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7|回复: 35

儿皇帝的无奈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4-8-14 2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4-8-16 09:38 编辑

儿皇帝的无奈




中国历史上,有个非常出名的儿皇帝,石敬瑭,提起他,现代学者对是给扣上了“汉奸”“民族败类”之类的帽子,话说这篇文章,并不是要给石敬瑭平反啥的,只是就事论事地分析他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处境,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个儿皇帝的问题,至于对错,姑且不去论他。而这篇文章中的历史资料,多取自《旧五代史》,不清楚的朋友们自己去翻阅,恕俺不一一作注,能作就作,因为翻书作注,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俺也就偷懒了。

一、石敬瑭是谁
要说石敬瑭是汉奸,其实也谈不上,这人实际是个沙陀族人,也就是回鹘的别部,(当然,根据新五代史的记载,他是汉朝宰相石奋的后代),但由于他跟着后唐庄宗李存勖打的天下,而李存勖是沙陀族人,同时他又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驸马,娶了永宁公主,因此,俺还是比较相信他是沙陀族人的说法。
跟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其实还算是一个“牛人”的,他不但在战场上救过岳父李嗣源的性命,同时还在最关键的时候劝说李嗣源出兵夺取了皇帝的宝座。因此,可以说有勇有谋。而这段因为和本文主题没多大关系,所以也就简略地说了。
(旧五代史卷四十六:同光元年四月,从明宗袭破郓州。九月,庄宗败梁将王彦章于中都,急趋汴州。明宗将前军,帝率劲骑以从,昼夜兼行,率先下汴城。庄宗劳明宗曰:「复唐社稷,卿父子之功也。」)

二、儿皇帝的辈分
其实要说起来,他本人来说,的确比契丹当时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要矮着一辈,要说儿皇帝,其实也有根据,为啥这么说,因为契丹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和晋王李克用拜过把兄弟,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儿子,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二儿子,石敬瑭又是李嗣源的女婿,您说不是比耶律德光矮了一辈是啥?所以这个“儿”,是有来由的,至于为什么被迫成为儿皇帝,下文再说。

三、所受的政治迫害
在李嗣源的干儿子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搞掉了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坐上宝座后,虽然仍封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但曾经扣留过他很长一段时间,原因就是由于河东(今山西)是后唐发迹之地,也就是老家,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不放心将其放回去统领兵权,而后来在石敬瑭老婆和当朝太后的百般努力下,才将其放回去。
(旧五代史第七十五卷:清泰元年五月,复授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二年夏,帝屯军于忻州,朝廷遣使送夏衣,传诏抚谕,后军人遽呼万岁者数四,帝惧,斩挟马将李晖以下三十余人以徇,乃止。)
但虽是放回去了,石敬瑭的日子,却一直过得不好,李从珂疑心他造反,并不断派人敲打他,免了他的“侍卫马步军都总管”的兵权,连他老婆回京城参加皇帝寿宴要回家时,李从珂居然冒了一句:“你那么急着回去,是要和你老公造反么?(旧五代史七十五卷:又今年千春节,公主入觐,当辞时,谓公主曰:'尔归心甚急,欲与石郎反耶?')。之后又派人张敬达征剿他,(朝廷以帝不奉诏,降旨削夺官爵,即诏晋州刺史、北面副招讨使张敬达领兵围帝于晋阳)。在这种情况下,石敬瑭为了立命自保,才联合的耶律德光。

