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樓賦 翩翩彼鶴,皎皎其毛。振翅而飛乎四野,清唳而徹於九皋。此乃嘉禽,天賦靈犀之性;斯為仙侶,獨擁玉潔之驕。費禕所乘,遨遊世輿;丁公而化,騰翥瓊霄(1)。唯與煙霞相伴,不共燕雀同巢。棲息靈鄉,呼吸清華之氣;翔集勝地,起伏白雲之飄。由是白鶴之鄉,遐聞瀋陽法庫;青山之野,毓秀宰相村郊(2)。璀璨人文,生輝遼史;芬芳黑土,鼎盛王朝。於斯而遺勝跡,溯往猶憶舊謠。荏苒光陰,不絕鶴影之棲落;蒼茫雲水,唯應天籟而相邀。 是以飄渺煙雲,淺深往昔。延續史詩之傳奇,流芳神話之演繹。皇子東伐,金弓救鶴而射蛇;蕭後南征,白鶴報恩而驚敵(3)。歎兮靈鶴,其性通靈;贊彼仙禽,令人感泣。於是傳頒懿旨,欲建白鶴之樓;擇選吉脈,而銘先尊之績(4)。勢橫龍虎,堪昌平堡之佳輿;上應鬥牛,佑大遼國之社稷。然則狼煙頻起,宏構空營;戰亂紛生,華樓何覓?幽夢遺憾於追思,殘垣消沉於舊憶。青山空許,辜負鶴影流連;黑土猶傳,寄望層樓重立。 爾其鶴魂不息,遼夢重光。天清而逢盛世,地瑞而煥吉祥。三載有成,肇麗閣以驚世;千秋重建,籠紫氣而盛妝(5)。集名帖而成匾,征佳聯而掛堂。藻彩繽紛,映蔚大遼風韻;瓊華耀爍,爭輝當世輝煌。四面流晶,崇金泛碧;八角飛甍,畫棟雕樑。摩雲可攬日月,拔地而聳穹蒼。白鶴樓中,奪目斑斕之色;奚王嶺上,掩春蔥郁之岡。簇層林而重黛,疊玉砌而生涼。遙望楚天,彼聞黃鶴;今觀塞北,獨有鶴鄉。耀人文而分立,隔南北而成雙(6)。百尺高樓,風采已成勝跡;一方佳話,傳奇再續暗香。 故攬勝而登樓,賞心於競秀。眺遼水之波光,攜靈山之雲岫。風來松嘯,如鐵馬之萬乘;日去夕斜,染沉霞於半牖。無塵而澈,別具洞天;有鶴可親,堪為侶友。共白羽於青霄,翱紫宸之碧宙。心無止境,安知何處為涯?樓有歸人,終解餘生如漏。光陰荏苒,鶴夢重圓;史海鉤沉,我心依舊。歷經滄海之輪回,只待今朝之邂逅。樓不負我,終有竣工之時;我亦愛樓,共依地老之久。春秋遼史,絕塵鐵血沉浮;法庫鶴鄉,遺夢人文淵藪。 嗟夫!白鶴仙蹤,呈祥佳境;韶華氣象,煥彩名樓。歎宋遼今何在,夫盛世亦何求?昔者戰禍橫生,一樓難建;而今升平有慶,萬眾無憂。望未來之燦燦,承傳統之悠悠。繼往開來,創新天而砥礪;求知尚智,開盛景而綢繆。鴻志可伸,豈有悖於時勢;高樓屹立,尤盡顯其風流。放眼遼東,無以倫比;立足沈海,問與誰儔?重振遼風於鶴翥,再創奇跡而勳留。望法庫之繁榮,且欣且喜;馳鶴鄉之美譽,堪頌堪謳。夙願功成而可冀,雄魂共塑而必酬。 作品說明:全文依《詞林正韻》,共分五段。 注解: (1)據《圖經》載:黃鶴樓命名是因為“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 丁公:即傳說中的丁令威,西漢時期遼東人,曾學道於靈墟山,成仙後化為仙鶴,飛回故里。 (2)法庫歷史悠久,在遼代時期最為鼎盛,其中四家子城址——宗州是遼宰相韓德讓所建的頭下軍州,故有“宰相故里”之謂。 (3)射蛇救鶴:相傳耶律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奉命東征渤海國,回軍途中經過法庫獾子洞,見一大蛇欲吞噬白鶴,耶律德光彎弓射蛇,救下白鶴,後來耶律德光繼承皇位,為遼太宗。 白鶴救主:相傳蕭太后與宋軍作戰,遇宋軍夜襲,忽有白鶴飛來報警,驚醒遼兵,救了蕭太后一命。 (4)蕭太后事後念念不忘白鶴救命之恩,於是欲在昌平堡選址建白鶴樓,以茲紀念,終因宋遼戰事重開未能如願。 (5)白鶴樓於2012年開始重建,於2015年竣工,歷時三年有餘。 (6)此指遼寧白鶴樓與湖北黃鶴樓遙相呼應,一南一北,將同為人文名樓。 作者:馬建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