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9|回复: 55

《一苇读诗词》第五讲:古诗没落

[复制链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10-21 22: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一讲我们聊了魏晋时期的五言诗,以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把五言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真抱歉,到这里我才发现曹植的光芒完全覆盖了建安七子),叙事、抒情、咏志、言事不一而足,佳作叠出。

  到了晋朝,玄学盛行,于是继“建安七子”之后的“竹林七贤”走入视野。他们七个人曾经一起在竹林里喝酒弹琴作诗骂朝廷,结果有了点名气之后,让朝廷瞧见了。。。于是七人风流云散,沿着他们各自为自己选择的路,走向迥然不同的人生。这七人里诗歌造诣最深、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推阮籍,他的运气不仅仅在于以半疯癫状态与司马氏虚与委蛇居然能活到老,他的运气更在于他的《咏怀》作品居然有八十二首存世,成为七子中留作最多的一位(还不算文、赋)。后人研究阮籍的艺术成就主要就是分析、研究他这八十多首《咏怀》,这些诗首先是政治相关,甭管他写出来的是啥,他想说的,都是与政治相关的事情;其次这些诗全都“寄托遥深”,这种曲折的笔法一改建安之前的悲壮、慷慨,变得一次读不懂了,你要读两次看三次再琢磨四次,然后才能大约体会出来他想表达什么(有些作品甚至只能理解其情绪而非字句)。这种写法在阮籍无非是个保命之法,却成了后世为诗的一个圭臬,从这儿往后,诗都不好好写了,一定要“含蕴沉郁”的才好,让人一遍就能看明白的诗经常被鄙视,直到今天;再次阮籍这批作品的创作手法多样,技巧繁杂,可以作为修辞手法的题库用,今天我们能想得到的手法,他全练过:比、兴、用典(正着用、反用、藏字用、换头用、组合用、连环用)、假托(神仙、鸟兽、古人)。。。其实运用如此繁多手法的目的,还是为了隐晦,他就诚心不想把话说明白——这跟现在有人说话说不明白是两回事哦——因为说明白了,下场看嵇康就是,广陵绝响换来一篇《思旧赋》而已。阮籍还是想活着的,所以他就要写得让人看不明白(至少让绝大多数人看不明白,跟白香山正好相反)。

  在此,我们共同学习一下他的《咏怀第三十八首》,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篇: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诗作起笔恢宏大气,太阳啊,光芒万丈;大河啊,浩浩荡荡!寥寥两笔营造出一个雄杰生长、存在的环境,人未出,势先胜。接下来的四句被后人翻写、借用了无数次,如果说李白的作品中充满了雄奇恣意,那么阮籍这四句怎么着都是太白的师傅了(李白诗云“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是不是这儿学的?)!雄杰之士什么样呢?他把弓挂在太阳升起之处的树上,把长剑靠在天外边立着;泰山不过是磨刀石,黄河就是条束衣带。这得是多么高大威猛、不可一世的英雄啊?笔锋到此一转,突然开始说庄子——打断一下,“竹林七贤”他们的玄学理念也不尽相同,嵇康、阮籍、刘伶和阮咸是老庄一路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所以阮籍对老庄还是很有研究的——庄子算是参破生死的,他说死了反正要让蚁虫啃了的,与其这样不如干脆省个棺材板儿,直接扔荒郊里去,让秃鹰啄食得了(也省得他老婆劈棺)。这种态度比之当时的人算是豁达得多了,但在阮籍这儿,还是差一层。阮籍认为,让秃鹰吃也还是在意肉体的存在,没有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阮籍认为更高一层的境界是什么?是像雄杰士这样,什么天地,什么大小,什么生死,都无所谓的,他留存的,是功名。人会死,尸体会让虫吃鸟啄,荣枯也只是瞬间而已。那么什么是永恒的?是功名!大英雄不可一世的功名,伟业,光照四海,彪炳千秋!

