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4

《中华词谱》绪论

[复制链接]

1956

主题

432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29
贡献
5852
金钱
13192
发表于 2016-6-14 09: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泛泛著文风雅颂,吟哦平仄华章。奈何简残册蒙霜,附庸无格调,文笔愧宫商。  不着规矩涂抹甚,瓜瓢聊抵壶觞。本源失却悔衷肠,编修辑韵谱,补缀唱沧桑。——调寄临江仙

编纂此类,衷为诗余爱好者拓一便捷。

词,滥觞于隋唐,孽衍于五季,极盛于赵宋。然唐、宋两代皆无成谱可依。揣知当日之词调,犹今日之里巷歌谣,为歌者或皆解其音律,腔亦自制,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只一曲一调之谱,终无纠合众体而勒类册编。然大明以降,词学失传,独啸余为准绳,它无章法可循。殆玄烨盛世,文华粉彩,有陈廷敬之流,受命辑录,整合凡八百调有余,是为钦定。兹此,鸿儒学子,翰林黉门,无不依其格调,至今尚未异也。自红友万树,历啸余之舛,浩册《词律》,凌钦定之先,影响不凡。今纂词谱,类列查证,蔚为大观。

国法家规,风清气和;文章有度,张弛分明;诗余亦然。同理可证,诗循格律,词倚调谱。值国学复兴,文化经国,故纸堆中研适用,新歌声里憾无依。老调新声,谱子徒有其名,时人乖学,附庸空怀雅兴。时空变迁,谱调依旧,新声不似,仿摩一味其表,不得要领;纵有个儒,象牙塔尖,独善其身,教化难以普及,徒叹无功。尚鉴于此,突蒙辑缀词谱奇想,继而冒昧向导筑模。

当今为词,形标类格。附庸风雅者,循字句数目相等,声韵平仄不拘,涂鸦一篇谓之词,实诒大方之诮。君不见,无知者自命不凡,任意挥洒成自度,践踏宫商标新异;无畏者招摇过市,巍巍乎大道之作,吁吁兮缠绵之制。独鲜见彰国学传承为己任,徒怅惘弃国粹珠玉如敝履。知否?《调笑令》调式为“二,二,六。六,六。二,二,二。”之范,不讲韵,更无律,唯字数而已。乱象频仍,恕不一一类列。唯此为悲,宵衣旰食,艰辛发奋,积累五载,数易其稿,方有此编,吾不悔也。

词之为词,格调皆有其规,虽不甘墨守,却也雷池之限犹在。千百年来,赵宋以外,几欲亡矣,纵有仿作,多为效颦,终未出其右者。迄之于今,调存音亡,徒有其名,山寨伪宪,放失滋甚,殊不自觉。殆知今之词,乃古之乐、曲,然有乐、曲,必有调谱,犹班门之绳墨也。无本之木,无源之流,自无茂盛长远可言,词亦然。万红友云:“慨自曲调既兴,诗余遂废。纵览草堂之遗帙,谁知大晟之母音。然而时届金元,人工声律,迹其编著,尚有典型。明兴之初,余风未泯,青邱之体裁幽秀,文成之丰格高华,矩矱犹存,风流可想。”红友又云:“旧拍不复可考,而声响犹有可推。乃今帆帆之流,别有超超之论,谓词以琢辞见妙,炼句称工,但求选艳而披华,可使惊新而赏异,奚必斤斤于句读之末,琐琐于平仄之微。”由此而知,曲之遂成,诗余渐微;旧拍难究,余响犹在。纵《啸余》、《图谱》之所列,确金科舛误不可讳。方今披阅《词律》、《钦定词谱》,参《唐宋词格律》、《词牌释例》等,擢其要而列之,并附句格,祈比猫画虎而已。新世进化,音韵迥异,古调洋洋,不可追也。原调原味,照列于此,俾众品读;觉悟真谛,而后有意,期可捉笔。至若又一体别格之云云者,恕不类列。

句格者,句子之模式也。品从大家,句式各异,兹一四、二三、三七等所如,行间节、顿挫、舒急之变换,不滞不俗,彰古哲成谱之心,昭时贤倚声之意,事半而功倍矣。一字句至十一字句不等,各有其制,无论多寡,增增减减,穿靴戴帽,掐头去尾,实乃律句之变种,本质未变。至于领字者,非一几诸格,实为提挈之用,故此俱以挈字相说,毋以为相通也。又如《鹧鸪天》类折腰式,更非三字豆,乃七字句折断一律节矣。一四结构,乃上一下四,一非为领字句法,实架构使然也;寻常句式,众家倚声,多有运用,是为常态。故不厌其烦,逐一标列,期能体味其妙,以成顿挫抑扬之势也。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开篇即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宋沈义父与子侄们论及词之作法时也说:“遇两句可作对,便须对。短句须翦裁齐整。遇长句须放婉曲,不可生硬。”因此而知,对仗(修辞学上谓之对偶)于词调,非有无可无,可收“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刘勰语)之奇效。调式百千,句式种种,方位各异,相邻句字等则皆可对,宜对之处多而可偶焉。对与非对,不求统一,依调依境依情;能对则对,不必拘泥,活便活落活用。有一字豆相挈而对者,有三字豆相挈而对者,皆宜审慎。本谱局限,不求多证,虽择其一格,均取原始调,故而每格必检出对仗云云。无意规矩,实为方便,蹈辙者不取,意胜者优先。

