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35|回复: 109

明朝的格律书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5-22 21: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法大成》十卷谢天瑞辑
  谢天瑞,字起龙、思山,号复古生,杭州(今属浙江)人。复古斋为其书铺名。生平不详。曾于嘉靖十七年(1538)刻《诗人玉屑》,万历二十九年(1601)校刻《鹤林玉露》,知为嘉靖、万历间人。本书卷首载杨成《重刊诗法序》、谢天瑞《诗法大成序》。又有《诗法凡例》十余则,盖辑者谢氏所撰,其中谓古名家体式,各因所著名色,各分一卷,共五卷。有体式未备者,更手集五卷,广为十卷。书中前五卷收录杨成《诗法》,于卷首冠以武林思山谢天瑞甫校字样;后五卷署谢天瑞甫著,实则杂抄《冰川诗式》诸书而成,其中卷六为律诗格,卷七五言律诗体,卷八诗正体,卷九五言绝句体,卷十杂体诗式,阐述诗格、诗体近三百种。有万历间复古斋刻本,国图、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藏。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BaiduShurufa_2014-10-26_14-56-7.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BaiduShurufa_2014-10-26_14-57-4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BaiduShurufa_2014-10-26_14-58-14.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BaiduShurufa_2014-10-26_14-58-2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BaiduShurufa_2014-10-26_14-58-55.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BaiduShurufa_2014-10-26_14-59-2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BaiduShurufa_2014-10-26_14-59-53.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2 2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湖水平,仄仄平仄平】,这是什么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3 07: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的律诗,粘对之外,还继承了永明体的两种特例:平平仄平仄,这一种用的最多,一首诗可用一句以上;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这两种只偶用于上句。

点评

元兢声律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以平韵诗来说,沈约声律体系的【三种】律句: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仄〇〇平。 以平韵诗来说,沈约声律体系的【两种】律联: 甲: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6:01
平平仄平仄,称之为特拗句。平平仄平平或仄仄平仄仄类,又有人称之为准律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23:48
近体诗的声律,是全面继承了永明体的继承!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去、入) 〇平〇〇平--------------------------------这是对于永明声律的发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3 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3 08: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3 07:43
唐人的律诗,粘对之外,还继承了永明体的两种特例:平平仄平仄,这一种用的最多,一首诗可用一句以上;仄仄 ...

近体诗的声律,是全面继承了永明体的继承!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去、入)
〇平〇〇平--------------------------------这是对于永明声律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3 23: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24 00:0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3 07:43
唐人的律诗,粘对之外,还继承了永明体的两种特例:平平仄平仄,这一种用的最多,一首诗可用一句以上;仄仄 ...

平平仄平仄,称之为特拗句。平平仄平平类,又有人称之为准律句的。特拗句,宋人用得较多。

点评

9.14拗救的形式,除了给有些人认为格调高古之外,还有一种好处,就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有更多的自由。譬如上节所举杜甫的“远在剑南思洛阳”一个例子,“剑”字仄声,本是不合的,若要换另一个字,却非常难换;倒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8:04
特拗句,是王力的说法。 平平仄平仄,无论怎么说法,也不是24分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5: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3 23:48
平平仄平仄,称之为特拗句。平平仄平平类,又有人称之为准律句的。特拗句,宋人用得较多。 ...

特拗句,是王力的说法。
平平仄平仄,无论怎么说法,也不是24分明。

点评

你的精神很可佳——但人们不会按你的去理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6: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4 06:0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3 07:43
唐人的律诗,粘对之外,还继承了永明体的两种特例:平平仄平仄,这一种用的最多,一首诗可用一句以上;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这两种只偶用于上句。

元兢声律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以平韵诗来说,沈约声律体系的【三种】律句: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仄〇〇平。

以平韵诗来说,沈约声律体系的【两种】律联:
甲: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乙: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仄〇〇平。

以平韵诗来说,元兢声律体系的【四种】律句: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仄〇〇平。
〇平〇〇平。

