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11

《六一詩話》讀記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5-17 21: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楔子

   《六一詩話》,北宋歐陽修所作,雖然只有寥寥一卷數十則,但他卻開創了中國詩歌批評史上以詩話的形式記載詩人們的言行、對詩人的作品進行品評的文體形式,令他自己沒有預料到的是在他的煌煌巨著中,幾十則不起眼的小品式的文字竟然開後代詩話之濫觴,其後出現的許多著名的詩話如嚴羽的《滄浪詩話》、阮閱的《詩話總龜》、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魏慶之的《詩人玉屑》、楊升庵的《升庵詩話》、王漁洋的《藝苑卮言》,直至近代石遺先生的《石遺室詩話》,歷代留下來的詩話舉不勝舉,卷帙繁多。自歐陽修以下宋人所作就已經形成風氣,到清代而集大成,郭紹虞先生在總結這一現象時說道:“(詩話)至清代而登峰造極,清人詩話約有三四百種,不特數量遠較前代繁富,而評述之精當亦超越前人。”這些詩話在繼承歐陽修詩話的基礎上,不僅發揚光大了詩話這一文體,也發展和深化了詩歌理論,成為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理論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今人要想了解或閱讀這些詩話,大概可以備一部清代何文煥編輯的《歷代詩話》以及丁福保編輯的《歷代詩話續編》就夠了。當然,詩話這一文體,也並非盡善盡美,在文學批評的功能上,也是有人對之頗有微詞的,例如朱光潛先生就不承認詩話的詩學功能,說其“大半是偶感隨筆,信手拈來,片言中肯,簡練親切,是其所長。但是它的短處在零亂瑣碎,不成系統,有時偏重主觀,有時過信傳統,缺乏科學的精神方法。”但不管怎樣說,自歐陽修開創而來的詩話這一文體都給中國人所普片熱愛的詩歌抹上了濃重的色彩,使之更為絢麗多姿。(穿越梅嶺2015/10/12)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2、李昉詩中的紕繆

    李昉在宋初官做的很大,不但官大,文名也很大,大家所熟悉的《太平廣記》就是其領銜編撰的,文好,詩也好。現代人恐怕都對老幹詩不屑一顧,而李的老干詩就寫的非常好。《禁林春值》是他在皇宮的一次值夜班後所寫的一首詩:

疏簾搖曳日輝輝,直閣深嚴半掩扉。
一院有花春晝永,八方無事詔書稀。
樹頭百囀鶑鶑語,梁上新來燕燕飛。
豈合此身居此地,妨賢尸祿自知非。
對於這首詩,方回、紀昀、陳衍等人都很是推崇,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點評說:“李昉此詩,合是宋朝善言太平第一人。”怎麼說呢?是說李昉會寫歌頌太平盛世的詩,那個時候沒有老幹體這一說法,故我們可以把方回的評語當作是對李詩的認同。紀昀在《瀛奎律髓勘誤》中對方回的許多說法是抵觸的,對這個,非但不抵觸,還和方回保持驚人的一致:“三、四真太平宰相語,其氣象廣大,太和之意盎然,此故不在語言文字之間。”紀昀說什麼了呢?紀昀說李昉這詩的好處不是好在語言文字,是好在語言文字之外的那個氣象和意蘊。陳衍說他這首詩:“寫出太平氣象,而不落俗套。”
    上面是說李詩的好,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歐陽修說他的紕繆。李昉寫過一首記述宋太祖趙匡胤的詩《永昌陵挽歌辭》其中有一句“奠玉五回朝上帝,禦樓三度納降王。”這句基本囊括了趙匡胤一生的功業,五次祭天,三納降王,其中三納降王是對的,劉鋹、孟昶、李後主。“五回朝上帝”就錯了,歐陽修對此作了批駁:“太祖建隆盡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至六年再郊,改元開寶。開寶五年又郊,而不改元。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謝於西京。蓋執玉祀天者,實四也。”說只有四回,所謂五回,李昉作為當時的親見親歷者是不會出現這樣紕繆的,一定是當時負責向皇帝傳詩侍臣的傳誤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李昉寫這詩的時候是在一次聚會中,所有大臣都寫了,李昉最先寫好,就有人口頭傳給皇帝,所以說是誤傳。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李昉為了誇大趙匡胤的功績,故意將四回說成五回的,而這樣一來,歐陽修的“李公當時人,必不繆,乃傳者誤云五耳。”就是為尊者諱了,有意曲護李昉了。(穿越梅嶺2015/10/12)