  随着晋朝政局的稳定,司马氏“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显现效果,竹林七贤死的死、降的降、从政的从政、从军的从军,这个“狂士”小团体自然解体了。随着西晋逐步走向安稳繁荣,文学上亦趋向繁琐、绮丽,形成著名的“太康文学”。太康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天下第一美男潘安和才子陆机,后世形容某人才华横溢时说的“潘江陆海”便此二位。太康文学的特点一是由朴转丽、由简入繁;二是由散入骈——此二端为后世诗歌回环复唱、骈体对偶、声韵协调开了先河,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与成熟。
  总体来说,陆机的诗歌成就要高于潘岳(小潘是悼词专家),他写过不少《拟古诗》,在此咱们就来对比一下“拟古诗”与“古诗”的区别:

    《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西北有高楼》——陆机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
    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这两首诗说的是同一件事儿(听佳人在西北那高楼上弹琴),但这两首作品的表现风格、表达情感、意境、和效果都是完全不同的,文字并不难懂,故不多说。

  总体来说晋朝出产的大诗人并不多,佳作亦有限(光那儿琢磨着怎么啰嗦了),到后期贵族生活奢靡、不思政务,百姓穷困不堪、水深火热。自公元420年东晋亡国到公元581年隋朝建国,这160年的时间,整个中华版图变成了一锅粥,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其实远不止十六国)涂炭生灵;中原和南方的南北朝,政权交替、互相倾轧;宫廷里是血流成河、老百姓是民不聊生。因为战乱频仍、政权不稳,官员们都朝不保夕,黎民更是命如蝼蚁。但就是在这个多次发生“人相食”惨剧的阶段,从夹缝里生长出几位了不起的诗人,为这段悲催的历史添加了一抹亮色。

  第一位:陶渊明,如雷贯耳的大名。他是“隐士”职业的代言人,他是文人避世的先锋,他开创了田园诗这一诗体,并成为隐逸诗一脉的鼻祖。因为他爱菊,一到秋天的诗词作品里他的名字便被多次引用;因为他家靠东边一溜篱笆下面长了几棵菊花,于是“东篱”成了个诗意的专用名词;因为他家门外头有五棵柳树,搞得“五柳”成了“隐士生活”的代称;因为他归隐不仕,搞得一些啃老族的孩子动不动就说“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你是不折腰了,他爸妈还那儿为了你这五斗继续折着呢(陶渊明亦如此,他能放弃公务员职务也是因为家底子厚,有老可啃)。。。总之,陶老师成为一座丰碑是绝对没说的。他的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他最为出名的“田园诗”,如《归园田居》系列、《饮酒》系列、《拟古》系列,此类作品描写田园风光、农耕生活、自足怡然,大有老庄遗世独立之风,格调高旷、逸远,后世诸多诗词大家跟在他后面追,也只得一星半点的味道;另外一类则是一些政治抒情诗,诗意悲愤、刚猛,鲁迅先生说的“金刚怒目”一词便是形容老陶的这类诗,代表作品有《读山海经》《咏荆轲》等,情绪饱满激荡,用另外一种方式关心着政治局势——我怀疑老陶是不是双子座的,严重的分裂啊。

  我从他《拟古》系列里挑了一首与大家分享:
    《拟古——其五》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东方有这么位高士,穿的破破烂烂的;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三十天吃九顿饭(不知道是怎么分配的),十年戴同一顶帽子(还摘得下来么?);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这句最出神:虽然又穷又辛苦,但他心情很好,怡然自得。所有的一切都抵不上有个自由、轻松的灵魂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我想去看看他,一大早就翻山越岭的去了。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青松长在他们家的路边上,白云睡在他们家房檐边。“高士”的居住环境不错哦!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他知道我是慕名而来时,就把弹拿下来弹给我听。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别鹤》《孤鸾》是两首古曲的名字,曲调清绝悲凄,抒高士之志,现高士之姿。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让我留下来跟你一起住吧,从现在一直到冬天。


  诗中先声夺人,给我们看了一位“高士”的速写,他食不果腹、衣不敝体,需要自己劳作(当时的贵族是不用劳作的),却始终甘之如饴(这个观点是超越了时代的,很赞!)诗人羡慕高士的生活状态,希望能留下来同住。。。这种以“高士”为假托对象的作品其实不少,那高士无非是想象中的自我,或者说是老陶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是道家的老陶。

  再来一首老陶的《读《山海经》 其十三》,这是我自己比较偏爱的: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岩岩”语出《诗经-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帝者慎用才”这句不仅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我们甚至可以据此揣测全部《读〈山海经〉》系列的基调。所以我说老陶分裂,一边嚷嚷着要归去来兮,一边又叫喊着“帝者慎用才”,你归隐你的,他爱用谁用谁就是,却不能。“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老陶一边当着隐居的名士,一边怀着一颗名臣之心。矛盾吗?其实也不矛盾。正因为他心怀天下,朝廷昏庸黑暗,他才挂冠而去的。不肯同流合污之意也!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重华这样的明得不能再明的明主,也有用错人的时候。再用两典。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这句是齐桓公和管仲的典故,为结句张目。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快让奸佞之徒给饿死的时候,是不是什么都来不及了?这句紧承上句,管仲临终时向齐桓公进言,说小人不能用。齐桓公不听,结果让人给关了禁闭、硬是饿死了。


