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16

七古——师道传承组诗

[复制链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古——师道传承组诗
三、绛帐弘经循始末
先生执卷立庭前,绛帐高悬月影寒。
朱子当年题学易,羲文心印在毫端。
真山春联犹在壁,坐看吴粤两峰峦。
今朝重叩空山雨,夜半书声透竹竿。

四、青衿问道贯终生
马帐春风廿载过,门生簪笏满长安。
王公四世三公榜,富贵神仙语未阑。
章氏五男皆进士,满床牙笏早朝还。
更看董公书案侧,富春山色入毫端。

五、桃李阴山发大功
百年树木荫参天,绛帐青灯代代传。
临海寿星题旧事,七代孙曾福泽绵。
槐厅三子登龙榜,阴德门楣耀史篇。
待到新桑遍冀野,织女应笑老农言。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的诗作,因有些历史知识不太了解,待有时间查询后再谈,惭愧,敬茶问好。

点评

谢谢来访关注,谢谢雅评高点。谢谢详分细解,谢谢 点亮支持。 欢迎常来互动,欢迎相互探讨。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不当之处还望雅正和建议。 相互学席,共同提高。 问候诗友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5-8-4 18:20
谢谢诗友的诗作,因有些历史知识不太了解,待有时间查询后再谈,惭愧,敬茶问好。 ...

谢谢来访关注,谢谢雅评高点。谢谢详分细解,谢谢 点亮支持。
欢迎常来互动,欢迎相互探讨。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不当之处还望雅正和建议。
相互学席,共同提高。 问候诗友好!

点评

嗯,有空多读读我老师的文章,这个板块有很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前天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8-5 09:37 编辑
五味瓶 发表于 2025-8-4 18:58
谢谢来访关注,谢谢雅评高点。谢谢详分细解,谢谢 点亮支持。
欢迎常来互动,欢迎相互探讨。 欢迎提出宝 ...

嗯,有空多读读我老师的文章,这个版块有很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问好。

点评

谢谢指点,请问你老师的地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5-8-5 09:17
嗯,有空多读读我老师的文章,这个版块有很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问好。 ...

谢谢指点,请问你老师的地址?

点评

远山绿叶是他的网名,我也有不断的分享他的文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前天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味瓶 发表于 2025-8-5 11:03
谢谢指点,请问你老师的地址?

远山绿叶是他的网名,我也有不断的分享他的文章。

点评

谢谢!看过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5-8-5 11:16
远山绿叶是他的网名,我也有不断的分享他的文章。

谢谢!看过了。

点评

有感2023年元旦 一 三年三度疫情间,辞旧迎新值重关。在外置身宜守阵,居家服令亦当班。 元旦疫情诗解读:重点讨论:“辞旧迎新”是否适合元旦。 个人认为:“辞旧迎新”,随符合元旦,但更多的指向春节,既,农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2023年元旦

三年三度疫情间,辞旧迎新值重关。在外置身宜守阵,居家服令亦当班。
元旦疫情诗解读:重点讨论:“辞旧迎新”是否适合元旦。
个人认为:“辞旧迎新”,随符合元旦,但更多的指向春节,既,农历 农事。
关于"辞旧迎新"与元旦的适配性问题,需从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现代实践三个维度综合考量:
一、历史语境中的语义变迁
‌农历传统内核‌:
"辞旧迎新"最初植根于农历春节席俗,如《荆楚岁时记》记载的"桃符易新"仪式,其核心是农事周期更替的象征。王安石《元日》中"新桃换旧符"的意象,亦指向农历新年。
‌公历元旦的适应性‌:
1912年民国改用公历后,"元旦"名称被转移至1月1日,但民间仍保留农历春节为"年节"。这种二元时间体系导致"辞旧迎新"的语义发生分化:公历元旦侧重行政历法意义,农历春节延续农耕文化内涵。
二、现代应用中的功能异同
‌官方话语体系‌:
当代元旦庆典中,"辞旧迎新"已成为标准祝辞,其使用频率在政府公告、企业贺词中显著高于春节。这种泛化使用剥离了原始农事关联,转化为普世性的时间更替象征。
‌民俗实践的差异‌:
• ‌仪式保留度‌:元旦大扫除等夕俗继承自农历传统。但祭灶、守岁等核心仪式仍集中于春节。
三、文化符号的当代重构
‌情感共鸣机制‌:
民众对"辞旧迎新"的接受度取决于具体场景:
• 元旦场景侧重"年度更替"的职场/学业周期;
• 春节场景强调"家族团聚"的情感联结。
综上:"辞旧迎新"在元旦的适用性取决于使用语境。在官方话语或现代庆典中具有合法性,但在严格的文化符号学层面,其与农历春节的深层关联仍为重点。
这种二元性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节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复杂性。
故个人认为,写中国古体诗词仍应引用传统符号,如:历法,节气等。但也需与时俱进,旧瓶新酒。如:大家都说普通话了且不会用古韵吟唱古韵诗词,就该普及使用《中华新韵》等。