以平韵诗来说,元兢声律体系的【两种】律联:
甲: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乙: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平〇〇平。

由以上可知:
从【四种】律句来看,元兢是【三种继承,一种发展】
从【两种】律联来看,元兢是【一种继承,一种发展】

    唐近体律诗:从声律来类聚,分为【粘】与【不粘】两种。【粘】的是【换头体】,【不粘】的是【折腰体】。从韵律来类聚,又有【平韵诗】与【仄韵诗】两种。【换头体】、【折腰体】、【平韵诗】、【仄韵诗】等,可以由唐朝科举的试律诗,得到证实。折腰体,也是律诗。唐朝诗论大家殷璠所说,“总不粘二,未为深缺”,就是如此声律观。大凡用“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和“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两种律联格式写成的,都是唐近体律诗。只是分类不同罢了符合粘连的,是换头体;不合粘连的,是折腰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7: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4 05:25
特拗句,是王力的说法。
平平仄平仄,无论怎么说法,也不是24分明。

你的精神很可佳——但人们不会按你的去理解的。

点评

理解与正确之间,没有等号。 是否理解,是一回事! 是否正确,是另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7: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4 07:33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4 07:20
你的精神很可佳——但人们不会按你的去理解的。

理解与正确之间,没有等号。
是否理解,是一回事!
是否正确,是另一回事!
既试【换头体】,又试【折腰体】;既试【平韵诗】,又试【仄韵诗】。

唐朝科举的试律实况,铁证如山是不容怀疑的!

点评

你认为正确的,他人可不见得。——没办法哦。当一种理论,只是你自己怎样怎样的,也就只能说是呓语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34
唐朝科举的试律实况,铁证如山是不容怀疑的!既试【换头体】,又试【折腰体】;既试【平韵诗】,又试【仄韵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7: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4 07:33 编辑

重复!自行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7: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4 07:29
理解与正确之间,没有等号。
是否理解,是一回事!
是否正确,是另一回事! ...

你认为正确的,他人可不见得。——没办法哦。当一种理论,只是你自己怎样怎样的,也就只能说是呓语了。

点评

你除却是一个【人云亦云】的跟屁虫,根本没有自己的灵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44
我们讨论的【是否正确】的问题,并无额外欲望的妄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7: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4 07:43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4 07:34
你认为正确的,他人可不见得。——没办法哦。当一种理论,只是你自己怎样怎样的,也就只能说是呓语了。 ...

我们讨论的【是否正确】的问题,并无额外欲望的妄想!
至于是否【呓语】,恐怕你还没有资格判定。至少现在还,还不具备这种水准!

点评

这也是我为何说:你的精神可佳——但不能以你的理解来要求他人。我对律诗平仄对仗的理解,与当今多数人一样,只是个宽严的问题。而烈烈又是绝对化了——书呆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7: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4 07:34
你认为正确的,他人可不见得。——没办法哦。当一种理论,只是你自己怎样怎样的,也就只能说是呓语了。 ...

你除却是一个【人云亦云】的跟屁虫,根本没有自己的灵魂!

点评

我跟王力的理论可不完全一致哦,你不是说我王力的我没看吗。——我从不完全按谁?!我要我自己理解的。理论要从唐人律诗的现象中去理解!要能自圆其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7: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4 07:36
我们讨论的【是否正确】的问题,并无额外欲望的妄想!

这也是我为何说:你的精神可佳——但不能以你的理解来要求他人。我对律诗平仄对仗的理解,与当今多数人一样,只是个宽严的问题。而烈烈又是绝对化了——书呆呗。

点评

唐朝科举证明:折腰体、仄韵诗,都是唐近体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7: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4 07:46
这也是我为何说:你的精神可佳——但不能以你的理解来要求他人。我对律诗平仄对仗的理解,与当今多数人一 ...

唐朝科举证明:折腰体、仄韵诗,都是唐近体律诗!

