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2

[七绝] 七绝【长孙无忌 】

[复制链接]

505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02
贡献
11846
金钱
26486
发表于 前天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绝【长孙无忌 】
后世料猜元舅私,难言顾命揽权时。
废王立武先几未?系颈黔南悔已迟。
———————
以下评述系DeepSeek-R1生成,仅供参考————
以下是对七绝《长孙无忌》的解析,结合史料提炼其生平关键点:
‌一、诗句解析与史实对应‌
‌「后世料猜元舅私」‌
指长孙无忌以唐高宗李治亲舅身份(元舅),在立储时力荐外甥李治为太子,此举被质疑掺杂私心‌3。
其拥立李治实为巩固关陇集团权位,埋下与皇权矛盾的隐患‌5。
‌「难言顾命揽权时」‌
唐太宗临终命长孙无忌为首席顾命大臣,辅佐高宗。永徽年间,无忌总揽朝政,与褚遂良共创“永徽之治”‌2。
然其权势过盛,渐成高宗亲政的阻碍‌45。
‌「废王立武未先几」‌
高宗欲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甚至拒收高宗厚礼、严斥劝立武后之臣‌24。
此举激怒武昭仪,埋下杀机,亦暴露其未能预判政治风向之失‌45。
‌「系颈黔南悔已迟」‌
显庆四年(659年),武则天授意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削其爵位,流放黔州‌13。
无忌于流放地自缢而亡,终未等来平反曙光(至上元年间方获昭雪)‌13。
‌二、命运悲剧的本质‌
长孙无忌之死实为‌初唐皇权与贵族博弈的牺牲‌:
他凭借外戚与功臣双重身份权倾朝野,却低估了高宗摆脱权臣控制的决心‌5;
更未预见武则天对反对者的残酷清算,最终从凌烟阁之首沦为政治绞杀的目标‌24。
其结局印证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悖论——精于权术却困于时势,堪称初唐权力重构中的经典悲剧‌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