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锄带雨种鹅黄 ----吴辉先生唱和黄金山诗赏读 吴辉先生,乃利川市知名诗人,利川市诗联学会副会长,利川市老年大学诗词班班长。吴辉先生诗词功底深厚,作诗迅速。且为人豪爽乐观,豪情奔放,擅长诗词各种写法,尤其是唱和功夫深厚,构思速度快,和诗意境美,含义深。在恩施利川诗词界都是屈指一首。昨夜里,吴辉先生对乡村诗词爱好者黄金山的一首七律《自遣》在一个小时之内,连续做了四次次韵唱和,首首精彩,使得那个乡村诗者敬佩不已,无力回应,就把吴先生的和诗转给我,托我给以赏读,做一个回复表示敬意。这里,我就做一个简单的赏读学习。我也只是学习,不会写诗,赏读不好,请吴先生晾见。 吴辉先生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自遣》(一) 寒阶叶落影苍苍,孤馆灯光透纸窗。 志在烟霞尘外远,愁随杯酒案头缸。 百年驹隙何劳计,一笑蝇营莫自狂。 醉里披衣临晓镜,鬓丝添得几星黄。 【赏读】起笔描写生动细腻贴切,“萧萧梧叶”动景渲染,“孤馆灯光”则强化羁旅孤独,光影交织中凸显空间寂寥。接下来写诗人的超脱与困顿的矛盾“志在烟霞尘外远,愁随杯酒案头缸”:“烟霞”象征隐逸之志,“杯酒案头”却暴露现实愁绪,酒缸的滞重与“尘外远”的飘渺形成张力,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颔联抒写时空哲思与人生洞见。生命须臾的慨叹,“百年驹隙何劳计”:化用“白驹过隙”典故,直言人生短暂如隙中驹影,不必执着算计。“一笑蝇营莫自狂”:“蝇营”讽刺世俗钻营,以“一笑”显豁达之态,呼应无为心境。喝酒很好,对醉境中的生命凝视,“醉里披衣临晓镜,鬓丝添得几星黄”。醉后揽镜的行为,暗含对衰老的蓦然审视。的孤影自照。“鬓丝星黄”以具象白发点出时光流逝,冷色调收束全诗,余韵苍凉。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与结构特色:情景交融的层次递进,由外景(叶落孤馆)→内心(志愁交织)→宇宙观(百年驹隙)→自省(镜中鬓黄),情感逐层深化,结构严谨。契合“借景抒情”“以实映虚”之法。对比与反衬的运用很妙,“烟霞远志”与“杯酒近愁”的空间对比;“驹隙百年”的宏阔与“蝇营一笑”的渺小对照,“苍凉志在九重天”。核心思想:遁世与入世的张力。诗中既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思(“烟霞”“莫自狂”),亦含儒家对现实的深切关怀(“愁随杯酒”的苦闷)。尾联镜中白发如秋霜凝滞,暗示诗人于醉醒之际,对生命有限性与精神自由的终极叩问——在时光湍流中,如何安放这颗既向往云端又困守尘泥的灵魂? 此问无解,唯留一盏孤灯、半镜星霜。 吴辉先生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自遣》(二) 残阳隐岫暮天苍,倦鸟归林绕竹窗。 万卷书存尘满案,一生酒债梦盈缸。 是非不到渔樵耳,荣辱空惊傀儡狂。 且学邻翁营小圃,春锄带雨种鹅黄。 【赏读】这首七律通过鲜明的意象群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构建出隐逸田园的哲学图景。意象与空间构建宏大,时间维度暮色苍茫:首联“残阳隐岫暮天苍”以斜阳没入山峦、暮色浸染天空的视觉渐变,奠定苍茫基调。倦鸟与“斜阳在树林枝中”与之呼应,强化时间流逝的寂寥感。倦鸟归巢:“倦鸟归林绕竹窗”中“绕”字动态化归鸟轨迹,暗喻诗人身心俱疲后的归宿渴望。“倦鸟归林”承载游子返璞的意义。书斋与酒瓮的对照,颔联“万卷书存尘满案”凸显知识被弃置的荒疏感,案积尘而书犹存,暗示精神追求未泯; “家书破万卷”可佐证文人以典籍为精神锚点。“一生酒债梦盈缸”以“债”字点破沉溺,“梦盈缸”则用超现实手法将虚幻具象化,酒缸满载的岂止是酒,更是半生蹉跎。