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6

破阵子词牌声情之我浅见

[复制链接]

2196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乐雅韵区诗林晓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30
贡献
37420
金钱
484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8-4 1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5-8-4 10:52 编辑

近期有个刊征文,词牌:破阵子,邀我谈谈看法,我就简单说说个人看法。

先看词谱:
海上蟠桃易熟,   人间秋月长圆。   惟有擘钗分钿侣,  离别常多会面难。
中仄中平中仄句   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此情须问天。    下阕基本上相同,不再列。
中平中仄平韻

特点:
       1、前面两个六字句是正常平仄交替,跟马蹄韵一样,要写得有节奏感,最好使用工对,读起来才有节奏感。虽然词谱标明有些地方可平可仄,但尽量按两平两仄规范地交替,节奏感是最好的。
       2、接着两个七字句,发现没有,前面平仄基本一样的,并不相对,这样形成了一种拗怒,但句尾还是一仄一平。如果句尾都是仄收尾,跟满江红一样,那就写豪迈句。但这里是上句仄声收,下句平声收,所以这两句宜写出情懑调苦的感觉,有哽咽之势,最好。
       要注意对仗不可太工整,那样就太铿锵了,与声情不符,跟满江红似的,故意对仗得不是那么工整,或选择一联根本不对仗。尽量使用意对。
       3、最后一句也是平声结尾,上句也是平收,去掉上句前两字,和律诗的相粘又差不多,只不过和上句一样都是平声收尾,这样语调上 ,又是一种拗怒,只不过是平尾,适合简洁作结抒情。跟浣溪沙尾句道理一样。       4、韵部选择,是诗和词的基本功,什么韵部适合,就不深入说了,否则说个没完。

      下阕同理,尽量浅谈,声情理论我这里不深入阐述。这个调很典型,既短小,又特色明显,适合初填词者练习,所以我建议初学者练习这个词牌,多写几首就熟悉了。
      以上只是个人认识,非专业论述,就不引经据典了。个人水平比较垃圾,或许都是谬误,可随意交流,不接受谩骂。


384

主题

9129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458
贡献
9821
金钱
12836
发表于 2025-8-4 1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8-4 18:24 编辑

3点小意见
1,工对不工对好象跟节奏感关系不大,节奏感一由平仄的声律节奏之感决定,二由语意上的语法节奏之感决定,几没听说过工对不工对跟节奏感关系的相关论述。
2,平声收的句式声情特征主要是绵远悠扬,因为这是由平声舒缓的特征所决定了的,故写不写情懑调苦是由文辞组织而体现的风格,如辛词《破阵子》的豪迈奔放,又如晏殊《破阵子·春景》的婉约清丽。
3,短句促,长句舒,后两句虽在句式的平仄上是拗对,但一是长句,二是押平韵,故语调上拗怒不拗怒应该还是由整体的格调上去决定比较好,这正恰如李渔所说的填词之难,难于拗句,拗对的意义恐怕也差不多,凭达人自用。

至于韵部声情上的选择,虽说是诗和词的基本功,但也别太迷信,什么闭口韵开之则非其字,闭之则不宜口吻啥的,未足全信,如黄庭坚的《喝火令》正用闭口韵,这方面我也觉得没必要深入,多读可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主题

9129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458
贡献
9821
金钱
12836
发表于 2025-8-4 1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8-5 21:10 编辑

另一个问题是《破阵子》在对仗上姑按龙榆生词谱来说并不是格律上的必然要求,词的对仗跟诗不同,有些时候可能仅是作为修辞方式对偶的美感,如你所提供的晏殊《破阵子· 海上蟠桃易熟》是上下起两句均对仗,辛词《破阵子》也是,但也有不这样的,如李后主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便是上阙对仗而下阙不对仗,个人更喜欢这种方式,或上阙对仗下阙不对仗,或上阙不对仗下阙对仗,或前两句不不对下两句七言对仗均未尝不可,既有体现修辞性的对属之美,又可体现出变化这美,同理的是黄庭坚的《喝火令》也是呈现出这样的修辞方式,至于有网人说的《喝火令》什么三枪两仗一破的啥玩意我个人认为太牵强,有点扯蛋,百度上的什么三枪两仗一破的玩意大抵是源自于原中诗论坛词版首版武松的前一个首版,扯远了,就此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55
贡献
3615
金钱
5051
发表于 2025-8-9 16: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5-8-9 16:17 编辑

我把这首词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首的前段,平仄使用情况解释一下。
读者只要一对比就可以看到其变化规律是否如楼主所说。

1)破阵子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秋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漫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说  明:《钦定词谱》仅集此一首,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唐教坊曲。
          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
          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
          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
          一世。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
          此调始自晏殊“海上蟠桃易熟。人间秋月长圆。------。"词,宋词俱照此填。


前段解释如下:
01句  : 海上蟠桃易熟。       -- '熟`字: 入声一屋 。
      : ●●○○●▲           ---- 晏殊 自己所用的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钦定词谱》
      :
02句  : 人间秋月长圆。       -- '圆`字: 下平一先 。
      : ○○○▲○○
      : (平)平(平)仄平平(韵)。 (第七部 平声 A )
      :
03句  : 惟有擘钗分钿侣。     -- '侣`字: 上声六语 。
      : ○●▲○○●●
      : (平)仄(仄)平平仄仄,
      :
04句  : 离别常多会面难。     -- '难`字: 上平十四寒 ,去声十五翰 。
      : ◎▲○○●●◎
      :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七部 平声 A )
      :
05句  : 此情须问天、         -- '天`字: 下平一先 。
      : ●○○●○
      : (仄)平(平)仄平(韵)。 (第七部 平声 A )


