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6|回复: 0

江流日夜变秋声——古诗词秋之意象六:秋声

[复制链接]

69

主题

906

帖子

3370

积分

功勋诗友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141
贡献
909
金钱
1273

功勋诗友奖章巾帼诗人勋章

发表于 2016-3-5 17: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流日夜变秋声
——古诗词秋之意象六:秋声
川 雪
在古诗词中,秋天还有一种意象是秋声。秋声,是秋气作用于大地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声响。反映在古诗词中,它是诗人对秋天的特殊情感的表现。
在古诗词中,以秋声为意象的诗句有很多: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 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秋天西风劲吹,草木零落,是一种肃杀的秋声。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 钱起《题苏公林亭》)
在夕阳西下时,万树落叶的沙沙声,是一种萧瑟的秋声。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 李颀《望秦川》)
千家万户的竹林被风摇动的簌簌声,是一种苍莽的秋声。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秋声体察细微,有独特的感受:
远壁秋声虫络丝,入檐新影月低眉。
床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
(《旧房》)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
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早秋独夜》)
前一首写远处墙壁传来的虫声络绎不断,这是初秋的秋声,有一种闲适的感觉。后一首写天气凉了,邻居在准备过冬的粮食。杵臼发出的秋声,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南唐词人温庭筠对秋声的刻画细致入微: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 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眼前有炉香袅袅升起,有蜡泪滴滴垂下,一处秋思托付在近处的两个景物上。“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眉上点翠妆薄,鬓云已乱,不妨睡觉去吧,但是,秋意浸润,漫漫长夜,枕头和锦被都是凄寒彻骨的,长夜无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一叶叶,一声声,只有愁深似海的人才能一点一点地听见,也只有愁深似海的人才能一声声地数到天明。这雨落梧叶一滴一滴的秋声,成为深秋最典型的意象。元代诗人徐再思的小令“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水仙子·夜雨》)写得更具体。这一点梧桐,打出来的秋意就多了一分;那一声芭蕉,激荡的心中愁思又多了一点。三更不寐之后,就是因为这样的秋声让人意乱心烦……
南宋词人张炎说:“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清平乐》)雨打梧桐点点愁,这是一种为国破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的秋声。
清代诗人王士禛说:“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江上》)黄叶雁声,这是一种思归的秋声。
清代诗人宋琬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江流日夜奔腾,江水打出来的声音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如果你用心分辨,四季都有它的表情。四季的声音表情达意各不相同。“江流日夜变秋声”,表现了大自然时序更替的自然法则。
感悟秋声,体味诗情,我们的心中便多了一份感动,我们的情绪便有了一些安顿。
风景这边独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9: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