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の子 于 2016-4-26 20:05 编辑
謝謝林泉先生貼文討論。現從《康熙字典》第574頁完整剪貼,錄下有關「正」字的讀音及釋義。
花の子的近視度數只150,以後給貼文只須用3號字體最為合適。
以下各字體用3號,以減少篇幅。林先生可能有250-300度老花 (long-sight),為清楚閣下閱讀,以下紅字處讓閣下較清楚分辨此字讀音,橙字處是本人引用古代文獻出處;黑字處那「正」字為讀作zing3 (陰去聲) 之古代文獻全部範例;藍字處那「正」字讀作zing1 (陰平聲) 之古代文獻全部範例。「正」另有口語音zeng3 (陰去聲) ,不贅。
【辰集下】【止字部】 正; 康熙筆畫:5; 頁碼:頁574第02
◎ 音韻參考 [ 上古音 ]:耕部照三母, tjieng [ 廣 韻 ]:諸盈切, 下平14清, zhēng, 梗開三平清章 [ 平水韻 ]:下平八庚,去聲二十四敬 [ 唐 音 ]:*jiɛ̀ng [ 國 語 ]:zhèng, zhēng [ 粵 語 ]:zeng3,zing1, zing3 [ 閩南語 ]:cheng3, chiaN1, chiaN3
【唐韻】【韻會】【正韻】从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從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後土。 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雲:物以正爲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又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碑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汲塚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詩·小雅】今茲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從音征。 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間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 "千凵"。
又【丑集上】【口字部】噲; 康熙筆畫:16;頁碼:頁211第04【詩·小雅】噲噲其正。【箋】噲噲猶快快也,寬明之貌。
林泉先生是懂得使用《漢典》,那就證明以前所云「小老頭思維遲鈍」是「扮嘢」!個人感覺是用現代國語來論唐宋古音《唐韻、正韻》,等若用鐵工的鑽子開木孔,是有效果的,但效率就打了折扣。
又:林泉先生甚具"兩兼" 聯作經驗。㊣本人貼作「追女也 宜施財計。殺雞焉 可用牛刀」中的「也、焉」二字是否 "兩兼",以2+5 與3+4兩斷句方式讀之效果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