渔樵意象很好: “倦鸟归林”为“逃离尔虞我诈”,此处“是非不到”深化此意,乡野成为精神净土。傀儡隐喻“荣辱空惊”直刺功利场的荒诞性,厌俗世之嚣浊,倦荣辱之累形”,揭示名利枷锁的本质。归隐实践的象征体系,尾联“春锄带雨种鹅黄”为全诗点睛:邻翁范式:以平凡农事消解优越感,“营小圃”是对 “家是磁铁”的实践性回应。生命意象:“鹅黄”既指初生菜苗,亦隐喻希望;“带雨”暗示劳作与天时交融, “雨露被东皋,草木含华滋”的自然哲学在此落地。尾联转向农耕,暗含对名利场的疏离。诗艺特色对仗张力:颈联“渔樵耳”对“傀儡狂”,听觉意象(是非)与视觉隐喻(傀儡)错位碰撞,强化出世入世冲突。色彩运用:从“暮天苍”的灰暗到“鹅黄”的鲜亮,色调转折暗示心理转轨,与“七彩晚霞”的暖色归巢意境殊途同归。此诗实为一部微型精神史:尘案酒缸铭刻挣扎,竹窗春圃昭示解脱。深刻生动含蓄的好诗。 吴辉先生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自遣》(三) 江村日暮漫天苍,竹筑疏篱掩小窗。 书卷堆床消永夜,渔歌绕舍漾空缸。 浮荣似露原非实,世味如茶岂用狂。 最喜芦花深处卧,一蓑秋色伴云黄。 【赏读】这首是一首具有隐逸情怀的七言律诗,通过江村日暮的意象群与淡泊超脱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事的疏离。时空交织的田园图景,首联以「江村日暮」「竹筑疏篱」勾勒出苍茫暮色中的简朴村居,通过「掩小窗」的细节强化幽闭静谧感,与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的布局相似2。而「芦花深处卧」「一蓑秋色」的尾联,则以开阔的秋日意象收束,形成由近及远的空间延展。动静结合的闲适生活,颔联「书卷堆床」「渔歌绕舍」将静态的书斋场景与动态的渔歌之声相融,暗含「以文养心、以乐寄情」的生活哲学。这种对日常琐事的诗意化处理,与杜甫诗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笔法一脉相承。哲理表达与情感内核,对功名的否定与超脱,颈联「浮荣似露」「世味如茶」以露水易逝、茶味淡薄为喻,直指世俗荣华的虚幻性。这种清醒认知与邢昉《避兵还舍率题壁间》「只有蓬蒿伴客居」的避世态度形成互文,但更显豁达从容。尾联通过「芦花深处卧」「秋色伴云黄」的意象,将自我融入天地,呈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与吴文英《扫花游·送春古江村》「醉深窈」的沉醉自然异曲同工,但少了凄婉,多了欣然自足。律诗章法严谨,全诗符合七律「起承转合」结构:首联点题,颔联铺陈生活细节,颈联转入议论,尾联升华主题。雅俗交融的语言风格,诗中既有「浮荣」「世味」的雅致哲思,也有「渔歌绕舍」「芦花深处」的俚俗白描,延续了陶渊明至王维一脉的田园诗传统,兼具文人诗的思辨性与民歌的鲜活感。此诗以简淡笔墨构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隐逸世界,既是对古典田园诗的继承,亦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局的隐喻性回应。诗中「书卷」与「渔歌」、「芦花」与「秋色」的并置,暗示着知识分子的双重归宿——在文化的浸润与自然的怀抱中寻求生命的本真。好诗!赞赏! 吴辉先生次韵黄金山老师原玉《自遣》(四) 月移竹影上阶苍,独倚南楼望晓窗。 笔底波澜惊楚泽,杯中意气泻吴缸。 虚名过眼随云遁,俗累萦心纵酒狂。 醉卧松根浑不辨,任他风雨送残黄。 【赏读】这首诗通过「月移竹影」「醉卧松根」等意象,展现了文人隐逸情怀与超脱世俗的追求。从三方面赏读:一、自然意象与意境营造。月影竹韵,「月移竹影上阶苍」化用传统文人意象,与陈继儒《小窗幽记》中「月移竹影侵棋局」一脉相承,以竹影攀阶、月色朦胧的静谧画面,暗喻清雅孤高心境。均通过动态光影传递隐逸趣味。