点评

谢谢诗友对于《有感2023年元旦》诗中“辞旧迎新”用法的探讨,“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现代实践”这三个角度的划分非常科学,故前面的论述在这个科学的框架下都比较合理,条理分明,令人读后非常舒心,点赞。 唯“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前天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8-5 15:43 编辑
五味瓶 发表于 2025-8-5 12:48
有感2023年元旦

三年三度疫情间,辞旧迎新值重关。在外置身宜守阵,居家服令亦当班。

谢谢诗友对于《有感2023年元旦》诗中“辞旧迎新”用法的探讨,“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现代实践”这三个角度的划分非常科学,故前面的论述在这个科学的框架下都比较合理,条理分明,令人读后非常舒心,点赞。
唯“故个人认为,写中国古体诗词仍应引用传统符号,如:历法,节气等。但也需与时俱进,旧瓶新酒。如:大家都说普通话了且不会用古韵吟唱古韵诗词,就该普及使用《中华新韵》等。”这段话概念有些偏离和内容不完整,至少是值得商榷的。
比如“写中国古体诗词仍应引用传统符号,如:历法,节气等。”这句话内容就不完整,或者是把没有的问题当成了问题。因为这种传统历法节日并没有远离我们现在人的生活,中国人还是过春节比过圣诞节的多,只要中国人不抛弃自己的文化xi俗就会存在,诗词中也就存在,不论新诗和传统诗都会存在。当然用西历和西历节日等等现代词汇写诗也同样允许,这也是“与时俱进”和“酒瓶装新酒”的表现,故不必过分强调“引用传统符号”,属于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要看具体情况,也就是您前面说的“语境”等等。
而“但也需与时俱进,旧瓶新酒。如:大家都说普通话了且不会用古韵吟唱古韵诗词,就该普及使用《中华新韵》等。”这句话则概念有些偏离和观点武断。比如“旧瓶新酒”中的“新酒”就主要指新韵吗?这个比喻中“旧瓶”通常指的是传统形式,“新酒”通常指的是内容,并不仅仅是新韵,主要指今天世界生活中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当然也包括今天人们交流沟通的“新语言,新词汇,新韵”等等。
从以上分析大概可以看出,今天那些扔热衷于之乎者也这些已经脱离今人日常交流沟通语言的晦涩拗口词句是多么的不能“与时俱进”;以及那些整天逃避现实而以重复古人故事为能事的写诗方式是多么的不知“新酒”为何物;还有那些因为“平水韵”不好学就轻易劝别人也放弃是多么的偷懒和短视,因为“平水韵”不单单是“新酒旧酒”的问题,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今天普遍认同的新韵旧韵“双轨制”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您说呢?
个见,语言比较直。不妥处还请多多批评和包容见谅。还是来两句问好,如下:
回诗友“旧瓶新酒”语
旧瓶不是旧时令,新酒也非新韵音。
概念难详多瞎说,语言失当易胡吟。
抛开生活逃避客,爱上华词泥古心。
更有主观懒惰者,哪边方便哪边寻。



点评

请问 诗友:你能正确用《平水韵》吟唱《忆秦娥》吗?你会入声韵吗?你还穿大裆裤吗?你还留大辫子吗?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不用就是偷懒吗? 完全搬用《平水韵》 如:上平四支,上平七虞,上平十三元等,写出来,读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5-8-5 15:27
谢谢诗友对于《有感2023年元旦》诗中“辞旧迎新”用法的探讨,“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现代实践”这三个角 ...

请问 诗友:你能正确用《平水韵》吟唱《忆秦娥》吗?你会入声韵吗?你还穿大裆裤吗?你还留大辫子吗?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不用就是偷懒吗?
完全搬用《平水韵》 如:上平四支,上平七虞,上平十三元等,写出来,读出来会押韵顺口吗?还有上声四纸,“上声十三阮
阮远[远近]晚苑返反饭[动词]偃蹇琬沅宛婉畹菀蜿绻巘挽堰混棍阃悃捆衮滚鲧稳本畚笨损忖囤遁很沌恳垦龈”放一首诗里你怎么读出押韵?   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物、壁、雪、杰、发、灭、发、月。
  物、  
古:仄  ◆物【入声五物】
今:仄  ◆物【十四姑,u】
  壁、  
古:仄  ◆壁【入声十二锡】
今:仄  ◆壁【十二齐,i,er,ü】
  雪、  
古:仄  ◆雪【入声九屑】
今:仄  ◆雪【三皆,ie,üe】
  杰、  
古:仄  ◆杰【入声九屑】
今:平  ◆杰
  发、  
古:仄  ◆发【入声六月】
今:通  ◆发【一麻,a,ia,ua】
  灭、  
古:仄  ◆灭【入声九屑】
今:仄  ◆灭【三皆,ie,üe】
  发、  
古:仄  ◆发【入声六月】
今:通  ◆发【一麻,a,ia,ua】
  月。  
古:仄  ◆月【入声六月】
今:仄  ◆月【三皆,ie,üe】