附:

李文正公進《永昌陵挽歌辭》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樓三度納降王。”當時群臣皆進,而公詩最為首出。所謂三降王者,廣南劉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後主是也。若五朝上帝則誤矣。太祖建隆盡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至六年再郊,改元開寶。開寶五年又郊,而不改元。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謝於西京。蓋執玉祀天者,實四也。李公當時人,必不繆,乃傳者誤云五耳。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3、關於樂天體

   大家都知道白居易寫詩是要求做到“老嫗能解”的,而詩的審美是要典雅和蘊藉的,那麼,白居易把詩寫到老嫗能解,就跟傳統的詩美理論發生沖突了,事實上,白居易確實這麼去做了,當然,也引來了當時和後人的批評,有人甚至將自己寫的不好的詩拿白居易來作解嘲,金代的王若虛就曾經說過自己“近來陡覺無詩思,縱有詩成似樂天。”這裡,我們不可以說王若虛是輕薄白居易的,反應了王對白詩的審美情趣,畢竟
詩乃文學,若祗求達意、少文采,終不足觀。蘇軾在《祭柳子玉文》說“元輕白俗,郊寒島瘦。”只可看作是蘇軾對這四人詩風的評價。元稹和白居易是也對好朋友,在詩歌創作上自然有許多相同之處,兩人經常書信往來討論有關創作的問題,比如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與元九書》就是和元稹討論詩歌理論的。蘇軾僅僅就用了輕、俗兩個字便將元稹、白居易的詩歌風格高度概括了。輕、是說元稹的詩輕佻,白、指白居易的詩俚俗。蘇軾說元稹輕佻不是隨口說說,是有根據的,元稹在寫詩之外,也寫了一個叫《鶯鶯傳》的傳奇,很是香艷,被後人改做《西廂記》,不知道傾倒了多少才子佳人。   錢鐘書先生在他的《談藝錄》中首先是是肯定了白居易的才情的,“香山才情、映照古今。”但馬上筆調一轉,便指向了他的俚俗的一面“然詞沓意盡,調俗氣靡,於詩家遠微深厚之境,有間未達。”就是說白居易的詩語詞拖答,不精練,詩的風調和氣格俚俗而浮靡。錢先生在這裡強調了詩的“遠微深厚之境”並說白居易沒有做到這點。這個看法,這也不是錢先生的發明,宋人在《珊瑚钩诗话》就已經這樣說了“﹝诗﹞以气韵清高深眇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皆其病也。”我們再來看看錢鐘書對白居易老嫗能解的看法“香山作詩,欲使老嫗都解,而每似老嫗作詩,欲使香山都解。”怎麼說呢?就是說白居易寫詩想要做到老嫗都能看懂,卻好像是老嫗寫詩要讓白居易都解。這裡的老嫗,當然不是大家深院裡面有文化的使女,而是之那些不識字的普通老太太,如果是指的大家深院裡面有文化的使女,那麼,白居易的詩也就不存在所謂的俚俗了,所謂俚俗,就是大眾化的低層次的。那麼,這個老嫗,究竟是一個沒文化的勞動者的老嫗,還是有文化的老嫗,如果望文生義,肯定是一個沒文化的老嫗,所以,白居易才向她求解,而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都能解得詩,當然不怎麼高雅了。而如果是一個有文化的老太太,那麼,她所能解的詩,自然也不會俗到鄙俚的程度。這是人們忽視的一個環節。當然,我們在欣賞白居易作品的時候不能因為他寫了許多俚俗的作品而忽略了他同樣寫出了《長恨歌》《琵笆行》那樣具有強烈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
   從歐陽修這則詩話中我們可以窺見,宋人,像蘇軾、《珊瑚鉤詩話》的作者是反對白詩俚俗的,但同樣有人喜歡他的這種淺俗易懂的風格,文中傾慕“白樂天體”的那些達官便是極好的佐證。(穿越梅嶺2015/10/13)


