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介绍一下北斗七星的其他季节指向规律

[复制链接]

1290

主题

2万

帖子

1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973
贡献
29568
金钱
3691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8-7 18:39 编辑

北斗七星的其他季节指向规律

北斗七星是古代中国人辨别方向、判断季节的重要天文标志,其斗柄(由摇光、开阳、玉衡三星组成的 “勺柄” 部分)的指向会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季节对应规律。除了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其他季节的指向规律如下:
1.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对应季节: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公历 2-4 月左右)。
原理:春分前后,黄昏时分观测北斗七星,斗柄会指向东方。此时万物复苏,草木萌发,古人据此判断春耕时节的到来,开始播种、耕耘等农事活动。
出处:与 “斗柄指西” 同出自《鹖冠子・环流篇》,原文记载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系统总结了四季与斗柄指向的关系。
2.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对应季节:夏季(农历四月至六月,公历 5-7 月左右)。
原理:夏至前后,黄昏时斗柄转向南方。此时日照时间最长,气温升高,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古人会根据这一现象安排灌溉、除草等夏季农事,同时应对高温多雨的气候。
3.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对应季节: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公历 11 - 次年 1 月左右)。
原理:冬至前后,黄昏时斗柄指向北方。此时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古人会停止大部分农事,进入休养生息阶段,同时储备物资、准备过冬。
补充说明:观测的时间与条件
上述规律的前提是 **“黄昏时分”**(日落后不久,约 19-21 点)观测。若在其他时间(如午夜、黎明),由于地球自转,斗柄指向会随时间顺时针转动(每天约转动 15°),因此需固定时间才能准确对应季节。
北斗七星的可见性受纬度和天气影响,在我国北方地区全年可见,南方低纬度地区冬季可能难以观测到完整的北斗七星。
这套规律是古人长期观测天象的智慧结晶,不仅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还融入了历法、哲学等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 观念的重要体现。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是中国古代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判断季节的一种说法,出自《鹖冠子・环流篇》。以下是对其的详细解释:

原理:地球绕太阳公转,使得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星空有周年视运动,北斗七星在夜晚相同的时间,会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看起来就像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斗柄的指向与季节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斗柄指向西方时,大致对应的是秋季。
意义:在古代,农业生产对季节的把握要求很高,而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这样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直观的季节判断方法,帮助人们掌握农时,安排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在秋季,人们可以根据斗柄指西的天象,知道该是收获庄稼、准备储存粮食的时候了,同时也可以为冬季的到来做好准备,如修缮房屋、储备柴火等。
局限性:古人用北斗七星判断季节的方法相对粗略,只适合日落后的入夜时分。随着时间推移,斗柄的指向会因地球自转产生明显变化。例如,秋季天黑后不久斗柄大体指向西方,但到午夜可能就会转向其他方向。

“大火向西,斗柄指申” 与古代天文和季节判断相关。以下是具体解释:

大火向西:“大火” 指的心宿二,是天蝎座的主星。“大火向西” 即 “七月流火” 所描述的天象,夏历七月(公历 8、9 月左右),大火星会逐渐向西沉落,是天气开始变凉的信号。《西游记》中 “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 也是形容这一夏末秋初的天象。
斗柄指申:在古代天文历法中,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北斗七星的斗柄每月会指向不同的方位,称为 “斗建”。“斗柄指申” 意味着斗柄指向西南方向,对应的是农历七月。此时大致是立秋节气前后,夜晚的凉气开始逐渐加强,昼夜温差不断加大。
二者关系:北斗星的斗柄永远指向青龙七宿的心宿,心宿二就是大火星,所以大火星的位置与斗柄的指向是一致的。当斗柄指申,大火星也在申位附近,古人通过观测这两者来确定季节,指导农业生产等活动。

北斗七星——挂在天上的钟表和月历 美学中医 2020-02-18   |  4399阅读  |  227转藏北斗星指示四季图 夜晚的北斗七星图
360截图20250807163318493.jpg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这就是北斗七星周年视运动,即固定在傍晚或夜半的一定时间观察,其斗柄方位每天西移1°每月移30°,一周年移动一周又回到原处。因此,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可以利用斗柄的指向确定季节。

183111466_2_20200218071307191.jpg

图 图片来源:Stellarium



360截图20250807163423005.jpg
地球的自转轴指向北极星方向,所以会看到上图中天上星星绕着北极星转的现象。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这反映的是地球的运动。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在北方天空的位置略有不同,斗柄所指方向也会变化。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图 北斗七星指示四季图

360截图20250807163445537.jpg
《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