点评

哈哈,怎么就急了,斯文扫地了吗?准备歇斯底里了吗?我的意思是说新韵旧韵都可以用,没有说不用旧韵就是偷懒,你是不是太敏感了?“偷懒”是指那些为了自己用着方便而反对用平水韵的人,你这是不是又多心了?还有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前天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8-5 20:23 编辑
五味瓶 发表于 2025-8-5 17:18
请问 诗友:你能正确用《平水韵》吟唱《忆秦娥》吗?你会入声韵吗?你还穿大裆裤吗?你还留大辫子吗?这 ...

哈哈,怎么就急了?我的意思是说新韵旧韵都可以用,没有说不用旧韵就是偷懒,你是不是太敏感了?“偷懒”是指那些为了自己用着方便而反对用平水韵的人,你这是不是又多心了?还有就是.这个版块一项主张坦诚交流,我是看你也交流互动热情才直言不讳,难道非要赞同你的观点才行吗?一个人总不能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吧?况且我写诗谈话多是从具体问题表达普遍根源,很少针对个人,是不是对号入座了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味瓶 于 2025-8-5 18:48 编辑

什么叫“急了”,法庭上都可以申诉、辩论,怎么这里不能讨论发言吗?如果别人解释就是“歇斯底里”的话,以后就不说了。请问:“还有那些因为“平水韵”不好学就轻易劝别人也放弃是多么的偷懒和短视,”这句话怎么解释?“偷懒和短视”不单单是不同意见吧!我以上的争论算什么,“小心眼”争赞赏!唉!
不是《平水韵》不好学,而是《平水韵》已经不适合当代人的发音了,我问你会不会用《平水韵》吟唱古诗词,举了一些例子,你就说别人“急了”、“歇斯底里”,你这叫心平气和的探讨、“坦诚交流”吗?我们都不是古人,更不能说相比古人,就是古人写的诗、词也有多种变体,比如:《临江仙》、
《念奴娇》都有十一体等。

点评

嗯,诗友说的也有道理,是我把你上面“你还穿大裆裤吗?你还留大辫子吗?”看成了污言秽语,实际是屋中光线不好看错了字(我用的墨水屏,刷新慢,显示也不怎么清楚),才有了“歇斯底里”的用词,后面我又看发现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前天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8-5 20:24 编辑
五味瓶 发表于 2025-8-5 18:27
什么叫“急了”,法庭上都可以申诉、辩论,怎么这里不能讨论发言吗?如果别人解释就是“歇斯底里”的话,以 ...

嗯,诗友说的也有道理,是我把你上面“你还穿大裆裤吗?你还留大辫子吗?”看成了污言秽语,实际是屋中光线不好看错了字(我用的墨水屏,刷新慢,显示也不怎么清楚),才有了“歇斯底里”的用词,后面我又看发现错了也就把这个词去掉了,这里向你说声抱歉。“评点写论”版块只要是真诚文明交流互动一概是欢迎的,不存在不让人说话的可能,诗友尽可直言不讳,不必为此担心顾虑。再解释一下你的疑问,如下:
“还有那些因为“平水韵”不好学就轻易劝别人也放弃是多么的偷懒和短视,”这句话怎么解释?“偷懒和短视”不单单是不同意见吧!我以上的争论算什么,“小心眼”争赞赏!唉!“
你记得我上面给你说过“况且我写谈话多是从具体问题表达普遍根源,很少针对个人”这句话吗?答案就在里面,我是从你对平水韵的认识想到了曾经网上普遍出现的“韵争”现象,主要是平水韵和新韵之争,故对这种现象的主流心理做了揭露,并不是针对你个人,是为了让诗友避免这样的认识。
不是《平水韵》不好学,而是《平水韵》已经不适合当代人的发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谈了,因为已经属于“韵争”了,可以各自保留意见,可好?这个版块很少谈论格律问题,因为那个上网一查就知道了,多向内容刨析,为的是相互取长补短。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了,
以上的答复不知道诗友满意不满意,尽管批评指正,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建筑、传统节日、饮食等。特别是意境深远,蕴含广泛,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一音多字,多字一意。文言厚重,典故众多。让我们共同学席,共同提高吧。

点评

谢谢坦诚交流,同意观点,不过照顾读者的作者会把这样的误解降到很低。嗯,但是我说话比较直,喜欢从具体内容往普遍原因谈,有时间会给人一种针对个人的错觉,因这个原因也得罪了一些人,你要有心理准备。不妥处也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前天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味瓶 发表于 2025-8-5 19:4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了语言文字、 ...