-----
2)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前段解释如下:
01句  : 醉里挑灯看剑。       -- '剑`字: 去声二十九艳 ,去声三十陷 。
      : ●●○○○●         ---- 辛弃疾 自己所用的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 ----《钦定词谱》
      :
02句  : 梦回吹角连营。       -- '营`字: 下平八庚 。
      : ●○○▲○○
      : (平)平(平)仄平平(韵)。 (第十一部 平声 A )
      :
03句  : 八百里分麾下灸。     -- '灸`字: 去声二十六宥 。
      : ▲▲●◎○●●
      : (平)仄(仄)平平仄仄,
      :
04句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声`字: 下平八庚 。
      : ●▲○○●●○
      :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十一部 平声 A )
      :
05句  : 沙场秋点兵。         -- '兵`字: 下平八庚 。
      : ○○○●○
      : (仄)平(平)仄平(韵)。 (第十一部 平声 A )



特别是前面例子:
晏殊词的第二句:
02句  : 人间秋月长圆。       -- '圆`字: 下平一先 。
      : ○○○▲○○         ---作者使用的平仄。
      : (平)平(平)仄平平(韵)。 (第七部 平声 A )

辛弃疾的第五句:
05句  : 沙场秋点兵。         -- '兵`字: 下平八庚 。
      : ○○○●○           ---作者使用的平仄。
      : (仄)平(平)仄平(韵)。 (第十一部 平声 A )






点评

破阵子,望文生义都可知原应属军乐,钦定词谱也提到“元高拭词注正宫”,正宫的”声情“是“惆怅雄壮”,后来随着宴乐转为婉约清丽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并不存在必然的什么写情懑调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8-9 2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主题

9129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458
贡献
9821
金钱
12836
发表于 2025-8-9 2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5-8-9 16:07
我把这首词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首的前段,平仄使用情况解释一下。
读者只要一对比就可以看到其变化规律是否 ...

破阵子,望文生义都可知原应属军乐,钦定词谱也提到“元高拭词注正宫”,正宫的”声情“是“惆怅雄壮”,后来随着宴乐转为婉约清丽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并不存在必然的什么写情懑调苦

点评

对,是这样。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调名与词的内容一开始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渐渐地两者有了脱离,便基本上不相关了。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调名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8-10 0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55
贡献
3615
金钱
5051
发表于 2025-8-10 06: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5-8-10 06:24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8-9 20:57
破阵子,望文生义都可知原应属军乐,钦定词谱也提到“元高拭词注正宫”,正宫的”声情“是“惆怅雄壮”, ...

  对,是这样。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调名与词的内容一开始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渐渐地两者有了脱离,便基本上不相关了。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调名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词牌和内容的关系是:填词时,需要依据特定的词牌来填写,但词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不受词牌的限制。

例如: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可以看到,此词所表达的内容,同样是没有受到 词牌 《破阵子》原应属军乐的“雄壮”所限制。

点评

只就《破阵子》而言,稼轩亦有谐婉之作,如‘劝酒偏他最劣,笑时犹有些痴。’,词之于中国屡变,宋翔凤云:“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元明以降,因为历史因素,南北曲盛行,诗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8-10 0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主题

9129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458
贡献
9821
金钱
12836
发表于 2025-8-10 07: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5-8-10 06:21
对,是这样。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调名与词的内容一开始都有一 ...

只就《破阵子》而言,稼轩亦有谐婉之作,如‘劝酒偏他最劣,笑时犹有些痴。’,词之于中国屡变,宋翔凤云:“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元明以降,因为历史因素,南北曲盛行,诗词并就衰颓,而词尤甚。元代文人处于异族宰制之下,典雅派歌曲,既不复重被管弦;激昂悲愤之词风,又多所避忌,不能如量发泄;凌夷至于明代,而词几于歇绝矣!

逮及清代,词体虽复兴,只是清代之词,早已不复唐宋就乐制词了,龙榆生说;清代二百八十年,词人辈出,超轶元明二代,骎骎与两宋比隆。虽此体不复重被管弦,仅为“长短不葺之诗”;而一时文人精力所寄,用心益密,托体日尊;向所卑为“小道”之词,至是俨然上附于《风》《骚》之列;而浙常二派,又各开法门,递主词坛,风靡一世。吾辈撇开音乐关系,以论清词,则实有同于唐人之新乐府诗,于中国文学史上,占极重要之地位焉。

所谓【虽此体不复重被管弦,仅为“长短不葺之诗”;】,说白点,词体在中国的演变早就变成跟诗一样的文体了,很多词牌也是打破了原固有的声情限制,题材上也更加开拓,几无所不包,还真就是仅为“长短不葺之诗”了。

不论是谈题材,谈风格,谈宫调,谈声情还是谈韵音,谈宫商,谈阴阳清浊等等一大堆劳杂子,想不承认词在历史上的变化是不可能的,直白说,词体早就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词家之专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2 0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