四、儿皇帝的无奈
要说儿皇帝,的确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但在安身立命竟不可得的情况下,人的尊严,就又是另一回事了,由于当时“节度使”的官衔,相当于是一国诸侯,既有军权,又有行政权,但在李从珂的逼迫下,石敬瑭退无可退。
有人说,他可以下野啊,各位也知道,历史证明,只要你当过一天皇上,若是政权被夺了,你最终的下场就是死,节度使,实际也一样,何况,谁又愿将到手的权力让于他人。
更有人说了,那么,即使以身殉国也不当汉奸(话说他是沙陀人,最多算个“沙陀奸”,和“汉奸”的确也是扯不上啥关系的,何况那时回鹘部落还在不在了都不知道,俺没研究过这问题,他效忠谁呢),以身殉国这四个字,说起来好说,做起来是当真有点难度的,就比方有人说让你死,你死了就国泰民安了,你死不?即使你愿意,你的老婆孩子和那一大家子,在你死后面临的说不定就是李从珂的迫害、流放、处死,你放心得下?所以说,高调好唱,做起来却难的。
那么石敬瑭为了自保,不得不与辽国签下协议,自称儿皇帝,并承诺在取得天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并每年进贡30万皮布帛。而契丹的确也信守了承诺,出了兵,帮了他。
(旧五代史七十五卷:十一月,契丹主会帝于营中,曰:「我三千里赴义,事须必成。观尔体貌恢廓,识量深远,真国主也。天命有属,时不可失。欲徇蕃汉群议,册尔为天子。」帝饰让久之。既而诸军劝请相继,乃命筑坛于晋阳城南,册帝为大晋皇帝,契丹主解衣冠授焉。)
在当时,乱世战国的五代十国期间,是没有所谓的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就如解放前军阀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有那么崇高的思想,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无非就是在死和皇帝之间选一条路,要不然就是家破人亡,要不然就是给好处给契丹,做皇帝,大家想一想,是你,你选哪一条?
若真从人权上去说,人,有生存的权力,在没有第三条路的情况下,人的本能当然是选择活下去,哪怕是耻辱的,没有任何人,有权力要求任何人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是还有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英雄能屈能伸”么?从个人来说,他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当然,从国家来说,他是败类,他是汉奸,只是从哪个角度去看而已。

后记: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石敬瑭也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话说“汉奸”这个词,的确是不够人性化的,就算是小日本侵华时代,只要有生存的权力,真的没有几个人会背叛自己的祖国,背叛自己的亲人儿女,去加入异族对抗母国的。
但人,首先得要活着,为了理想放弃生命的人,我们崇敬他,纪念他,但选择活下去的人,我们也不能鞭笞他,或者说并无可厚非,毕竟,马斯洛五大定律中,首先是生存是衣食住行。
恰恰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几千年中,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是圣人,或是无限地靠近圣人。而圣人又是什么?有人说,孔子是圣人的鼻祖,能学到他身上的三样品质,就已经不得了了,可以称之为圣人了,那么一个无赖说,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惟酒无量”,这些都是孔子的品质。——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4-8-14 21: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4-8-14 21:26 编辑

当然,从国家来说,他是败类,他是汉奸,只是从哪个角度去看而已。






看到這個,我想起了秦檜。秦檜當年是明明知道宋的軍隊不能收復失地的,站在休養生息的高度上,議和。讓宋金兩國的老百姓都不再為戰爭而疲於奔命。這個問題,歷代都有人提出,但國人受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一直將之視為漢奸,老檜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点评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最坑害国人的,其实后世都没有仔细去研究和品味儒家思想的生成原因,有空我再弄一篇《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生成和适用范围》一文,聊聊这个事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21:25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8-14 21:20
当然,从国家来说,他是败类,他是汉奸,只是从哪个角度去看而已。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最坑害国人的,其实后世都没有仔细去研究和品味儒家思想的生成原因,有空我再弄一篇《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生成和适用范围》一文,聊聊这个事情。

点评

這個,期待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21:32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4-8-14 21: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承晚唐累年戰爭餘燼,已經積貧積弱,經濟、軍事和當時的幾個強悍的少數民族已經不在一個檔次上。石敬瑭不屈服於契丹,連兒皇帝都做不成。

点评

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话说“汉奸”这个词,的确是不够人性化的,就算是小日本侵华时代,只要有生存的权力,真的没有几个人会背叛自己的祖国,背叛自己的亲人儿女,去加入异族对抗母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21:40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4-8-14 2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时,乱世战国的五代十国期间,是没有所谓的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


自崖山後無中國。一歎。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4-8-14 2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14 21:25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最坑害国人的,其实后世都没有仔细去研究和品味儒家思想的生成原 ...

這個,期待中。

点评

这个是个系统工程,可能不是一晚上可以弄得出来的,得构思构思,呵呵,不好意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21:53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4-8-14 21:54 编辑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4-8-14 21:30
五代承晚唐累年戰爭餘燼,已經積貧積弱,經濟、軍事和當時的幾個強悍的少數民族已經不在一個檔次上。石敬瑭 ...