  这首诗语句很简单,用典却很多,当然典并不冷,细品一下完全看得懂。老陶这组诗一共写了十三首,其中不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样的阳刚之句,但压卷之作却是反复的在强调“帝者慎用才”,话外之意有二:其一,现在的帝者用人不当;其二,优秀人才却没有被真正用起来,比如老陶自己。由此可见其功名之心,还是很切的。归隐,不得已而已;一旦能有合适的机会,他还是愿意把自己的才华“卖与帝王家”的。这些系列作品展示的是儒家的老陶,他还是希望能“达则兼济天下”,不成再“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所以我们在赏学陶渊明作品的时候,要道儒结合的看他,才会比较全面、完整。

  总之,陶渊明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田园诗的大门,在他之后的几十年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是谢灵运——此人爱旅游,是驴友鼻祖,估计要开个博也能有众多“跟着灵运走天下”的粉丝,谢灵运开启的是山水诗的宝库。自谢灵运以下至今,山水诗成为诗词创作中相当重要的一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大量的优秀作品。谢灵运对诗歌的贡献不仅限于山水诗一派,还有他的语言风格益发华美、精致几乎是工于繁琐,同时形式上越来越明显的趋向对偶句,用韵严密,音韵谐美。
  他的代表作便是《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由此作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形式上的不断发展变化,自汉以来的古诗越来越工整、越来越繁琐、越来越细腻,曾经的那种质朴、自然、清水芙蓉般的古意则越来越淡,越来越远。五言古诗到南北朝末期渐入没落,诗歌进入了格律诗的“新时代”。

来源: 《一苇读诗词》第五讲:古诗没落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2 0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2 08: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七贤”,在利益面前土崩瓦解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现了嵇康气节。要是换到今天的人,山涛就是大恩人了,物质利益第一啊。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2 08: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2 08: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先声夺人,给我们看了一位“高士”的速写,他食不果腹、衣不敝体,需要自己劳作(当时的贵族是不用劳作的),却始终甘之如饴(这个观点是超越了时代的,很赞!)】我看的书说,陶潜穷的没办法的时候,还去临村要吃的呢,他没有计划的,有钱就买酒喝,没钱了就饿肚子。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2 08: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2 08:37
【诗中先声夺人,给我们看了一位“高士”的速写,他食不果腹、衣不敝体,需要自己劳作(当时的贵族是不用劳 ...

我一直有疑问啊,就是那会的纸很贵啊,他的诗词写在哪啊???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2 08: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2 08:37
【诗中先声夺人,给我们看了一位“高士”的速写,他食不果腹、衣不敝体,需要自己劳作(当时的贵族是不用劳 ...

我一直有疑问啊,就是那会的纸很贵啊,他的诗词写在哪啊???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2 08: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22 15: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较之下我也是最喜欢陶公的诗作,那种恬淡的精神,优美的文辞是诗歌新时代的开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2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2 08:30
“竹林七贤”,在利益面前土崩瓦解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现了嵇康气节。要是换到今天的人,山涛就是大恩人 ...

多谢师兄如此认真的品读,没白写啦~~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2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2 08:30
“竹林七贤”,在利益面前土崩瓦解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现了嵇康气节。要是换到今天的人,山涛就是大恩人 ...

师兄心地纯良,没读出文字背后的机关——《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保护山涛的,这种公开发表的“绝交书”,怎么会是真的绝交呢?只是为了证明山涛与自己不是一党,以保护山涛而已。而且嵇康遇害之后,他的儿子嵇绍完全由山涛照看,后世才有“嵇绍不孤”之说。可以托孤的人,会是绝交的朋友么?

强大的政治高压之下,《绝交书》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2 08:38
我一直有疑问啊,就是那会的纸很贵啊,他的诗词写在哪啊???

帛上。。。一种纺织物~~陶渊明同学,其实不穷的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22: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一角 发表于 2015-10-22 15:30
相比较之下我也是最喜欢陶公的诗作,那种恬淡的精神,优美的文辞是诗歌新时代的开创。 ...

海天老师现在你已经完全进入这个状态了!~~

我回来了,给您问好!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474
贡献
34586
金钱
38178

特别贡献奖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24 06: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3 22:05
海天老师现在你已经完全进入这个状态了!~~

我回来了,给您问好!

