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45|回复: 11

古风六期书组论文贴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560

帖子

3121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楹联学校六期一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
贡献
664
金钱
1178
发表于 2016-2-2 20: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六期书组论文贴

论文要求:各位同学只能借鉴前期师姐师哥的论文,不得抄袭雷同,雷同视作无效。同学之间不得互相抄袭,如经发现,视作无效

0

主题

68

帖子

6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1
金钱
234
发表于 2016-2-13 04: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六期毕业论文  书组-36墨韵飘香
    ----------我的学联心得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诗词和对联,背诵并且愿意背诵并且默写唐诗。每到过年的时候,叔叔就亲自写春联,那时候我们自家的春联都是他来写,我把他写过的每副春联都读一遍,虽然不太懂其中的含义,但是举得很有意思,知道是赞美和祝福的话语。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文学群里看到东风老的对联讲义,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经朋友介绍,有幸来到古风学院六期学习流水对。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每天进群里跟着辅导老师们练习。后来,渐渐地知道了平仄格律,对联的六要素。便慢慢地喜爱这非常动人的两行字,并且对流水对有了以全新的认识。
看到老师们每天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的辅导,我非常感动,心里暖暖的,虽然每天工作很累,并且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不负老师们的期望。

因为生活工作和生活原因,我只能在晚上看资料学习,所以平时很少进班级与老师同学们互动切磋,觉得自己学的不好。由于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基础没打好,但是要说收获是肯定有的,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所谓的心得体会。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脚踏实地,本着真诚用心学习的态度,静下心来学习。
学联,是因为喜欢才来学的,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兴趣,那么就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并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增加能力。只有真正用心投入了,才能静下心来一门心思的去求知去探索。
我一直坚信东风老师的"四心三多",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三多是多看、多想、多练,四心是信心、恒心、细心、静心。
所以呢,单凭喜欢是远远不够的,做到四心,还要多读,多看,多想,多练才是根本途径。学联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贵在坚持,切勿一曝十寒。学联要比诗词难得多,联的两句独立成句成意。

二、功夫在联外
根据我本人的学联状况总结的以下内容;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除了阅读正课的讲义以外,还要大量的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造景造意,提升意境的 分析能力。
研读立翁对韵和声律启蒙 ,丰富自己的词组练习和典故知识,有助于自己临屏发挥。
阅读清联三百 ,积累入生字,辨别出句的 今音和古意。

三、析联与对句
流水对 给人感觉就是一幅画,上句是这幅画的骨架,下句沿着上句所给出的物象来拓展延伸,把画面补充完善。
看到出句,首先要判断句子的冷暖色调。然后析联 ,析联是为对句服务的,析联是一切对联的开始,包括平仄 、断句、词性,节奏点以及语境。析联断句,把握节奏点,把握词性,把握语境,这三样把握住了才能正确的解析联意。
析联要看全句,造景、立意、谋篇、布局、修辞,炼字把文字张力发挥到极致,做到语境相谐。 能正确领会出句给出的意和境,通过文字感知出句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然后再由出句给出的条件扩大想象空间联想起某一个画面来呼应出句,使得上下联画面一致。
对联,对的是一个完整的意,不是表面上的词组。当你的眼睛看到出句只是一串字组成的句子的时候,说明你的想象力没有打开。要充分理解出句之意开拓对句的思路,弄清联意。对句要应景,找出和意境同色调的物象来对,上下联统一在一个画面,做到出句对句语境相谐。要将出句占为己有,为自己的对句做铺垫,看联意看语境然后该怎样后扣,就考虑如何应景,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呢?用家语含蓄的表达出来。我们的下联必须要和上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能各说各话。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等。
对完句子以后,要检查一下是否符合对联的基本知识;六要素。看看平仄是否相谐,词性是否相当,结构是否相称,节奏是否相应,内容是否相关,有没有隔景,再发出来。流水对,对出来的句意,一点是在情理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的。
列如: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出句是暖色调,
析联:春暖花香入院围,小径幽幽尽芳菲,蝶影翩翩舞,轻身绕香回。
对句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几双蝶影绕梳篱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几声燕语过低窗
一径花香围小舍=
无边春色润芳心
这个句子的关联点是花香,可以想象;春天来了,小径通幽处,花香阵阵扑鼻来,蝴蝶围绕着梳篱翩翩飞舞。几只燕子在房檐下呢喃絮语,这无边的春色怎能不叫人陶醉呢?心情是愉悦的欢快的,所以就有了下一句: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几分惬意上心头
再比如:
爱此湖山无墨染==
析联:湖山至纯至清,天然本色,不染俗尘,爱此本真,爱此世外桃源之境,吟诗作画,好自悠闲。
爱此湖山无墨染==
掬来水月待诗吟
这个句子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湖山'',湖山无墨染,什么意思呢?可以这样来理解:湖山是天然圣地,自然景观,山清水秀的桃园景色,世外桃源之境。身临在这样一个富有天地灵性的自然景色之中,怎能不叫人陶醉呢?所以吟诗作画,优雅闲适,湖山自醉人,心生爱慕之情。一种隐逸的情怀涵盖在里面。

爱此湖山无墨染==
轻抛名利不沾尘
下面在分析一下个句子
花溪转过家山近==
傲骨迎来雪入诗
首先按照六要素的观点来分析,断句
花溪/转过/家山/近==
傲骨/迎来/雪/入诗
第一、平仄没问题,节律不对拍,家山/近与雪/入诗
第二、山名词,入动词,近形容词,诗名词。词性不对品。
第三,意境不相关,表达的内容不在一个画面里。
隔景,隔意,上下无关联,
出句平仄正确,对句却相差甚远,没有按照上句的意思进行拓展延伸,违背了对联的六要素,隔景、隔意 ,那么这个句子是失败的。

四、出句与成联
出句要先立意,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从生活中发现出句的原点,用灵动的思维去看待静止的物像。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这就关系到写实与写虚   以  及语法结构的问题了。记住前四的景是为后三来服务的,先把后三的意立好,再来造前四的景,看如何来铺垫才合适。学会修辞,让出句有动感。想象要合理,不能凭空捏造。
意境联最主要学会如何拟人,以情喻景,以景喻人。要学会出句,需要多读多看多分析古诗词的句子,培养点联气出来,还要勤练勤写。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

“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写出来的句子富有余味,就像东风老师的句子,个个都那么耐品。

月移花影来诗里====
春花错过怜枫叶====

我曾经在复习作业上出过一个句子,到现在我觉得不是很好。用“梅”为主,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傲雪寒梅香沁骨【墨韵】
首先要了解梅花的寓意,因为梅花代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 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 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梅花代表的是坚韧不拔,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迎雪吐艳,不畏严寒坚励志奋发的精神。象征着主人公不屈不挠,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