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话说“汉奸”这个词,的确是不够人性化的,就算是小日本侵华时代,只要有生存的权力,真的没有几个人会背叛自己的祖国,背叛自己的亲人儿女,去加入异族对抗母国的。
但人,首先得要活着,为了理想放弃生命的人,我们崇敬他,纪念他,但选择活下去的人,我们也不能鞭笞他,或者说并无可厚非,毕竟,马斯洛五大定律中,首先是生存是衣食住行。
恰恰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几千年中,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是圣人,或是无限地靠近圣人。而圣人又是什么?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已经被人批判过无数回,咱们就不说了。有人说,孔子是圣人的鼻祖,能学到他身上的三样品质,就已经不得了了,可以称之为圣人了,那么一个无赖说,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惟酒无量”,这些都是孔子的品质。——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顺便说说个人崇拜,西方的崇拜,是无形真身,中国的崇拜,是有形真身。具体来说,西方崇拜上帝,上帝是啥样,谁都没见过,所以都是优点,没有缺点。而东方崇拜孔子,但只要是人,就有缺点,将其列入神的地位去崇拜,无论是先前的孔子,朱夫子,还是后世的毛老头、雷锋,都是不合适的。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个系统工程,可能不是一晚上可以弄得出来的,得构思构思,呵呵,不好意思了。

345

主题

515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716
贡献
5399
金钱
8259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8-15 07: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来顶贴,不懂政治。

点评

额,俺恰恰谈的是人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5 07:43
漫将心思付朝昏,扪腹而歌醉白云。 浊眼寻常颠倒步,何能一啸屈家吟。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07: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耕夫 发表于 2014-8-15 07:23
只来顶贴,不懂政治。

额,俺恰恰谈的是人性

21

主题

1071

帖子

3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033
金钱
1299
发表于 2014-8-18 21: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杨在《资治通鉴》中说道这段历史时曾经感叹道:938年,耶律德光37岁,石敬瑭47岁。称臣无话可说,国力衰微,不能不屈,而47岁的壮汉却以儿子自居,亲热地喊37岁的年轻小伙子作老爹,不能不说是世界级的无耻之徒。大黑暗时代最大的生态变异,就是为了夺取政治上的利益,无耻之徒特别茂盛。读史读到这里,身为一个中国人,深感羞耻。

点评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 古代实行的,多数是一夫多妻制,确切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必然导致了,长房所出,与媵妾所出,年龄相差可达几十岁。甚至长房之孙,与媵妾之子年龄相仿甚至更大。 那么,几代人下来,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1:50
因此,俺的意见,咱们不能以现代人的文化意识,去理解古代人的行为,若说要理解,起码是在充分地研究了古代的礼教,文化,宗法制度后,才能说得上有资格去评论前人的行为。 您说的柏杨,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1:44
老人家,这个问题是可以探讨的。 若真正研究过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古时的称谓文化,与今时是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 古时,特别是唐宋五代,称儿不丢人,反而是称臣丢人。给您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北宋时期,西夏的李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1:42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1:22
柏杨在《资治通鉴》中说道这段历史时曾经感叹道:938年,耶律德光37岁,石敬瑭47岁。称臣无话可说,国力衰 ...

老人家,这个问题是可以探讨的。
若真正研究过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古时的称谓文化,与今时是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
古时,特别是唐宋五代,称儿不丢人,反而是称臣丢人。给您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北宋时期,西夏的李氏王朝与中原的外交行为中,始终是愿称儿,不称臣,特别在西夏有了自己的文字之后,曾经一度在文书用字上,大作文章,后来,为了让西夏称臣,北宋多出了30万两白银的赏赐,才摆平了这一关乎“国体”的大问题。
而反过来,在现代,我有一个朋友,自己有个公司,公司也很大,他经常在例会上公开说“我们君臣合力,一定要将这个公司搞好”,若是放在古代,哪个钱庄或者餐馆老板要这么说,那是谋逆,是反叛,被人一告发,马上要拉出去杀头的,因为古代,君比父大,因为在儒家文化中,是“君臣父子”,而非“父子君臣”,而在现代,倒过来了。我曾经和这个朋友开玩笑说,你为啥不说“咱们父子合力,将这个公司搞好呢?",他笑着说:若这么说,矿泉水瓶子就都给我丢台上来了。
这么说,您大约是明白为啥了吧。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1:22
柏杨在《资治通鉴》中说道这段历史时曾经感叹道:938年,耶律德光37岁,石敬瑭47岁。称臣无话可说,国力衰 ...