风雨松涛,「任他风雨送残黄」呼应古典诗词中「接受自然时序」的豁达观,类似《竹影》赏析中提到的「艺术与自然合一」思想。末句以残叶飘零收束,暗含对生命轮回的淡然。二、情感与哲思交织,名利的消解「虚名过眼随云遁」直指对世俗功名的否定,与陈继儒「附庸风雅小名家」的自我剖白形成互文,亦暗合文征明词中「仙骨凡心杂错吐露」的矛盾心态。酒中狂态,「杯中意气泻吴缸」「俗累萦心纵酒狂」以豪饮浇愁,展现文人典型的放浪形骸。此与《小窗幽记》中「醉古堂」的狂士形象,以及抖音山村诗「风送虫鸣近卧床」的借酒消愁,异曲同工。三、诗风与文人传统,笔力纵横「笔底波澜惊楚泽」化用地域典故(楚泽为楚地水域),彰显雄健文风,类似文征明「望云飘月移」的时空张力,亦暗含对屈原《楚辞》浪漫主义的继承。隐逸底色,「醉卧松根浑不辨」以松为友、以地为席,呼应陈继儒「身在江海,心系魏阙」的隐士争议,同时暗合《竹影》中「平凡游戏触发艺术顿悟」的禅意。此诗融合了自然意象的细腻刻画(竹、月、松、风雨)与文人精神的两面性(豪放饮酒与超脱求隐),可视为明代文人诗风的延续。吴辉先生知识广博,才华横溢,和诗内涵深广,我不能一一表达,也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组诗也可以看出吴先生对诗友的真诚,披肩情怀,文人相亲,很是可爱! 附:黄金山老师《自 遣》原玉: 星斗稀疏夜色苍,一灯浅照小轩窗。 心空落落诗千里,事尽潇潇酒半缸。 名利无多须痛饮,是非不少莫轻狂。 欣然野鹤栖幽树,我自昂头唱二黄。 【赏读】这首诗描绘了星斗稀疏的夜色中,诗人独坐小窗饮酒赋诗的场景,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心境。以下从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艺术手法三个做赏读。意境构建:星夜孤灯下的超然之境。空间对照的张力,首联“星斗稀疏夜色苍,一灯浅照小轩窗”以宏阔天象(星斗苍茫)与微渺人居(孤灯小窗)形成强烈对比,暗合张岱笔下“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的清寂感。夜色苍茫反衬灯火如豆,凸显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孤高气质。秋夜意象的深化,“心空落落”“事尽潇潇”化用秋景抒怀传统,与厉鹗词中“凉碧勾云”“咽断残声”的萧瑟意境相通。霜叶、虫鸣、薄酒等元素在此凝练为“酒半缸”的潦倒意象,赋予落寞以诗意。 情感内核:名利勘破后的诗酒逍遥,豁达宣言的递进表达。
颈联直抒胸臆:“名利无多须痛饮,是非不少莫轻狂”,其痛饮姿态呼应《更漏子》中“借酒浇愁,酩酊忘忧”的魏晋风度,而“莫轻狂”又暗含对世情的清醒认知,较之查辛香“与梅花共白头”的隐逸,但更显积极。野鹤意象的终极超越。尾联“欣然野鹤栖幽树”以物喻志,取意林逋梅鹤之孤洁,而“唱二黄”的市井之声打破传统隐士范式,如苏轼醉卧溪桥时“疑非尘世”的洒脱,在雅俗交融中完成精神突围。艺术手法:古典韵律的反衬修辞的运用,借鉴陈与义《早行》“星斗纵横反衬夜色”的手法,以“星斗稀疏”之浩瀚映衬“小轩窗”之逼仄,强化个体在时空中的渺小感,为后文超脱蓄势。戏曲元素的创新植入“唱二黄”将民间戏曲引入律诗,呼应张岱金山夜戏“林下漏月光”的文人趣味,在庄谐之间为古典体裁注入鲜活生命力,较之秦观“遥闻妃瑟泠泠”的雅乐更具人间烟火。此诗承宋人筋骨(如陈与义羁旅诗之苍劲),扬明人风致(似张岱小品之诙谐),尾联以市井欢愉解构愁绪,堪称对“诗可以怨”传统的创造性反拨。若调整“酒半缸”为“酒注缸”(取水流注之动态),或更显痛饮豪情。以上两位诗家的诗都颇有特色,田园味道浓郁,思想深刻,品味多多!祝福两位诗家有更多的新作唱和。我知识有限,浅做品读,谢谢给我阅读机会! (作者:野山梅。江山文学网乐亭社团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