关于成联我觉得比出句对句难多了,出句是你跟别人合伙完成一幅画,成联则是自己独立完成一幅画。首先是立意,谋篇,布局,或拖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成联的思维必须得围绕核心来展开,你不能上联写花,下联写水,这上下联之间,你还没个衔接,没个过渡,没个交代,这样是不行的,你得有一个整体的脉络。
  开始练习成联的时候,老师们会拿一些图片来让我们思考练习,
立意,首先你要明白写什么,表达什么,一个成联的创作,是基于上联,下联两行来完成的,所以,大家在构思的时候,一定要先理清,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这上下联之间,你用什么做纽带来进行联系而不至脉络出现紊乱甚至断裂。【东风老师】我本人才疏学浅
由于我本人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是很深,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很平常,还望大家不要笑话我。我记得有一次的作业,
以“一叶的飘零,而感知一个秋天的到来”为意,成联,单边不得少于11字。要求,触景生情,借景抒怀。
由于是第一次做成联,大脑没有一点思路,想了一天一宿把老师的讲义翻看了 好几遍,最后得出:

落叶飘零,瑟瑟西风欺瘦骨
离人寂寞,悠悠岁月度余生

落叶飘零,千山褪尽繁华色
秋心辗转,万木萧条孑影寒

虽然不是很工整,立意也不深刻,但是终于能做出来了,秋天能勾起愁的事物很多,秋叶飘零,寒风瑟瑟,山川褪尽了繁华之色,树木萧条,在这样一种苍凉的环境中,不禁让人想起以前的往事,忧心忡忡,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度日。远方惦念的人儿不知何日才能回还呢。

总之,想要学好连要多读清联三百,了解一些典故积累词汇,还有东风老师的对句,从中学习老师的流水对思路。

以上就是我的古风学联之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文化底子破弱,所以只初步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读名人名联,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先前刻板的普通文字,它带给我灵动自然的美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几山几水添诗意,一草一木是意境。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更加喜爱对联文学,也了解一点古诗词知识,希望今后能继续跟着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

在此感谢东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感谢寒江雪老师,丽江老师,杨柳老师,小二老师以及诸位辅导和评阅老师的淳淳教导和辛苦付出,还有时刻提醒我作业的素简组长、谈笑组长,和所有帮助过我的学友们,在此真诚的谢谢祢们!!祝你们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7

帖子

19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2
贡献
493
金钱
726
发表于 2016-2-13 04: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韵飘香 于 2016-2-13 20:20 编辑

古风六期毕业论文  书组-36墨韵飘香
    ----------我的学联心得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诗词和对联,背诵并且愿意背诵并且默写唐诗。每到过年的时候,叔叔就亲自写春联,那时候我们自家的春联都是他来写,我把他写过的每副春联都读一遍,虽然不太懂其中的含义,但是觉得很有意思,知道是赞美和祝福的话语。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文学群里看到东风老的对联讲义,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经朋友介绍,有幸来到古风学院六期学习流水对。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每天进群里跟着辅导老师们练习。后来,渐渐地知道了平仄格律,对联的六要素。便慢慢地喜爱这非常动人的两行字,并且对流水对有了以全新的认识。
看到老师们每天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的辅导,我非常感动,心里暖暖的,虽然每天工作很累,并且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不负老师们的期望。

因为生活工作和生活原因,我只能在晚上看资料学习,所以平时很少进班级与老师同学们互动切磋,觉得自己学的不好。由于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基础没打好,但是要说收获是肯定有的,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所谓的心得体会。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脚踏实地,本着真诚用心学习的态度,静下心来学习。
学联,是因为喜欢才来学的,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兴趣,那么就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并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增加能力。只有真正用心投入了,才能静下心来一门心思的去求知去探索。
我一直坚信东风老师的"四心三多",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三多是多看、多想、多练,四心是信心、恒心、细心、静心。
所以呢,单凭喜欢是远远不够的,做到四心,还要多读,多看,多想,多练才是根本途径。学联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贵在坚持,切勿一曝十寒。学联要比诗词难得多,联的两句独立成句成意。

二、功夫在联外
根据我本人的学联状况总结的以下内容;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除了阅读正课的讲义以外,还要大量的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造景造意,提升意境的 分析能力。
研读立翁对韵和声律启蒙 ,丰富自己的词组练习和典故知识,有助于自己临屏发挥。
阅读清联三百 ,积累入生字,辨别出句的 今音和古意。

三、析联与对句
流水对 给人感觉就是一幅画,上句是这幅画的骨架,下句沿着上句所给出的物象来拓展延伸,把画面补充完善。
看到出句,首先要判断句子的冷暖色调。然后析联 ,析联是为对句服务的,析联是一切对联的开始,包括平仄 、断句、词性,节奏点以及语境。析联断句,把握节奏点,把握词性,把握语境,这三样把握住了才能正确的解析联意。
析联要看全句,造景、立意、谋篇、布局、修辞,炼字把文字张力发挥到极致,做到语境相谐。 能正确领会出句给出的意和境,通过文字感知出句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然后再由出句给出的条件扩大想象空间联想起某一个画面来呼应出句,使得上下联画面一致。
对联,对的是一个完整的意,不是表面上的词组。当你的眼睛看到出句只是一串字组成的句子的时候,说明你的想象力没有打开。要充分理解出句之意开拓对句的思路,弄清联意。对句要应景,找出和意境同色调的物象来对,上下联统一在一个画面,做到出句对句语境相谐。要将出句占为己有,为自己的对句做铺垫,看联意看语境然后该怎样后扣,就考虑如何应景,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呢?用家语含蓄的表达出来。我们的下联必须要和上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能各说各话。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等。
对完句子以后,要检查一下是否符合对联的基本知识;六要素。看看平仄是否相谐,词性是否相当,结构是否相称,节奏是否相应,内容是否相关,有没有隔景,再发出来。流水对,对出来的句意,一点是在情理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的。
列如: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出句是暖色调,
析联:春暖花香入院围,小径幽幽尽芳菲,蝶影翩翩舞,轻身绕香回。
对句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几双蝶影绕梳篱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几声燕语过低窗
一径花香围小舍=
无边春色润芳心
这个句子的关联点是花香,可以想象;春天来了,小径通幽处,花香阵阵扑鼻来,蝴蝶围绕着梳篱翩翩飞舞。几只燕子在房檐下呢喃絮语,这无边的春色怎能不叫人陶醉呢?心情是愉悦的欢快的,所以就有了下一句:
一径花香围小舍=
几分惬意上心头
再比如:
爱此湖山无墨染==
析联:湖山至纯至清,天然本色,不染俗尘,爱此本真,爱此世外桃源之境,吟诗作画,好自悠闲。
爱此湖山无墨染==
掬来云水赋诗成
这个句子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湖山'',湖山无墨染,什么意思呢?可以这样来理解:湖山是天然圣地,自然景观,山清水秀的桃园景色,世外桃源之境。身临在这样一个富有天地灵性的自然景色之中,怎能不叫人陶醉呢?所以吟诗作画,优雅闲适,湖山自醉人,心生爱慕之情。一种隐逸的情怀涵盖在里面。