点评

谁说过,近体律诗不能仄韵啊。只是写押平韵的多些罢了!所谓阳关、折腰的,我可没说不是律诗啊。我可写的明明白白,一般中间两联,至少有一联对仗的,就是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7: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4 07:44
你除却是一个【人云亦云】的跟屁虫,根本没有自己的灵魂!

我跟王力的理论可不完全一致哦,你不是说我王力的我没看吗。——我从不完全按谁?!我要我自己理解的。理论要从唐人律诗的现象中去理解!要能自圆其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7: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4 07:49
唐朝科举证明:折腰体、仄韵诗,都是唐近体律诗!

谁说过,近体律诗不能仄韵啊。只是写押平韵的多些罢了!所谓阳关、折腰的,我可没说不是律诗啊。我可写的明明白白,一般中间两联,至少有一联对仗的,就是律诗!

点评

请看正文所引古书。僧皎然全律无对。  发表于 2016-8-31 2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7: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是诗人有意识地用四声搭配于诗句的五言诗。至于如何搭配,虽然力求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沈约的八病说,但还没有能够形成定律。永明体诗人包括沈约自己都未能依八病说于诗,八病说只是一种不完全切合实际的理论,因此自行消亡了。后来仅存于初唐时期的各种杂说,也是一些顾头不顾尾的随意文字。唐人注重实践,唐诗在平仄粘对之外,首句也可任意成句。上句既可平平仄平仄,也可仄仄平仄仄。他们不问什么理由,反正永明体诗人用过的他们都可以用。因此,唐律诗是粘对律加某种特律,只要诗人认为美,就可以如此写。因此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粘对律加某个约定俗成(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后一种又渐渐淘汰)。明人只总结一个大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清人则走向反面,妄图去将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纳入规律,于是发明了拗救理论。

点评

永明体,是诗人有意识地用四声搭配于诗句的五言诗。至于如何搭配,虽然力求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沈约的八病说,但还没有能够形成定律。永明体诗人包括沈约自己都未能依八病说于诗,八病说只是一种不完全切合实际的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11:48
我是否定拗救说的。拗了就拗了,只要承认就可以了。何必再来个脱裤子放屁,不能自圆其说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4 07:58
永明体,是诗人有意识地用四声搭配于诗句的五言诗。至于如何搭配,虽然力求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沈约的八病 ...

我是否定拗救说的。拗了就拗了,只要承认就可以了。何必再来个脱裤子放屁,不能自圆其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08: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3 23:48
平平仄平仄,称之为特拗句。平平仄平平类,又有人称之为准律句的。特拗句,宋人用得较多。 ...

    9.14拗救的形式,除了给有些人认为格调高古之外,还有一种好处,就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有更多的自由。譬如上节所举杜甫的“远在剑南思洛阳”一个例子,“剑”字仄声,本是不合的,若要换另一个字,却非常难换;倒不如轻轻地用平声“思”字一救,就避免了孤平的毛病了。又如普通数目字中,只有“三”字和“千”字是平声字,其余从“一”至“六”,从“八”至“十”和“百”字、“万”字都是仄声字,岂非不便于对仗吗?但是,像本节所举的子类特拗,“田园一蚊蝶,书卷百牛腰”,“一”可以对“百”,“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一”可以对“二”,丑类特拗,“马蹄践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七”可以对“四”,以仄对仄,自然谐和,这也是拗救的妙用。总之,谈诗律必须兼谈拗救,这等于法律上的“但书”,“但书”应认为法律的一部分,并非法律以外的东西。“但书”是增加法律的严密的,不是泯灭法律的。


大前提:“但书”是增加法律的严密的,不是泯灭法律的。
小前提:平平仄平仄,是“但书”。
结  论:平平仄平仄,是增加法律的严密的,不是泯灭法律的。

王力思维逻辑的混乱,演绎推理三段论,小前提出错。因为“平平仄平仄”,本身就是违背“二四分明”法律的,所以“平平仄平仄”,根本不是“但书”。“小前提”的错误,是直接错误。直接的错误,导致了“结论”的间接错误。

所以说,特拗句“平平仄平仄”,是“准律句”或“似律句”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点评

我从不认同王力的拗救说。特拗难道不是拗吗?!但也不要完全否认王力的——比如半对我就赞同。你不赞同,是你的自由,但也请承认他人也有自己理解的自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24 08: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24 08:52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24 08:04
9.14拗救的形式,除了给有些人认为格调高古之外,还有一种好处,就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有更多的自由。譬 ...

