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百年校庆撰写诗联
其 一
凤城书院黉门闿,化外偏荒蒙昧改,师长心遗母校园,丹青历历铭千载;
天柱山乡教帜搴,民间学道迪知传,英才榜矗莲池岸,桃李夭夭状百年。
注释:
黉门:旧时对乡学、学堂的称谓;
化外:旧时对于中华文化发祥地中原之外的地域的称谓,贵州省天柱县古代属于化外地域;
迪知:与“迪哲”、“迪喆”同义,蹈智之意,蹈圣明之道的意思,通俗的解释就是“领悟、践行圣明之道”的意思。
上面的这副对联,还可以作如下展示。
上联的文字,稍微改变一下,就改头换面成了——
七绝(仄声韵) 母校建校追思感怀
凤城书院黉门闿,化外偏荒蒙昧改。
师长心遗母校园,丹青历历铭千载。
(该七绝诗押韵用韵为平水韵仄声韵部的上声十贿韵)
下联的文字,依照上面的修改形式,成了——
七绝 百年母校感怀
天柱山乡教帜搴,民间学道迪知传。
英才榜矗莲池岸,桃李夭夭状百年。
(该七绝诗押韵采用平水韵平声韵部的下平一先韵)
其 二
书院发端弘学俗,凤城兴教开新局,清承民立共和昌,垦瘁锄劬三部曲;
山乡变化纪英尘,校友归庠庆寿辰,贤种师耘桃李茂,培荣抚郁百年春。
注释:
清承民立共和昌:天柱民中的简介里述,天柱民中最早可溯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创办的“开化书院”,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开办的“凤城书院”,清光绪三年的“凤山书院”,民国五年正式创办“天柱县立中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天柱民族中学”,在共和国成立至今,得到了现在看到的辉煌发展成果。后面的“三部曲”也指这些历史沿留。
英尘:贤迹,即先贤遗留的功绩、掌故。
上面的这副对联,还可以如下展示。
上联的文字,稍微改变一下,就改头换面成了——
七绝(仄声韵) 母校创办回顾抒怀
书院发端弘学俗,凤城兴教开新局。
清承民立共和昌,垦瘁锄劬三部曲。
(该七绝诗押韵用韵为平水韵仄声韵部的入声二沃韵)
下联的文字,同样依照上联修改格式,就改头换面成了——
七绝 母校百年校庆道情
山乡变化纪英尘,校友归庠庆寿辰。
贤种师耘桃李茂,培荣抚郁百年春。
(该七绝诗押韵用韵采用平水韵平声韵部的上平十一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