因此,俺的意见,咱们不能以现代人的文化意识,去理解古代人的行为,若说要理解,起码是在充分地研究了古代的礼教,文化,宗法制度后,才能说得上有资格去评论前人的行为。
您说的柏杨,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1: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1:22
柏杨在《资治通鉴》中说道这段历史时曾经感叹道:938年,耶律德光37岁,石敬瑭47岁。称臣无话可说,国力衰 ...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
古代实行的,多数是一夫多妻制,确切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必然导致了,长房所出,与媵妾所出,年龄相差可达几十岁。甚至长房之孙,与媵妾之子年龄相仿甚至更大。
那么,几代人下来,所谓”拄拐杖的孙子,襁褓里的爷爷“也就是司空见惯了,在这个对礼法制度尊之甚严的过度,您说那白发老人不称那垂髫儿童一声”爷爷“,您让他称什么?
那垂髫儿童若不称那白发老人一声”孙儿“,您又让他称什么呢?
年龄,在这时候,已无关紧要了。

点评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拿现代观念来解释的,我们必须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31

21

主题

1071

帖子

3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033
金钱
1299
发表于 2014-8-18 2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井里的泥鳅 于 2014-8-18 22:35 编辑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18 21:50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
古代实行的,多数是一夫多妻制,确切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必然导致了,长 ...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拿现代观念来解释的,我们必须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但要真正弄懂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今浮躁的现实中,除专门的研究家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仅以所知之皮毛而肢解之,老朽实未见其可也。

点评

俺个人认为是这样滴,总不见得让那些古人穿越到现代来读一下马列毛选后再回去干活吧,所以并无可厚非。或者说没必要因为古人干的事情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就去批判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34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2: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2:31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拿现代观念来解释的,我们必须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 ...

俺个人认为是这样滴,总不见得让那些古人穿越到现代来读一下马列毛选后再回去干活吧,所以并无可厚非。或者说没必要因为古人干的事情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就去批判他。

点评

所以说,柏杨的观点无可厚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37

21

主题

1071

帖子

3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033
金钱
1299
发表于 2014-8-18 22: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18 22:34
俺个人认为是这样滴,总不见得让那些古人穿越到现代来读一下马列毛选后再回去干活吧,所以并无可厚非。或 ...

所以说,柏杨所言无可厚非。

点评

哦,呵呵,您若是这个意思,那也没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39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2:37
所以说,柏杨所言无可厚非。

哦,呵呵,您若是这个意思,那也没错

点评

在14楼,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诚然,按照中国传统礼法来说,确实存在”拄拐杖的孙子,襁褓里的爷爷“,但那是正统的宗法制度所允许的,而你将这个与石敬瑭涵耶律德光老爹混为一谈,试问,石敬瑭以沙陀人而叫契丹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45

19

主题

2223

帖子

8359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350
贡献
2443
金钱
2963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4-8-18 22: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其实主要是为了说明,有形真身是不能拿来崇拜的。 比如雷锋,咱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还听说过雷锋的雕像已经被树到某大学里去给人拜去了,结果前几年才知道,这个大学从头到尾就没干过这档子事,更讽刺,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42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芥子 发表于 2014-8-18 22:39
那么一个无赖说,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惟酒无量”,这些都是孔子的品质。——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

其实主要是为了说明,有形真身是不能拿来崇拜的。
比如雷锋,咱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还听说过雷锋的雕像已经被树到某大学里去给人拜去了,结果前几年才知道,这个大学从头到尾就没干过这档子事,更讽刺,呵呵。

21

主题

1071

帖子

3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033
金钱
1299
发表于 2014-8-18 2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18 22:39
哦,呵呵,您若是这个意思,那也没错

在14楼,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诚然,按照中国传统礼法来说,确实存在”拄拐杖的孙子,襁褓里的爷爷“,但那是正统的宗法制度所允许的,而你将这个与石敬瑭叫耶律德光老爹混为一谈,试问,石敬瑭以沙陀人而叫契丹人老爹,符合宗法制度吗?