爱此湖山无墨染==
抛他名利有诗吟爱此湖山无墨染==
邀来明月伴君欢
爱此湖山无墨染=
醉其灵秀把诗吟


下面在分析下一个句子
花溪转过家山近==
傲骨迎来雪入诗
首先按照六要素的观点来分析,断句
花溪/转过/家山/近==
傲骨/迎来/雪/入诗
第一、平仄没问题,节律不对拍,家山/近与雪/入诗,不在同一个节奏点上。
第二、山名词,入动词,近形容词,诗名词。词性不对品。
第三,意境不相关,表达的内容不在一个画面里。
隔景,隔意,上下无关联,
出句平仄正确,对句却相差甚远,没有按照上句的意思进行拓展延伸,违背了对联的六要素,隔景、隔意 ,那么这个句子是失败的。

四、出句与成联
出句要先立意,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从生活中发现出句的原点,用灵动的思维去看待静止的物像。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这就关系到写实与写虚   以  及语法结构的问题了。记住前四的景是为后三来服务的,先把后三的意立好,再来造前四的景,看如何来铺垫才合适。学会修辞,让出句有动感。想象要合理,不能凭空捏造。
意境联最主要学会如何拟人,以情喻景,以景喻人。要学会出句,需要多读多看多分析古诗词的句子,培养点联气出来,还要勤练勤写。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

“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写出来的句子富有余味,就像东风老师的句子,个个都那么耐品。

月移花影来诗里====
春花错过怜枫叶====

我曾经在复习作业上出过一个句子,到现在我觉得不是很好。用“梅”为主,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傲雪寒梅香沁骨【墨韵】
首先要了解梅花的寓意,因为梅花代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 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 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梅花代表的是坚韧不拔,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迎雪吐艳,不畏严寒坚励志奋发的精神。象征着主人公不屈不挠,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

关于成联我觉得比出句对句难多了,出句是你跟别人合伙完成一幅画,成联则是自己独立完成一幅画。首先是立意,谋篇,布局,或拖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成联的思维必须得围绕核心来展开,你不能上联写花,下联写水,这上下联之间,你还没个衔接,没个过渡,没个交代,这样是不行的,你得有一个整体的脉络。
  开始练习成联的时候,老师们会拿一些图片来让我们思考练习。
立意,首先你要明白写什么,表达什么,一个成联的创作,是基于上联,下联两行来完成的,所以,大家在构思的时候,一定要先理清,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这上下联之间,你用什么做纽带来进行联系而不至脉络出现紊乱甚至断裂。【东风老师】我本人才疏学浅
由于我本人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是很深,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很平常,还望大家不要笑话我。我记得有一次的作业,
以“一叶的飘零,而感知一个秋天的到来”为意,成联,单边不得少于11字。要求,触景生情,借景抒怀。
由于是第一次做成联,大脑没有一点思路,想了一天一宿把老师的讲义翻看了 好几遍,最后得出:

落叶飘零,瑟瑟西风欺瘦骨
离人寂寞,悠悠岁月度余生

落叶飘零,千山褪尽繁华色
秋心辗转,万木萧条孑影寒

虽然不是很工整,立意也不深刻,但是终于能做出来了,秋天能勾起愁的事物很多,秋叶飘零,寒风瑟瑟,山川褪尽了繁华之色,树木萧条,在这样一种苍凉的环境中,不禁让人想起以前的往事,忧心忡忡,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度日。远方惦念的人儿不知何日才能回还呢。

总之,想要学好连要多读清联三百,了解一些典故积累词汇,还有东风老师的对句,从中学习老师的流水对思路。

以上就是我的古风学联之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文化底子薄弱,所以只初步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读名人名联,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先前刻板的普通文字,它带给我灵动自然的美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几山几水添诗意,一草一木是意境。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更加喜爱对联文学,也了解一点古诗词知识,希望今后能继续跟着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

在此感谢东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感谢寒江雪老师,丽江老师,杨柳老师,小二老师以及诸位辅导和评阅老师的淳淳教导和辛苦付出,还有时刻提醒我作业的素简组长、谈笑组长,和所有帮助过我的学友们,在此真诚的谢谢祢们!!祝你们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9

帖子

17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0
贡献
423
金钱
651
发表于 2016-2-13 1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简 于 2016-2-19 15:18 编辑

      六期书组长-素简毕业论文


         我的学联心得

             素简

      掐指算来,从第一天入联群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那时候不懂平仄,对出来的联不合联律,有群友热心的指出,第一个知道的古仄是菊,竹。也不知道古仄是啥意思。有时对出来的联虽然对仗但是和上联没什么联系。对的稍微好一点的,我看到群友鼓掌,依然很高兴,自己做成日志,说说。所以在此很感谢在学联初期指导过我的人。

       后来去了凝练联群,知道了平仄,词性,意境,才觉得以前对的多么幼稚可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了流水对,舰哥和枫姐分享了许多流水对的好对联,非常喜欢流水对的灵动性,所以就报名来到了古风继续学习。

      和以前一直对的工对相比,流水对更像一首美妙的诗,和上联的意思顺流而下。在校长和老师们的精心教导下,逐渐接触和掌握了流水对的知识。下面该言归正传了,怎么对好对联?
      我认为首先对联要符合六要素。这是对联的基本规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这个好理解也不用多说。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性相同。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前提下,前三和后四的大结构应该相同。


      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的相同位置的节奏停顿一定要相符。


      第五条,平仄对立。上下联节奏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


      第六条,意境相符。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要有联系,有回扣,在同一个意境里面,要表达同一个主题。

      当然,除了这些六要素对联还有一些宽对的范围,这些都可以灵活掌握,为我们的对好对联服务,更好的体现联意。

       其次,在符合对联六要素的基础上,再讨论一下流水对的对法。流水对有其特殊性,它的意境连贯直下,就需要有关联词,下联意上有回扣和联系,充分丰富上联的意境或者拓展上联的联意。就是体现东风校长的六字真言,“为什么,以后呢?”对于每一个出句都要仔细琢磨它的含义和字面后面透漏的信息,下联才可以紧扣上联的意境,顺流而下。应该说解析句意和对出好对联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把上联的句意把握好,才能对出意境相符的下联来。
      
       比如  宁在寒门书傲骨=联友
             不于俗世逐虚名(素简)
       就是运用了转折关系的流水对法,关联词,宁在,不于,这样和上联形成在相反的反面形成反差,效果强烈。

