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21|回复: 71

再谈律诗格律解析

[复制链接]

3

主题

50

帖子

5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6
贡献
130
金钱
226
发表于 2016-7-20 15: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乐屋主 于 2016-12-16 10:21 编辑

                                                  再谈律诗格律解析
一.剖析律诗格律有公式可循
笔者在上一篇“律诗格律浅析公式化”一文中用公式剖析了若干类型的律诗。所用公式(原则)总括有以下几个:
1.     公认的由启功先生列出的五,七言律诗的ABCD四种律句 (见前文附表),用以作为律句标准。
2.     由启功先生概括出的,笔者据此绘出的律诗篇式判定公式(文后的方框图)用作判定篇式标准。
3.     笔者提出的句式判定公式(文中的列表),用作判定句式。
4.     几种常用特定句式。(Ct,Bt,Bj句式,见前文附表)
一首五言或七言律诗是否合律乃至工整,按以上四项标准(公式)去衡量即可鉴定。
对于平仄排列不合的非律句所使用各种拗救技法(自救,孤平拗救,本联对句互救,AB互救,CD互救),前文已有论述和举例。


二.句式拗可以救,篇式拗必然拗
  “拗”是指声调不合律,该平的是仄,该仄的却是平。“拗句”指声调不合律的诗句。“拗体”是指句式排列不合律的律体诗篇。
   律诗有ABCD四种律句(见前文附表),平仄排列不合于这四种律句的谓非律句或拗句
对于非律句,为了吟咏好听,可以救,且全篇诗仍可以不失为律体。而句子排列次序不合律的诗篇,无论使用的是律句或非律句都属拗体。兹再举例:

例1.         黄鹤楼   崔颢
          ↓
- -  \ \  - \  \   
昔人已乘黄鹤去  A (- - \ \ - - \)
        ↓
\ \  -  - -  \-   
此地空余黄鹤楼  B (\ \ - - \ \ - ) ,Bt
  ↓ ↓
- \ -  \  - \  \   
黄鹤一去不复返  C (- \ \ -  - \ \ )
         ↓
- -  - \  -  - -   
白云千载空悠悠  D (- - - \ \ - - )
         ↓
-  -  \\  \ - \   
晴川历历汉阳树  A(- - \ \ - - \ )
        ↓
- \  - -  - \  -   
芳草萋萋鹦鹉洲  B(- \ - - \ \ - ), Bt
\ \ -  -  - \  \
日暮乡关何处是  C
- -  - \  \ -  -
烟波江上使人愁  D

唐人崔颢的这首七律历来备受推崇,前半阕藉仙人乘鹤神话慨叹时光不再的千古幽情,后半阕实写登楼眺望对晴川草树发无尽的思乡之绪,苍茫沉郁,深得律诗要津。
就结字而言,前六句显然都是非律句或特定句式,每句都有拗字(如箭头指),为了吟咏时音律和谐,前句拗后句也拗,这首诗前三联的出句和对句各为互救。
再来用下面的句式判定列表判定各句的句式:
按每句的第二,第末两个字平仄查下表


  
第二字
  
第末字
句式
\
\
A  
五言
-
\

七言
-
-
B  
五言
\
-

七言
-
\
C  
五言
\
\

七言
\
-
D  
五言
-
-

七言

查表知每句的句式,如句右所标。
虽然这六句有拗有救,而八句的句式排列(篇式)无误。按该诗是“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查篇式判定公式,(见文后篇式判定方框图):

篇式判定方框图.jpg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7-20 18: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7-20 18:11 编辑

支持。凡律诗,一般中间二联要对仗(至少有一联对仗),能符合这一条件的就是律诗,不符合这一条件的便是古风。至于平仄粘对失律的,就当拗律看吧,也还是律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85
贡献
13482
金钱
1597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7-20 18: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还能分出前半阕、后半阕?闻所未闻。

点评

仇兆鰲《杜詩詳註》解律詩,亦多用前四後四解法,並以此為作律詩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19:58
金圣叹解律诗就有前解后解之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7-20 18:3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7-20 18:16
律诗还能分出前半阕、后半阕?闻所未闻。

金圣叹解律诗就有前解后解之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7-20 19: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仇兆鰲《杜詩詳註》對律詩也是前四後四解的。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9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7-20 19: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7-20 18:16
律诗还能分出前半阕、后半阕?闻所未闻。

仇兆鰲《杜詩詳註》解律詩,亦多用前四後四解法,並以此為作律詩發。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5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6
贡献
130
金钱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2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乐屋主 于 2016-7-25 22:07 编辑

篇式概念很重要,合律的律诗只有四种篇式。否则即是拗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5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6
贡献
130
金钱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乐屋主 于 2016-8-6 10:44 编辑

篇式判定公式(方框图)指出,合律的(五言,七言)律诗只有四种篇式,即:DBCD ABCD;BDAB CDAB;ABCD ABCD;CDAB CDAB.
可以把该公式称为“启功公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7 0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符合唐诗的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7 07: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昼梦》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仄仄平仄平平平?通仄仄仄仄通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通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通平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通仄平?


