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 二首 七律 新韵 陈玉喜 【一】 秦王皇禁溢春轩,隋帝芙蓉诱重潺; 贞观太宗之治仿,盛唐文化敬荣添。 彩霞临水紫云吐,宫殿蓬莱楼古山; 使御连绵亭固起,曲江流饮杏园关。 【二】 塑雕壁画赐皇娴,朝贺八方万励谦; 轶事芙蓉希聚趣,杯盛美酒敬嘘仙。 玄宗窥魅园游兴,阙下樱桃王著篇; 隆帝插花苏颋赏,杂诗杜牧说长安。 赏析; 大唐芙蓉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 秦王朝在此开辟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使曲江成为皇家禁苑上林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更曲江为“芙蓉园”;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除在芙蓉园总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成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均发生在这里,唐时的曲江性质大变,成为首都长安城的公共园林。 在唐太宗出现贞观之治后,其后的高宗、睿宗等朝,园林建设在这里开始有了较大的举动,奠定了盛唐文化繁荣的基础。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其盛况空前绝后,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在皇家禁苑芙蓉园内,玄宗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 《开元天宝遗事·天宝下》记载这样一些趣事说;苏颋随玄宗皇帝春游芙蓉园,在紫云楼观赏万民游曲江盛景,但见尘埃轻飘与烟水红花相映,结成红雾,游人幄帐成片,彩绸飘扬无边无际直接青云。于是,用诗表现了出来,深得上皇之心,得到了玄宗亲自插花的嘉赏。 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曰:“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兰。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据考,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樱桃宴在每年的四月一日举行,皇帝禁苑的樱桃是新年最先成熟的水果,皇帝荐祖 后大摆樱桃宴,遍赐群臣。 “芙蓉园中樱桃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唐代诗人丘丹在回忆长安的四月时,就特别歌咏到这件事:“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酙玉卮更献,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南郊即是南苑,指芙蓉园。在四月初一这一天,皇帝率百官千骑,来南郊芙蓉园赐宴,盛满美酒的玉杯连续敬献,装有新鲜樱桃的丝笼不断送来。在这芳草铺地落英缤纷的时节,君臣尝新饮宴,令人难忘,是唐代诗人忆长安四月时最先想到的事情。 从唐玄宗时代开始,“芙蓉园中看花”——皇帝游幸芙蓉园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皇帝游幸芙蓉园都是从东垣夹城潜行来回的,外面的人不能看到皇帝的游赏队伍,只能听见那轰隆隆的车辇声音,还可以闻见从夹城中飘过来的大批嫔妃宫女留下的阵阵香气。杜甫《乐游园歌》诗曰:“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描写的是前者;杜牧《长安杂题》诗云:“南苑芳草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六飞南幸芙蓉园,十里飘香入夹城”,说的是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