附:

    仁宗朝,有數達官以詩知名,常慕“白樂天體”,故其語多得於容易。嘗有一聯云:“有祿肥妻子,無恩及吏民。”有戲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輜輧車,載極重,而羸牛甚苦,豈非足下‘肥妻子’乎?”聞者傳以為笑。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4、詩語的貼近生活

    在第三則我著重說了白居易詩淺、俗的一面,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白詩的淺和俗又何嘗不是他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來寫詩的。崔護留給我們的詩作不多,但一提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有一首《題都城南莊》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用最明白的語言寫最明白的詩,唐人大多能做到這點。再如劉禹錫的“清江一曲柳千條, 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 恨無消息到今朝。” 詞約義豐,包含了極大的信息量,楊升庵對這首詩是極力稱讚。清代施閏章對這兩首詩很是看好,“一口直述,絕無含蓄轉折,自然入妙。”“此等作不得力氣學問,所謂詩家三昧,直讓唐人獨步。”施閏章覺得像這種四兩撥千金的輕靈手法唯有唐人才能做到,那麼、為楊、施所交口推贊的這兩首詩究竟好在那裡呢?其實並無玄奧之處,就是就眼前所見一口氣寫下來,沒有隱晦的筆法,所寫的都是眼中的景物心中的想法。毫無疑問,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壇巨子,他注意到了唐詩創作中的這一現象,他從士大夫們拘於繁雜的工作而難得休息的自嘲詩裡面,從那些無所事事的官員們的酬唱詩中看到了那些淺近詩語所描寫的真實境況,無一不是貼近作者的現實生活的。可見,淺和俗在詩中的出現也並非一無可取。(穿越梅嶺2015/10/13)

附:
京師輦轂之下,風物繁富,而士大夫牽于事役,良辰美景,罕獲宴游之樂。其詩至有“賣花擔上看桃李,拍酒樓頭聽管弦”之句。西京應天禪院有祖宗神禦殿,蓋在水北,去河南府十餘裏。歲時朝拜官吏,常苦晨興,而留守達官簡貴,每朝罷公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故其詩曰:“正夢寐中行十裏,不言語處吃三杯。”其語雖淺近,皆兩京之實事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5、河豚美於何時?

   河豚有毒、但同時也是美味,引古今吃貨盡折腰,不惜一死以飽口腹之慾。吃貨詩人們當然也不例外,因此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寫河豚的詩。其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蘇東坡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歐陽修這則詩話是說梅堯臣在范仲淹的宴會上即興寫河豚詩的,梅堯臣生活的年代雖然早於蘇軾,但作為吃貨的他們對於河豚的喜愛是一致的,這也反應了當時宋代文人士大夫們飲食喜好。歐陽修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歐陽修這裡就犯了一個知識性的錯誤,錯在哪里呢?錯在“河豚常出於春暮。”上,河豚食楊花而肥,這個沒錯,是在暮春,但出於暮春就錯了,這裡不是說暮春就沒有河豚聊,暮春也有河豚,而歐陽修這裡的”常出於春暮“當是指河豚的美味以這個時候最好,這可能跟歐陽修不了解河豚的生活習性活他自己所處的地域有關,關於這點,葉夢德早就指出了“(歐)謂河豚出於暮春,殆不然。今浙人食河豚始於上元前,常州江陰最先得。方出時,一尾至千錢,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預以金啖漁人未易至。二月後,日益多,一尾才百錢,柳絮時,人已不食,謂之癍子,或言其腹中生蟲,故惡之,而江西人始得食。蓋河豚出於海,初與潮俱上,至春深,其類稍流於入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由葉夢德的站短記載我們可知,河豚以元宵節前後的味道最為鮮美,而這個時候的河豚價格是昂貴的,非一般人所能及。到河豚食楊花而肥的時候,其實它的味道已經大大遜色了。那麼,歐陽修為什麼會說春暮時候的河豚味美呢?葉夢德認為跟歐陽修是江西人有關,因為河豚是海產,在臘盡春回的時候溯潮而上,越靠近海的地方,越早吃到,而常州一帶的長江沿線正合這個標準,待到河豚上溯到江西的時候,自然是春暮了。葉夢德的說法得到了同是宋人陳肖岩的佐證,陳肖岩說他客居江陰的時候,見當地人臘盡春初的時候就已經吃河豚了,後來他到南京(秣陵)做官,要三月間才有。陳肖岩由此推斷,歐陽修所說的河豚是“江左河豚。”
   不過不管歐陽修說的是那裡的河豚,梅堯臣這首詩確實寫的好,這點,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壇領袖沒有說假話,以至於和梅堯臣同時好友開玩笑說:“鄭都官有《鷓鴣詩》謂之鄭鷓鴣。聖俞有《河豚詩》,當呼梅河豚。”梅堯臣寫詩喜歡苦吟,獨這首詩在席間頃刻而成的詩留下了一段佳話。(穿越梅嶺2015/10/14)