《愁》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通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通通?


以上杜甫的两首诗,是古风,而不是律诗。
翻遍可以见到的唐朝科举试律诗,没有如此格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5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6
贡献
130
金钱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2: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愁”和“昼梦”两首诗在箫涤非先生的“杜甫诗选注”一书中定名为“七律拗格”也就是所谓“拗体七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2 20: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出你的所谓abcd四式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2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6-7-20 19:13
仇兆鰲《杜詩詳註》對律詩也是前四後四解的。

赞同此论。在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中,讲到一首绝句中,若只有一句拗的,因律句多,还是作律绝看,不要看作古绝。以之推论到律诗,则是若俩

点评

涂宗涛也是胡说八道!因为: 在平韵律诗中,所谓的大拗句, 四句律诗里,只有一句的可能。 八句律诗里,只有一句的可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23: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2 2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2 23:1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12 22:00
赞同此论。在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中,讲到一首绝句中,若只有一句拗的,因律句多,还是作律绝看,不要看 ...

涂宗涛也是胡说八道!因为:
在平韵律诗中,所谓的大拗句,
四句律诗里,只有一句的可能。
八句律诗里,只有一句的可能。

点评

四句律诗还是律诗四种格式? 三羊你先提高文化,理顺思维逻辑,再辩论不迟。涂宗涛的标准是平仄格律,你的标准是四声八病,标准都不一样,你每天在此扭什么羊头?你先花功夫证明你的律诗是遵循四声八病的理论,再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0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3 01:4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2 23:08
涂宗涛也是胡说八道!因为:
在平韵律诗中,所谓的大拗句,
四句律诗里,只有一句的可能。

四句律诗还是律诗四种格式?
三羊你先提高文化,理顺思维逻辑,再辩论不迟。涂宗涛的标准是平仄格律,你的标准是四声八病,标准都不一样,你每天在此扭什么羊头?你先花功夫证明你的律诗是遵循四声八病的理论,再来辩论。
       证明是要举例的,王力《汉语诗律学》在平仄格律部分举了大量诗例,你举了多少例?

点评

北山啊,睁开大眼看明白了在吱歪! 王力《汉语诗律学》32个大拗句,句句不是平仄24交替,句句都是四声25交替。 ================唐朝====23例====================== 有法【入】知不染【上】,无言谁敢酬?(裴 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04:07
看懂了三羊的帖子,再吱歪也不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0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3 0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04:0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1:46
四句律诗还是律诗四种格式?
三羊你先提高文化,理顺思维逻辑,再辩论不迟。涂宗涛的标准是平仄格律,你的标准是四声八病,标准都不一样,你每天在此扭什么羊头?你先花功夫证明你的律诗是遵循四声八病的理论,再来辩论。
       证明是要举例的,王力《汉语诗律学》在平仄格律部分举了大量诗例,你举了多少例?

看懂了三羊的帖子,再吱歪也不迟!
唐朝12状元殿试帖,完全可以证明唐朝近体诗的声律,不是平仄24调声法,而是25四声调声法!

==============================

1、开元(713—741)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 状元殿试帖《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七虞】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七虞】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七虞】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七虞】

〇去平平入,〇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去仄平平。
〇去平平入,〇平仄仄平;
〇平仄平仄,〇仄仄平平。

【遥知太平代,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1


2、【天宝(742-756)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

唐天宝四年(745)殷寅 状元殿试帖《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〇去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〇上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〇入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3、上元(674-676)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唐上元二年(761)张濯 状元殿试帖《迎春东郊》

颛顼时初谢,句芒令复陈。飞灰将应节,宾日已知春。
考历明三统,迎祥受万人。衣冠宵执玉,坛墠晓清尘。
肃穆来东道,回环拱北辰。仗前花待发,旂处柳疑新。
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圣朝多庆赏,希为荐沈沦。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去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上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4、唐大历年间(766―779)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上〇仄,〇仄上〇平。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还寻九江去,平平仄平仄】==========================2
本诗押【虞韵】,浮字,【尤韻】!!!!!!!!!!1


5、
唐大历十四年(779)王储 状元殿试帖《花发上林》

东陆和风至,先开上苑花。秾枝藏宿鸟,香蕊拂行车。
散白怜晴日,舒红爱晚霞。桃间留御马,梅处入胡笳。
城郭连增媚,楼台映转华。岂同幽谷草,春至发犹赊。

平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6、
唐贞元八年(792)贾棱 状元殿试帖《御沟新柳诗》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轻云度斜景,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3