       再如 收来山水容心静=联友
            抛却俗尘任我闲(素简)
       运用了顺承关系的流水对法,在上联的前提下,我怎么样?就能抛却俗世的纷扰让身心闲适。      
       流水对的对法都是在上联的前提下下联又发生或补充了什么,和上联的意境相融合,共同表达一个相同的主题。同时要注意用词的优美,音律的和谐,表达的通畅,意境的切合。汉语有许多的表现手法,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也能为对联的意境添色增光。相同的意用不同的说法给人的感觉就会不同,所以要注意用词的优美。


       对于成联和诗钟,就需要我们用心的体会了。都说功夫在联外,就是这个意思。虽然基本的对联知识掌握了,但是具体的成联和诗钟就不是一下就能写好的了。对于一幅图或者一个意境,怎么样才能把握好主题?确实不是朝夕就能掌握了的。在确立主题的前提下,在布局谋篇,景语联,先以景烘托,在以景抒情,或者从不同的感官货角度描写景色表达自己的情谊。情语联从物向的大小谋篇,或者前半部论证,后半部阐述论点。咏物或人的联,一般上联写物向的外形,下联下物向的神,从而把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完成。总之,成联的技巧有很多,都要我们用心体会,学习,慢慢掌握。


       对于诗钟,是我们最后学的内容。因为其字数必须七字,在不犯题字的前提下,把物向或者意表达出来,格律还必须是正格,以工对为上,所以要写好有很大的难度。就必须在掌握格律的前提下,更好的组织好文字。诗钟的立意包罗万向,却要在短短的十四个字内表达出来,才更要精心构思。诗钟的各种格式很多,所以需要用心学习掌握。

        最后,只能这样说,我学的还很不够,虽然毕业了,这只能说是一个学习的开始。因为我们掌握了对联的方法和技巧了,但是和真正的高手差距还很远,我们只有努力的学习,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古诗文水平,驾驭好每一个出句,才能在联海里崭露头角。就像老师总结的多看,多读,多想。静心,恒心,细心,信心,树立学联三多四心,才能把对联水平提高上去。

         在结束这篇论文前,谢谢所有曾经教育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你们在我学联的道路上给予我引导和帮助,使我逐渐进步,从门外汉到今天联校毕业,我在此郑重的说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5

帖子

9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263
金钱
377
发表于 2016-2-14 16: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组38-流星  
         
                                    对联之我见

        说到对联,其实我之前并不陌生,每年春节,我们家家户户不都贴那个吗?不过,我自己从来没想过要自己写对联,甚至,家里贴对联到底哪个在右,哪个在左,都懒得看,实际上,只有四个字,不感兴趣。
             真正认识对联,是偶然进入一个群,那里的人很渊博的样子,自己在他们面前,惭愧到不敢说话。偷偷问一个管理,怎么样才能像他们那样,说几句文雅点的词附庸一下风雅呢?那个人说,你就先进学习班吧,不然,短时间是学不会什么的。于是,我等待机会,终于,机会来了!古风六期开班,我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学对联了。
          之前就听人说过我们的校长东风,神一般的人物,大家都以能在古风学习为荣。
我对学习对联是充满信心的,我觉得,我的基础知识不错,在最初阶段的学习,完全不用费力气。
        然而,事实是,我想错了。
对对联,光有基础是完全不够的,平仄按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容易掌握,但是,我们学的是诗联,是为律诗打基础的,律诗要求的是平水韵,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入声字,也就是说,我们要学对联掌握的不仅仅是现代汉语的四声,必须要掌握平上去入这四个声调,这样才能跟律诗接轨。
         学习入声字,有许多方法:拼音法,偏旁法,四言顺口溜法等等,重点是要记住混入现代汉语中的平声的入声字,也就是今平古仄字,这是学对联打好基础的第一步。
         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我觉得,讲义必须要读懂,读透。讲义是指导我们对句的钥匙,没有钥匙,你如何能打开通往优美意境联的大门呢?
讲义之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所缺的就是实战。
           对联必须常常对句,不然,你等于白学。不经过练习,你就不知道自己哪里欠缺。
          比如:
月移竹影来诗里【再嫁东风】
          这个句子,你从哪里入手?   
           首先,初学,我们看到这一联也许会想,月对啥,移对啥,竹影对啥……其实,这么想是在对字,我们开始学,就容易犯对字的毛病。对句久了,我们会发现,拿到一个句子,我们不是先看句子中的词分别和哪些词相对,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出句的全部内涵,也就是要先分析出句,这个句子写的是什么时候,这里边都有哪些景,表现出来的情愫是怎样的,我们对句的时候,要想象上联所给的景物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然后,可以再适当的补充一些合理的景物,来填补空缺。其实,你也是景物之一呢。这样想着,对句的时候,情与景就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了。比如,上边的那个句子,有对句如下:

月移竹影来诗里【再嫁东风】
我把梅香拾案前【竹雨心情】

月移竹影来诗里 【再嫁东风】
谁递锦书到梦中 【落花时节】

          对句,可以造景,可以顺势而下,也可以反其意而行。这就是我们东风校长为我们开班授课的主要目的,要我们学好流水对,学好诗联。
          在这里,我们掌握了流水对的要义,流水对,在出句的基础上多问个为什么,或者问下然后呢,或者,不这样,那样行不?反其道而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样,你的句子会如行云流水,灵动而韵味十足。
         当然,流水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流得好的,在对对联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这些相关的词汇从哪里来?是从我们的积累中来。
         有人说,功夫在诗联之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试想,一个词穷之人,如果把流水对的要义理解得再透,恐怕也难有好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所以,我们就要努力地积累积累再积累。多阅读经典联,读一些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读物,多读诗,增强语感。
          其实,我学的很差,感觉对不起东风校长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苦心栽培,今后,我会在古风苑继续对联,以巩固我学过的知识。在对联的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希望自己能走的更远。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希望将来我学有所成,有能力回报古风,回报各位老师的栽培之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4
贡献
3540
金钱
4480
发表于 2016-2-14 21: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永远的微笑 于 2016-2-16 20:06 编辑

书组23永远的微笑

                                               【我的学联心得】


         提起笔了,我思绪万千,想我一个小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楹联的课堂。

让我闻到了久违的墨香,虽然说是网校,可是我感觉回到了教室,东风老师那幽默风

趣的谈吐,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我喜欢上了学习对联。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我总

