝响。
2:什么是骈句? 骈句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是什么?
答:骈句就是偶句。 骈句就是对偶句,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有韵味,增加了词语的表现力。
骈句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骈句写作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夹杂五七八九言句式。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要加虚字。
3.什么是骈文?骈文区别于骈律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骈文由骈句等构成,不押韵,句中忌三连平 / 仄,句脚走马蹄;骈赋是有韵的骈体文。有韵属 “诗” 类为骈赋,无韵属 “文” 类为骈文,二者以此分野。
4.什么是骈赋?
答:骈赋又称 “俳赋”,以骈句为特色,是有韵的骈体文,外形似散文且具韵律。六朝为发端衍化期,多用四、六字句,声律以四声细分相对,用韵与吟诵节奏成型,唐宋时全面成熟,隔句对更灵活。
5、什么是律赋?
答:律赋,律赋一般4/6句为主,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35分。】
1、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 文采 )、( 韵律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彩擒文,体物写志 。)
2、辞赋一般分为( 骚赋 )、( 散赋 )、( 骈赋 )、( 律赋 )、( 文赋 )五种。散赋的最高形式是( 汉赋 ),( 汉赋 )又可以分为大赋和小赋。
3、赋句有( 状 紧 长 隔 漫 发 送 )合织而成,不可偏舍。其中的(状句 紧句 长句 )和( 隔句 )都是属于骈句的范畴,是以骈对的形式出现的;( 漫句 )没有骈对要求,而( 发 )和( 送 )是发语词,是文言常见的语言现象。骈句中,( 壮句 )、( 紧句 )和( 长句 )又叫单句对,( 隔句 )又叫复句对,或者分句对。
4、骈句就是偶句,是组成( 骈文 )、( 骈赋 )、( 律赋 )的基本元素。
5、被认为最早王勃的(《 寒梧栖凤赋 》),这篇赋的题韵字是( 孤清夜月 )。
6、被公认的律赋正格是浩虚舟的(《 木鸡赋 》)这篇赋以(致此无敌 ,故能先鸣 )为韵。
7、在骈赋的谋篇布局中,旧塾对首腹腰尾的口诀是:
首起势,( 首势备象,为文之先也 。)
腹中细,( 文腹之物,细实为佳也 。)
腰下收,( 腰下即尾,将收不结也 。)
尾回契,( 做结相契于首也 。)
8、赋之首段技法有( 直起 )、( 陪起 )、( 提前起 )、( 对起 )、( 翻起 )、( 暗拢 )( 明擒 )、( 古体 )、( 颂扬起 );
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 开篇实起法 )、( 开篇虚起法 )、( 开篇破题法 );
9、赋之次段技法有
( 溯源 )、( 顺拍 )、( 逆翻 )、( 映合 );
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 铺叙 )、( 互勘 )、( 提起 )、( 点染 )、( 停顿 )、( 反正 )、( 折落 )、( 开合 )、( 浅深 )、( 推原 )、( 推论 )、( 赞叹 )、( 旁衬 );
10、赋之末段技法有
( 颂扬 )、( 怀古 )、( 寓意 )、( 推原)、(推论 )、( 赞叹 )、( 旁衬 )、( 翻题 )、( 杂体 )、( 托题 )、( 压题 )。
三、写作题【50分】
1、根据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改编成一篇短小骈文或骈赋,50——100字。【25分,文意合乎原文意境并有提升者,加10分,反之酌情减分。提引词、虚词、骈句有误者,一处扣2分。】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 夕 阳 西 下 ,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
若夫黄昏已至,枯藤缠绕,老树伫立。惟乌鸦望远绝唱,旅人吟咏萧瑟。观小桥流水兮,炊烟袅袅;古道西风兮,瘦马奔波。斯则晚霞落去,夜色凄寒。旅人漂泊在天涯,独饮西风于塞外。怎能不让人愁肠欲断,骨寒凄凉。
2、选本学期你最满意的作业骈赋或律赋一篇,按所学掌握的知识,认真修改。【25分,评分按十五课讲义上的骈律赋评分标准进行。】
《茶赋》 以“溢味醇爽,源远流长”为韵 35--若曦
至今溯起万年,始于上古。天然馈赠,人间灵草。承日月而流光,汲云岚以冶色。采一芽而凝翠色,盈七篓则染芳媚。得法焙蒸,蒸就盏中之香【溢】。壶出碧云,清气盈香乃佳【味】。 斯乃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草木遍尝,一萼理肠。漫漫芳氛,识嫩芽之药异;澄澄清气,知灵叶之源【长】。饮茶始于神农,其味延续至今。承七碗之遗韵,续千年之雅悠。一瓯相斟,可通今古幽怨;百代同饮,犹见乾坤长【流】。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观其叶嫩含光,裹春山之翠色;纤毫带露,映朝日之金兰。葱葱嘉木乃烟含,嫩嫩鲜芽则霭享。黄莺枝上,弄瑶曲而弦张,茶女林中,摘新茶而气【爽】。 是则泉水煮茗,浅瓯泛碧。低斟缓注,似夕霭之归来;宛转腾翻,如蛟龙之跃出。故乃茶之为物,含天地之精,蕴古今之【源】。饮之可涤尘虑,品之能悟真玄。作客人间之珍品,引来世外之清【醇】。 嗟乎!清茗一杯,遣累健身。啜来齿间回甘,悟得杯中珍藏。况乃茶韵悠悠,禅心宛宛。品岁月之沧桑,悟人生之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