《鹖冠子·环流篇》说得最为明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说:若把观测的时间固定于傍晚,则二月春分时分斗柄指东,五月夏至时分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时分斗柄指西,十一月冬至时分斗柄指北。借助斗柄指向地面上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可以确定四个季节的中间日期,二至二分的所在月确定之后,其他月份也就容易确定了。
不过,这一“东指”的时间会逐日提前4分钟如果每天晚上同一时间抬头仰望北斗星,会看到斗柄指向逐渐偏南。
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
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
加十五日指大寒,……
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
加十五日指雨水,……
加十五日指甲,雷惊蛰,……
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则雷行,……
加十五日指乙,清明风至,……
加十五日指辰,谷雨,……
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春分尽,故曰有四十五日而立夏,……
加十五日指巳,小满,……加十五日指丙,芒种,……
加十五日指午,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
加十五日指丁,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大暑,……
加十五日指背阳之维,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
加十五日指申,处暑,……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
加十五日指酉中绳,则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向,……
加十五日指辛,寒露,……
加十五日指戍,霜降,……
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维,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
加十五日指亥,小雪,……
加十五日指壬,大雪,
加十五日指子,则故曰阳生于子,阴生于,阳生于故十一月日冬至。鹊始加巢。人气锺首。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荠麦亭历枯,冬生草木必死。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还说: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意思是说,北斗的斗柄连着东南方向的角宿(室女座),玉衡星对着东北方向的斗宿(人马座),而斗口正朝着西南方向的参宿(猎户座)。角宿斗宿参宿是我国传统星象二十八宿中最重要的三宿,它们彼此的赤经距离大致相等,而北斗正处于这三个重要星宿之间的中心位置,因而被当作参考坐标使用。
这种斗柄所指的循环,历经二十四向,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相应。这就是北斗星的“周年视运动”。
北斗星指示一日斗柄所指定时,是古人最常见的应用方法。
北斗星北天旋转,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轴“周日视运动”,
一日一夜即十二时辰旋转一周。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图 北斗星夜晚指示时间动态图


183111466_5_20200218071307566.jpg


北斗位于北极星附近,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无论在北极星之上或北极星之下时,它们永远位于地平线之上,理论上在夜间的任何时刻都能看到。
只不过,在斗柄西指时(秋天),由于北斗七星太靠近北方地平线,观测难度大增。北斗绕北极星一昼夜旋转一周,正好起到时针指示时间的作用:每旋转15°即是1小时。
罗盘二十四山对应十二时辰,一个小时走15度。一个小时约走一山。
太阳时角,南点向西起算,分为360度,24时。
太阳时角是以正午12点为0度开始算,每一小时为15度。即14点和10点分别为30度和-30度。方位角是以正南为0度,向西为正。太阳1小时走15度,这与北极星一样1小时走15度。
古人有《斗旋十二辰》算法,以斗柄所指定时,初昏时斗柄指子,等其转到指之时,便过了一个时辰(2小时)到指处,便过了二个时辰(4小时),依此类推……
除了斗柄之外,也可以运用斗柄延长线上的招摇星或其它熟识的星辰辨时。知道这些道理,便可灵活运用,掌握星辰与时间的关系。
北斗星指示十二月《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
古代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是历法中的“月建”
《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
在《汉书·律历志》中说的很清楚: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就说明了月建所指。
这里提到的“(月)建所指”北斗所指,叫做斗建,例如《史记·历书》集解就说:“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五行大义.七政》引《尚书纬》曰: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
所谓“月建”,就是把黄道(即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的路线)附近的一周天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
那么北斗星斗柄又是如何指示十二个月的呢?
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郑注:“孟,长也。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者,日月会於诹訾,而斗建寅之辰也。疏:斗,北斗,循天而转,行建一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也”初昏时出现北斗七星,斗柄正月,斗柄二月斗柄三月,斗柄四月斗柄五月,斗柄六月,斗柄七月。斗柄为八月,斗柄九月,斗柄十月,斗柄十一月。斗柄十二月。
图 北斗七星“月历”


360截图20250807163522057.jpg


就一日而言,每日从所处地球观之,北斗七星绕行北极星随时间亦由东向西进行圆周运动,每个时辰(即两个小时)移动一个地支区位(也是周天30度),一天十二地支恰为一周,恰好又与太阳“周日视运动”相吻合。因斗建(所处月令)之不同,北斗七星于天球上位置,在不同月令虽同一时辰,亦有所差别。
由于夜半“子时”既是昼夜阴阳消长变化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阴阳消长变化的开始,同时,冬至“子月”又正好是北斗星斗柄指向北方之时,所以非常重要。
十二地支之间间隔30度,等分一个太阳回归年,每支恰恰对应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即所谓“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灵枢·卫气行》)之意。
十二地支连接时空天象
因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向由十二支标记的空间区位时,恰恰也相对应着太阳一回归年相应的12个月份。所以古人在北斗星天文背景下,运用十二支标记相关的天球空间,同时也标记着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该空间的相应时间。
十二地支纪日、月、年、时
例如:十二地支纪日:《灵枢·九针论》其日戊寅、己丑则是干支结合应用纪日;
十二地支纪月:如《灵枢·阴阳系日月》之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
十二地支纪年:《内经》中的《素问·天元纪大论》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即是运用于纪年;
十二地支纪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
《灵枢·卫气行》等就是北斗星配合十二支的具体应用。
北斗星旋转对应一日一月一年
在地球上观察,以北天极为中枢划分为子、丑、寅、卯等12宫的空间区位,北斗七星绕之而旋转,其每月、每日、每时所现天象,如同时钟之时针、分针、秒针各自的规律移转,太阳每日、每年,月亮每日、每月的周期性变化的天象也有钟表历法的作用。
古人通过对这一日月时、北斗星等运行规律性及循环周期,抽象出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历,这乃是极高智慧之表现。
北斗星分别按遍历十二宫,所历一年之春、夏、秋、冬四季,与一日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以斗纲所建,寅、卯、辰宫,巳、午、未宫,申、酉、戌宫,亥、子、丑宫;一日则晨寅、卯、辰宫,巳、午、未宫,申、酉、戌宫,亥、子、丑宫。
是以对照行度,比之日东升,比之日中天比之日沉落,比之日反背。如此,北斗七星行度已寓一年中气候与一日中温度之变化,有寒暖燥湿的大小循环于其中,且又可明地理之方位所在。