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联要心静。


       为什么说要心静。因为心静了,就可以好好地理解老师的讲义,在理解的同时,

自己在细细的琢磨,从中吸取精华,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去探索发现,这些只

有心静的人才可以学好,心无杂念,才可以理解品到其中的奥妙。


         二,学联首先要认真。


       学联如做人,认认真真的做人,永远也不会犯错,那么学联也是一样的。看到一

个出句,我们首先要看看是上联还是下联。看看符合联的六要素不。记得东风老师有

    一次临屏指导我们,他出来下联,而我看也没有看就对,因为我们每天练习是对下

联,结果老师告诉我错了,我当时蒙了,细细一看,才知道错在那里,心里暗暗发誓,

如果在错就离开古风,从此以后,看见出句不急的去对,养成了一个不急不躁的学习

方法。


         三,学联需要三多。


       学习对联,要三多。一,多想。    看到一个联,首先要想是否符合联的六要素,是

今音还是古音,记得我自己出了一个句子,‘一缕梅香迎春梦=微笑’但是想对下句怎么也对

不了,一看,才知道出律了,我就换了一下外置,;梅香一缕迎春梦=微笑‘这次才对了,

符合了对联的六要素。所以说拿到一个出句,要多想。二,多看。

      在学习对联的时候,不会对的时候,要多看同学们对句,从中体会句意,也可以学习

同学的思路。


        例如;路人笑问春何处=联友

                  杏子羞藏院角中=友


       这个句子让我无法下手,但是看见师友们对出这个,我好佩服,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我也可以对个,


        路人笑问春何处=联友

        童子无言指柳间=微笑


对的虽然不好,但是我学到了他的思路,在看的过程中,我也思考了,也学习了,真的

快哉。三,多读,

      无论是学联,还是学诗,词。都的大量阅读,从书中获取知识,充实我们的大脑,

因为有的联里面有典故,对于没有阅读书的人来说,想对好联是不可能的,还有的联

是词牌名,


       例如,一杆搅碎西江月=友

                 三碗浇开陌上花=微笑


      这个联就是词牌名,我在没有读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词牌名,读了以后才知道

也就可以对上了。还有对弈是指下棋,五柳是指陶渊明的。这些知道都需要去书里面找。



         四,学联必须有析联。


       为什么一再说要析联,因为析联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刻的理解出句的意思,在脑子

里形成一个画面,融入到诗联所营造的那个意境中去,你就会抛弃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

大有喷雾而出的那个感觉。对句就有了方向。找出了联点,对句就不会跑偏,

       例如:久闻车马已生厌=联友。


       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我理解的是长久听见车马之声,好生厌倦,离开这些恼人的

吵杂声,过几天清闲的生活。或吟诗作画,或种梅牧鹤,岂不快哉。那么这个时候,你

就会想到什么呢?


       久闻车马已生厌=联友

       长伴诗词才是真=微笑


      这也是多问个为什么,就有不一样感想,不一样的收获。


       例子:问雁何时归故里=联友

       首先想到的是在外漂泊的游子,看见南飞的大雁,轻声的问:你何时归家乡,这

时心里满满的乡愁,会怎样?

       问雁何时归故里=联友

       同卿一起看家人=微笑

       这个就很明白的说我想家了,同你一起回家。这就是析联的好处。


          五:再就是成联与出句:


       在出句的时候要先立意。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想像丰富而不捏造,

要合理。记得老师还以竹成联,我看到竹就想它一身绿,四季常青。老师也说过竹子

的特点:嘴尖皮厚。这就有了素材。


       出句:嘴尖皮厚一身绿=微笑【今】


       这个虽然直白了点,但是人们一眼就看出是竹子。

       成联就难了,要一幅画面用联去表达,语言,意境要求非常高,它不是为成而成,

是有感而发。联也有起承转合。首先要谋篇布局,借景抒情,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点,

上下联要搭,一个写柳,一个写水,那就离题了。一个好的联,必须紧扣主题,上下联

从不同的角度来取景,从而达到一个突出核心思想,彰显特色的一面。

       记得我成联以:这些年,还好吗?为核心,不少于11字。


        别绪依依,故地重游君不见。

        离愁阵阵,异乡漂泊你还安?


        虽然不工整,但写出了思念朋友的心情。

为什么有时候用11个字,就是因为七言不能充分完整的表达联意,才用分句来分担我们

丰富的联意。有时候七言也可以写出联意,我的七言联; 以竹成联;


        嘴尖皮厚一身绿=微笑

        骨硬心虚四季青=微笑   


       这个是七字联,成的不是很好,但是也充分的表达了竹的特点。这就是要从多方

面来考虑。


       总之在学联的路上,我收获了知识与友谊,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在这将毕业

的时候,我由衷的感谢东风老师与众位老师的不离不弃,让我从新拿起笔来,从新去

体会古人留下的精美文章,同时祝老师永远快乐。谢谢老师,是你们给我知识,同时

也让我的女儿喜欢上了对联。






点评

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还以自己的行动感召后辈,难能可贵,赞一个。  发表于 2016-2-26 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1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8
贡献
87
金钱
126
发表于 2016-2-19 20:2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联心得       书组-10浮生若梦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来到古风己经十个月了。回顾这十个月的学联历程,感慨万千,我从一个刚知道什么是平,什么是仄来到古风,在老师们的耐心辅导下,在同学们的友爱帮助下,懂得了部分知识,初步了解了流水。知道了对联要炼字、要关联,要炼意,今天我就谈点炼字的体会。 其实对好一付联不容易,我们先要判断联的色调,再段好联,析出句子的联意,然后自已谋篇布局,把联对下来。     一,  什么是炼字呢?        炼字,顾名思义,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炼和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比喻:不准梅花谢=z 当时看到这联好纳闷,谁那么霸道?梅花不准谢,细细想了一下,梅花是冬天的物象,冬春之交时开绽。突生一念,梅花不谢,春天怎会回来,一下想了一对句。不准梅花谢=何来燕子飞,细想了一下燕子飞,飞字感觉不太好,不能突出春天回来感觉,于是我换了一归,于是有了, 不准梅花谢= 何来燕子归   二,学找关联点  学联还要学会找准关联点,如果上下联不关联,各说各的,那对句一定失败,我们见到联,先审好联,确定联的色调,我们才合理配好色调,量身裁衣。只有找准关联点,联才行如流水,不脱节,不隔意, 比如; 非是生来偏好酒=Z 我们认真找一下关联点,从那入手?为什么偏好酒?一下我们确认了酒这物象,酒好东西,开心也喝它,烦恼也喝它。我们把酒选着关联点,我们慢慢理一下,多问两个为什么?为什么喝酒?人生来本就不喜欢酒,我突然想到了一句名句,借酒浇愁,愁更愁。突然生一念,轻轻一问,难道喝酒与情有关,自古情字让人好辛苦,酿造无数烦恼。于是有了对句。 非是生来偏好酒= 只因醉后可消愁   三,联意延伸 联意要延伸,如果在同一层面,不宕开层面,意显得很呆板。对联并不是凑字,我们是丰满上联的联意,补充完整联意。如果我们天天停留在,见山就对水,见月就对风。还有什么创新?当我们见到物象时,我们要折射及发展,这样才使句子丰满。 比如: 依窗=听雨 我们可以想着,依着窗在听雨,在思念。 依窗=赏月 这样都可以  依窗=伏案? 这样行不?表面我们看很工整,对吧?细想一下,你能同时依着窗又同时伏在案上不?显然矛盾,同时在做两个动作,是不成立的,这样对既使对上了也没意境。  虽说毕业了,但我没有学精,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好好温故而知新,在此也好好感谢老师们辛苦的付出,特别感谢东风校长,你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2

