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3|回复: 55

古风楹联九期初级班伯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338

帖子

2408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6
贡献
404
金钱
1014
发表于 2016-6-7 21: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竹组副嫣梦 于 2016-6-7 22:33 编辑

作业:

1: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0

主题

11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22
金钱
33
发表于 2016-6-7 2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蓝 于 2016-6-13 01:04 编辑

  古风九期初级第一讲
  伯04-云蓝
  一: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即是既相对又关联的两句话 借用老师的一个句子来解答“联本平常句=人多浪漫心”
  严格意义上来说对对联的要求有以下6点: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二: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3、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4、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5、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

4、网络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的起源: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的发展: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骈偶阶段——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律偶阶段——形成于唐代。

点评

云蓝同学二题完成很棒!请补充完成四题  发表于 2016-6-12 08:26
那年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2 08:24
另外,如果有时间请积极参与大如我互动。谢谢  发表于 2016-6-10 14:51
云蓝同学你好,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通过作业看出你基本功很扎实。给赞。第一题回答的很详尽。二题完全正确。唯对联起源和发展一题没做。  发表于 2016-6-10 14: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22
金钱
33
发表于 2016-6-7 21: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蓝 于 2016-6-13 01:12 编辑

古风九期初级第一讲作业
伯05-月白
  
一: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从字面意思理解是既对且联,上下联内容密切相关,对联有以下六要素: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二: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34、金顶寺 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平平平仄仄平平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18、山晓阁 朱彝尊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1、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24、滕王阁 前  人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一东(其二):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  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4 :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也称楹联、楹贴,俗称对子。对联这一文体可称得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事实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则是对联真正的影子。《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可称得上工整。但它们毕竟是对偶,不是对联,充其量只是对联的雏形。关于最早的对联,通常的说法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隋唐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中。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杜甫的“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仗也十分工整。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欣赏和喜爱对联,倡导联风,在定都金陵的除夕之夜传旨文武百官庶民百姓家家户户张贴对联。他本人也深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不少千古名联。 明清两代,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对联成为科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当时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 民国时期,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刘师亮、冯玉祥、孙中山、郭沫若等人都写过很多有影响的忧国忧民之作。 直到解放后,传统文化得到复兴,更多的思想内容注入对联这古老的文体。 虽然现在的对联爱好者研究对联只凭兴趣和爱好而为,但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楹联学会纷纷成立,楹联大赛和各种征联活动也红红火火。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对联的发展又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对联艺术在现代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会发展得更好,会更加发扬光大。

点评

月白同学请补充完成四题  发表于 2016-6-12 08:37
写意老师辛苦  发表于 2016-6-12 08:35
月白同学好!一,尽量用自己语言。二,拘 平。加油!  发表于 2016-6-10 20:1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77

帖子

6550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五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684
金钱
2427
发表于 2016-6-9 1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九期第一讲作业

伯组     伯组长-仕蓉


作业:

1: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体。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仄

2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雨入花心  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  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

4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听和看是通用字

5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大开户牖, 放江山入我襟怀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点评

仕蓉同学作业很棒!听、看二字平仄两读意不变,其平仄视其在句中具体位置而判定  发表于 2016-6-12 08:48
写意老师辛苦  发表于 2016-6-12 08:43
仕蓉同学好!作业超级棒!学习了!  发表于 2016-6-10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0
贡献
15
金钱
25
发表于 2016-6-9 21:5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组副嫣梦 于 2016-6-14 10:52 编辑

古风学院楹联九期 第一讲 作业:伯组  08—天涯孤星
第一题: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就是即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是文字的艺术,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联语字数四言至多言不等,以五言、七言律诗及八言文句体为常见,内容涵盖丰富,集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其类型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杂联等。格式要求:1.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 平仄结合,音调和谐;3.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5. 最好不要出现重复的字。

第二题: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1. 九曲初通三岛近,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2.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3.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叶新诗手自题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5. 梅花岭畔三山月,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题: 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 笠翁对韵第三部 三江 其二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天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第四题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答  案;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遇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五代后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公元964年,孟昶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幅对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到了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入清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发展,对联还传人了日本、越南、朝鲜、新加坡等,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习惯。
--完—2016 06 09

点评

孤星同学下次作业一定要按格式编辑好,有不懂的地方多问问老师  发表于 2016-6-12 09:29
颦儿老师辛苦了,评阅很认真!  发表于 2016-6-12 09:28
再补充一点哈,下次交作业前记得排好版,这样很费眼睛的好不好啦  发表于 2016-6-11 08:18
一题很详细,二题,1,三应是平,近是仄。三题四题都回答的很好,很棒看得出课后认真学习了,加油⊙▽⊙  发表于 2016-6-11 08:16
孤星同学好,本次作业由我与你一起探讨学习,作业完成的不错,回答的也都很到位赞一个。  发表于 2016-6-11 08:1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77

帖子

6550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五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684
金钱
2427
发表于 2016-6-10 1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九期初级第一讲作业
  伯03-富山一鸣


作业:
1: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回答:对联就是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的两个句子组成的一种传统文体。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回答: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怀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事能知足心常惬;
仄平平仄平平仄
人到无求品自高。
平仄平平仄仄平

精神到处文章老;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问深时意气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为人竖起脊梁铁;
平平仄仄平平仄
把卷撑开眼海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喜欢的对联很多,之所以选这五首,是可能与自己的心境想通吧。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回答: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点评

