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词特邀顾问
精华20
注册时间2014-7-16
威望1132
金钱7485
贡献4882
栏目顾问
绝妙好词特邀顾问
 
威望- 1132 点
贡献- 4882 次
金钱- 7485 枚
 
|
当某些行为成了习惯,再要强行的更变会是好难。 习惯了在老藤这方免费的天地里以码字来消闲耗时,一旦略有懈怠,不仅是自己一下感觉到了无所事事,就连老藤也看不过眼了。这不,急燎火燎的送来了信纸,勾引着欲说的每一根神经。当然,这样的信纸俺是断断不会用的。失恋,感觉是好遥远的一词。这恋都未曾拥有,又何来失之一说?话虽如此,但也毕竟过于晦气,不用也罢。
其实,如村妇这般的泼皮,本不适合在这一亩三分地附庸做雅,乱涂乱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说话太不招人待见,总有点无事找抽的嫌疑。记得曾有位朋友给过俺一条评论,大意是这样的:“有村妇若此,不知张爱玲如何自处?”朋友的意思俺知道,这绝非是把俺的文笔和张爱玲相提并论的,村妇自知斤两,也不会天真到如此奢望。人家不过是含蓄的批评俺言词过于刻薄罢了。只是俺不想这么认识自己,所以也只能自欺欺人的以误会似地谢谢朋友的夸奖。平心而论,村妇是从来不觉得自己刻薄的。所谓刻薄,无非是说了一些家长里短的实话罢了。的确,有些事只能是藏着噎着不能说出口的,直面淋漓,终究不是谁都甘愿。自己亦然,又怎能强求其他? 开空间之初,就抱定了虚中岁月,只论风雅,不染生活。身边的琐事烦心不是千里之外的网中朋友所能解决的,除了暂时得点安慰,多说无益。幸福与否,凭心感受,更无需暴晒人前。而一直秉承“卧庙堂之榻,则忧其君;倚茅舍之门,就只有算之柴米”的古训。村妇暂时还只倚茅舍之门,所以不愿过多的去讨论诸于“胡言薄命”之类高层次的话题了。虽说俺这也是胡言胡话,但此胡非彼胡,自不可同胡而语。俺是这样认为的,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要人家愿意要你负责才好。本就不过如蜉蝣般在这世间苟延残喘,又早已过了愤青的年龄,有那忧国忧民的闲心,还不如想想如何尽量让丫头健康快乐的成长来得实在。只是这个空间除却这些高尚的喧哗,那么所剩下的就只有风花雪月的叽歪和家长里短的闲话了。然而随着Q龄的增长,越来越厌烦了那些娇柔造作的风雅,只想随心随性的抒发,所以这样的心态,想不找抽也是好难的。唯一的避免方法就是罢笔。
罢Q几天,不为忙不为烦,只为了一部《后宫甄嬛传》。也不知是年纪大了转性了还是怎的,以前是断断不会看这些腻歪的女人戏的。一直就不喜欢琼瑶类的言情,只喜欢看武打和港台无厘头似的喜剧。一笑看过,再无半点纠葛,便也神清气爽。而一部《甄嬛》看过,内心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了。
陈词乱调的剧情,一群后宫里明争暗斗的女人再次刻薄了这炎凉世态。
甄嬛与眉庄自小便亲如姐妹,一同入宫。在宫中结识了出身微寒的陵容。三人义结金兰,发誓在这深宫寂寞里相帮相衬。可是世事如棋,还是无情地验证了那千年的老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谁也无法逃脱的宿命。
剧里虽然保全了甄嬛与眉庄的姐妹深情,但究其根本又何尝不是华妃的苦心成全?在甄嬛初得圣宠的那晚,眉庄又何尝不是夜不能寐,心烦意乱?虽然心里明白,作为后宫中的女人,不可能独专圣宠,与其让其她人夺取,还不如让与自家姐妹。但是有些事不是看得明就能想得开的。试想,若是这心结长此以往,谁能保证不成死结?所幸华妃的陷害,让眉庄认识到了“圣宠也不过如此”。从此心思不往一处挂了,自然也就能情谊融融,相得益彰了。
陵容一开始对于甄嬛和眉庄的照顾是心存感激的,也是有心相报的。但是自惭形秽下的友谊开不出卓尔不凡的清莲。当眉庄为了自保而没有向皇上为她父亲求情时,便嫌隙暗生了。其实眉庄没有错,不会审时度势的莽撞,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有不必要的牺牲,以至弄得满盘皆输。可惜陵容不懂这个道理,即便眉庄后来还是帮忙救出了她父亲,她也认为只是顺水推舟的人情罢了。这里不得不说眉庄的眼界要高于陵容。当眉庄被诬禁足之时,还不忘一再嘱咐甄嬛保存实力,以待时机,不要一味莽撞。这也许就是水平的高低吧?