谢谢坦诚交流,同意观点,不过照顾读者的作者会把这样的误解降到很低。嗯,但是我说话比较直,喜欢从具体内容往普遍原因谈,有时间会给人一种针对个人的错觉,因这个原因也得罪了一些人,你要有心理准备。不妥处也请多多批评,敬茶问好。

点评

作者写作是给大家看的,当然要照顾到读者或大多数读者。我们的导师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并且反对错了的人。 读者要读懂作者的理念和意境,包括不直接表达并且表达模糊的作品,而不是要求作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主题

6142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66
贡献
6632
金钱
1125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味瓶 于 2025-8-5 20:55 编辑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5-8-5 19:59
谢谢坦诚交流,同意观点,不过照顾读者的作者会把这样的误解降到很低。嗯,但是我说话比较直,喜欢从具体 ...

作者写作是给大家看的,当然要照顾到读者或大多数读者。我们的导师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并且反对错了的人。
读者要读懂作者的理念和意境,包括不直接表达并且表达模糊的作品,而不是要求作者把作品翻译成白话文,那还不如写散文或记叙文呢。
比如:导师在《临江仙》赠丁玲后说:诗词不是报告文学;以及龚自珍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大夫退隐绝对不是去养花种田吧!而今的秸秆还田政策更不是因为龚自珍的一句“化作春泥更护花”所制定的。总之,诗词既不能露筋露骨亦不能肥厚臃肿,以通俗易懂,间有寓意内涵为基准为宜。
下线了,晚安诗友!

点评

哈哈,诗友这话说的前后矛盾,比如前面说“作者写作是给大家看的,当然要照顾到读者或大多数读者。”,后面又说“读者要读懂作者的理念和意境,包括不直接表达并且表达模糊的作品,而不是要求作者把作品翻译成白话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6

主题

10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24
贡献
103735
金钱
1171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前天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5-8-6 09:25 编辑
五味瓶 发表于 2025-8-5 20:28
作者写作是给大家看的,当然要照顾到读者或大多数读者。我们的导师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反对 ...

哈哈,诗友这话说的前后矛盾,比如前面说“作者写作是给大家看的,当然要照顾到读者或大多数读者。”,后面又说“读者要读懂作者的理念和意境,包括不直接表达并且表达模糊的作品,而不是要求作者把作品翻译成白话文,那还不如写散文或记叙文呢。”,不矛盾吗?“大多数读者”是谁?是小圈子的人吗?是会写诗词的人吗?明显不是;“大多数读者”通常指的是诗词要写的脍炙人口和童叟皆宜。比如,《静夜思》&《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上半段等等,而能理解“读懂作者的理念和意境,包括不直接表达并且表达模糊的作品”是“大多数读者”能做到的吗?对这个问题要有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不能搞成了强词夺理和自我否定。还有“……而不是要求作者把作品翻译成白话文,那还不如写散文或记叙文呢”这句话从何说起呢”属于跑题现象,因为你写不写散文记叙文是另外一回事,谁要你写成诗了呢?写成诗读就存在必要解释的问题,而能不能自圆其说是大家能否普遍接受的最低标准,至于好坏则只能交给历史和时间检验了。网上有些人说诗词不能白话翻译,那书店中诗词书籍中的翻译是从哪里来的呢?所以,一个写诗的人不能只会背书和道听途说,要实事求是,要正确理解书上和别人说的话。比如,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即“白话翻译虽不能完全表达诗词的内容,但诗词内容都可以被白话基本的表达,而这个基本指的就是能被多数人理解接受和同时就是作者的主要表达意思”。否则,诗词不成糊弄鬼的乱写一气?反正也不需要解释,想怎写就怎么写,这样的艺术能存在长久吗?道理其实挺简单,就是种地也有自身的规矩,种子过正,风调雨顺,身体健壮,及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种不好地总不能再怨老天吧?总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何况写诗呢?当然也有一种读者根本看不懂诗,甚至清晰明白的解释了也听不懂,这属于特例,这种情况是不能怪作者的,前提是作者已经尽力表达和解惑了。当然,也不是说诗词必须要写的通俗易懂,也可以不必照顾别人,因为他是给自己看的,不发在网上那就没人会提意见给他,发在网上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当然就不能找这样的借口。个见,错谬处还请多多批评。有所思,来两句问好,还是就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而言,不针对个人,如下:
回诗友“诗不能白话翻译”语
谁说诗词难白话,此谈在理也非全。
从来艺术源生活,哪有心声靠赌拳。
拗口千篇人少懂,清晰一句意多传。
虽然未必能言尽,互动交流语不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7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