感谢尘埃老师,我当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6-6-13 09:51
尘埃老师评阅非常认真,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2 09:32
作业完成的不错,版面井然有序。继续保持。惟入声字还不过关。加油。期待下次的精彩!  发表于 2016-6-11 13:2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只做了解。笠翁对韵望在课后多看多记多消化。  发表于 2016-6-11 13:20
二题,所选清联寓意深刻。喜欢。第四联,学,入声字。第五联,脊,入声字。两字当为仄。  发表于 2016-6-11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1

帖子

2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8
贡献
51
金钱
83
发表于 2016-6-10 16: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伯09迷糊

1: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平仄,词性,节奏相对;对
上下句思路相关联: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休萦俗事催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且制新歌付雪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点评

迷糊同学请补充完成第四题。  发表于 2016-6-12 09:38
天涯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2 09:36
最后一题能概括的写一下就好了,都是个见说的不到的地方请谅解  发表于 2016-6-11 17:20
俱是平,其他完成的不错  发表于 2016-6-11 17:17
迷糊同学好,我是天涯,第一题说的太简单了些哈  发表于 2016-6-11 1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77

帖子

6550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五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684
金钱
2427
发表于 2016-6-11 18: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九期第一讲作业

伯组11-香如故


1: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又叫楹联,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石头上,木头上……的对偶句。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吟诵和谐美。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西湖龙井/张岱

1.夜壑泉归,渥洼能放千岩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2.上天竺寺/前人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3.晋祠云陶洞/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4.书斋联/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仄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5.无题/前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先起缘于先秦的桃符,而后由桃符演变成对联。对联孕育在先秦,以五代后蜀孟昶为主要代表,产生于汉代,秦始皇统一汉字后产生了对联。成长于魏晋,发展于南北朝至唐,推广及普及在宋元,繁荣于明代,鼎盛在清代。

点评

莲心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3 17:11
第四题精炼而完整,点赞!  发表于 2016-6-12 10:35
二题第四个,天应为平声,其余都正确!  发表于 2016-6-12 10:35
问好香如故同学!第一题理解的不错,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对联会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  发表于 2016-6-12 1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77

帖子

6550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五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684
金钱
2427
发表于 2016-6-11 1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九期伯组第一讲作业

伯06-寒烟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回答:对联就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协调的对偶句。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诗怀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桑榆晚景休嫌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落红霞尚满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事能知足心常惬
仄仄平平平平仄
人到无求品自高
平仄平平仄仄平

烟笼古寺无人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树依深堂有月来
仄平平平仄仄平

荷尽已无擎雨盖
平仄仄平平仄仄
菊残犹有傲霜枝
仄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寒烟同学要加强平仄练习。文——平;能——平;足——仄,入声字。  发表于 2016-6-13 17:18
天涯倦客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3 17:16
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一定要有耐心,错了不可怕,用心就好。  发表于 2016-6-12 13:24
第一题回答的还可以,但是不太全面。第二题平仄有好多错了,借助一些软件好好查查,记住,下次不要再出现同一个错误。  发表于 2016-6-12 1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9
贡献
12
金钱
21
发表于 2016-6-13 15:3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羽知 于 2016-6-13 15:34 编辑

1:用自己的的话,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答:
对联直接来说是字数相同,音韵相对,内容相协,节律相合的两句话。
这两句话字数从三字到多字不等。但常见的都短小,三、五、七字为多。寥寥数字,背后却可以承载很多。(当时的感觉,想法,思考方式,经历,蕴藏的故事,还有还有很多。)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第一楼边浮大白;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三月上荡空青。
(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香浮碧乳留真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影动清流惬素心。
(仄仄平平仄仄平)

3.野烟千叠石在水;
(仄平平仄仄仄仄)
   渔唱一声人过桥。
(平仄仄平平平平)

4.师友肯临容膝地;
(平仄仄平平仄仄)
  儿孙莫负等身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5.人间岁月闲难得;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天下知交老更亲。
(仄仄平平仄仄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萌芽于先秦两汉,成长于六朝,成型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对联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700多   年了。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点评

羽知同学好,天为平声。  发表于 2016-6-13 23:42
青眉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3 23:41
第二题3,叠应是今音,若为古音则失替了  发表于 2016-6-13 22:42
第一题,啥叫音韵相对啊?请看看讲义,对照一下  发表于 2016-6-13 2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3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85
金钱
125
发表于 2016-6-13 19:1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轩小荷 于 2016-6-13 19:59 编辑

兰轩小荷作业:1.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就是上下位置平仄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称的一种文体。
2.在清联三百副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并标注平仄。
答:1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2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3.风流顾曲情如绪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平仄平平仄仄平  
4、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5、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起源于五代后主孟昶。对联的发展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逐渐产生了对联、在宋代就已经很普及了,在清代达到鼎盛期。当今社会,对联多用于商业和婚丧、寿词等。

点评

秋思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3 23:38
青眉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13 23:38
SOrry,没看到已评了  发表于 2016-6-13 22:45
作业很棒,加油!  发表于 2016-6-13 22:44
入声字掌握的不错  发表于 2016-6-13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77

帖子

6550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五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684
金钱
2427
发表于 2016-6-28 15: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仕蓉 于 2016-6-28 15:10 编辑

蓉儿代表伯组,感谢各位评阅老师!感谢班委老师!你们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1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