图 斗转星移—星轨中心就是北天极


360截图20250807163604163.jpg

换种方式,以天象来理解的话。随着地球的自转,北斗七星的勺子柄就如同钟表的指针一样,绕着北天极旋转(逆时针)每移动15°也就意味着过了一个小时。北斗七星指示一日)
北斗七星每天逆时针偏移1°一个月就是30°(北斗七星指示一月)3个月累计一个象限一年回到了原点(北斗七星指示一年)
所以,北斗七星的斗柄相对于地球不停地旋转的,绕着北天极自东向西转(逆时针),移动15度一个小时,一天就是24个小时,每天偏移1度就是一个月30度,旋转一周天一年时间。
古代绕天一周称一周天为365.25度,“一天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余气而盈闰矣。
因此,一年十二个月,每15天一个节一个气,每5天一候,太阳一年变化十二次,把一年365天分成十二等份,同于北斗七星一年变化十二次,又对应月亮十二个月周期。因此,古人把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用来指示一日一月一年四季
图 北斗七星“钟”和北斗七星“历”
360截图20250807163634979.jpg
也就是说,由于地球每日由西向东自转一周,从所处地球观之,北斗七星每日绕着北极星由东向西转动一周。
这就是《春秋纬·元命苞》中说的:“天左旋,地右动”,《运斗枢》篇说“地动见于天象”。
地球自转一周费时约23时56.1分注:称一恒星日,意即天球子午线的赤经座标,因地球自转,春分点每隔23时56.1分通过天球子午线一次之谓)
以时间来看,同一恒星较前一天约提早3.9分出现于地平面;以方位角度看,在地球上看,每天在同一时间已由东向西移动约近1度(即360度除以24小时所换算之1440再乘3.9),亦即每天在同一时间已位移1度。
北极星运动一周划分十二份配以十二地支,北斗七星约每30日逆时针移动30度,相当一个月,移动一地支,一年遍历周天十二宫也。年复一年循环不已,此即斗纲所建之天象。
因此,诸种天文现象相互呼应,北斗星之天象配合天干地支等符号的运用,不仅指纪历的方便,更可表天体的运行季节气候的变化,地理的方位,这是一套可表达天象的完整的天文体系。
天文与文明与历史
天干地支结合十二时辰十二月十二星次十二星宫二十八宿和二十四节气等等,再加上北极星、北斗星,如此就简单的表达了复杂天象,还便于记忆理解。这些结合起来相当于复现了相应的天象,类似于现在电脑模拟的星空模型,却不用那么复杂,精确度可以随着时代发展而提高,但是,如何用简单的表达复杂的天象,则是一门极大的学问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不需要电脑也可以知天象的原因了,过于追求天文计算里的精准度,那是舍本逐末了,天文的本质是观天文以察人事。
所以,《易·贲》才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方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图 斗转星移 时空穿梭动态图
360截图20250807163655384.jpg
是以,观天象可知:天文历法计算历算,得出“数”;天文规律总结,得出“抽象”;观察天文气象物候,得出“理”;天文对于地理分野,得出“占”。这是天象自然具备的多种功能,所以天象才如此复杂,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应用的方式用途也就不同了。
这就是《汉书·艺文志》天文序所说的:「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才是观测天文最应该做的事情!
因此,预测本身并非是可怕而又不可信的事情,当你知道了这些以后,就会明白此是天象自带的功能之一,正是有了前三种功能,才会实现“占”,所以,《易经》才会如此伟大!
历史同样也是另一种实现预测功能存在,正是有了前人的记录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轻而易举获得上千年的人生积累,方可知事物的走向形势变化,进而推测将来的发展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如此聪明的缘故啦!
正确真实的历史,才能使人获得“明鉴”“明智”错误伪造的历史,只会让人变得“降智”“无以为鉴”,因为伪造的历史并非真实发生的过去,无法获得有用的经验来借鉴,以供解决当前的问题!
真历史,能够看出现象发展的趋势,自然能够推断将来了,假历史得到的只是各种编造故事的错误结论,与现实不符,不可能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获得的只能是“灭亡”经验!谁说历史不重要,历史分明最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已转藏全屏













360截图20250807163655384.jpg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3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