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行才子 于 2016-6-15 18:59 编辑
阴雨绵绵,树翠蛙鸣。2016年6月5日早晨5点半,应清河县诗词协会邀请,邯郸诗词楹联协会国学大师梁辰、张志民教授、小李白王瑾、甄艳芳副主席,洺州诗社赵毓志、副社长苗凌郡、李现考、孙琳,我、青奴、单兄及才女志梅常务理事一行11人分从邯郸、名关出发乘三辆车于6点半在广府镇永北村路口集中。后往东上邯临线(邯郸--临清)直行过曲周、邱县后,向北沿106国道国临西县后于10点到达清河县城。一下车,清河县诗词协会段飞会长、陈益德、张福磊、贾虹霞等诗友迎接。互致问候。好友相逢,喜气浓浓。安排我们先到张氏祖庭采风。 张氏祖庭为全球张姓始祖张挥起源地, 华夏张氏祖庭坐落于于河北省清河县城西,占地面积近300亩,是张氏文化生态园的核心区域. 包括门阙、挥公堂、张氏纪功柱阵、挥公墓、甬道、牌坊等。其风格独特,仿照黄帝时期的祭祀建筑形式,以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酋长金字塔状建筑为原型,以上古“明堂”(效仿天圆地方,四周环水、四面没墙的宫殿)为意象,以“亚”字型布局为基础,配以独特的牌坊,高11.8米的汉白玉挥公雕像、祭祀广场、门阙、望楼等,达到了古朴、宏大、庄严、神圣的历史场景感和纪念性效果,使现代与远古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交融,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氏族纪念圣地。 门前为大型大理石广场,广场前有唐代宰相张九龄.及南宋张化孙大理石雕像.广场四周有当代许多华人张姓企业家政界巨子如张晓卿.张邦育等一块块8尺多高四方体柱子,上面还有本人彩色照片及简要介绍. 挥公堂为大型建筑,里面面积很大.墙上有黄底红字详细介绍张姓的由来.”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这幅广传的对联,把张姓与弓箭.北斗星联系起来,很有意境."强弓能玩椽笔能提武烈文光张氏后昆多俊杰,,天长无极地久无垠桑台沧海清河上世接轩辕.”一幅柱上黑底黄字长联虽不对仗但意思明白.再往里是挥公得姓受封图,栩栩如生.在往里看到巨型挥公坐像,一手拿弓,一手握拳,目视前方.威武凛凛. 张姓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清河。 墙上还有秦汉以来张姓迁徙图.经过西汉末年.东晋南北朝时期和北宋末年三次大的迁移,张姓已遍布全国以及海外. 墙上还有清河郡王张姓族谱图,两边对联挺好,写的是:立谱念先人端世系振彝伦以崇正祠,承基弘祖德焕庙堂荣族业而尚文明。再两边是张姓百位先祖名字,有张仲.张仪.张仲景.张搴等等.历代名人.有画像,有事绩介绍.而后我们一行出门在挥公堂前合影留念. 第二站我们一行到清河隆兴寺参观。山门有三门组成,正门一幅对联:觉路满大千众生共赴超兰界,法门唯不二奕世同游选佛场。 红门兰底金字,禅意颇深.顶檐上雕梁画栋,青砖黛瓦,气势雄伟。 进门后,里面院子很大,院内马缨花树为古树,青青如盖,树枝条上系了很多红绳,力求菩萨佛祖保佑平安。院内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三圣殿、钟楼、鼓楼、方丈楼、千层塔、莲花池等。我们匆匆转了一下,人挺多,和尚在念经,游客有的在上香,有的在拍照。 善导念佛堂有一幅对联:一名简直普摄群机使九界众生同归极乐,万德庄严圆融四土令十方诸佛共赞弥陀。 大雄宝殿联:放大光明敢向无生说妙法,得真解脱须从华里认如来。 意思深奥,令人动容.后我们几人在莲花池旁合影留念. 中午我们在清河饭店就餐,各位诗友当场朗读自己诗词作品,气氛热烈,场面生动,张教授的一句诗潮共酒潮把这次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站,下午2点我们一行到清河县城东四公里武家那村武植祠参观.武植祠在武家那村外,绿树红墙掩映之下,有一座风格古朴的院落,这就是武植祠和武植古墓。武植第25代后人武书常当了导游,此人60多岁,身高1.80米以上,向我们介绍了武植概况:《水浒传》说:“武大郎,清河县人氏。”其实,武大郎原名武植,与《水浒传》中描写的相貌丑陋的矬子形象完全两样。武植,字田岭,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武家那村(古称孔宋庄)人,祖籍是山西晋阳郡人,1417年由山西迁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武植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武大郎聪明好学,曾做过染房学徒,深得老板赏识。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能文善武,中年中进士,任山东阳谷七品县令。他为官清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他说艺术不是历史,不能同真实历史画等号.文人往往为一定阶层服务,所写严重脱离当时现实.院内柏树居多,青色映眸,直插蓝天.祠内有武大郎汉白玉坐像,潘金莲画像,墙上还有书画作品,还有文字说明.介绍了县令一生清白正直. 最里面为武植墓.门锁着,进不去,里面有楠木悬棺。据武书常说,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从根本上不是施耐庵笔下的 “三寸丁,谷树皮”形象。外面看墓地很大,似一座大土丘立于地面有八尺多高.青草荒树覆盖.倒也安然。 3点我们离开武植墓.到京杭大运河参观。 第四站我们到京杭大运河参观。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参观大运河。经过半小时路程,终于看到大运河。立于堤上,放目远望,大运河挺宽,东西有一公里,上面有大桥相连。此河为河北山东界河。河内青草遍地,沟内有水缓缓而流。几位农民在放牧,数百只羊在河内津津有味吃草。近处看为古代运粮码头,青砖所磊,痕迹还存。再也见不到古代千船竞发现象。我和青奴兄还上了大桥,感受不同。我们在运河边、运河桥合影留念。 第五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汉代清河国王刘庆墓地参观。据说那里有九个坟头,称“清河九冢”。如今墓地仍存“狐仙庙”,雄伟壮观。刘庆为汉章帝之子,由于宫廷斗争,被贬“清河孝王”。建清河国,爱民如子,建章立制,兴修水利,功劳颇大。当地人民永远纪念他。 最后各位到清河文化一条街参观,为二层楼建筑,下为门市,上为住宿。古玩、字画很多。清河书画家很多书法作品挂在墙上,还有少年书法爱好者作品。我们随行书画爱好者当场在书画室泼墨留念。 6点我们一行返回。清河诗词朋友开车送出20里,情谊很深。此次采风活动,增进了交流,加深了对清河的认识,意义重大,必将为清河、邯郸、永年三地文化发展书写增光添彩,书写浓重一笔。有感吟诗一首: 经济繁荣地,同行也识迟。 清河滋沃土,特色毓丰姿。 赵氏祖庭古,绒都事业奇。 融情生大爱,感喟总吟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