帖子

14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5
贡献
339
金钱
576
发表于 2016-2-21 2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谈笑 于 2016-2-21 22:00 编辑

                                                                             六期书组副-谈笑
                                                                                分享学联心得
      记得刚接触对联是2014年的8月,那时什么也不懂,梦的衣裳带我们几百人去凝联群学对联,舰哥和枫姐教我们一些平仄,例如
(平仄)
1:什么是平仄?现代汉语的平仄是怎么划分的?
答:平仄就是现代汉语把汉字的音调划分为两大类,平音和仄音。
现代汉语的音调划分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音,上声去声为仄音。
2:今音平仄和古音平仄有哪些区别?
答:今音平仄和古音平仄一样,都有四个音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是古音平仄把阴平和阳平统成为平声,没有具体划分。仄声则包括了入声,上声,去声,而入声则划分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去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入声字。
3:简述什么是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答:三平尾,三仄尾是指做句子的时候,尾字三个字出现了三个平音或者是三个仄音。比如: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
仄仄平平仄仄仄
(三仄尾)
孤平,是指句子里除了尾字是平音外,整个句子里只有一个平音的是孤平如,
仄仄仄平仄仄平
(孤平)
当然孤平还有一个定论,就是除了尾字外句子里不相邻的字只有一个平声如下面这个格式,
平仄仄平仄仄平
像这个格式,句子里除了尾字是平音,句子里的两个平音不相邻,也算是孤平。
这个句式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人说是孤平,有人说不是,不管是不是,我觉得还是尽量避免比较好。
4:什么是马蹄律?
答:马蹄律是把句子中每两字分为一个音节,叫做“二字而节”,每一节同是平声或同是仄声;相邻两节平仄交替,上下两句则是逐节平仄相反,叫马蹄律。比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这个格式平仄两字为音节前后交替,就是马蹄律的标准格式。

5:简述音步和音步步脚?
答:如这个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两字为一个音节的叫做音步,而音步的后一个(平)或(仄)就是步角(音步步脚)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见七言句是三个双音步,而最后一个字也是一个音步,叫单音步,单音步的步脚就是它自己本身。
6:什么是平仄交替?
答:无论六言句还是七言句,都是每个音步变换一次平仄。这就叫平仄交替。
比如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六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
      在那里排队取号等入古风,这一等半年多,每个星期舰哥都给我们讲基础课,平时会的人就对对联,我没基础就看他们对。盼星盼月亮终于在2015年5月正式开课了,初级还是舰哥主讲教我们词性,中级和高级是东风老师主讲,在此感谢对我们付出的东风老师,雪师,丽师及众辅导老师,评阅老师的陪伴下,慢慢成长,真后悔,没有好好泡群里,天天互动,雪师等为了我们付出的辛苦,东风老师那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现在简单谈谈我学习对联的一点点心得,(1)简述什么是对联?答:对联是中国除诗词歌赋曲文之外的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用两行文字上下对举,共同表述一个主题。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又称楹联。俗称对对子。(2)简述对联的形式?答:对联是两行词语对仗、声律协调、句意关联的文字。一字一音、一字一义,集形、音、义于一身的汉字,是对联的文字基础,拼音文字不可能形成对联这样的文学体裁。我认为必须扎根基础,掌握六要素,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不扎实,都是白辛苦。我们的对句,出句,成联,以及诗钟,还有互评,都离开对联的六要素的.没有这些基础,我们如何去赏析别人的作品呢。
      下面来谈谈六要素1:字数对等
对联的两行字,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由几个分句甚至上百分句组成。但上下联的句数、每一分句的字数,即上下联的总字数必须一样。
2:平仄对立
上下联句子中各节奏点的字,字音平仄要交替;上下联节奏点相对位置的字,字音平仄要相反;多分句联,分句最后一个字按顺序平仄交替;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3:节率对拍
上下联的节奏点在同一位置上,语意停顿的位置一致。
4:词性对品
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和相对的字词性相同。
5:结构对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组结构,句子结构一致。
6:句意关联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场景的景观。
      学习对联,要做到三多加四心,所谓三多,就是多看,多练,多想;四心就是:静心,恒心,信心,细心。
例如校长点评
闲窗一夜听微雨【乐珈】
前面我说了,修辞的目的性和修辞的功能性,大家应该能明白一点,修辞不应该是随意的
这里,有三个修辞:闲窗,一夜,微雨
闲窗,我可以理解为一个悠闲之人所处的窗
一夜,这个好理解
微雨,我们可以理解为毛毛细雨
但是,这三个修辞,我觉得不是目的性很强的修辞
是的,这里的闲窗,微雨,都带有某种情感在里面,但是,我奇怪的是,一夜
大家都知道的,一夜不眠,应该是有心思所致
这是个什么心思呢,导致夜不能眠
另外,大家基本上可以从古诗中感觉到一点
带雨的,差不多都带泪
即使不是带泪的,在这句里,我们可以通过一夜不眠来判断出,这里应该不是什么好心情
矛盾出来了
闲窗
这个闲窗,就修辞和后面的意境不谐了
性大家再回头看看去,是不是这样
这就是造景造意,修辞不严谨所致
一个好的意境联,应该气脉是一以惯之的
诗有诗脉,词有词脉,联亦有联脉
这就如我所讲过的:古道西风瘦马
如果是古道西风肥马,你能不凌乱的感觉吗
你的修辞不到位,就会给读者一个混乱的感觉,读者怎么去解读你的心境?
到底是忧伤还是闲暇
       校长的空杯心法,也要记住, 在学联的路上和生活上都有帮助。初学对联少用四个忌字,谁,舞,醉,韵。一看到出句要先检查合格后,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呢,顺接或者转折,这就是流水对。学习是快乐的,相识许多人,我也衷心向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弯腰90度!谢谢相伴一路走。祝古风学院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2