附:

梅聖俞嘗于范希文席上《賦河豚魚詩》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聖俞平生苦於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思極艱。此詩作於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而成,遂為絕唱。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6、紫衣僧的來歷。


   “紫衣”在古代一直是尊貴的象征,能穿紫衣的人,一定是非同一般的,在古代,一般都是君主才有资格穿。《左傳·哀公十七年》” 杜預 注:“紫衣,君服。”看看,君服,多麼尊貴。因为尊貴,後來的皇帝便以紫衣賜給受重用的大臣以示尊貴,藉此拉攏他們。韓愈 《李公墓志銘》:“天子使貴人持紫衣金魚以賜,居三年,州稱治。”這種給貴近大臣賜紫衣的做法在唐代很盛行,給僧人賜紫衣,大概始於武則天,以紫衣賜給法朗等僧人,這是公認的僧人賜紫之始,《僧史略》下曰:“按唐書,則天朝有僧法朗等,重譯大雲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為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由之革命稱周,法朗薛懷義九人並封縣公,賜物有差,皆賜紫袈娑金龜袋。其大雲經頒於天下寺,各藏一本,令高座講說。賜紫自此始也。”《資持記》曰:“今時沙門多尚紫服。按唐紀,則天朝薛懷義辭宮庭,則天寵用令參朝義。以僧衣色異,因令服紫袈娑,帶金象袋。後偽撰大雲經。結十僧作疏進上,復賜十僧紫衣龜袋。由此弊源一泄,於今不返。”武則天的這一做法我們不能簡單的詩她是任性,這是緣於政治的需要。因為李唐政權自開國以來一直是以道教為國教的,尊道教的李耳為始祖,武則天的這一舉動,我們可以看做是對李唐政權從根本上的否定。
   我們知道、在唐宋时期,许多僧人都很精通詩藝,如皎然、寒山、拾得。皎然不但精通詩藝,還對茶藝頗為嫻熟,他對詩的貢獻不止是留下了近五百首作品,更留下了詩歌理論史上的重要著作《詩式》。宋代的僧人文瑩寫有筆記小說《湘山野錄》和《玉壺清話》。晚於此的著名詩僧惠洪,他對詩歌理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的《冷齋夜話》《天廚禁脔》中。對後世都有一定影響,文瑩跟詩人蘇舜欽是朋友,而蘇舜欽跟歐陽修又是好友,這樣,文瑩因為蘇舜欽的介紹,自然跟歐陽修也就相識了。
   歐陽修這則詩話中提到的僧人贊寧,在文瑩的《玉壺清話》和後來洪邁的《容齋隨筆》中都有記載,我在前面說到過太平宰相李昉,李昉退休後曾經想仿效白居易的九老會,聚集當時有名望的九個老人開一次九老盛會,擬定的名單中就有贊寧,分別是太子中允張好問,年八十五;太常少卿李運,年八十;故相吏部尙書宋琪、廬州節度副使武允成,皆七十九;吳僧贊寧,年七十八;郢州刺史魏丕,年七十六;左諫議大夫楊徽之,年七十五;水部郎中朱昂與昉,皆七十一。看看這份名單,就知他不是一個一般的僧人,事實上,這個贊寧真不是泛泛之輩,他成名於吳越時期,當時有所謂的“三虎”文章好的被稱為“文虎”、精通佛理的被稱為“論虎”、贊寧因為對佛教中“南山律”精通,切善於辯論,被稱為“律虎”。吳越王钱俶封他為兩街僧統,入宋後以左街僧統的職務奉旨編撰《大宋高僧傳》,宋太宗趙光義賜他紫衣,這麼一個神通廣大的僧人,自然是達官貴人們要結交的,難怪有那麼多逹官名流跟他相識了。既然僧人的紫衣是來自皇帝的賞賜,也就不怪身為小官的鄭谷在詩裡酸酸的說“愛僧不愛紫衣僧”了。無獨有偶的是這個不喜歡贊寧的安鴻漸跟鄭谷一樣是個小官,以至於在大街上相遇便不免恨恨相嘲了。(穿越梅嶺2015/10/14)