《御沟新柳诗》陈羽【榜眼】

宛宛如丝柳,含黄一望新。未成沟上暗,且向日边春。
嫋娜方遮水,低迷欲醉人。託空芳郁郁,逐溜影鳞鳞。
弄色滋宵露,垂枝染夕尘。夹堤连太液,还似映天津。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7、
唐贞元十年(794)陈讽 状元殿试帖《冬日可爱诗》

寒日临清昼,寮天一望时。未销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采宁偏照,流音信不追。余辉如可就,回烛幸无私。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8、
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殿试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曲台送春目,仄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4】


9、
唐贞元十五年(799)孟绅 状元帖《行不由径》
欲速意何成,康庄欲砥平。天衢皆利往,吾道泰方行。
不复由莱径,无由见蒋生。三条遵广达,九轨尚安贞。
紫陌悠悠去,芳尘步步清。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仄入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10、
唐元和五年(810)陈彦博 状元帖《恩赐》:
阿衡随逝水,池馆主他人。天意能酬德,云孙喜庇身。
生前由直道,殁后振芳尘。雨露新恩日,芝兰旧里春。
勋庸留十代,光彩映诸邻。共贺升平日,从兹得谏臣。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11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折腰体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上?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不合24分明【5】
【霞衣统摇曳,平平仄平去】======================不合24分明【6】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不合24分明【7】


12、
唐会昌三年(843)卢肇 状元帖《风不鸣条》: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3 04: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1:46
四句律诗还是律诗四种格式?
三羊你先提高文化,理顺思维逻辑,再辩论不迟。涂宗涛的标准是平仄格律,你 ...

北山啊,睁开大眼看明白了在吱歪!

王力《汉语诗律学》32个大拗句,句句不是平仄24交替,句句都是四声25交替。
================唐朝====23例======================
有法【入】知不染【上】,无言谁敢酬?(裴  迪)
行苦【上】神亦秀【去】,冷然溪上松。(崔兴宗)
落日【去】池上酌【入】,清风松下来。(孟浩然)
士有【上】不得志【去】,栖栖吴楚间。(孟浩然)与秋谷《声调谱》重复
送客【入】飞鸟外【去】,城头楼最高。(岑  参)
草木【入】岁月晚【上】,关河霜雪清。(杜  甫)与秋谷《声调谱》重复
二月【去】频送客【入】,东津江欲平。(杜  甫)
孤雁【去】不饮啄【入】,飞鸣声念群。(杜  甫)
蔼蔼【上】花蕊乱【去】,飞飞蜂蝶多。(杜  甫)
落日【入】风雨至【去】,秋天鸿雁初。(高  适)
况有【上】台上月【入】,如闻云外笙。(刘禹锡)
流水【上】如有意【去】,莫禽相与还。(王  维)
正月【入】今欲半【去】,陆浑花未开。(岑  参)
且复【去】伤远别【入】,不然愁此身。(高  适)
相识【去】仍远别【入】,欲归翻旅游。(高  适)
对酒【上】不觉暝【去】,落花盈我衣。(李  白)
致此【上】自避远【去】,又非珠玉装。(杜  甫)
待月【去】月未出【入】,望江江自流。(李  白)
常恨【去】言语浅【上】,不如人意深。(刘禹锡)
本欲【入】云雨化【去】,却随波浪翻。(吕  温)
高阁【入】客竟去【去】,小园花乱飞。(李商隐)与秋谷《声调谱》重复
肠断【去】未忍扫【上】,眼穿仍欲归。(李商隐)与秋谷《声调谱》重复
闲赏【上】步易远【去】,野吟声自高。(许  棠)
===============宋代====9例==================
野兴【去】宜独往【上】,春愁无定端。(刘  敞)
落日【入】含古意【去】,高台多远心。(刘  敞)
翳翳【去】陂路静【上】,交交园屋深。(王安石)
数里【上】踏乱石【入】,一川环碧峰。(苏舜钦)
木落【入】山觉瘦【去】,雨晴天似高。(刘  敞)
之子【上】固绝俗【入】,少年甘寂寥。(周  孚)
池面【去】过小雨【上】,树腰生夕阳。(周紫芝)
素月【去】自有约【入】,绿瓜初可尝。(周紫芝)
畎亩【上】意不适【入】,出门聊散忧。(陈与义)

点评

你的四声依据什么韵书定的?我没细看确不确,王力举八句律诗为例,没有举试贴诗,你也须得举八句律诗来证明你的四声二五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3 07:5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3 04:07
北山啊,睁开大眼看明白了在吱歪!

