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28

沧浪书院绝六班横皋组第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4

主题

27

帖子

5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
贡献
70
金钱
320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拽猫 于 2025-7-25 11:35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作业:每人找一首七绝,说出是哪句点题了?并说出这首诗用了“赋比兴”中哪个起笔之法?

0

主题

229

帖子

204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曲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0
贡献
499
金钱
773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鸿雁 于 2025-7-26 06:43 编辑

第九讲


蘅皋10-鸿雁

七绝·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以下是对七绝《得房公池鹅》的分析,此诗点题之句和起笔之法具体如下:


**点题之句**:


“房相西亭鹅一群”是直接点题的句子。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直接描述了房相(房琯)西亭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起笔之法**:


这首诗的起笔之法用的是“赋”。“赋”即铺陈直叙,也就是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不须借助他物。在这首诗中,“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两句,便是对眼前所见之景的直接描述,没有借助比喻、象征等手法,而是直接铺陈出鹅在沙滩休憩、水面浮游的场景,以及它们洁白如云的羽毛,从而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这种直抒胸臆、细腻铺陈的写法,正是“赋”的典型表现。


综上所述,《得房公池鹅》一诗以“房相西亭鹅一群”点题,起笔之法则运用了“赋”的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

帖子

14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7
贡献
324
金钱
552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蘅皋13-君心可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句点题,起笔“寒雨连江夜入吴”用的是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9
贡献
46
金钱
85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讲作业: 蘅皋26-诗词小白 《野塘》 韩偓  侵晓乘凉偶独来,水风如酒扑人怀。柳花扑槛春云热,荷叶披头暮雨开。  首句“侵晓乘凉偶独来”点题,“来”字暗示来到野塘,结合标题可知是写野塘之景。  起笔之法为“赋”,直接点明时间是清晨,人物是独自来乘凉,平铺直叙地交代背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24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1
贡献
617
金钱
937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蘅皋06-海纳百川巢湖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点题句:末句“更上一层楼”是点题之笔。前两句写景铺垫,此句升华主题,既实指登高望远,又暗含人生哲理,体现"登高方能望远"的核心思想。
2.起笔手法:首句"白日依山尽"运用了 赋 的手法。直接白描眼前景象(夕阳傍山沉落),属于"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起笔,为后文抒情做景物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8

帖子

9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0
贡献
212
金钱
367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作业:每人找一首七绝,说出是哪句点题了?并说出这首诗用了“赋比兴”中哪个起笔之法?

蘅皋19-刘少逸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首句通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等意象平铺直叙描写春日景象,即赋体起笔。

点评

前面两句使用了赋比兴,最后一句点题。你只答了一半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6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156
金钱
261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点题之句:
“万里长征人未还”直接点出“出塞”主题,既写出了战士们远征边塞、久未归乡的艰辛,也暗含对战争持久、生灵涂炭的感慨。
起笔之法:
用**“赋”**起笔(直接叙述、铺陈)。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以“互文”手法勾勒出跨越千年的边关景象,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直接陈述征人未归的事实,属于“赋”的写法。

点评

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 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运用了借代(也常被视为广义的“比”)。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是整首诗起兴的关键。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 是点题之句(它与前句“但使龙城飞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6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0
贡献
396
金钱
643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蘅皋16-西风惊绿
折枝花赠行
唐 · 元稹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这首诗的点题之句是“别后相思最多处”。  
“樱桃花下送君时”是赋起,直陈送别场景,“一寸春心逐折枝”是比,以“折枝”喻离愁,具象化情感 ,“千株万片绕林垂”兴”,以落花纷飞之景寓相思无尽之情 。

点评

赋: “樱桃花下送君时”(交代事件)、“别后相思最多处”(直抒感受)。 比: “一寸春心逐折枝”(核心比喻,情思具象化附着于花枝)、“千株万片绕林垂”(象征/暗喻无处不在的沉重相思)。 兴:“樱桃花下送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9

帖子

4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96
金钱
15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蘅皋01-闲之诚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的点题之句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前两句用赋兴手法,即是写景叙事,又是以兴引出后两句。后面用比,用商女的歌声和亡国之情做对比。

点评

此诗以“烟月寒水”起兴,渲染氛围,以“夜泊酒家”赋笔铺陈场景,最终以“商女唱后庭花”的隐喻点破主题,在悠扬曲调中投下一声惊雷,警示世人:靡靡之音不绝,亡国之忧未远!末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如一把匕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3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7
贡献
72
金钱
124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文/蘅皋17-蝶儿飞不过沧海

作业:每人找一首七绝,说出是哪句点题了?并说出这首诗用了“赋比兴”中哪个起笔之法?