甄嬛扶持陵容本是一着双赢之棋。即可巩固己之地位也能替陵容谋个好的出身。可惜人终究不是实心的棋子,所以也不是凭谁都能摆布的。陵容初蒙圣宠得五匹银波蜀锦,自己只留一匹,再皇后华妃各送一匹,独送甄嬛两,足见她的感激与亲近之情的。可是,谁曾想甄嬛赏了一匹给浣碧却被陵容误会了。陵容的理解没有错,自己本就寒微,所以也难怪人家把自己与宫婢等同。而甄嬛也没有错,浣碧本是自家亲妹,长姐疼妹自是当然。可惜这层关系陵容不知,陵容芥蒂,甄嬛无查,姐妹生分便成必然。情既生分,疏来便好,无奈稳重纯良的皇后却非要适时地晓以大义,旁敲侧击地劝和开解,如此之功,又岂能有不反目成仇之理?
这个网络就像这滚滚红尘。QQ便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私聊有如前朝的论政。世事人心如浩瀚的烟海,那些风云诡谲处又岂是浅薄如村妇般的小女子所能道白的?所以不说也罢。而这一个个空间就如后宫里一座座宫阙。且不说狭义的,在帅哥空间,那些才女娇娃们的吟来赋往,明褒暗贬,可谓是精彩纷呈。
如果说这一个个空间就是后宫里一个个的妃嫔,那么这人气就是圣宠,而留评便是封号了。不同的是,后宫的位分是帝王的钦点,具有无法争议性。即便不服,也只能认命。而空间的封号多少有点自诩。不过是根据好友们的青睐而主动入座罢了。所以在善才之战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某人对某人稍有微词时,便会自觉不自觉的认为人家是在嫉妒,是在夺位。须不知对方又何尝不是如此认为?人人都在自我膨胀中把自己高高举起,如果有谁稍有不屑或是冲撞便是此人心机毒辣,十恶不赦。至少也是心智蒙蔽才会对己如此无礼。其实在村妇看来,这屏前的友也是现实中的人,不过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罢了。只是人都习惯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所以虚拟形象总是高于本身形象,这样也难免不给人一种都是圣人的错觉。
后宫里越是走得近的姐妹越是容易成敌,空间里越是唱和多的朋友越是容易陌路。这与人品无关,与意识有染。曾有一高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空间里,姐妹看似一片祥和,其实都是暗地里在较着劲。大家明里相互吹捧,说白了,不过是忽悠应酬罢了,心里谁又能服谁?”随着Q龄的增加,俺是越来越信了这话。
后宫里的女人是多种多样的,空间里的才俊也亦然。越是兴趣相投的越是容易走近,只是越是走近后就越发的狰狞难处。比如甄嬛和陵容,都是过份在意圣宠的意识下只能分道扬镳。而远远观望的端妃和敬妃对甄嬛就是相互间那种由衷的欣赏和爱惜了。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君子之交吧?不曾走近便不曾有伤害,不曾熟悉便也不曾有利害。但是这种淡淡的纯情也丝毫经不住利害的冲击。甄嬛被废之时把亲生女儿托付给敬妃是何等的信赖,敬妃受托又是何等的感激?只是在甄嬛东山再起后这份和谐便波澜起伏了。对于敬妃没有错,含辛茹苦养了三年的女儿,倾注的是自己一腔的真情。深宫的寂寞也只有胧月才能安慰,所以她要不惜一切的保住女儿。而甄嬛又何尝错了?几年的骨肉分离,多少魂牵梦萦的苦痛,又怎忍亲生女儿的生分?这要说错,那也是造化的错。所幸,这场纷争里甄嬛想明白了这点,首先做出了让步,也就保住了那点微末的情份。桀骜与孤僻的宁嫔,恰似空间里那些大门紧锁的高人。他们自甘一隅的寂寞,冷眼看这虚中的繁华,洞若观火。
“利聚而来,利空而散。”好一句经典的对白,所刻薄的难道仅仅是这秽乱的后宫?只怕于一切世界之中吧?最多只是利之方向的区别罢了。
曾不愿直面“文人相轻,同行是敌”的残酷,却又庸俗地揣度伯牙为何在同行乐师之中难寻知音,而要视山野樵夫为知己,难道仅仅以一句“曲高和寡”所能解释的吗?也许正应了隔行如隔山,无比才得纯吧?如此想来,伯牙摔琴,不为子期,只为世间刻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