古有四声,平上去入。万红友《词律·发凡》中说:“平仄固有定律矣,然平止一途,仄兼上去入三种,不可遇仄而以三声概填。盖一调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须斟酌而后下字,方得无疵,此其故当于口中熟吟,自得其理。夫一调有一调之风度声响,若上去互易,则调不振起,便成落腔,尾句尤为吃紧。”而今四声,平上去也。唯其入声,已派为三。今欲效颦,却无入声,遇之奈何?此古今新旧声之所异,习其旧声可也。

至于沈伯时之“腔律岂必人人皆能按箫填谱,但看句中用去声字最为紧要。然后更将古知音人曲,一腔三两只参订,如都用去声,亦必用去声。其次如平声,却用得入声字替。上声字最不可用去声字替。不可以上、去、入尽道是侧声,便用得,更须调停参订用之。古曲亦有拗音,盖被句法中字面所拘牵,今歌者亦以为碍。”时日已新,拘泥成规不可取,舍本趋末亦偏颇;灵活之术,传承发扬为务,与时俱进为用。老调重弹,应有新意;附庸风雅,岂敢失格!唐宋始创格调,迄今已逾一千三百年矣,后水非前水,新人非旧人,宫商有调,雅俗别韵,面目何似以往?难怪吴瞿安先生说:“今虽音理失传,而字格具在。学者但宜依仿旧作,字字恪遵,庶不失此中矩矱。凡古人成作,读之格格不上口,拗涩不顺者,皆音律最妙处。”宫商角徵羽,多来米法索拉西,自是不同,更何况旧腔新声哉!须详品原调,参悟风格,以新时之韵味,唱旧谱之声腔。古声平上去入不可串,今韵阴阳上去有其别。后来填词,不可不慎。

世纪之新,乙酉庚辰,中华诗词学会颁《中华新韵》,自此掀开新韵诗词新页。一时间,旧韵旧声,新韵新声,新声旧韵,相互斑斓。新声韵之方便无可非议,旧声韵之传承莫断脉流。仅就诗余而言,盖平仄把握而已,不再酌上斟去,不再平入互替,方便之门大开,倚声趋之若鹜。一己拙见,入声宜应持之,它声固守尚议,前人恪守入声,自有其道。譬如《雨霖铃》、《满江红》之类原始入声者,若换新韵或它声韵,自是别扭不妥,韵味儿殆尽矣。夫宫调管色者,古之音律概念也。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七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之十二律。以七音交十二律,则得八十四音。此八十四音,今人不必孜孜以求。旧声徒自已远,音律而今异样,守株待兔者何?刻舟求剑者何?新旧衔接,尚不成规模;调谱旧瓶,暂装新药。方家亦应研陈出新,好者也须践行悟道。以今人足适古人履,断行不远;用新飞船访老姮娥,定可遨游。个见之言也。

自度,仅词而言,乃自谱之意。其意有二:一为仿,二为创。古之大家,白石、梦窗、清真、耆卿者流,谙熟音律,多有自制,妙趣横生,皆为创也;其后复蹈者,多为仿体也。黄钟大吕者有之,无射太簇者有之,而仿者独无一也。新时自度,更宜创新,保其传统韵味儿,仿不仿之间也。不妨按新声歌韵,生发开去,既留古味,又泛新声,既循格律,又合时尚。既可顶层设计,又宜实践独创。效法古谱,倚声新调,发扬传统优势,探索新时路子,冀望于后来者之大作为也。

核名中华词谱,实为传承中华之优秀也。新世纪十年(庚寅)始编,数易其稿,凡八百一十七调,附四十四调,共八百六十一体,于十四年己巳终于编就,如所愿也。所选例词,皆原始调,别格不收,个别为常用调式。谱识标记,悉遵张仲衡先生所言,“-”平“│”仄,“┬”本平可仄,“⊥”本仄可平,泾渭分明,不易混淆,更易判断。其它谱识,循常而标。

五年辛苦,个人劳碌,独犁独耙,颇深感触。填一阕《彩云归》调,聊志欣慰:

痴迷格调几春秋,恨荒时、岁月抛丢。看自诩满纸荒唐说,风雅韵、乱点胡诌。附庸那、仕途名利,使书生愧羞。始发奋、土几泥案,狠读狂修。   优游。闲云野鹤,赋情怀、笑傲沧州。补知进退,缘韵而写,意逐神求。辑谱牌、洋洋洒洒,八百奇数丰收。回眸处,彰显人生一段风流。

                                        坊间好事者松风山月甲午仲秋识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6-14 15:0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效法古谱,倚声新调,发扬传统优势,探索新时路子”的好书啊,没有这么大学问,不敢做这么大事。

点评

还是一部书稿呢,不知哪里愿意出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4 1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6

主题

432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29
贡献
5852
金钱
1319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5: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6-14 15:05
“效法古谱,倚声新调,发扬传统优势,探索新时路子”的好书啊,没有这么大学问,不敢做这么大事。 ...

还是一部书稿呢,不知哪里愿意出版。

点评

看老先生文彩与研究之深,堪追万树《词律》,一定要找个好出版社,中华书局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4 1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6-14 15: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松风山月 发表于 2016-6-14 15:07
还是一部书稿呢,不知哪里愿意出版。

看老先生文彩与研究之深,堪追万树《词律》,一定要找个好出版社,中华书局看看。

点评

当今出版事业与咱这小小作学问者,困难多多,还待努力吧。谢谢您的指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4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6

主题

432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29
贡献
5852
金钱
1319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5: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6-14 15:14
看老先生文彩与研究之深,堪追万树《词律》,一定要找个好出版社,中华书局看看。 ...

当今出版事业与咱这小小作学问者,困难多多,还待努力吧。谢谢您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8 05: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