点评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代的某些少数民族都还有的 比如说,彝族,是土司制,土司是一个宗族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土司家互相结亲,且可以指婚,类似于旧时的政治婚姻。而这里面还有个重要的角色,笔墨(音译),相当于神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57
这里有一个前提,晋王李克用与契丹耶律阿保机拜过兄弟,您可能没看到这个环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52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2:45
在14楼,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诚然,按照中国传统礼法来说,确实存在”拄拐杖的孙子,襁褓里的爷爷“, ...

这里有一个前提,晋王李克用与契丹耶律阿保机拜过兄弟,您可能没看到这个环节。

点评

无论怎么说,这种带着功利和投机性质的结拜,在宗法、血统面前都是摆不上台面的。更遑论若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56

21

主题

1071

帖子

3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033
金钱
1299
发表于 2014-8-18 22: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18 22:52
这里有一个前提,晋王李克用与契丹耶律阿保机拜过兄弟,您可能没看到这个环节。 ...

无论怎么说,这种带着功利和投机性质的结拜,在宗法、血统面前都是摆不上台面的。更遑论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

点评

李克用在和耶律阿保机结拜的时候,其实并不求他什么,那时候还是契丹刚刚建国的时候,自己还没料理好自己的事情呢,只是契丹民族,往往比汉族开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契丹民族很愿意与汉族兼容并蓄(我们之前无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3:01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2: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2:45
在14楼,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诚然,按照中国传统礼法来说,确实存在”拄拐杖的孙子,襁褓里的爷爷“, ...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代的某些少数民族都还有的
比如说,彝族,是土司制,土司是一个宗族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土司家互相结亲,且可以指婚,类似于旧时的政治婚姻。而这里面还有个重要的角色,笔墨(音译),相当于神职人员,所有姻亲、认子、外交、甚至医疗等方面的事情,是这个人干的,每个土司家族只有一个笔墨,且世代相传,当互相认亲(或结姻)之后,必须有神职人员予以承认并举行仪式,所有辈分,在那个时候被确定。

点评

这个游离辩题之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2:59

21

主题

1071

帖子

3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033
金钱
1299
发表于 2014-8-18 22: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18 22:57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代的某些少数民族都还有的
比如说,彝族,是土司制,土司是一个宗族的最高行政长官, ...

这个游离辩题之外。

点评

当然,以上纯属讨论,无任何不敬之意,若言之有谬,还望海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3:25
而往往,汉族对外的民族政策,却并不开明,很多时候是安抚工作没做好,却多数以武力解决问题,遇到那几个文治武力搞得比较好的皇帝,比如刘彻、朱棣之类的,通常就是将人家撵得鸡飞狗跳。而遇到那些能力有限的,便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8 23:21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3: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2:56
无论怎么说,这种带着功利和投机性质的结拜,在宗法、血统面前都是摆不上台面的。更遑论站在民族大义的高 ...

李克用在和耶律阿保机结拜的时候,其实并不求他什么,那时候还是契丹刚刚建国的时候,自己还没料理好自己的事情呢,只是契丹民族,往往比汉族开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契丹民族很愿意与汉族兼容并蓄(我们之前无论是小说还是评书里,所听到的契丹、西夏、党项、回鹘,乃至金、辽等北方少数民族,都是被妖魔化了的,并不可信)。
给您举个例子吧,契丹的上朝,有汉臣和契丹臣两列,且不论高低贵贱。
契丹的所有城池,都以汉城命名。
契丹的皇宫,有帐篷,也有瓦房。
这样说您就知道了。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3: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2:59
这个游离辩题之外。