帖子

14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5
贡献
339
金钱
576
发表于 2016-2-24 1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联浅见》---傲雪寒梅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古代人的出口成诗,从小就感到羡慕,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十分喜欢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后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每天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去系统读书学习。但是心里对诗词及楹联的爱好却始终没有泯灭。后来有了智能手机,我慢慢学会了上网。说真的,网络里不乏高手,在网络群聊之中,耳濡目染,说实话,我的诗词知识日渐增长。
      可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一个文学诗词群里,看到再嫁东风老师的对联讲解,便吸引了我。再后来,经一位网友介绍,有幸来到古风学院六期学习流水对。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每天进群里听着辅导老师讲课,跟学员们练习。后来,渐渐地知道了平仄格律,和对联的六要素。也慢慢地喜爱这非常动人的对联,并且对流水对有了新的认识。
     看到老师们每天夜以继日,诲人不倦的的辅导,我非常感动,虽然每天工作很疲惫,但我还是下定决心,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因为工作和生活原因,我只能在晚上上网学习,所以平时很少进班级与老师同学们互动切磋,觉得自己学的不好。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基础不好,但是,通过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正所谓,本人在起身,笨鸟早出林。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的粗浅体会吧。   
       一、端正自己态度,潜心学习
     我学习楹联,是因为喜欢才来学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并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能力。只有真正用心投入了,才能静下心、一门心思的去求知和探索。
     再嫁东风老师的"三多四心",我一直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三多是,多看、多想、多练;四心是信心、恒心、细心、静心。学联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切忌一曝十寒。学联要比诗词难得多,联的两句,独立成句,独立成意。我们就是要用这三多四心去用功。      二、多读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功夫在联外。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除了阅读正课的讲义教材以外,还要大量的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造景造意,提升意境的 分析能力。 研读对韵和声律启蒙 ,丰富自己的词组练习和典故知识,有助于自己临屏发挥。 阅读清联三百 ,积累入生字,辨别出句的 今音和古音。  
     三、析联与对句,用心例会,用心对句
    流水对 ,意境唯美,诗情画意。上句是这幅画的骨架,下句沿着上句所给出的物象来拓展延伸,把画面补充完善。 看到出句,首先要判断句子的冷暖色调。然后析联 ,析联是为对句服务的,析联是一切对联的开始,包括平仄 、断句、词性,节奏点以及语境。析联断句,把握节奏点,把握词性,把握语境,这三样把握住了才能正确的解析联意。 析联要看全句,造景、立意、谋篇、布局、修辞,炼字把文字张力发挥到极致,做到语境相谐。 能正确领会出句给出的意和境,通过文字感知出句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然后再由出句给出的条件扩大想象空间联想起某一个画面来呼应出句,使得上下联画面一致。  
     对联,对的是一个完整的意,不是表面上的词组。当你的眼睛看到出句只是一串字组成的句子的时候,说明你的想象力没有打开。要充分理解出句之意开拓对句的思路,弄清联意。对句要应景,找出和意境同色调的物象来对,上下联统一在一个画面,做到出句对句语境相谐。要将出句占为己有,为自己的对句做铺垫,看联意看语境然后该怎样后扣,就考虑如何应景,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用词语含蓄的表达出来。我们的下联必须要和上联构成一个整体,而不能互不呼应。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等。 对完句子以后,要检查一下是否符合对联的基本知识。六要素,看看平仄是否相谐,词性是否相当,结构是否相称,节奏是否相应,内容是否相关,有没有隔景,再发出来。流水对,对出来的句意,一点是在情理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的。
     列如: 声声燕语呢喃意===     
     出句是暖色调, 析联:春暖花香入院,燕语呢喃,示意着春天到了,处处一片灵动。
     对句 声声燕语呢喃意=  处处荷香袅娜开。
             声声燕语呢喃意=  节节笋芽嘀嗒开
            声声燕语呢喃意 =  阵阵蝼蛄叽唧歌
     这个句子的关联点是花香,可以想象;春天来了,小径通幽处,花香阵阵扑鼻来,蝴蝶围绕着梳篱翩翩飞舞。几只燕子在房檐下呢喃絮语,这无边的春色怎能不叫人陶醉呢?心情是愉悦的欢快的,所以就有了下一句:
            
      再比如:  卧水轻舟渔唱晚==析联:湖山至纯至清,天然本色,渔舟唱晚,爱此世外桃源之境,吟诗作画,好自悠闲。
      卧水轻舟渔唱晚==涤波翠柳燕啼欢
     这个句子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卧水轻舟渔唱晚什么意思呢?可以这样来理解:湖山是天然圣地,自然景观,山清水秀的桃园景色,渔舟唱晚,世外桃源之境。身临在这样一个富有天地灵性的自然景色之中,怎能不叫人陶醉呢?所以吟诗作画,优雅闲适,湖山自醉人,心生爱慕之情。一种隐逸的情怀涵盖在里面。
     卧水轻舟渔唱晚==穿梭紫燕柳梳头
      下面再分析一下个句子 ;
     花溪转过家山/近== 傲骨迎来雪入诗
      首先按照六要素的观点来分析,断句 花溪/转过/家山/近== 傲骨/迎来/雪/入诗 第一、平仄没问题,节律不对拍,家山/近与雪/入诗 第二、山名词,入动词,近形容词,诗名词。词性不对品。 第三,意境不相关,表达的内容不在一个画面里。 隔景,隔意,上下无关联, 出句平仄正确,对句却相差甚远,没有按照上句的意思进行拓展延伸,违背了对联的六要素,隔景、隔意 ,那么这个句子是失败的。  四、出句与成联 出句要先立意,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从生活中发现出句的原点,用灵动的思维去看待静止的物像。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这就关系到写实与写虚   以  及语法结构的问题了。记住前四的景是为后三来服务的,先把后三的意立好,再来造前四的景,看如何来铺垫才合适。学会修辞,让出句有动感。想象要合理,不能凭空捏造。 意境联最主要学会如何拟人,以情喻景,以景喻人。要学会出句,需要多读多看多分析古诗词的句子,培养点联气出来,还要勤练勤写。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  “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写出来的句子富有余味,就像东风老师的句子,个个都那么耐品。  
       秋窗又见融融月==
       章台柳绿莺啼处=
    我曾经在复习作业上出过一个句子,到现在我觉得不是很好。用“梅”为主,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傲雪寒梅香沁骨墨韵, 首先要了解梅花的寓意,因为梅花代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是中国传统名花,它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 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 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梅花代表的是坚韧不拔,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迎雪吐艳,不畏严寒坚励志奋发的精神。象征着主人公不屈不挠,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  关于成联我觉得比出句对句难多了,出句是你跟别人合伙完成一幅画,成联则是自己独立完成一幅画。首先是立意,谋篇,布局,或拖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成联的思维必须得围绕核心来展开,你不能上联写花,下联写水,这上下联之间,你还没个衔接,没个过渡,没个交代,这样是不行的,你得有一个整体的脉络。   开始练习成联的时候,老师们会拿一些图片来让我们思考练习, 立意,首先你要明白写什么,表达什么,一个成联的创作,是基于上联,下联两行来完成的,所以,大家在构思的时,候,一定先理清思路,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这上下联之间,你用什么做纽带来进行联系而不至脉络出现紊乱。再嫁东风老师,我十分仰慕你的渊博学识。我本人读书不多,孤陋寡闻。由于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是很深,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很单薄,诚望各位师长不要笑话我。总之我在学联的过程中,我收获了知识与友谊,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无比温馨,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候,我由衷的感谢再嫁东风老师与众位辅导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文化知识和做人的的美德,让我在中年迟暮时候,又重拾旧梦拿起笔来,描绘心中的七彩梦想,重新去领略古人留下的精美佳章。再次感谢我的恩师,是你们给了我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圆了我喜欢诗词楹联的梦。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艺无止境,人生短暂。我知道,我学联还很肤浅,我今后还会继续努力,用诗词楹联托起我腾飞的翅膀。
       以上文字,只为抛砖引玉,赶往诸位老师再度赐教,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6