一路奔波风尘劳累,到了京城繁华之地,咋就做了回大婶,是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4 09: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3 22:00
多谢师兄如此认真的品读,没白写啦~~

应该谢谢你啊,我学到了东西啊。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4 09: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3 22:04
师兄心地纯良,没读出文字背后的机关——《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保护山涛的,这种公开发表的“绝交书” ...

这个传说我也看过的。我觉得不可信。至于照顾嵇康儿子是山涛内疚吧,或者做给人看的。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4 0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3 22:04
师兄心地纯良,没读出文字背后的机关——《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保护山涛的,这种公开发表的“绝交书” ...

这个传说我也看过的。我觉得不可信。至于照顾嵇康儿子是山涛内疚吧,或者做给人看的。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4 09: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1: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4 09:09
这个传说我也看过的。我觉得不可信。至于照顾嵇康儿子是山涛内疚吧,或者做给人看的。 ...

不是作秀的,师兄,山涛与嵇康绝对是铁哥们,真正的知交好友!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4 09:11
是的。可能吧。怀素练字没有钱买纸,才有了绿天庵。

要得!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4 1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4 11:22
不是作秀的,师兄,山涛与嵇康绝对是铁哥们,真正的知交好友!

好吧,听你的。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4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在古代纸是很贵的。七十年代初,乡下厕所都是用废竹条当纸的。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20: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4 19:02
我的意思是,在古代纸是很贵的。七十年代初,乡下厕所都是用废竹条当纸的。 ...

好危险的清洁工作——其实古代都是崔莺莺还用“厕筹”呢。。。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5 0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4 20:15
好危险的清洁工作——其实古代都是崔莺莺还用“厕筹”呢。。。

哈哈,哎呀。纸,太贵了。你知道么?宋徽宗写草书千字文的经过么???我是在1997年买了一本彩色印刷的,当时就是一百元一本啊。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5 08: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论坛网速卡的很,主要是那些个音画太占空间通道了。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21: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5 08:31
哈哈,哎呀。纸,太贵了。你知道么?宋徽宗写草书千字文的经过么???我是在1997年买了一本彩色印刷的, ...

自古到今老辈都教我们“敬惜字纸”,我妈妈但凡能写字的纸都不会丢,我们单位发的本子我就直接寄给她,让她写东西用。。。

彩色的书是特别贵的,师兄好雅兴!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4527
贡献
16081
金钱
172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2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苇一苇 于 2015-10-25 21:44 编辑
文章憎命达|苏刚 发表于 2015-10-25 08:37
香港论坛网速卡的很,主要是那些个音画太占空间通道了。

师兄,老毛病又犯了——不要这样轻易的给自己树敌!首先你说的不一定对,论坛有问题但并不一定是你说的这个;其次就算你说的对,没必要以这种纯发泄的无益方式来说——比如你可以给站长发信,或者到站务版去发贴展开讨论。。。
你这么随便一说,首先是得罪人家,让人家不高兴;更麻烦的是你说的很可能不是正确的,却可能给人家带来伤害——这与佛家与人为善的道理也是不一致的!据我的感受,论坛现在只是回贴慢,发贴、编辑都不慢,所以不会是什么“通道卡住”的问题,深南说是索引有问题。。。


经斧刻,历沙埋,扶冰踏浪展襟怀。何须人悦铮铮骨,且自临波顾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6 08: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5 21:37
自古到今老辈都教我们“敬惜字纸”,我妈妈但凡能写字的纸都不会丢,我们单位发的本子我就直接寄给她,让 ...

哈哈,本子不贵,寄费贵。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6 08: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5 21:37
自古到今老辈都教我们“敬惜字纸”,我妈妈但凡能写字的纸都不会丢,我们单位发的本子我就直接寄给她,让 ...

宋徽宗写的千字文的纸是10米长的,中间不允许接的。据说是在江边吧几个小船排成行生产的,弄好了后,让画工画好云纹,就是不写字在当时也要花很多银子的,何况是皇帝亲自书写,价值连城啊。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9

帖子

1234

积分

栏目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2
贡献
376
金钱
435
发表于 2015-10-26 08: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10-25 21:39
师兄,老毛病又犯了——不要这样轻易的给自己树敌!首先你说的不一定对,论坛有问题但并不一定是你说的这 ...

谢谢你一苇师妹!!!好吧,别人能忍,我也能。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