而往往,汉族对外的民族政策,却并不开明,很多时候是安抚工作没做好,却多数以武力解决问题,遇到那几个文治武力搞得比较好的皇帝,比如刘彻、朱棣之类的,通常就是将人家撵得鸡飞狗跳。而遇到那些能力有限的,便经常被侵略或者骚扰。
其实究其根本,是那些少数民族地区缺乏手工业,那念头在蒙古大草原和西北沙漠里,是弄不出陶瓷,开不出矿产来的,你说吃的,倒可以只吃牛羊肉,可纺织、轻工业那些怎么办呢?所以就要搞贸易。
而在中原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年代里,特别是明朝等那些闭关锁国的国情下,是不愿意和人贸易的,那贸易不到怎么办呢?根据“狼饿了就只能吃羊”的定律,那贸不到就只有抢,抢一票过一年,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各个朝代边患不断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个人认为,看问题,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或者所谓民族大义的角度,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要活,咱占了一块风水宝地,有纺织有农耕有制造有金融的,没有实行互助互援,让别的民族也过上小康生活,那别的民族实在过不下去的情况下,就必然去抢那些富裕的民族,让自己脱贫。
其实究其根本,是咱的史官们的问题,再加上后世片面的宣传而导致的结果。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3: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井里的泥鳅 发表于 2014-8-18 22:59
这个游离辩题之外。

当然,以上纯属讨论,无任何不敬之意,若言之有谬,还望海涵。

点评

从26楼到27楼,您只是讲述了一点常识,关于历史和文化的一点常识,其实,从11楼以下您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讲述这些常识而忽略了11楼所要表述真正意义。其实,但凡一个读完初中课程的人,对这些常识并不陌生。11楼所引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9 08:37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3: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再啰嗦几句题外话。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反日派或者亲日派,俺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是就历史事实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都说日本侵华令人发指(这个我也赞同),可有没有人分析过,日本为啥侵华呢?我个人认为是有历史原因的。
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历来的国家意识和自我意识上。
其实说来很简单,中国封建社会,皇帝自称天子,皇帝的土地自称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实恰恰是这个意识,是导致最后结局的最根本原因。
因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导致了中原封建王朝的对外国家政策:不是属国,便是敌国,(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所谓的例外,是郑和搞出来的,那是因为打不着,也管不着)。这恰恰是最有问题的。
最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对日本的方针。其实在明朝之前,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并不差,而恰恰就是因为多管了一回闲事,导致国家矛盾和民族矛盾急剧升温,这个闲事就是万历三大征的朝鲜战争。
具体史实您肯定是清楚的了,我只想说结果。
结果1、将人家15万人不是打死就是赶下海喂了王八。
结果2、明朝自己多花出去军费根据史实记载是700多万两。
结果3、加上万历三大征的平安南和平西北,共花掉了约1500万两白银,直接将国库打空,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明朝衰败乃至灭亡的根本原因。
咱站在小日本的角度想一想,丰臣秀吉说不定从坟墓里爬出来说:俺们国家只能吃鱼,也就是想去朝鲜打个秋风,弄点矿产资源啥的,你大明朝犯得着当世界警察,让俺们陪了老本又折兵么?那好吧,您爱当世界警察,您万历强大,俺惹不起你,回头哪一天,您的子孙衰败而俺的子孙强大的时候,俺们再报仇吧。
这些话说起来调侃,但您仔细分析,不是没有其原因的。强者要留有余地,弱者要自珍自爱,大约也就是这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当然,此话题与此辩论无关。只是针对您所说的民族大义,只是想说明咱中国人的好战性和民族政策的愚昧之处。因此说,民族大义这东西,是个双刃剑,民族感太强,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民族感,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敌对感,只是从哪个角度去看而已。

21

主题

1071

帖子

3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033
金钱
1299
发表于 2014-8-19 08: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4-8-18 23:25
当然,以上纯属讨论,无任何不敬之意,若言之有谬,还望海涵。

从26楼到27楼,您只是讲述了一点常识,关于历史和文化的一点常识,其实,从11楼以下您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讲述这些常识而忽略了11楼所要表述真正意义。其实,但凡一个读完初中课程的人,对这些常识并不陌生。11楼所引述的柏杨先生的话的重点是“大黑暗时代最大的生态变异,就是为了夺取政治上的利益,无耻之徒特别茂盛。读史读到这里,身为一个中国人,深感羞耻。”而这点,就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的了。您喜欢说题外话,我也说点题外话,秦桧、汪精卫,您能说他们不知道这些常识,关键的问题在知道,而不为此感到羞耻,并因以律己。

点评

其实,咱俩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区别在于我看待历史,是从第三者的角度,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 而您看待历史,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将民族主义,羞耻心类的感情色彩加进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9 09: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