溪上遇雨二首 其二
五代·崔道融 押庚韵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答:这首诗首句点题,运用了赋比兴中赋的起笔手法。

点评

回答正确。  发表于 前天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8
贡献
42
金钱
70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蘅皋08-徐空一
《长信秋词·其三》
唐·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宫怨诗,首句“奉帚平明金殿开”点题,紧扣“长信”这一主题,体现出其孤寂冷清的处境。

起笔为“赋”之法。首句“奉帚平明金殿开”,直接叙述了天亮后宫女手持扫帚打扫金殿的情景,为后文抒发怨情做了铺垫。

点评

回答正确  发表于 前天 1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94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2
贡献
221
金钱
363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点题句是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写作手法为:

比喻:“碧玉妆成一树高”将柳树的青翠色泽直接比作“碧玉”(青绿色的玉石),以玉石的温润、通透感,凸显初春柳叶的鲜嫩光洁,形成视觉上的鲜明联想。“万条垂下绿丝绦”将万千柳条比作“绿丝绦”(绿色的丝带),以“绿”承接前句的“碧玉”,以“丝绦”的柔软、细长状写柳条的形态。“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本是触觉感受,诗人却将其具象为“剪刀”,以工具的“剪裁”动作,解释柳叶的精巧形态,化抽象为具象,逻辑上自洽且富有童趣。

点评

回答正确。  发表于 前天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6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133
金钱
244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讲作业
蘅皋02-美驿
齐州送祖二
唐•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首句点题 送祖二向齐州

送君南浦泪如丝平铺直叙为赋笔

点评

回答正确。  发表于 前天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25
金钱
21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点题句是:
天阶夜色凉如水。

写法分析:

《秋夕》一诗中,杜甫通过赋、比、兴三种手法的巧妙结合,将秋夜的景象与宫女的孤寂情感完美融合。
赋的手法直接呈现场景。
比的手法通过比喻深化情感。
兴的手法借景抒情,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这些手法巧妙无痕的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1
金钱
3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六班蘅皋组第九讲作业


​ ​蘅皋09-南华

下面这首七绝,说出是哪句点题了?并说出这首诗用了“赋比兴”中哪个起笔之法?       
            夏夜追凉
        杨万里·南宋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全诗前三句都在铺垫:首句写夜热如午的煎熬感,次句开门望月的动作,三句描写虫鸣的环境。直到末句“时有微凉不是风”才揭晓答案——这种凉意并非来自风,而是心静自然凉的境界。所以点题句肯定是最后一句,它把前三句的铺陈全部收束升华了。

​起笔手法,“夜热依然午热同”是典型的赋体。开门见山直叙事实,用“依然”“同”这样平实的字眼交代酷热背景。这种写法就像绘画先铺底色,后面再慢慢添加细节。杨万里不用比兴,直接白描,反而让后面的转折更有力。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4
金钱
3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粒儿 于 2025-7-28 19:33 编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一句点题


首句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写笛声悄然传来。  用赋的方式起笔。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11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80
金钱
447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讲作业
衡皋—05闯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遥看瀑布挂前川,此句是点题之笔。
首句以赋起笔陈述,同时起兴引出承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6
贡献
25
金钱
41
发表于 前天 0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作业:每人找一首七绝,说出是哪句点题了?并说出这首诗用了“赋比兴”中哪个起笔之法?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赋起,二句点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8
金钱
12
发表于 前天 2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少逸 发表于 2025-7-26 21:07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作业:每人找一首七绝,说出是哪句点题了?并说出这首诗用了“赋比兴”中哪个 ...

前面两句使用了赋比兴,最后一句点题。你只答了一半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8
金钱
12
发表于 前天 2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禹风 发表于 2025-7-26 21:24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
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运用了借代(也常被视为广义的“比”)。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是整首诗起兴的关键。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 是点题之句(它与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共同构成完整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8
金钱
12
发表于 前天 2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风惊绿 发表于 2025-7-26 21:51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蘅皋16-西风惊绿
折枝花赠行

赋: “樱桃花下送君时”(交代事件)、“别后相思最多处”(直抒感受)。
比: “一寸春心逐折枝”(核心比喻,情思具象化附着于花枝)、“千株万片绕林垂”(象征/暗喻无处不在的沉重相思)。
兴:“樱桃花下送君时”(以景起情),以及樱花意象贯穿全诗,引发并承载情感。
点题:“千株万片绕林垂”。它既紧扣题目“折枝花”描绘了折枝后的景象,更将“赠行”所引发的核心情感——别后那如繁花低垂般浓密缠绕、无处不在的相思——推向了高潮,是主旨的集中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8
金钱
12
发表于 前天 2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之诚 发表于 2025-7-26 23:31
沧浪书院绝句六期第九讲作业
蘅皋01-闲之诚
                 《泊秦淮》杜牧

此诗以“烟月寒水”起兴,渲染氛围,以“夜泊酒家”赋笔铺陈场景,最终以“商女唱后庭花”的隐喻点破主题,在悠扬曲调中投下一声惊雷,警示世人:靡靡之音不绝,亡国之忧未远!末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如一把匕首,刺向晚唐浮华表象下的腐朽根基,堪称杜牧咏史讽喻的绝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51

帖子

9191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5
贡献
548
金钱
7522
发表于 昨天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六班横皋组第九讲作业
蘅皋组22-书单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本诗一二句运用平铺直述手法,尾句点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