帖子

6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149
金钱
238
发表于 2016-2-27 09:2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组26-如果有来生作业                                首先感谢古风的老师们在这一年里兢兢业业地,不辞辛劳,诲人不倦。我才能从一个连平仄都不懂的“文盲”变成今天的能出能对,诗钟成联都懂一点“的好孩纸”。           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一点一点地成长,一点一点地感悟,发现自己越来越成熟。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心胸也开阔了许多,这都是校长和老师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还是来谈谈对联吧,首先,我们要充分地理解出句的意思,然后再用多种思路去对句。                         如:笋探春音新破土【东风】              我们从这个出句看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连笋都忍不住探头偷看,此句用了拟人手法描述了春天那一派繁荣景象,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句可以以怎样的思路去应对呢?                    我们可以看看春天有什么事物可以和应对的,蝶啊,花啊,柳啊,等等。                                                         笋探春音新破土……                              蝶飞野陌正分香                                     花开四处尽相红                                这两种思路,一对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完美地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那么第二对句则是延续了出句的静,以百花盛开竟相逐艳,谁也不输谁,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有声有色的春天。                    我们再来看看怎样出句,比如吧,我们来以竹为出句,                                    如:虚怀若谷山中竹;                        这样便写出了竹子的品格、宽容大度。                                                       再如:虽横枝节亦通直                        这出句写出了竹子的形态,枝节横生中通外直,隐喻人应该不畏强权,张弛有度,为人通直 。                   再后来又学了成联跟诗钟,知道了成联的基本笔法和写作方法。亦能鉴别诗钟的基本格式,以及犯题等问题。每天跟着老师们练习,即是文学的进步也有人生的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1

帖子

6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67
金钱
259
发表于 2016-2-29 06: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璞玉 于 2016-3-2 21:06 编辑

我的学联心得
书组18-璞玉

        时光荏苒,还没真正领悟意境联的内涵,就要毕业了。五味杂陈,难诉心中言……

         记得去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到文苑墨阁文学群,看那里的群友们在对联(正对),当时就被那短小精炼的两行字给吸引住了。那时根本不懂平仄,词性更是模糊一片,就潜水默默看大家对。偶尔会按捺不住,不管对错瞎折腾一番。

后来在一次学习中,有群友提到流水对,提到东风校长,一种好奇与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去古风学习。在好友的引荐下,进入了凝炼招生群,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有幸开始了与古风的不解之缘……

        初级班的课程围绕对联六要素(1.字数相等2.内容相关3.词性相当4.结构相称5.节奏相应6.平仄相谐)而展开,让我这个门外汉懂得了对联六要素 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更深刻地体会到对联的六要素应当是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名副其实,从而是否成其为对联的问题。

        中级班的课程以出句对句为主,所以在遣词造意上有很多的技巧性。 那么如何达到应景贴切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着入。

1.找出出句的物象

2.由物象得出景

3.由景得出情或意

4.选取适合出句的景和情的物象

5.用合适的动词和虚词串好选取的物象,组织出对句。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对联的立意、
取象、析联以及炼字

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给出、对句确定个主题,或者称为题旨,这是出句的灵魂。

例句:
              窗前又把落花数~(联友)

   这是个倒装句,它的立意是相思,窗前又把是铺垫。一个人在窗前数落花,干吗呀?因为孤独、寂寞、相思。

     对句1:

         窗前又把落花数~
         月下犹将病酒斟

    对句承接上联,在月下频斟病酒,有愁不言愁。

  对句2:

      窗前又把落花数~
      眸内已将泪水含(六月雨荷)

   眼里含着泪水是因为啥呀?是思念心上人?还是家中的父母?泪水兑着满满的愁,对句不言一个愁。

    全联出句是相思。而对句是因相思而生愁,上下联紧紧相扣。不破题。

取象

确定了题意,下一步就是合理的选用物象,能准确的表题意,这就需要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物象适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例句:

        登楼怕见他乡月~(联友)
        此出的立意是思乡。

           用月来表达思乡,害怕看见他乡的月亮,而惹起思乡之情。出句含有浓浓的乡情,饱含了作者的个人感情,句里未见一个思字,却通过物象(月)透出了浓厚的乡情。

析联:

要想写好对句首先是析联弄懂出句的唯途径就是认真阅读出句,理解出句的立意,准确把握其格调和境界,然后确定自己在对句时,对这种意境是承接、顺延,还是转折、递进,所以说读懂出句是对句的前提。

例句:
         
一任秋风凉到枕...z
不堪别绪锁于眉(联友)

      出句的立意是相思。为什么秋风在枕边凉?是孤独、寂寞。弄懂了出句的意,对句回答为什么孤独、寂寞,是因为别绪,将离愁锁在眉间,上下联一气呵成。因果关系。

炼字

法国著名作家楼拜就曾对他的优秀弟孑说过: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例句:

        一笛清愁起=Z
          半庭小月凉

  吹一笛曲,而惹起无边的清愁。动词是(起)这个起用得非常有动感,把人内心的活动表现出来了。

   对句:半庭小月凉,这个形容词(凉)也用得非常妙,仿佛连小月也是凉的,别说人有多思乡了。

          一笛清愁起~
            两行热泪流

       听到一笛清愁,惹得热泪盈眶 。这个动词(流)用的很准确,与两行热沮紧紧相扣。

     用最平常的字眼,最浅显的字眼,去表达最真挚的感情,最丰富的想象。


总之一个出句拿到手,不要图快急于应对,首先要读懂出句。对句不需要自己重新立意,只需要准确的把握出句,以便确立对句的基本方向,避免意隔。

其次要保证在文字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与出句相统一。

出句清丽, 则对句亦应清丽,出句闲逸,则对句亦应闲逸,出句刚猛, 则对句亦应刚猛,出句静谧, 则对句亦应静谧,出句运用比喻, 则对句亦应运用比喻,出句运用拟人, 则对句亦应运用拟人、、、诸如此类。行云流水、一以贯之,宛如出自一人之手。

      根据我自己这一路的学习,我觉得要学好联,必须围绕东风校长总结的三多(多看、多练、多想)四心(静心、恒心、信心、细心)的黄金箴言,六字真言(为什么,然后呢),遵循用字四法(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其次更多的是需要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说到此,本人好多好多时候都是“总是词穷韵中痴”,惭愧惭愧……

      在结束之前,弯腰90度,由衷地对东风校长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以及同学们说声“谢谢”,感谢你们一路的不离不弃!更会把东风校长所说的“学联先学做人”当做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1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