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0
注册时间2014-12-2
威望901
金钱3326
贡献2216
金牌会员
 
威望- 901 点
贡献- 2216 次
金钱- 3326 枚
|
本帖最后由 晨曦 于 2015-12-1 13:09 编辑
《博雅宝坝》辞赋美文专集前言
冷林熙
雄州亘古天地,自来多有神奇;唯那葫芦宝坝,已然先声夺人。
提起葫芦坝这形象动听,不无神秘的名字,人们都会联想起那山环水绕,翠碧连天,四季春色,美不胜收的景致。然而,却又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真正让葫芦坝名播天下,甚至更将无以伦比的,则是它无限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历史潜质。
的确,它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周克芹的故居,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在千古历代之间,它还是诸如张三丰、简雍、薛涛、元稹、简州四状元,雍陶、郭封颖、王安石等等,无数先贤名仕涉足留香的地方。这就很少有人完全深知深解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本人曾在简阳城关区镇任职。身为天府东道首镇之长,自然首先注目于最显眼的开村宝地。然则,令人几致震惊的是,它却与所有的乡村别无二致,穷困得揪疼心肝。人说是:“发道在足下,财富在路上”。无奈之下,历经几个冬春的干群齐奋战,修了一条穿越葫芦坝的泥石公路。就算是全县少有的骄人之地了。
殊不知,突如其来的“撤区并镇”,调离简城,突患肠癌,迁蓉治疗等等,一连串的意外变故,让我不得不离开简城镇、作别葫芦坝。但无形的故亲情结,却又让我怎么也忘不了这里的山水人情,甚至草木风貌。
于是,用了一两年时间,在写下《简州赋》《简城履职赋》和部分乡镇赋的同时,便想方设法,尽其所能地,为葫芦坝的建设发展,奉付自己的绵薄之力。尤其,在我的恩师赵克伦先生,毅然提出创建“辞乡赋市”口号,并获得毛绍君、陈建龙、付绍传、钟绍成等市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之后,更增添了我义不容辞,协助尊老先生,把葫芦坝首创为“天下辞赋第一村”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由于赵老师的迁京和旅美,使我们的“首村辞赋人文计划”的实施,一度放慢了足步。但由于市镇村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努力,葫芦坝的建设发展一直处于健康正常,日新月异的喜人状态。特别是在自然景观培植,农家风姿美化,休闲娱乐设施,餐饮品味特色,服务方式态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与改善。
而且,这种提升与改善,无疑又为我们加快谋划实施宝坝之人文发掘与展示,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务。以致使年近八旬的赵老师,顾不得千里迢迢,乘好多次的间隙回乡,总是亲身示范大家,或去到此地,或查阅史册,不断收集信息资料;并坚持带头,对葫芦坝农家的辞赋诗文,开始了逐一撰写,渐次积累。为它的整体人文打造升级而蓄势待发,枕戈待旦。也正是在如此难以想象的条件下,以“哭周克芹”,“秋游葫芦坝”为开先的宝坝辞赋,竟悄然起步于先生之手笔,见之于白纸黑字之间。
今年六月以来,赵老先生旅美归来,重又回川定居。通过他深入实地,逐家逐户,日以继夜的艰苦努力和积极带头,以古雅辞赋为主,反映葫芦坝崭新风情的美文专集,终于完整形成。与此同时,以“简阳藉辞赋家”为首的葫芦坝人文升级,又有了更多新人新作出现。由此,“天府雄州人文传播服务中心”这一新兴团队也就应运而生。继而,就很快提出了,以出版这一专集为先导的,葫芦坝人文升级的“三项举措”。并得到了葫芦坝相关领导和广大农家村民的热情欢迎与积极支持。
为了配合这一历史性,高标准,高境界的升级打造活动。我们把这本辞赋美文专集定名为《博雅宝坝》。旨在让已然闻名遐迩的胜地宝坝,真正成为秀外惠中,诱人心眼,高构高展,造诣灵魂智慧,超凡脱俗的新村典范。真正成为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礼仪贤德,多姿多彩,高雅俊逸,文化文明,出类拔萃的农家样板。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农庄,第一辞赋乡村”。
2015你于锦江菱窠书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