附:
吳僧贊寧,國初為僧錄。頗讀儒書,博覽強記,亦自能撰述,而辭辯縱橫,人莫能屈。時有安鴻漸者,文詞雋敏,尤好嘲詠。嘗街行遇贊寧與數僧相隨,鴻漸指而嘲曰:“鄭都官不愛之徒,時時作隊。”贊寧應聲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時皆善其捷對。鴻漸所道,乃鄭谷詩云“愛僧不愛紫衣僧”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7、古詩中補字、改字幾例。

   古典詩評(詩話)在談及創作的時候,涉及到具體字的用法、優劣的很多,關注經典作品不同版本,同時也以評品優劣為主。我們所熟知的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著名的例子,有人看過王安石的詩稿,“綠”是對“到”、“過”、“入”、“滿”等十幾個字反復修改後的定稿,由此也可見古人創作精神的一絲不苟和注重對一字一詞的提煉。再有就是對孟浩然“還來就菊花”中的“就”字,有人讀孟浩然的詩,但偏偏這個“就”脫字了,於是嘗試給補了“醉”、“賞”、“對”、“泛”等,都感到不滿意,後來見到了完善的版本,看到孟浩然是“就菊花”而不是“醉菊花”等等,方才知道唐人於詩是不妄下一字的。歐陽修同樣注意到了前人詩歌寫作中的煉字現象,當他看到或者聽到陳從易跟詩友試補杜甫詩中缺字的時候,便將之記錄了下來。當時陳從易看到老杜《送蔡都尉詩》中的“身輕一鳥過”是沒有“過”字的,在流傳中脫誤了,陳從易便跟他的詩友試圖給補上,他們有的說“疾”,有的說“落”,有的說“起”,有的說“下”,最後意見都不能統一,為什麼?都不滿意。本來,老杜這詩是寫給一個武將的,前面六句都是夸這個武將如何如何勇猛的,“過”并不複雜,重上下文的關係來看,身輕一鳥“落”或者“起”都和後面的“搶急萬人呼”不匹配,缺乏那種勇武而身輕的神韻,也就是說,這樣寫,不符合一個勇武武將的形象。“疾”雖然有“輕”的聯想和快的意思,但有痕跡,一個高明的詩人是不著痕跡的,所以也不滿意。而老杜用“過”,其實真沒什麼神氣之處,且也不是他的發明,晉代張協就有“人生瀛海內,忽如飛鳥過”的句子,就老杜自己詩中也不止一次的用,如“餘生如過鳥”,簡直就是對張協詩的拿來。那麼、人們為什麼對老杜的這個“過”這麼感興趣呢?可能是老杜的名氣太大了,對於權威的禁忌而將本來很平常的東西推崇的神乎其神直至迷信,這在國人來說,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對於權威的禁忌連蘇軾這樣的大家在驚歎之餘都說“如觀老杜飛鳥句,脫字欲補知無緣。”無論蘇軾驚歎也好,眾人迷信也好,以一字論工拙的方法論在傳統詩話和詩評中確實也有它獨到的審美情趣。(穿越梅嶺2015/10/15)