王力《汉语诗律学》32个大拗句,句句不是平仄24交替,句句都是四声25 ...

你的四声依据什么韵书定的?我没细看确不确,王力举八句律诗为例,没有举试贴诗,你也须得举八句律诗来证明你的四声二五法。

点评

你的四声依据什么韵书定的?我没细看确不确,王力举八句律诗为例,没有举试贴诗,你也须得举八句律诗来证明你的四声二五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3 08: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晚唐《炙毂子》诗格里记载了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明确说明七言律句的第六字平仄有规定,七言律句第六字对应五言律句第四字,说明五言律句第四字也是有平仄规定的,这以后来的246分明是一致的,你的四声二五分明法,有类似的理论吗?

点评

晚唐《炙毂子》诗格里记载了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明确说明七言律句的第六字平仄有规定,七言律句第六字对应五言律句第四字,说明五言律句第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3 08:3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月【去】自有约【入】
待月【去】月未出【入】
况有【上】台上月【入】

……
你这月字怎么一会去声,一会又入声?这么不严谨,月本是入声,以上两句就违反四声二五法了。

点评

素月【去】自有约【入】 待月【去】月未出【入】 况有【上】台上月【入】 …… 你这月字怎么一会去声,一会又入声?这么不严谨,月本是入声,以上两句就违反四声二五法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3 1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0:3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8:20
晚唐《炙毂子》诗格里记载了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明确说明七言律句的第六字平仄有规定,七言律句第六字对应五言律句第四字,说明五言律句第四字也是有平仄规定的,这以后来的246分明是一致的,你的四声二五分明法,有类似的理论吗?
由四声到平仄,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便你的说法成立,科举试律,初唐、盛唐、中唐早有。晚唐的理论,是无法限定初盛中唐的。讦调体,是被唐人认可的一种格式。或者说,讦调体是存在小毛病。对于【青蛇上竹一种色】,王睿既没说浮切不对,也没说是大病或大忌吧!四声二五分明法,来源于永明沈约和初唐元兢的【蜂腰】法。

点评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3 1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0:4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8:30
素月【去】自有约【入】
待月【去】月未出【入】
况有【上】台上月【入】
……
你这月字怎么一会去声,一会又入声?这么不严谨,月本是入声,以上两句就违反四声二五法了。

声调两读,意义不变。允许【平、仄】,难道不允许【去、入】吗?

点评

同一含意,声调都可变,那还有什么格律,王力赵执信例诗也这样干过?月在平水韵表是去,入两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3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0:5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7:59
你的四声依据什么韵书定的?我没细看确不确,王力举八句律诗为例,没有举试贴诗,你也须得举八句律诗来证明你的四声二五法。

1、三羊依据的是康熙字典李引用的韵书。
2、王力举例,不例举试帖诗,本身就是错误。因为,唐朝的声律,唯一证据唯有唐朝的试帖诗最优说服力。

3、王力的32个大拗句,几乎都是举八句律诗为例的。(虽然没有这个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3 11:5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3 10:09
由四声到平仄,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便你的说法成立,科举试律,初唐、盛唐、中唐早有。晚唐的理论,是无 ...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点评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13 11:5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3 10:40
声调两读,意义不变。允许【平、仄】,难道不允许【去、入】吗?

同一含意,声调都可变,那还有什么格律,王力赵执信例诗也这样干过?月在平水韵表是去,入两读?

点评

你没见过【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的字调吗?可怜无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3 1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2:1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11:54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最多顶破天是由四声进化到平仄不成熟的过渡说法,被命名为【讦调体】就是明证!24不同声,六朝刘韬就有这个说法。刘韬的24不同,是24平上去入的不同。【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三羊真的没见到,如方便你可以将资料发来。宋朝有不等于唐朝就有,这个问题你比别人都要明白的。【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就精神样子呢?依据可见史料,声律理论【上去入仄声,二四六分明】的最早说法是明朝。今人王力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叫做所谓的标准格式,其实这所谓的标准格式,是没有任何理论支持的。所谓的标准格式,只是【上去入仄声,二四六分明】声律格式的部分,而不是整体。依照部分论整体,实际就是典型的以偏盖面偏心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13 12: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2:2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11:57
同一含意,声调都可变,那还有什么格律,王力赵执信例诗也这样干过?月在平水韵表是去,入两读? ...

你没见过【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的字调吗?可怜无知!
百度资料: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点评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元兢时代没有三羊韵去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3 12: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3 12:21
你没见过【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的字调吗?可怜无知!
百度资料: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元兢时代没有三羊韵去声!

点评

危睡切。 (寘韻) 《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35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能说明别的韵书,也是【只读入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