我从不认同王力的拗救说。特拗难道不是拗吗?!但也不要完全否认王力的——比如半对我就赞同。你不赞同,是你的自由,但也请承认他人也有自己理解的自由!

点评

你不是说,半对,是王力继承前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1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1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24 07:58
永明体,是诗人有意识地用四声搭配于诗句的五言诗。至于如何搭配,虽然力求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沈约的八病说,但还没有能够形成定律。永明体诗人包括沈约自己都未能依八病说于诗,八病说只是一种不完全切合实际的理论,因此自行消亡了。后来仅存于初唐时期的各种杂说,也是一些顾头不顾尾的随意文字。唐人注重实践,唐诗在平仄粘对之外,首句也可任意成句。上句既可平平仄平仄,也可仄仄平仄仄。他们不问什么理由,反正永明体诗人用过的他们都可以用。因此,唐律诗是粘对律加某种特律,只要诗人认为美,就可以如此写。因此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粘对律加某个约定俗成(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后一种又渐渐淘汰)。明人只总结一个大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清人则走向反面,妄图去将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纳入规律,于是发明了拗救理论。

永明体,是诗人有意识地用四声搭配于诗句的五言诗。至于如何搭配,虽然力求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沈约的八病说,但还没有能够形成定律。

三羊回复:
【有意识地用四声搭配】就是有规律性,就是规则。【头尾膝腰】,就是永明体声律四项法则。从现有可见的史书记载来看,沈约只有【头尾膝腰】的理论,并无所谓的【八病】之说。


永明体诗人包括沈约自己都未能依八病说于诗,八病说只是一种不完全切合实际的理论,因此自行消亡了。

三羊回复:沈约草创永明体声律,并不排除不可以写非永明体的诗篇。沈约声律体系,自从诞生以来,永远不会消亡的。


后来仅存于初唐时期的各种杂说,也是一些顾头不顾尾的随意文字。唐人注重实践,唐诗在平仄粘对之外,首句也可任意成句。上句既可平平仄平仄,也可仄仄平仄仄。他们不问什么理由,反正永明体诗人用过的他们都可以用。

三羊回复:永明体用过的“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唐近体能用吗?

因此,唐律诗是粘对律加某种特律,只要诗人认为美,就可以如此写。因此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粘对律加某个约定俗成(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后一种又渐渐淘汰)。

三羊回复:【粘对律】,就是元兢体系的核心。科举考试的试律,并非【诗人认为美】的问题吧!

明人只总结一个大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清人则走向反面,妄图去将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纳入规律,于是发明了拗救理论。

三羊回复:明朝真空的声律体系,是继承元兢的新体系,而决然不是唐诗声律的总结。清朝赵秋谷的所谓理论,纯属胡说八道。

点评

三羊把问题弄颠倒了!唐近体诗这种形式,永明体中就有。唐人只是选择永明体中之一种即五言八句这一种加以推广而已。永明体成诗时元競还没出世呢,他要来说律诗是他的事,他不来说律诗照样风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1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4 1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4 08:09
我从不认同王力的拗救说。特拗难道不是拗吗?!但也不要完全否认王力的——比如半对我就赞同。你不赞同, ...

你不是说,半对,是王力继承前人吗?

点评

任何理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继承有舍弃的。你的那些理论,通道就不是继承前人的吗?只是你的那个理论,现代已没有多少人会理你——是人们早已经抛弃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4 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