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3

[七律] 七律·愁怀四题

[复制链接]

689

主题

732

帖子

89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739
贡献
1105
金钱
3570
发表于 2016-3-18 19: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愁怀四题

摄下朦胧揽入愁,几番疑惑却无由。
新村小道新人事,故夜明灯故月楼。
是否存心欺盛世,还来援手弄浮眸。
春归恰在沧桑处,多少光华不可收。

欲解忧愁且更愁,听凭日月数春秋。
心中疑惑蓝天累,眼底迷蒙绿草羞。
如愿谁来添老泪,孤烦别去乘寒舟。
今生今世何时过?荤素兼贪万事休。

沉入悲伤不释怀,自查何益且如霾。
迎来送往新天地,反复无常旧院街。
总把曾经当目的,焉将此际作蓝牌。
人生只是匆匆事,难渡艰辛别赖鞋。

别来提那一腔悲,眼底何由总是谁。
寂寂曾经难过去,茫茫此际不能医。
寒门未掩艰辛泪,薄案犹思训导辞。
纵已天明家且在,楼前小道却无姿。

注:当一件又一件的愁事、难事同时成为当前要务之时,你会想些什么?尤其是有亲人从你面前生生的离去,却束手无策,你又能怎样呢?

49

主题

1897

帖子

63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42
贡献
1949
金钱
2206
发表于 2016-3-18 2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都是好诗。个人更喜欢第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主题

7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940
贡献
74017
金钱
923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3-18 2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阮籍典故四则
阮籍一向蔑视礼教,好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旁,因其行为怪异,美妇的丈夫也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
  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按照礼数,男女有别,他不得去送行,可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一些道学夫对此指指点点,阮籍满不在乎地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
  还有一次,他听说隔壁有一未嫁之女因病夭折,竟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
  一天,阮籍和友人在下棋,忽然有人来报其母去世,友人知其事母至孝,力劝他速速回家,阮籍则坚持下完棋,然后饮酒三斗放声大哭并吐血。母亲去世,他并不特别安排丧事,友人裴楷前来吊唁,却只见阮籍醉卧在地,裴楷依礼教跪地哭悼,哭完就走,也并不在乎阮籍对他的不理睬。
  阮籍常用白眼对付礼俗之辈,用青眼接待知音。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而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情,就干脆提着酒坛挟着琴去看他,阮籍果然高兴。
  阮籍在服丧期间,依然无视礼法,我行我素,参加司马文王的宴会,喝酒作乐,但他这些无视礼教的行为在当时却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认同。
折墙办公
  
  阮籍曾到山东的东平游玩过。一日,他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立即让他到东平做官。
   阮籍骑着毛驴到了东平衙门,发现办公之地全由层层的墙壁隔开,官员彼此不便沟通,办事效率极低。阮籍于是下令拆了所有墙壁,办公环境一下大为改观,宽敞明亮,官员也不再敢偷懒,效率大增。做完这一切后,阮籍在东平逗留十来天后,就骑着驴儿回到洛阳。
  拆墙办公是阮籍一生唯一一次在官场上做的实事,李白曾作诗称赞道:
         阮籍为太守,
         乘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
         一朝化风清。  
  
                                 醉酒拒亲
  
  司马昭一直想拉笼阮籍,有人就给他出了个主意,与阮籍联姻,司马昭觉得此计甚妙,就派人到阮籍家提亲,要娶他的女儿为媳。
  阮籍很清楚司马昭的用意,他根本就不想结这门亲,但又不能得罪司马昭,于是,他就拿出了绝招——“醉酒”。
  他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罪,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口哨传情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即吹口哨。
  据《世说新语. 栖逸》记载:阮籍吹的口哨可以传几百步远。一次,阮籍去拜访苏门山中的一位真人,他对着真人谈天说地,激扬文字,可真人却似听而不闻,一声不响,连眼珠子都不动一下。
    阮籍无奈,就干脆对着真人吹起了口哨,这下真人开了尊口:“请再来一次。”阮籍再次长啸,然后就下山了。
  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荡起优美的啸声,阮籍抬头望去,原来是真人在长啸不矣,幽妙和谐。受到真人啸声的感染,阮籍写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
  继阮籍后,吹口哨便在士族青年中流行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564

帖子

565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5
贡献
1697
金钱
1964
发表于 2016-3-19 00:0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一组佳律。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