附:
   陳舍人從易當時文方盛之際,獨以醇儒古學見稱,其詩多類白樂天。蓋自楊、劉唱和,《西昆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昆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8、和尚會詩和宋僧的小艷詩。

    歷代以來僧人會詩、且精於此道的,不在少數,前面我們說到的唐代的寒山、拾得,宋代的慧洪,明代的大和尚宗泐、近代詩僧蘇曼殊都是個中翹楚。其實、歷代高僧都很精通詩藝,不乏用詩來說禪的,如《壇經》中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用詩來作為參禪和悟禪的偈子這種做法在禪宗公案中是屢見不鮮的。雪竇禪師有《春日示眾》兩首:“門外春將半,閑花處處開。山童不用折,幽鳥自銜來。”“門外春將半,閑花處處開。山童曾折後,幽鳥不銜來”自翻自案,給參禪者以提示并揭示禪的本意。因為宋代城市經濟的發達而導致的市民文化的繁榮,與此相關的是宋代花街柳巷、瓦肆勾欄的盛行,由此而形成的淫詞諜語流傳于天下的現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樣輕松而愜意的生活方式中,僧人是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的,真凈克文和尚就曾經用文字這樣描述過當時和尚們的生活方式:“手把豬頭,口誦凈戒。趁出淫坊,未還酒債。”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禪師們用艷詞綺語來寫偈子也就順理成章了,如喜歡柳永詞法明上座在臨終前還不忘把柳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嵌進自己的滅示偈中(見《五燈會元》)。當然,宋代真正去逛妓院的僧人是不多見的,禪宗只是認為出入淫坊無礙佛法而已,克勤是當時鼎鼎大名的禪師,他就是因為法演禪師的一首小艷詩而悟道的,這首小艷詩是這樣的:“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托深情。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著名詩僧惠洪後來化用了法演小艷詩的后兩句也作了一個偈子“了知無性滅無名,空慧須從戒定生。頻呼小玉原無意,只要檀郎認得聲。”而那個克勤呢,在得到法演的小艷詩後就悟道了,也寫了一首呈給法演以求印可的偈子“金鴉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已經有點純粹的艷詩味道了。不過、法演在看過後卻大加讚賞,說克勤可以參禪。
   那麼、這首偈子到底參的是什麼禪呢?“金鴉香消”乍看,咋都像是一個風流狎客在尋花問柳,實際卻是比喻禪者在花花世界里求道,金鴉爐前,錦繡叢中,笙歌隊里,是男女歡會的場所,但此間對於一個真正的禪者來說,依然不妨其有禪的妙處。只要悟得,色即是空,無妨去做一個聲色場中得解脫人。“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這不僅僅是男女雙方不願人知的一段隱秘,而且這種感覺非當事人不能理解,是無法用語言說給別人的,而禪宗的主張是“親證”悟的經過同樣是只有自己感知而無法跟別人用言詞說出來的,所以法演一看就認為克勤可以參得禪。在宋代,有很多這樣與出家人身份不符的淫詞艷語,無論是上堂說法,還是作偈示眾,在禪宗典籍《五燈會元》中我們可以見到很多,大家有興趣不妨可以找來一看。而恰恰是弄個時代,禪宗在我國的發展是空前興盛的。
   說完和尚會詩,附帶提一下歐陽修在這裡記述的許洞所出示的那個“一紙約”實際上就是一種遊戲,叫“白戰體”,也稱“禁體詩”,我是一貫不提倡詩詞遊戲的,大家可以百度,這裡不贅說。(穿越梅嶺2015/10/16)


附:

    國朝浮圖以詩名於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傳矣。餘少時聞人多稱。其一曰惠崇,餘八人者忘其名字也。餘亦略記其詩,有云:“馬放降來地,雕盤戰後雲。”又云:“春生桂嶺外,人在海門西。”其佳句多類此。其集已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謂九僧者矣,是可嘆也!當時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辭章,俊逸之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閣筆。洞咸平三年進士及第,時無名子嘲曰“張康渾裹馬,許洞鬧裝妻”是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9、孟郊不如是之寒、賈島豈真如斯之瘦。

   中國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跟賈島,一為“詩囚”(孟郊、詩囚乃元好問語,見其論詩絕句。)一為“詩奴”。(賈島),這兩個人寫詩,專以苦吟為務,在字句上死下功夫,“推敲”的故事就是說的賈島吟詩入迷的故事。這兩個人開始都做過官,賈島又稱“賈長江”就是因為他做過四川遂溪(那個時候叫長江)主簿。孟郊的境況可能要比賈島好些,曾經登進士第,并寫了那首著名的詩,《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可能是這兩個人對詩太著迷了,整日苦吟,以至於荒怠公務,只官於是也就做不下去了,只好到處依人了,寄人籬下的日子自然也是不好過的。這兩個人窮到什麼程度?孟郊是“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搬家了,跟人借車搬家具,竟然家具比車少,簡直就是什麼都沒有,極大的諷刺,一嘆之餘,我們不妨想想這句的真實性。如果真的什麼都沒有,那還借什麼車。如果有點家具,也不至於“家具少於車”,可能是有點家具,而又狼伉,於是自嘲。孟郊死後是韓愈等人湊錢為他發喪的,跟他當初“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賈島是在普州司仓参军任上死的,境況要好些。總之,這兩個人要不是耽於苦吟而作詩囚、詩奴的話,好好工作,像歐陽修他們那樣工作之餘做做詩,寫寫文,喝點小酒,怎麼會如是之寒、真如斯之瘦呢。(穿越梅嶺2015/10/16)

附:
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自喜為窮苦之句。孟有《移居》詩云:“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乃是都無一物耳。又《謝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謂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也。賈云:“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就令織得,能得幾何?又其《朝飢》詩云:“坐聞西牀琴,凍折兩三弦。”人謂其不止忍飢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1: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10、詩呆子周樸。

   晚唐詩人在氣格上,已經不能跟李白、杜甫的時代相比,完全沒有了盛唐詩人那種積極的進取精神,歐陽修以其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晚唐詩人跟盛唐時期詩人在精神風貌上的區別,并指出晚唐詩人“務以精意相高”過於注重技法的毛病。事實上、晚唐人確實是頗看重與苦吟的,我們前面所說的孟郊、賈島就是。這個周樸寫詩更誇張,他的作品,都是經過“月鍛季煉”才寫出來的,以至於一首詩前面的句子已經播於人口,後面的句子還沒有寫好。這個人是個名副其實的詩呆子,有人曾經戲弄他,故意在面前把他的“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詩吟成““河聲流向東”,吟罷即跨驢迅跑。周樸急行數裏方追及,對那人説:“樸詩‘河聲流向西’,何得言‘流向東’?”一時傳為笑談。《全唐詩話》說他性喜吟詩,尤尚苦澀,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茍得一聯一句,則欣然自快。嘗逢一負薪者,忽而執之曰“我得之矣”,薪者驚走,其句云“子孫何處閒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就是這麼一個詩呆子,在黃巢之亂時,卻表現出了少有的氣節,黃巢陷閩,欲起用之。樸謝曰:“我為處士,尙不屈天子,安能從賊”?因此而被巢所殺。(穿越梅嶺2015/10/18)


附:
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如周樸者,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樸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當時如此,而今不復傳矣。餘少時猶見其集,其句有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誠佳句也。

点评

好资料。管管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7 21:37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17 21: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6-5-17 21:16
10、詩呆子周樸。

   晚唐詩人在氣格上,已經不能跟李白、杜甫的時代相比,完全沒有了盛唐詩人那種積極的 ...

好资料。管管辛苦了。

点评

謝謝閱讀,問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3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19: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7 21:37
好资料。管管辛苦了。

謝謝閱讀,問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8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